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神用的祭品,其余部位都是污秽之处,是没有资格呈上祭坛的。 祭品献上之后,贾诩方才开始神色肃穆地念祭文:“武德十一年,一月,太孙李承道率领大军西出幽州,北入大漠,直捣突厥王庭!” “斩蛮夷,伏八部,护幽州之安危,保万世之太平!” “渡西河、绝大漠、袭王庭、直追穷寇,兵至狼居胥山,饮马瀚海,一路奔袭三千里,全歼突厥大军,生擒颉利、突利可汗!” “今,于狼居胥山祭皇天上帝天父,表太孙之勇,彰三军之功!” “至此狼居胥山以东,尽为汉土!铁蹄所踏,皆是唐疆!” …… 贾诩文采斐然,一篇祭词煌煌大气,极具气势,光是听着就令俯首下跪的众将士们感到热血沸腾。 念完祭词之后,贾诩将祭文丢入祭坛之中焚烧殆尽,然后再由李承道三拜九叩,至此完成祭祀。 封狼居胥! 祭祀完毕后,李承道直起身,转身看向了祭坛下的大军,手扶腰间横刀,背后的白色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孤率大军北击突厥,转战三千里,尽灭突厥大军。” “然此战之胜,非孤一人之功,乃是三军将士、乃是所有人的功劳!” “此战,我大唐将士战死一万七千余人,他们皆是我大唐的勇士与功臣!是他们奠定了边关的万世太平!孤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世人也永远不会忘记!” 李承道肃穆地说道,然后沉声喝道:“立碑!”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后,由几十名白袍军士卒抬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登上了祭坛,立在了狼居胥山的山顶之上。 这石碑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碑文,但是却并非什么纪念功勋的文章,而是一个又一个战死士卒的名字! 在石碑最显眼处,上书八个大字:“大唐英灵,永镇边疆!” 青山有幸埋忠骨,此战战死的所有将士,尸骨将全部埋葬在狼居胥山,他们的英灵亦会在此永镇边关!护卫大唐! 看见这样的一幕,所有白袍军将士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大唐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大唐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 白袍军将士们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地高声大喝道,声音带着些许哽咽。 他们只是士兵,远不如岳飞等将军,但是李承道却将所有战死士卒的名字刻在碑上,与他的功绩一起流传万古! 这般君主,怎么能不让人心甘情愿地誓死追随? 越来越多人齐声大喝,声音化作滚滚音浪,直冲天际,仿佛天地在此时都心生敬畏,雪花的降落都变得迟缓了。 李承道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漠和气势如虹的三军将士沉默不语。 他此番战损让他感到心痛,也让他切身感觉到了为君者的责任! 在祭坛下,岳飞、罗艺、贾诩等人看着李承道那越发成长得挺拔的身影,一个个神色充满了由衷的敬意与钦佩之意。 “这样的殿下,才是值得我等追随的人!比秦王简直不知道要优秀多少倍!” 罗艺发自内心地说道,提到秦王李世民时,眼里闪过一丝厌恶。 这几天他也得知了长安城那边的情况,幽州被围困,长安城居然不发兵甚至不通知周边的军队去驰援,简直是不可理喻! “殿下终有一天会登上大位,也只有他才有资格登上大位,成为大唐的君主!” 贾诩语气坚定地说道,而他的话也让众人全部都为之赞同。 .. 第一百章 长安震动,李渊狂喜 长安城。 “踏踏踏——” 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名大唐士兵骑着骏马疾奔入城,在马背上竖立着一杆黄旗。 军中军规,插黄旗乃是有重要军情要传达,任何人不得阻拦,因此长安城门的守军以及道路上的百姓们见之纷纷闪开,不敢拦路。 这名士兵正是白袍军的士卒,他满身风尘,脸色憔悴,有着止不住的疲惫之色,但是他的目光却极为兴奋。 刚刚骑马入城,他便忍不住大声喊道:“太孙殿下于二十日前率幽州军和泾州军彻底覆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永绝边关突厥之患!