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疯狗(校园、救赎高h) > 第35章

第35章

这种话来诓骗我?真是可笑……” 李世民忍住心里的震惊,勉强笑道。 “骗你?孤没有这个心情!” 李承道冷冷说道:“你擅自令苏定方来长安驰援,导致益州兵力空虚,吐蕃趁机而入,夺了幽州与剑南道!” “就是因为你的一己之私,现在中原万万百姓现在都已经暴露在了吐蕃军队的刀下!” “李世民,你该死!” 李承道恨声说完这句话后,便直接侧开身子,然后面无表情地说道:“让路,放他离开!” 他手下的士兵不敢违抗,纷纷让卡了一条路。 但是李世民看着李承道让人让开的那条路,脸色却是一片苍白,没有抬脚,而他不走,身边的所有人也纷纷不敢动身。 李承道见状冷笑道:“为什么不走?这不就是你想要的么,是不敢去面对外面那被你一手造成的局面吗?是不敢面对那遭受吐蕃铁蹄践踏的万万中原百姓吗?” 李承道的这番话,令李世民彻底沉默了。 长孙无忌见状忍不住催促道:“殿下快走啊!” 他说着就要伸手去拉李世民,但是一拽之下,李世民却是纹丝不动。 长孙顺德吃惊地抬头一看,却刚好对上了李世民的目光。 只见他勉强一笑,说道:“我走不了了,辅机。” 以他的智谋,可以确认李承道刚刚所说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他自诩为大唐的英雄,大唐的守护神,保护大唐百姓不受外族侵扰,但是如今他因为他的举动而导致吐蕃入关,无数百姓遭受吐蕃之祸! 他又有何颜面再去见无数百姓? 他除了以死谢罪之外,还能如何! “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忽然仰天大笑了起来,踉跄着后退了数步。 “二十年来戎马,到头来却终是一场空啊……可笑,真是可笑…哈哈哈哈……” 他脸上的表情似哭似笑,万分复杂。 下一刻,他忽然举起手里的长剑,猛然刺入了自己的小腹! 所有人都震惊了,谁也没想到李世民居然会做如此惊人之举! “世民我儿——! 李渊神色剧变,惨呼一声,直接上前抱住了李世民倒下的身体,脸上老泪纵横。 “殿下!!” 长孙无忌等谋士也悲呼一声,纷纷跪了下去。 李世民腹部血如泉涌,李渊伸手按住他的伤口,满脸悲痛道:“你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终究是父子一场,李世民若是肯投降,那么他就算豁了这张老脸,也要保下李世民的性命,但是李世民却直接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 李世民满脸鲜血,咧嘴一笑,声音里充满了傲然之意:“本王…不比他李、李承道差……也不需要......他的同情苟活……” “下辈子,我不要生在帝王家了。”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群臣俯首,参见太孙殿下 “世民!世民!!” 李渊抱着李世民已经没有任何生机的尸体痛哭流涕,苍老的脸上老泪纵横。 现在的他不是什么人间帝王,而只是一名失去亲子的伤心欲绝的老人罢了。 “建成、元吉、世民、元霸、秀宁……没了,全都没了……哈哈哈,连自己的儿女都留不住,朕算什么皇帝!朕算什么皇帝啊!” 李渊又哭又笑道,仿佛一瞬之间苍老了十几岁。 他李渊究竟是做了什么孽,为什么老天一定要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子女早夭的早夭,病死的病死,剩下的也手足相残,最终一个不剩。 这便是上天对他夺了隋朝江山的惩罚吗? 见到李渊失魂落魄的样子,李承道心中也不是滋味。 他本来对于李世民是充满了恨意的,但是这一切随着李世民死后都烟消云散了。 “皇祖父,人死如灯灭,节哀。” 李承道走到李渊身边,弯腰将李渊搀扶了起来,然后安慰道。 李渊满脸悲痛,被李承道扶起来后,拉着他的手说道:“承道,朕……” 李渊还没说完,身形就忽然一晃,然后整个人向后倒了下去。 “皇祖父!” 李承道脸色一变,连忙伸手扶住了李渊,然后扭头大喊道:“快叫太医!” 大殿内众人顿时因为李渊的忽然晕倒而乱做一团,最终还是冯立反应比较快,第一时间去将太医喊了过来,然后将李渊送到了寝宫。 …… 太极宫。 李渊躺在龙床之上,一脸苍白之色,看起来无比虚弱。 李世民之死对他打击过大,导致他伤心过度,看起来就像是苍老了十几岁一样,十分憔悴。 “太医,皇祖父的情况如何了?” 见太医给李渊把完脉后,李承道立即询问道。 太医拱了拱手说道:“回殿下,陛下只是伤心过度,导致心血不继从而昏迷,身体并无大碍。” “臣会为陛下开几幅补气血安神的药,只要陛下安心休养不要再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听到太医的回答后,李承道方才松了口气,点头道:“有劳太医了。” “臣分内之事。” 