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疯狗(校园、救赎高h) > 第92章

第92章

承道的授意以后,杜如晦马上便开始着手进行商贸广场的建设计划。 第一座商贸广场,如今已经决定坐落在长安城。 杜如晦便通过户部,将这个消息下放到了城内的各大商会、以及那些酒楼、店铺的圈子里面。 此外,他还直接表明了出售入驻商贸广场的名额的消息。 但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在商人圈子里引起多大的反响。 各大商人们的反应都十分平淡,完全没有出手竞标的意思。 不过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商贸广场的模式十分超前,没有多少商人可以一眼看穿这种模式的优越之处。 就连杜如晦他们也是被李承道点拨的。 要知道商贸广场中,随随便便的一个入驻名额都需要五万两银子! 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最最关键是,现在商贸广场连建成都没有建成。 就算商人再有钱,谁又会财大气粗到花上万两银子去买一个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商铺入驻名额? 那不是土豪,那是傻子。 大多数商人都觉得朝廷是想钱想疯了,对这个消息根本不以为然。 但是这个消息依旧很快传开了,并且被更多人所得知。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四大商会聚首,进军商贸广场 长安城,钱家。 京城钱家,如今是长安城排得上的富商大族。 自李承道多年前联合四大商会修建轨道铁路后,这些商会便开始崛起了。 因为早期对轨道铁路的投资,所以他们获得了轨道铁路的经营权。 事实证明他们当初的投资有多么正确。 在这十几年内,轨道铁路为他们带来了无数的财富和好处,远超他们一开始的投资。 四大商会也因此越做越大。 而掌控商会的钱、梅、谢、吴四大家族,以崛起成为了大唐顶尖的商贾世家,富可敌国。 钱氏商会便是如此。 其手里掌握运作的钱氏商会,隐隐还要比其他几大商会的实力还要更强一些。 要知道钱氏商会如今的发展触角,遍布整个大唐上下、甚至延伸到那些外国的地方! 商会里光是龙级的商船就不止十艘,可见他们如今的底蕴有多么深厚。 钱家大宅里,钱家家主正在与几位同行碰头喝茶,相互讨论生意。 而与他喝茶的这几人身份也并不简单,是其他三大商会的会长! “钱兄,我们吴氏商会下一季度的漕运,就拜托给你们商会了。” 一个中年男人对坐在首位上的钱氏家主说道,脸上带着笑意。 这个中年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吴氏商行的会长! 吴氏商行虽然没有钱氏商会发展的那么快,但也是四大商会之一。 除此之外,谢氏、梅氏商行的会长家主也都在这里。 四大商会之间一直都是合作关系,联系比较紧密,时常相聚谈生意上的合作。 这四大商会,便是代表着如今大唐民间商业的半壁江山了。 听到吴氏商会会长的话后,钱氏家主和煦一笑,说道:“这自然是没问题的。 你我两大商会之间合作已久,按照老规矩来便是。 刚好我们商行最近新增添了两条重型商船,漕运量可以比以前更大。” 吴氏会长点点头,笑道:“那就好,最近商会里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整个人都快忙得飞起来了。 现在漕运的事解决,我也就能轻松些了。” 梅氏会长闻言不禁笑道:“吴兄,什么事能让你忙成这样?” 吴氏会长还没说话,谢氏会长就笑着开口道:“还能有什么事,吴兄的商会最近可是买下了好几片地皮,现在当然忙着整房地产了。 要知道朝廷如今对楼房的质量把关十分严苛,要真的出事了,那可是要杀头的。” 吴氏商会是现如今大唐国内,对房地产业涉足最深的商会。 他们也是大唐最大的房地产商。 其他几大商会,包括钱氏商会在内,对房地产的涉足都没有吴氏商会深。 吴氏会长并没有否认,而是苦笑着说道:“别提了,为了这件事,我特地给下面的人下了死命令,令他们不准有任何侥幸心理。 再者言之,在建房上偷工减料太丧天良,做不得。” 其他会长都点头表示理解。 作为商人,可以耍各种手段,但必须要恪守一个“诚”字,否则是做不长远的。 这是底线。 况且出事了后那严苛的惩罚,更是不敢让他们违背丝毫。 “现如今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可谓是极好,吴兄当初出手果断,现在已经占据了近半个房地产业的市场了吧?” 钱氏会长笑呵呵地说道。 吴氏商会在朝廷刚刚打开房地产市场的时候,就果断斥巨资投入。 