于狼居胥山立碑祭天!” “大捷!大捷!太孙殿下于二十日前彻底覆灭突厥!封狼居胥山……” …… 这名士兵一边纵马疾驰一边高声喊道,引得沿路的百姓们纷纷为之侧目,脸上全是震惊之色。 “他、他刚刚说什么?” 一名百姓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忍不住朝身边的人询问道。 后者也才回过神来,脸色顿时激动得通红,摇着他的肩膀语无伦次道:“突厥、突厥被灭了!太孙殿下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还生擒了颉利、突利可汗!” 众多百姓万分震惊,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突厥被太孙殿下给带兵灭掉了?! 那可是突厥啊!号称拥有百万雄兵、地域辽阔的突厥! 一些机灵的人反应过来后,毫不犹豫地就朝城内大户人家的宅邸上跑。 这般边关大捷的消息,他们传到那些大户人家的府上,人家一高兴给的赏钱可是少不了的。 于是很快,这个消息便在长安风一般地传开了。 …… 皇宫,临湖殿。 自李世民带兵逼宫后,李渊的权利便完全被架空了。 多年以来连年征战,大唐立国的功劳基本上都在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身上,朝中大臣们大都是他们的势力。 因此李世民兵变逼宫、杀死李建成后,很快就将朝中的太子党和齐王党给肃清了,如今朝中的秦王党最为强势。 即便是有人还忠于李渊,很不齿李世民现在的这种行为,但是在李世民势大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胆敢表露出来。 不过虽说李世民架空了李渊的权利,将其软禁了起来,不过除了不让他离开皇宫外,其余的却并无限制。 这么长时间以来,李渊一直都在临湖殿中休养,没了国事操劳,气色居然还好了不少。 长安城近日以来下雪不断,李渊喜欢没事便来湖心亭赏雪景。 外面天寒地冻,湖面凝结成冰,然而湖心亭里火炉熊熊燃烧,散发着阵阵暖意。 李渊身着金黄裘袍,坐在椅子上看着湖面上的雪景怔怔出神,片刻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陛下,怎么了?” 一旁的大太监见此微微低头,关切地问道。 李渊满脸忧心之色,道:“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都要大,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受灾。” 大太监闻言宽慰道:“陛下仁德,心系百姓,不过奴才认为秦王殿下会处理好此事的。” “哼……” 提到李世民,李渊的神色微微有些不悦,“朕倒不是信不过那逆子的才能,只是……朕有些想念承道了,幽州那等苦寒之地……真是苦了他。”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而李世民自身的儿女也被杀得只剩下长乐、李承乾两人,这才是最让李渊感到痛心的地方。 他其实并不是有什么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反而更重视家人亲情。 李承道是李建成遗留的唯一子嗣,他才会感到如此忧心。 听到李渊的话,大太监脸上闪过一丝惶恐之色,连忙埋低了头,不敢多言半句。 这种事情他听着就好,若是胆敢多做评论,那才是取死之道。 就在这时候,在湖岸边上有一名小太监的身影出现了,只是他站在那里不敢前往湖心亭。 大太监便走了过去,李渊也并未在意,只是片刻后,他见大太监蓦然惊呼了一声。 “又出什么事了?” 李渊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他被软禁临湖殿,获得消息全靠这些太监宫女们来进行传递,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不成又是突厥打到长安城来了? 就在李渊心里百般疑惑之际,大太监一路小跑朝湖心亭跑了过来,因为跑得太快差点还滑倒了,若不是李渊及时扶了他一把,估计就掉到湖里了。 “陛下!大喜事!大喜事啊!” 稳住身形后,大太监来不及顾及自己的失礼,激动得满脸通红。 “太孙殿下于二月初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于狼居胥山祭祀上天!” “封狼居胥啊陛下,封狼居胥!” 