太医躬身一礼,然后便离开了寝宫。 太医离开后,李承道去查看李渊的情况,便见到李渊已经醒过来了。 “皇祖父。” 李承道来到龙床边上,对李渊喊道。 见到是李承道,李渊稍稍打起了些精神,虚弱地问道:“承道,长安城内的情况怎么样了?” “长安城里所有叛军都已经放弃了抵抗,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孙儿的控制之下了。” 李承道如实回答道。 在长安城破了没多久后,城内的士兵们都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不再抵抗了。 “那就好……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李渊看向了李承道,眼里有担忧之意。 那些军队抵挡大军入城,就已经等同于叛军了,李承道哪怕是将他们全杀了都不为过。 然而李承道却正色回答道:“他们皆是我大唐的士卒,参与到皇位之争也是身不由己,孙儿只会挑几名将领来杀,其余士卒全部赦免。” “如今我大唐正处于多事之秋,内乱刚平外患又起,高句丽、吐蕃接连犯境,这种时候怎能削减自身实力?” 听到李承道这番话,李渊神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有欣慰又有哀伤,最终点头道:“你有如此仁德之心,朕便放心了,吐蕃之患……” “孤一定要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李承道毫不犹豫地说道,眼中杀机闪烁。 他的仁慈只对汉人,但是对于来犯的外敌,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皇祖父好好休息就行,一应国事政务孙儿自会处理,放心。” 李承道对李渊安慰道。 李渊点了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安心休息,而李承道在帮他塞了塞被角后,便起身离开了寝宫,前往临湖殿。 李渊晕倒后,李承道便一起跟过来了,而长孙顺德、长孙无忌以及李世民的众多亲卫还在临湖殿里,被冯立带兵看着。 李承道没下令,谁也不敢擅自行事。 临湖殿里面,李世民的尸身躺在大殿里,尸身显然被简单打理了一下,长孙无忌、长孙顺德等人跪在李世民的尸身周围,个个面有悲痛之色。 “参见殿下!” 李承道走进大殿后,冯立与众多亲卫顿时躬身行礼。 李承道点了点头,然后便将目光投向了长孙无忌等人,淡淡说道:“跪下。” “你——” 长孙顺德闻言脸上浮现一丝怒气,就要起身。 “刷刷刷——” 在他有所动作的同时,周围众多白袍军也瞬间便将手中弓弩齐齐对准了他,只要他再敢上前一步,就会被瞬间射成筛子。 长孙顺德最终还是跪了下去,因为一只手死死地按了他。 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参见太孙殿下。” 长孙无忌恭恭敬敬朝李承道行了一个大礼。 “辅机,他逼死了秦王!你怎能向他行礼!” 长孙顺德满脸不理解之意。 而长孙无忌只是冷冷瞥了他一眼,深深埋着头,保持着恭敬行礼的姿势一言不发。 李承道见状眼里闪过一丝欣赏之色,道:“不愧是长孙无忌,你的表现暂时保住了长孙家族。” 然后他接着看向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口道:“你们两个呢?” 房玄龄和杜如晦神色略微有些复杂,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齐齐朝李承道躬身行大礼道:“房玄龄(杜如晦),参见太孙殿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下大势,尽归李承道! 李承道那一句让他们跪下,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选择臣服或者是拒绝臣服。 长孙无忌最为果断,第一时间便选择了臣服,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在犹豫之后,也都向李承道行礼表示臣服。 因为他们若是不臣服,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毫无疑问地会遭到清洗。 李承道会大度地赦免那些士兵甚至是将领,但是此番夺权后,势必会清扫一批李世民那一方的势力,这并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竖立威严所必须要做的。 