其他的几家商会会长都没有他的这种魄力。 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吴氏商会能够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执牛耳者,也不难理解。 吴氏会长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钱氏会长见此只是笑了笑,也没有深问。 然后他接着说道:“不过说到房地产业,我倒是想起来了。 最近朝廷又推出的商贸广场经营模式,各位都是怎么看的?” 商贸广场的消息,如今现在长安城的商人圈子里算是人尽皆知。 不过暂时还没有人参与进去,大都在观望之中。 梅氏会长摇头说道:“太离谱了,随便一个商铺名额就卖出上万两银子,简直夸张。 而且卖出去的只是个名额而已,店面以后每年还要交租金,想来也不会便宜。” 他言语之间,显然很不看好商贸广场的经营模式。 “的确是太夸张了,连能不能盈利都是个未知数,投入这么多并不明智。” 谢氏会长也附和道。 商人重利,所谓无利不起早,看不到回报的事情谁会去干? 算是投资也不是这么个投资的方法,不能让钱白白打水飘吧? 越是有钱人,就越是精明。 听到他们的话后,吴氏会长微微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不过又有些犹豫。 见到他这幅欲言又止的样子,钱氏会长不禁笑道:“吴兄想说什么直说便是,这里又没什么外人。” 谢氏会长和梅氏会长,闻言都将目光投了过来,目光中有些好奇。 见到三人都看着自己,吴氏会长沉吟片刻,组织了下语言后才开口。 “我倒是认为朝廷推出的这个商贸广场大有可为,我们商会已经出资买下了五个商铺名额了。” 吴氏会长说道。 “五个名额?那可就是二十五万两银子!” 三位家主闻言都吓了一跳。 对于他们来说,二十五万两银子并不算是多庞大的数目,他们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百万两现银。 但是那也得看用来做什么。 在他们看来,几十万两银子拿去买商铺,实在是太亏本了。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比抢还暴利,净赚五百万两白银! 对吴氏会长买下五个商铺的举措,其余几大会长都很吃惊。 见到他们的神色,吴氏会长解释道:“说出来不怕笑话,我也是凭直觉。” “我研究了几天这个商贸广场,就是类似于普通集市那样的模式,但是要更加高级。 只是建成所需的资金庞大,所以我想这才是朝廷售卖名额的原因,为的是筹备资金。” 吴氏会长说完后又顿了顿,然后接着说道: “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个商贸广场开启后,一整个都城里的商业重心就会转移到这里。 不过我也只是猜测而已,所以只买了五个名额,看看会怎么样。” “当然了,如果亏了的话也无所谓,就当是看走眼了,毕竟天下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吴氏会长轻松笑道。 不过他的话,却引起其他家主们的沉思。 朝廷推出的这个商贸广场,真的没有半点可取之处吗? “听说商贸广场和房地产都是出自陛下的想法,以那位的目光和远见,会提出一个没用的经营模式吗?” 王氏会长想了许久后,忍不住说道。 此言一出,顿时让谢氏会长、梅氏会长都变了脸色。 对于李承道,他们是佩服且尊敬得五体投地的。 他们四大商会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因为当初投资了李承道开创的轨道铁路工程。 轨道铁路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整个大唐的经济脉络,前段时间的房地产项目也是大火。 现在又有商贸广场的项目,他们真的要错过去吗? 想到此处,答案已经在在他们心中浮现了。 “商贸广场的项目,看来不能让吴兄你们商会专美了,我谢氏商会也要插上一手。” 谢氏会长收回目光,拢袖笑着说道。 他也打算在商贸广场里面掺上一脚了。 王氏会长、钱氏会长虽然没说话,但是以他们的性格,自然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四大商会,已经决定共同进军商贸广场了。 ......... ......... 朝廷建设商贸广场、并且出售入驻名额的消息出来后,并未引起什么反响。 不论民间还是商人,购买这个名额的人非常少。 到现在为止总共近一百多个名额,结果连十个都没卖出去。 而原因无非只有两点。 