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招呼着她们。 其实,她是怪想刘红霞的,这人实在,不多嘴也不多事。 “唉,还不是怨刘嫂子,我早就想来看你们的,可刘嫂子非说,要等着白菜、萝卜收了之后,再过来,说要给你带点过来。”罗玉娟抱怨着。 她早就想来看看,看看她们现在过得咋样,可刘红霞不来,她一个人也没意思。 “刘嫂子辛苦了,带了好几蛇皮袋子菜来了,够我们吃很久的。”宋从安端着杯水过来,递给林希,听见这话,解释道。 他比林希回来得早,他是因为听门卫说,有人找他。 他过去一看,才发现是她们来了,还带了那么多菜,他干脆直接就带着她们回来了。 他们走的时候,只给大家留了厂里的地址,她们不知道家里地址,就直接找到厂里去了。 “刘嫂子,我不是说了嘛,那菜就留给你们吃,咋还给我送来了,还送这么多。”林希有点不好意思了。 她当时就是把菜种了下去,菜还没长大,她们就搬走了。 后期管理都是刘嫂子在弄,她咋好意思吃这菜啊,毕竟人家也辛苦付出了。 第149章 准备过冬 “弟妹,你那院子还没人住,那么多菜,我也吃不完,我自己也种有。再说,那是你辛苦种的,我咋好意思全吃了啊?” 刘红霞人实在,不爱占这便宜。 之前没来,就是想等菜收成了,给她带些过来。 “那你也辛苦照顾了啊,该你们留着吃的。” “放心,家里还有好多,吃一个冬天也吃不完。我一下子也拿不了那么多。”刘红霞倒是想多带点。 可她还带着个孩子,确实拿不了太多,就这,还是罗玉娟帮她拿了些。 几人又聊了会,春花就来喊吃饭了。 宋从安做的饭春花也看不上,只要有人看孩子,她还是乐意自己做饭的。 正好今天,她四叔回来的早,还有客人在,孩子们有人看,她就负责做饭。 这是她们分开后,第一次再见面,大家都很开心。 春花做的饭菜也很丰盛,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她们就回去了。 实在是林希两口子都很忙,一个要上班,一个要上课,没人陪她们。 她们走时,林希又拿了些干菌子给她们带回去,都是宋从安回老家时带来的。 并和她们约好,等年前时,再过来玩。 那时候,她已经考完试,有的是时间。 她们一走,林希就往学校赶,今天去得有点晚了。 还好,汪勤见她来晚了,也没说啥,就让她赶紧进班。 好学生还是很有优待的。 晚上回去时,林希看着那一堆白菜和萝卜,就犯了愁。 家里没缸,要不然,可以腌酸白菜和酸萝卜。 这么多菜,一时半会也吃不完。 “想啥呢?”宋从安走了过来。 “我想腌点酸白菜过冬时吃,可家里没有多余的缸。”唯一的一口还是水缸。 是搬家后宋从安去买回来的,水龙头在院子里,厨房用水不方便,就买了个。 “这有啥难的,明天我去给你搞一口回来。”这媳妇莫不是真的把他给遗忘了? 有事居然不想着找自己。 这可不行,可不能让她真的把自己给遗忘了。 现在他们算啥?就像她说的,就是兄弟。 这媳妇都不是媳妇了,他心里苦啊。 “那行,交给你吧。” 宋从安第二天真的就搞了口缸回来,林希和春花一起,把白菜洗净,萝卜切成片,腌了满满一缸。 要知道,这里可比宋家庄冷多了,听说冬天还很长。 可能真的没啥青菜吃,到时就全靠这酸白菜和酸萝卜了。 天气越来越冷,没几天,宋从安又去买了炉子和烟筒回来,安在客厅里,还买了棉门帘挂在门口。 家里有孩子,有老人,不可能天天都待在炕上,特别是孩子,不让他们动,不让他们跑,那是不可能的。 林希也算是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取暖的方式。 “这烟筒漏烟不?安全不?”中午她一回来,就看见宋从安在安炉子,接烟筒子。 炉子和她空间里的不一样,和厨房用的那个也不一样,厨房那个是铁皮的。 这个炉子是铸铁的,下面是个黑呼呼的圆柱筒子,底部有个膛口,上面是四四方方的炉台。 烟筒一截长约一米,直径20厘米左右,院子里放了好多截,这是要连接起来用? 这样安全不? 家里有孩子,还是安全点好,她有点担心,怕煤气泄露。 “媳妇,回来了,放心吧,我会弄好的,保证不漏烟。”宋从安边干活边回答她。 这些他之前帮别人弄过,知道些,接口处他会密封好,外面再用报纸糊严实。 一大家子人,安全问题,是首要的,他肯定要保证安全。 “你先吃饭,我一会就弄好。”他催促着她。 媳妇吃完,休息一会,又要往学校跑,很辛苦的。 “安全就好。”她相信宋从安说的,他不会拿这事开玩笑的。 “你也吃吧,吃完再弄。”林希瞅了下,烟筒不是一时半会能安好的。 “好。” 林希吃完,休息了会,就骑车去了学校,后面的事,她没管。 她相信宋从安能弄好。 果然,晚上回去时,一进屋,她就感觉到一股热气。 才发现烟筒已经安装好了,上面糊满了报纸。 烟筒从炉子那开始,向上支到半空,再贴着墙走一圈,最后再杵到了屋外。 屋外安了个90度的弯头,排烟口变成了向下。 宋从安说这是为了防止倒烟。 炉子已经升了起来,林希感觉了一下,还挺暖和的。 