这时候若是有人不识好歹,那肯定会遭殃。 长孙顺德本来还对李承道很是敌视,但是当李承道平淡地说出那句“暂时保住了长孙家族”后,脸色便一下子变得煞白,再也不敢造次。 因为他意识到了,现在的李承道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存在! 三十万大军军权,外加强势回归长安之势,此时已经无人能挡他的锋芒,即便他们长孙家族是渊源颇深的门阀,但是是存或亡依旧是李承道一句话的事! 这一点长孙无忌看得无比清楚,所以他方才毫不犹豫地选择投效。 “很好,如今大唐还有外敌要解决,尔等皆为我大唐的有能之士,孤并不想自拆栋梁。” “挑明了说吧,孤逼杀了李世民,所以并不指望你们能真心效忠孤,孤对你们就一个要求,那就是能让大唐变得富强。” “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地为大唐效力,那么不论是荣华富贵亦或者是青史留名,孤一样不会少了你们的,你们的家族亦能继续繁荣下去,明白?” 李承道丝毫没有拐弯抹角,简单直白地说道。 如此干脆的一番话,让长孙无忌等人都为之一愣,然后神色复杂地点了点头。 而长孙无忌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恕臣冒昧问一句,您……打算如何处置秦王的妻眷和子嗣?” 长孙无忌朝李承道投效是为了家族而考虑,对于他们这些大家族的子弟而言,两字好比是铭刻在灵魂中的。 纵使有些家族中,兄弟叔伯间难免会出现一些龌蹉,但当整个家族面临危机时,相信所有的族人都会为了家族豁出一切。 家族是什么? 家族是,从血缘、传承的角度,说明了他们从哪里来,祖祖辈辈又出现过怎样的英杰,在这个世间做出过怎样的大事,这一些,都是一种铭记于心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或许平民无法理解的意义,因为他们大多就只记得三代祖宗,考虑的只是自己与家人能否吃饱穿暖,在大家族出身的人眼中,这类人充其量只是庶民,连让他们正眼相看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始终是以家族为单位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不论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再好,在李世民死后他依旧会为了家族毫不犹豫地选择投效李承道。 不过出于和李世民长久以来的君臣之情,长孙无忌还是没有忍住问了这句话,虽然他知道自己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引起李承道的不满。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李承道并没有什么生气的意思,瞥了长孙无忌一眼后,丢下一句话便走了。 “人死如灯灭,万事皆消,孤不会再动他的妻眷子嗣,他也会按照相应的规格葬入皇陵。” 长孙无忌直接怔在了原地。 良久之后,他方才热泪盈眶,朝着李承道离去的背影一揖倒地,哽咽开口。 “无忌……拜谢太孙殿下!” …… 长安城在李承道接掌入主后没几日,便迅速安定了下来。 李世民麾下的五万残余军队,除了那些试图顽抗的将领士兵们被李承道下令格杀了以外,其余的士兵几乎都得以保存。 而随着李世民自刎死亡的消息传开后,所有还骚乱便全部平息了,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夺位之争,最终以李承道胜利、李世民的死亡而落幕。 至此,天下大势尽归李承道! 而在长安城稳定下来的同时,李靖也带兵与正在赶往长安城驰援的益州军遭遇了。 苏定方正在带兵取距离长安城百里外的一处名叫至县的城池,不过他们还没真正打下至县,李靖便带兵赶到了。 至县外,苏定方看着不远处那支军队里飘扬的“魏”字旗与“李”字帅旗,不由得吃了一惊。 “魏州军……是老师?” 苏定方是李靖的学生,跟过李靖一起学习兵法,早年也是靠着追随李靖而崛起的,因此他对于李靖很是尊敬。 虽然他已经得知了李靖投靠了李承道的消息,但是此时遭遇魏州军,他依旧还是下令大军停止前行。 两支军队就这样子双双对峙了起来。 而在魏州军中,士兵们忽然分开一条道路,李靖策马来到了阵前,将目光投向了益州军,冷冷开口道:“苏定方何在!还不滚出来见本帅!” 李靖一开口就是极为不逊,完全和他儒将的风范不搭。 而他的话也在益州军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片刻之后,苏定方策马而出,然后对李靖拱手行礼,微微低头道:“学生见过老师,不知老师为何……” “闭上你的嘴!