一是因为价钱卖得太贵,一个名额五万两银子,这笔钱足够在长安城最高的黄金地段买下好几间商铺了。 此外还有一点,是因为所有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商贸广场有什么意义。 不就是普通集市吗?至于卖这么贵? 但是很快,有消息灵通的人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吴氏、钱氏等四大商会,居然全都先后买入了商铺入驻名额。 其中吴氏商会在原先五间的基础下又买了十间。 而其他几大商会也都没用低于十间的。 四大商会的动作,让很多人都感到惊异非常。 十间商铺名额,那就是五十万两银子! 这简直是一笔庞大的巨资! 那天吴氏会长的一番话后,其他的三大商行掌门人也决定再相信李承道的规划,都出手购买了商贸广场的入驻名额。 商人有一个特点,要是想投资什么东西,绝不会浅尝辄止。 商人信奉高风险高回报,所以四大商会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而四大商会的动作,也令其他商人们坐不住了。 正是在这之后,购买商贸广场入驻名额的商人才多了起来。 能当商人的,谁不是精明之辈? 他们见到四大商会都出手买这些名额,而且一买就是十多个,自然就坐不住了。 在其他人看来,跟着四大商会的动向走总是没错的。 就算不能跟着吃肉,那也能凑上去喝口汤。 虽然这投资是有些巨大吧。 因此,在四大商会有所动作后,便不断开始有商人购买商贸广场名额。 但是绝大部分商人们还是比较小心,仅仅是买了一个两个。 他们不敢买太多,怕亏损。 跟着大商会一起玩可以,但是人家是什么底蕴? 人家的身家底子厚的很,是大唐民间商业的龙头! 别说损失个几十万,就算损失上百万两银子又有什么? 根本伤筋动骨,算不了什么。 而他们跟着试试也就算了,要是敢压上全部身家来赌这一把,那下场极有可能是倾家荡产。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在犹豫,毕竟五万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 就这样,在一个多星期内,商贸广场的一百多个名额算是全部售完了。 名额售卖出去,资金自然就筹备齐了。 因此没过多久,商贸广场便开始建造了起来。 不过要想彻底建造完成、并且投入使用的话还需要等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到了那时候,买下名额的人才能让各自的产业入驻商贸广场里开店营业。 ......... 皇宫,养心殿。 “陛下,商贸广场的一百零七个入驻名额已经全部售卖完了。 此次共得白银五百三十五万两,现在已经拨出五十万两投入到商贸广场的建造中,剩余资金回归国库。” 房玄龄把一份统计表呈到了李承道的龙案上,然后恭敬说道。 从自己口中念出的数字,就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商贸广场的入驻名额居然真的卖出去了,筹得了五百多万两的巨款! 最离谱的是,商贸广场的建造投入资金,撑死了也就是三十多万,五十万还是多了。 也就是说,朝廷轻而易举地便得了五百多万的净利润! 这简直比抢劫还要暴利啊! .. 第三百六十六章 整合天下钱庄,创办大唐银行 看见房玄龄放在龙案上的统计表,李承道只是接过来看了一眼。 然后随手丢在了一旁。 商贸广场入驻名额售卖一空他并不意外,这是正常的。 李承道将目光投向了房玄龄,笑道:“朕知道了,这些天辛苦你了。” 房玄龄为了商贸广场一事前前后后奔走忙活,确实立下了很大功劳。 听到李承道的话,房玄龄只是微微欠身,拱手道:“此乃臣的本分,陛下言重了。” “只不过......臣还有一点不明。” “哦?还有你不明白的事情?说来听听。” 李承道笑问道。 房玄龄闻言心中稍定,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方才说道:“陛下,您为何不让臣将商贸广场的前景和规划公布出去? 那样的话,这些名额的价格不是还会再翻几倍么?” 李承道之前专门叮嘱过他,让他不许把商贸广场的相关信息放出去。 所以他也是奉命执行,但心中仍然对此十分疑惑。 这不是放着赚钱的机会不要么。 李承道只是淡淡一笑,并没有多做隐瞒。 他直接道说道:“这一次售卖出去的名额,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只有那些有远见目光商人才会出手购买。” “等到商贸广场成功开办后,买到名额的商人便能得到商贸广场营业所带来的庞大利润。 而那些没买到名额的人,自然会对此眼红嫉妒。 