第58章
桂院长又看着坐在她身旁的小吴,说:“小吴啊,你还没结婚吧?处对象了没?” 小吴笑着摇摇头,说还没有。 桂院长一脸惊喜的样子,回头瞪了一眼隔座坐在她另一边的李竹道,转头又满脸堆笑的对小吴说:“我家竹道啊,什么都好,就是小时候有点调皮。我和你说,他小时候啊,扒鸟窝、捅马蜂窝、用炮仗炸水瓶,这种事没少干,那时候这一块还是荒郊野外,林子多……” 这一回,她说的和之前又完全不一样。 欧阳和彭杰眼观鼻,鼻观心,假装玩手机,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小吴不敢看李竹道,学着老刘的样子,笑着不断“嗯嗯嗯”地点头。 李竹道只顾低头玩手机。 这时,小王突然窜了进来。 小王一副见了鬼的样子,一手指着外面,张着嘴,缓了半天,才说:“找到了……真在这里。” 食堂的侧面有一道文化长廊。里面不仅有对福利院成立时间、职责职能、规模大小的简介,悬挂着本院获得的各级荣誉、各级领导慰问的照片,还有“最美工作人员”、“最美义工”的评比照。 小王从食堂侧面的洗手间出来,路过文化长廊,大致浏览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在路灯的照射下,当中的文字内容和照片都清晰可见。 在“最美义工”一栏,小王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其中的一张照片,却让他立即去而复返,趴在橱窗玻璃上仔细辨认,又急急忙忙地掏出手机,调出王芳的照片,将手机放在橱窗前,和里面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仔细对比…… “除了眉毛、眼睛、鼻子略有差异,其他都一模一样。”小王将手机收回,回头对他身后的几人说,“要是王芳做过微整形,这些细微的特征不一样,就完全说得过去。” 这时,大家都已跟着小王来到文化长廊前,就着各自的手机,仔细和橱窗里被标注为“李梅”的“最美义工”照进行对比。橱窗里的“李梅”眉毛细长、双眼皮、鼻梁笔挺,而王芳却眉毛略粗、单眼皮、鼻梁稍矮。所以,小王有那么一说。 老刘也已闻讯赶来,夹在人群中,说:“这可马虎不得。” 又看着人群外满脸莫名其妙的桂瑛,说:“院长,这人,您给我们详细说说。” 桂瑛却问:“她怎么了?” 老刘正要说话,李竹道却抢在他前头,说:“我们正在调查一起案子,这是一名受害者,我们只有她的照片,没有其他更多的信息。” 李竹道故意将王芳极有可能制售假证件的一节隐去。 桂瑛却神色奇怪的看着李竹道,说:“竹道啊,你不记得她了?” 李竹道皱着眉头,说:“我总觉得这人眼熟,但记不得在哪见过,也认不出到底是谁。” 桂瑛收回目光,仔细想了想,说:“是我记错了。你确实不认识她,你可能只是在这里见过她。” 又问:“你们实话告诉我,她到底怎么了?” 大家都看着李竹道。 李竹道沉默片刻,说:“姐,前两天的‘白坟案’,你听说过吧?” 桂瑛慢慢反应过来,脸上的肌肉慢慢开始抽搐,两行清泪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终于,她捂着嘴和鼻子,轻声呜咽。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第18章 意外(3)=== 2005年11月。 这时的堰城福利院还只是由几栋多层小楼组成,占地规模、院内环境远远没有当下优越,但是那一道围墙高大深厚,不显马虎,将院里院外隔绝成了两个世界。 由于福利院里有些人员,尤其是有些孩子们的情况比较特殊,较为敏感,为防范风险,一般情况下,院方会拒绝接受单人慰问探访。除非,来访的个人能满足院方近似于苛刻的探访条件。比如,来访者要有社工证,或者是资深志愿者等。 这天,堰城福利院就来了这么一个能够顺利进入院内的探访者,她叫李梅。她拎着一小袋各类证件,不但有专业的社工证,还有很多社区、街道,堰城各个县区社会福利院颁发给她的各类志愿者证件,还有“优秀志愿者”“最美义工”等各类荣誉证书。 负责接待的桂瑛很热情。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拥有专业社工证的人员堪称凤毛麟角,同时院里因工作性质特殊,一直以来都是人手紧张,工作强调很大。同时,福利院的人员,尤其是孩子们,被探望一次后,会感觉很温暖,当人走后,又特别失落,无形中增添了心理伤害。所以,李梅这种具备资深志愿者和专业社工双重身份的个人来访者,同那些以赠送物资的方式偶尔匆匆进行一次慰问的集体探访相较而言,要更受福利院欢迎。 虽然知道眼前的李梅对福利院的环境应该很熟悉,但按照惯例,桂瑛还是十分热情的领着李梅在院子里先熟悉一下。 他们首先去的是最里的1号楼,这栋楼外观看上去和普通幼儿园没有很大区别,就是安静得可怕。 “
相关推荐:
九品道士
先婚后爱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医武兵王混乡村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试婚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皇嫂
呐,老师(肉)
蚊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