本帅没有你这种学生!再敢喊本帅一句老师,本帅定将你斩落马下!” 李靖满面怒色,直接打断了苏定方的话,眼里充斥着难以言喻的怒火。 “你这孽障!你可知道你闯下了多大的祸!”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灭国之将苏定方,士气如虹 李靖见面便是一顿怒骂,让苏定方很是摸不着头脑,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 如今毕竟是三军主帅了,虽说他对李靖的敬意没有减少,但是李靖这般斥骂他实在是让他非常尴尬。 “老师,学生到底做错什么了?” 苏定方满脸不解地问道,即便被李靖如此喝骂,但是态度依旧显得恭敬。 “本帅说了让你住口!” 李靖勃然大怒,直接一把将自己腰间的利剑给抽了出来。 “你自己做的事情你心里难道不清楚?你擅自带兵离开益州驰援长安城,你可知益州现在的情况!” “益州?益州出什么事了?” 从李靖的这番话里,苏定方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妙的意味,下意识地问道。 李承道手里的消息是经过情报组织快马加鞭传递过来的,益州守军全部战死,苏定方自然没有收到消息。 “拜你所赐,吐蕃趁虚而入,二十万大军攻破了益州,正在南下江南道!” “可怜益州那一万守军为了给益州百姓争取撤退时间,用生命生生拖住了二十万吐蕃大军三日时间!满城将士尽皆战死!裴行俭的脑袋现在还被挂在益州城墙上!” 李靖越说越愤怒,最后用剑指着苏定方的鼻子骂道:“苏定方!你枉为益州军主帅!你对不起益州一万死战将士!” 李靖的这番话,直接让全体益州军将士们都震惊了,顿时产生了一片骚乱。 而苏定方更是呆滞当场,脑海里不断回荡着李靖刚刚的那番话, 益州城破,一万将士全部战死! 二十万吐蕃大军南下! 他带兵镇守边关多年,没有谁比他更清楚益州城破了的后果是什么。 江南道一带的百姓,全部都将暴露在吐蕃大军的铁蹄之下! 苏定方只感觉眼前一黑,直接从马上跌落在地,原本干净威武的甲胄沾染上了尘埃泥土,看起来十分狼狈。 但是他对这一切浑然未觉,只是望着自己的双手,脸色苍白地喃喃自语道:“我…是我害得益州城破了……是我害死了守约……” 看着苏定方的这幅模样,李靖厉声呵斥道:“苏定方!给我站起来!” 李靖的暴喝声令苏定方浑身一震,下意识地抬头看向了李靖,这一个向来流血不流泪的铮铮铁汉、向来打仗喜欢冲杀在前的猛将,此时却是泪满脸庞! “太孙殿下令我告诉你,若是你苏定方还有半点身为汉人的骨气,那就带着益州军跟本帅一起去阻击吐蕃大军,洗刷你的罪孽!” “若是不能把吐蕃军队赶出中原,不用殿下动手,我亲自取你头颅!” 李靖语气森冷地说道,言语里的凛然杀意丝毫不作假。 他对苏定方原本是非常看好的,苏定方的统兵才能不逊色于他,从益州军的战斗力以及驻守边关多年令吐蕃不敢来犯这一点便能够看出。 但是这一次苏定方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他感到愤怒! 枉顾益州百姓的安危,带着大军离开益州,简直是愚蠢至极! 若是苏定方不做出一些举动来弥补的话,他注定要背上千古骂名! 他对苏定方感到愤怒,是因为他还在乎这名学生,想要尽力拉他一把,否则早在见面他就拔剑将苏定方给斩了。 苏定方有些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站了起来,然而他却一步一步后退,并同时将自己腰间的战刀给拔了出来,慢慢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元帅!” “苏帅不可!” “大帅!” …… 益州军的将士们见状大惊失色,纷纷下马朝着苏定方靠拢了过去。 “孽徒你想要干什么!将吐蕃大军赶出中原,你现在还有机会去赎罪!” 李靖眼里闪过一丝慌乱之色,语气急切道。 然而苏定方惨笑一声,道:“我苏定方一生无愧于任何人,但是事到如今却愧对益州将士、益州百姓。” “此番益州城破过错皆在于我,我已经无颜再去面对中原百姓,我理应承受千古骂名,这是我罪有应得!” “老师,学生不肖,益州军便交给您了。” 话音落下,苏定方毫不犹豫地拉动战刀,割破了自己的喉咙! 鲜血如注,苏定方手里的战刀掉落在地,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看向了益州城的方向,然后就这么跪了下去。 跪地而死。 这是他这个有罪之将最后的悔恨与谢罪。 “大帅——!” 一名益州军将领悲呼一声,普通一声朝着苏定方的尸身跪下。 而所有益州军将士们也黑压压跪倒一片,只有哭声和哽咽声回荡。 纵使苏定方有不可饶恕的过错,但是这也不能抹杀他在益州军中长久以来积累的威望,所有士兵和将领是打心里爱戴苏定方! “这个孽徒!” 