这样一来,只要等到下次再开设商贸广场时,他们自然会大肆抢购。” “到时候形成这种竞争的氛围后,入驻名额的价格便会被他们烘托抬高,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李承道侃侃而谈道,为房玄龄剖析自己这么做的目的。 长安城的这处商贸广场,仅仅是一处试点罢了。 但同时也是展现出去的第一个商贸广场。 李承道并没有指望这一处商贸广场的名额就能就能引来火爆争抢,而是更在意以后。 听完李承道的解释之后,房玄龄简直目瞪口呆。 这......还能这么玩? 这一点他的确想不到,李承道看的是长远利益,放长线钓大鱼,方是上上之策。 听完后,他心中对李承道已经是敬佩得五体投地了。 “商贸广场的先放一放,等它建造成功后再说。朕还有一件事要让你去做。” 李承道没有继续再在商贸广场这件事上谈论什么,转而对房玄龄说道。 自从他将后世的那些商业模式、方法代入这个时代、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后,他便越发热衷于这么做了。 他的目的,就是打算让大唐实现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陛下请吩咐。” 房玄龄收敛神色,拱手道。 “朕希望你能着手整合大唐国内所有的钱庄,朕要朝廷来开办银行。” 李承道开门见山地说道。 在后世,银行可是要比房地产还要暴利无数的行业,而且对于国家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古代,户部行使的便是银行的一部分职能,但没有银行那么全面。 要是朝廷开办银行,整合所有钱庄,那就能把国家的经济命脉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再缺钱。 房玄龄闻言,神色顿时微微一变。 犹豫片刻后,他才面带忧色说道:“陛下,我们大唐当下共有四大钱庄,甚至开到了外国。 要想整合这些钱庄......恕臣直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历朝历代,大钱庄都只有那些世家大族才有能力和信誉开办。 如今大唐一共有三大钱庄。 钱庄实际上就是后世银行的前身,由某个势力发行银票,百姓可以拿银子换取银票方便携带,到另外一地再找钱庄兑换出来。 一般的商人是没有这种信誉的,只有那些顶级世家门阀才做得到。 房玄龄之所以觉得难办,是因为李承道若是想要整合这些钱庄,那么牵扯到的势力与利益实在是太广了。 此事影响太大,甚至有可能会不好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说这三大钱庄背后的势力,和朝廷,或者说和李承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三大钱庄分别代表着兰陵萧氏、荥阳郑氏,还有河西刘氏。 兰陵萧氏和李承道有姻亲关系,而荥阳郑氏是李承道的母族。 河西刘氏倒是没什么,只是个顶尖世家而已,但是总不能单单整合他们一家的钱庄吧? 所以房玄龄才说难办。 听房玄龄说完后,李承道的剑眉不禁皱了起来。 照房玄龄所说,那么这的确是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郑氏、萧氏、刘氏么......” 李承道揉了揉太阳穴。 这三大家族他们与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大族不同,是亲族不说,和他有着很深的关系。 不好对身边人下手啊! 可是整合钱庄开办银行,又不得不做。 李承道不禁感到一阵头疼,这样的话还真是难办。 他总不能强行把这些钱庄并入银行里面去吧?那样他和暴君有什么区别,而且还会落得一个冷血无情、忘恩负义的评价。 可银行也必须要开的,所以必须要找一个折中的办法。 因为按照他的设想,创办国家银行,是要调控一国之经济的。 以免再度出现国库大量亏空朝廷而不自知的情况。 这亦是一国之本,而且关系到很多他后续想要开展的计划。 比如说贷款、保险等等项目,都是得要在创办银行后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下去。 “传朕命令,让三大家族家主入宫觐见,此事朕与他们亲自来谈。” 思考了许久后,李承道心中才作出了决定,转身对房玄龄说道。 若是其他君王这么说,臣子肯定要觉得这是打算用帝王权威来压人了。 不过房玄自然不会如此认为李承道会这么做,躬身领命后便退下了。 .. 第三百六十七章 萧皇后入皇宫 得了李承道的吩咐后,房玄龄很快便派人将旨意带去了三大世家,让这些世家家主入宫觐见。 李承道下的诏令,谁敢拒绝? 