难怪一进来,就有股热气。 这是开始准备过冬了吧。 这冬天来得,可比在宋家庄时,早了很多。 是的,要过冬了,宋从安还搭了个煤棚,买了很多蜂窝煤囤在里面。 林希这才想起来,自己之前在安田市时,还收了很多她大伯偷的煤。 那可是按吨来算的,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吨。 之前家里做饭用了一些,还真没用多少。 因为那煤堆根本就没见减少。 她让小意用空间的打煤球机器,打了几千个煤球,准备抽空就偷偷添加些在煤棚里。 一个冬天,取暖,做饭,很费煤球的。 不能全去买,空间里有,不用白不用。 再说,这个时代买煤球,也是要凭票买的。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宋从安都没有再去买煤球。 要过冬,自然少不了要囤菜,之前刘红霞送来的白菜、萝卜,都腌了。 现在,林希准备囤点过冬时吃。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回来,自行车后面,总会驮着一个蛇皮袋子。 里面装着白菜、或者萝卜,对家里的说法就是,“回来路上,顺便买的。”大家也没有起疑。 其实这些都是她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有时,她车后面的袋子里装的就是煤球,也是“顺路买的。”反正家里的钱和票都在她手里。 宋从安没说啥,也没怀疑啥,只是心疼她,“下次别再往回带了,挺累的,还是我去买吧。” “没事,顺路的事,这不是有自行车嘛,我也没费啥劲。”林希很是平静的道。 自己“买”回来不要钱,他去买,要钱还要票。 不划算,还是自己去“买”吧。 第150章 信心很重要 “你去买,咋拿回来,用肩膀扛回来啊?以后家里的粮食我也顺路买回来,反正我有自行车,可以驮东西,你去买不方便。”林希交代着他。 “可,那也很累人的,还是等你回来,我骑车去买。”宋从安不想她那么累。 可他哪里知道,他媳妇是个大力士,根本累不着她。 “没事,就这么说定了,你回来没事,就干干家务,别让春花一个人干。”绝对不能让他去买。 “好吧,那你每次少买点,驮多了,累。”宋从安还想再说啥,可媳妇根本不给他机会。 “好。” 于是,家里需要的米面粮油等,就被林希每天这么驮一点的,慢慢的囤积了很多。 足够过冬用。 家里过冬的物资都囤积好,学校里,大家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这天中午,吃过午饭,林希就往学校赶,刚到教室,就被班主任汪勤叫到了办公室。 一起叫去的,还有苏星月、周凯。 “我觉得你们三个,上京大和清大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希望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们都多努努力,有啥问题和困难,随时找我。” 汪勤心里也没底,但她也得拼一把。 如果她的班里,真的有三个上京大或者清大的,那她的脸上也有光。 教下一届学生时,她也能对自己的学生们自夸一下,自己带出了几个京大的,几个清大的。 那多有面。 走到哪里,她也有骄傲的资本。 可是,这第一年,谁也不知道京大和清大的录取分数线,到底是多少。 她只能把班里学习最好的三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怎么样?你们有信心没?” 苏星月:“绝对有信心,请老师放心。” 林希:“我努力争取。” 周凯:“我尽力。” 汪勤满意的点了下头,有信心就好。 信心很重要,往往能鼓舞士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同学,你的数理化很不错,这最后一段时间,你就多背背语文和政治,争取再提升一下。考京大和清大,还是没问题的。” “周同学,你也是,要背的多背背。” “苏同学,你的语文和政治都很好,就是这数理化,可以多和他俩请教下。” 汪勤一一点评着,这都是有点瘸腿啊,要是他们三,互补一下就好了。 那绝对能上京大或者清大。 “好的,老师,我回去多刷点题。”苏星月觉得她的数理化并不差,自己才是那个希望最大的吧。 至于请教他们,那就不必了。 “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林希心想,政治她也该背背了,现在背应该忘记不了。 “老师,我知道了。”周凯回答的很淡定,他自己的水平自己知道。 汪勤又和他们分析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突然暧昧到太后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