李靖怒声骂了一句,但是眼角却还是忍不住湿润了。 苏定方是有赎罪的机会,只要他能将吐蕃大军驱逐出中原,那么此次过错并非不可饶恕。 但是他自己拒绝了这个赎罪机会,甘愿自杀,背负着懦弱无能的骂名而死。 对于将名誉和荣耀看得比性命还要重的将领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加残酷的惩罚了。 这是他给予自己的惩罚。 深吸一口气后,李靖压下心里强烈的悲伤之意,命人将苏定方的尸体给收好,然后抬头看向了面前的益州军。 “诸位将士,尔等可愿随本将一起前往阻击吐蕃大军,为战死的一万益州军报仇!也为你们自己赎罪!” 李靖沉声大喝道。 之前那名跪下的将领站了起来,狠狠一擦眼泪,恨声说道:“全体益州军,谨遵元帅命令!” “杀尽吐蕃军!” “杀尽吐蕃军!” 震天的喊杀声混杂着强烈的哀伤之意,回荡在这片中原的晴朗天空中。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武悼天王冉闵! 随着李世民死亡,李承道入主长安,长安城也渐渐恢复了原来的秩序。 在此番攻城战役之中,双方总共死伤超过七万人,称得上是极为惨烈,这么巨大的死伤即便是李承道也感到十分痛心。 战死的这些将士,都是他们大唐的精锐之士!他们本不应该死在这样的内斗之中、死在自己同胞的手上! 但是现在李世民已死,李承道纵使有满腔怒意,也找不到地方发泄。 太极殿内。 由于李渊身体不好的缘故,李承道便代为监国。 他可是太孙,而立储君为的就是在皇帝出了什么意外的时候负责打理国家。 只不过李承道并不擅长政务,所以他干脆放权了下去,现在政务都有以各部尚书以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谋士团进行处理。 不过他也没有闲着,开始着手安排对阵亡士兵的抚恤,以及各地兵马的统筹调动,以防地方上再生出什么乱子。 “也不知道药师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此时应该与益州军一起去狙击吐蕃大军了吧?” 李承道放下手里的奏折,揉了揉太阳穴后忍不住想到。 长安城这边的情况,已经被他让人送给李靖了,不过李靖还迟迟没有送消息回来。 就在李承道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名侍卫忽然走入大殿,在大殿内下跪道:“禀殿下,前线来报!” 说罢他讲一封战报交给太监,然后由太监交到了李承道的手里。 李承道接过信后便直接拆开看了起来,不出他所料,这封信正是李靖发过来的。 刚读完一个开头,李承道便忍不住面露惊色。 “苏定方自杀了?!” 他让苏定方和李靖一起去带兵平乱,正是想给苏定方一个机会,可是苏定方居然自己自杀了? 怎么想,李承道都觉得很不真实,苏定方这等将领怎么会畏罪自杀? 不过他仔细想了想后,也就明白了过来。 “不是畏罪自杀,而是带罪自杀啊,这个苏定方……” 李承道摇了摇头,虽然不太满意苏定方这种举动,但是也不好说什么。 甘愿背负骂名而死,这对于苏定方这种将领而言,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 想到这里,李承道收起杂念,继续将信读了下去。 李靖在信中所言,苏定方在临死之前将益州军托付给了他,而他现在已经整顿益州军,和魏州军一起前往江南道,阻击吐蕃大军。 信中还说由于突然增兵,所以希望长安这边在粮草方面提供得多一些,此外还请求李承道的战略指示。 看完这封信后,李承道从信纸上面收回了目光。 粮草什么的都是小问题,如今他大权在手,坐拥长安、洛阳这两大粮仓,根本不愁粮食。 他只是有些担心江南道那边的情况。 吐蕃大军战斗力很强,一直是边关大患,他们如今下了江南道,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兵器军械等补充,战斗力恐怕又会提高。 十万魏州军加九万益州军,对上二十万吐蕃大军还是有不小压力的。 “该死的吐蕃!” 李承道眼里闪过一丝怒色,手里的信纸被他捏成了一团。 李世民已死,现在他的怒火便全部转移到了吐蕃以及高句丽这两个趁机入侵的域外蛮夷身上去了。 若非他刚刚夺下长安,而李渊身体又不好,出于政权稳

相关推荐: 痞子修仙传   小白杨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烈驹[重生]   总统(H)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凄子开发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