因此没过多久,三大世家的家主们便纷纷赶到长安城,然后进入皇宫觐见。 ......... 皇宫。 御书房,外室中。 萧、郑、刘三大世家的家主们都已经到了。 他们三家在收到李承道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便以最快的速度先后赶到皇宫,无一人胆敢怠慢。 来到皇宫觐见的,都是各家的家主。 郑氏如今的家主是郑元洲,刘氏的家主名为刘三重。 至于兰陵萧氏的家主则是十分让人感到意外。 兰陵萧氏的家主,乃是前朝萧皇后。 就是那位传奇一生的奇女子,曾经的隋帝帝后。 萧皇后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以女流之身掌管整个兰陵萧氏,无疑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实际上这是有原因的。 在五年前,当代萧氏的家主突然急病去世,只留下一方才十岁的幼子。 长房一脉后继无人,难免会被其他旁支所惦记家主的位置。 而萧皇后亦是出身于长房一脉,因此她联合几个交好的世家作为支持,力排众议掌管整个兰陵萧氏,代掌家主之位。 等到那孩子长大后,再将家主位传回给他。 萧皇后曾经身为前朝帝后,自身能力自然是很强的,不然也不会被称为奇女子。 因此掌管整个兰陵萧氏,对她而言并没有什么困难,整个萧家在她的手腕下都被管得井然有序,并且越发兴旺。 萧皇后是最先到皇宫的,紧接着便是刘氏家主刘三重。 而郑元洲在他们两人都到了之后,方才抵达皇宫。 “郑家主。” 见到走入御书房的郑元洲后,正在与刘三重闲聊的萧皇后主动开口打招呼道。 郑元洲闻声看了过去,见到萧皇后与刘三重,也是颇感意外,上前行礼道:“萧后,刘兄。” “郑家主也是收到了陛下的诏令过来的?” 见到郑元洲,刘三重不禁问道。 刚刚和萧皇后一番商谈,从萧皇后口中得知她也是因为诏令而来。 现在见到郑元洲,因此有此猜测。 郑元洲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后回答道:“正是,听闻陛下有要事相商,事关我郑氏钱庄,因此我便亲自来一趟了。” 郑元洲得知的消息明显是要比萧皇后还有刘家主多的。 他可是李承道的亲舅舅,当今太后的兄长,皇贵妃的父亲,正儿八经的一等国戚。 因此关于此行的内幕他是知道很多的。 萧皇后和刘家主闻言不禁感到十分意外。 他们接到入宫觐见的旨意,只是说关于他们钱庄的事情的,但却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事情。 现在连郑氏这一天子母族都被牵扯进来了,囊括三大钱庄,看来此事非同小可。 “郑家主,陛下此番召见我们是所为何事?还请透露一二。” 萧皇后忍不住询问道。 刘家主点头看向了郑元洲,显然也十分好奇。 郑元洲见此稍作沉吟,然后才说道:“我只知道陛下似乎想要整合大唐国内所有的钱庄,化为朝廷所有,此后不许民办钱庄。” “今日召我们入宫,应该就是商谈整合我们三大钱庄的事情吧。” 这是他所知道的信息,其余的李承道并没有跟他说太多。 不过他并没有什么担心之意。 凭借着他们郑氏和李承道之间的关系,李承道就不可能让他们郑氏吃亏。 否则以李承道的个性哪里还要商议,直接说干就干了。 郑元洲不担心,不代表萧皇后和刘家主也不担心。 听到李承道想要整合国内所有的钱庄,他们便不禁变色了。 若是整合钱庄的话,他们三大钱庄便是首当其冲需要整合的。 而钱庄若是收归国有的话,那么他们将会失去一大经济来源! 萧皇后还好,毕竟他们萧氏和皇族之间也有姻亲关系,但是刘氏家主就感到十分不安了。 他们刘家和皇族可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啊,哪跟萧、郑两家一样,一个是姻亲,一个是母族。 根本比不了好吗? 见到刘家主的脸色不怎么好看,郑元洲宽慰道:“刘兄放心吧,陛下虽说要整合天下钱庄,但此事关系重大,陛下定想好了万全之策,不必担忧。” “嗯……” 刘家主干笑两声,没有多说什么。 在外室等了没多久之后,李承道便来了御书房。 见到李承道后,三人顿时行礼道:“参见陛下。” 今日李承道没有穿龙袍,他宫内向来如此,喜欢时常着便服,今日会见三位家主便是一身月白儒袍,没什么帝王威仪,而是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三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捉鬼大师   镇痛   总统(H)   云翻雨覆   [快穿]那些女配们   凄子开发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