由于过于激动,大太监的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这怎么能不激动!前不久前突厥围困长安城,强迫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被无数大唐子民视为耻辱,恨不得和突厥同归于尽! 然而李承道居然直接覆灭了东突厥,还生擒了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封狼居胥! 这简直是比霍去病、卫青之流还要惊世的丰功伟绩! “承道他灭了东突厥?封狼居胥?!” 李渊亦是目瞪口呆,罕见得失态无比。 过了好久之后,他才缓缓坐了下去,挥手道:“你先退下,让朕一个人静一静。” 大太监不敢违抗,起身离开了湖心亭。 而他刚刚走到岸边不久,便听到湖心亭里传来一阵夹杂着无比喜意的大笑声。 大太监会心一笑,躬身退下。 .. 第一百零一章 秦王不如太孙远矣 李承道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封狼居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无数听到这个消息的长安城百姓们都为之热血沸腾! 大唐苦突厥久已,突厥一直是边关最令人头疼的问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要是汉人,无不恨透了这些不通教化的境外蛮夷异族。 数月之前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三十万大军围城,更是给足了大唐羞辱。 也正因如此,在之前幽州城被突厥围困的消息传出去后,所有百姓才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 不仅仅是为了驰援李承道,更是为了给突厥狠狠一个教训!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大唐天威! 但是现在幽州被围的消息才过去多久,长安城都还没下调令发兵,李承道居然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围城之困,反过来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灭了整个东突厥! 谁能相信,谁敢相信? “太孙殿下威武!扬我大唐雄风!”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太孙殿下真正践行了这句话!” “突厥大军当初围困长安现在仿佛还历历在目,太孙殿下就已经洗刷了这一羞辱,而且还数倍奉还!” “真乃战神也!” “殿下之功绩简直是旷古烁今!” “可笑秦王还踟躇着不跟发兵驰援,却不知太孙殿下已经灭了整个突厥!” “秦王不如太孙殿下远矣。” …… 长安城内的百姓们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甚至说出了很多危险的言论。 突厥大军围困长安城的事在一月之前就已经传开了,但是李世民一直用大雪为由拖延着不肯发兵。 这般理由虽然可以骗一骗普通人,但是在明眼人看来,他的心思一目了然。 虽然大多人明白李世民不敢真的不出兵,但是如今李承道凭一己之力灭了突厥,再和李世民因为一己之私按兵不动相比较起来,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长安城,天策府。 “李承道覆灭了整个东突厥?!” 李世民手中墨笔一抖,一滴硕大饱满的墨汁落在了奏折上,在上面染下了一处刺目的痕迹。 若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他此时却根本顾不上,直接抬头看向了传达消息的侍卫,目光死死地盯着他,眼中一片冰冷之色。 “此事真的属实?” 李世民无意中散发出的压迫力,令这名侍卫浑身大汗忍住压力战战兢兢地回答道:“禀殿下,确实……属实,是从幽州直接送来的捷报,太孙殿下联合泾州军一起于狼居胥山覆灭突厥大军,并且生擒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如今这个消息已经在长安城传的人尽皆知了。” 李世民听完之后,手中的紫檀狼毫笔直接被他“啪”地一下给捏断了,脸色极为难看。 这名侍卫噤若寒蝉,不敢在这里就留,连忙告退。 “殿下,你……” 一旁的长孙无忌见状,忍不住开口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脸色逐渐恢复正常,摆手道:“不必,我没事。”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李世民心中却是前所未有的焦躁。 心智如他,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就明白这个消息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他而言又是多么不利! “怎么可能,他幽州军才多少人,就算加上泾州军又如何,怎么可能覆灭整个东突厥?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脸上满是不甘之色,始终无法接受这个消息。 他自然知道这个消息不可能作假,因为他专门派了人密切关注幽州的情况,但是他就是觉得难以置信。 按照他的计划,李承道应该是无法抵御住突厥,然后在无比危急之际,由他出兵前去搭救,覆灭所有来犯的突厥,一洗当初颉利可汗给予的羞辱…… 本应该是如此的。 而如今李承道在完全没有他帮助的情况下灭了突厥,这简直是在打他的脸!这下子所有人会如何看待他? 望着一脸焦躁,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的李世民,长孙无忌也明白他心里在烦躁些什么,于是拱手道:“殿下,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了,应该赶紧想出对策才行。” “太孙此番大破突厥,封狼居胥,乃是前所未有的功绩,此事一过他的声望必定大涨。” “殿下必须要尽快有所行动了。” “本王知道,但是现在这个消息已经传开,整个长安城乃至于整个大唐的百姓必定会抨击本王,本王怎么行动?!” 李世民不耐烦地打断了长孙无忌,后者说的他当然明白,可他现在心里已经完全被这个消息打乱了,想不出任何的对策。 长孙无忌也没在意李世民的态度,开口道:“殿下,虽说现在局势对你完全不利,但是越是如此,殿下你越不可慌乱。” “现如今,应该以朝廷名义将此事昭告天下,大肆褒奖幽州、泾州军民,尽量将破灭突厥的功劳从李承道个人身上转嫁到幽州、泾州百姓士兵们的身上。” “此外,再利用陛下的名义,下圣旨传李承道返回长安受封赏,借此将他给控制住。” 长孙无忌一番侃侃而谈,让李世民顿时冷静了许多。 思索了一阵长孙无忌的计策后,他皱眉道:“可是那李承道智计不凡,假传圣旨他岂会看不出来?” 长孙无忌摇头道:“如今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能任由他再这般发展下去,若是他拒不回长安,那就以他拥兵自重为由,发兵讨伐于他。” “李承道覆灭东突厥,自身损失应该也不会小,此时乃是良机。” 李世民闻言思忖半晌后,终于点了点头,道:“善,此事便交给辅机你去办了。” “遵命。” 长孙无忌躬身一礼。 .. 第一百零二章 魏征怼李世民 皇宫,太极殿。 今天的早朝已经散了,今日早朝李世民所宣布的消息,着实令文武百官都感到万分吃惊。 李承道大破突厥一事他们虽然已经知晓,但是谁也没想到李世民居然在早朝上主动提起了此事,并且大肆进行宣扬,还要昭告天下。 这一举措令众多官员都感到不解,秦王这次怎么如此反常,主动助长太孙殿下的声势? 但是李世民的心思如何谁也猜不透,他们也不敢胡乱揣测。 李靖走出太极殿后,见到前面的魏征,不由得上前一步,打招呼道:“魏大人。” 魏征扭头,见到是李靖后,端端正正行了一礼,但是却并无什么表示。 李靖见状放低了声音,笑道:“魏大人可是因为秦王殿下的举动感到吃惊?殿下的气量比魏大人想象的要宽广很多。” 魏征之前言李世民气量狭小不如李承道,李靖虽然感到很不服气,但是却无法反驳,而李世民今日宣布将李承道大破突厥一事昭告天下,总算是让他有了底气。 然而魏征只是瞥了李靖一眼,淡淡一笑后说道:“是么?恕在下不敢苟同,秦王殿下依旧令人感到失望。” 李靖闻言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头,说道:“魏大人对于秦王殿下的成见未免也太深了,此番殿下大肆褒扬太孙殿下,且将他的事迹昭告天下,此等气度难道不令人心折?” “李帅可否仔细听了那一篇诏文和殿下今日所言?” 魏征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李靖闻言不禁一怔,此事他倒还真的没有注意。 魏征见状便直接将那篇诏文和李世民对于大破突厥一事的褒扬给诵读了一遍。 朝中文官无一不是人才,魏征更是科举出身,自有过耳不忘的能力。 诵读完之后,魏征才说道:“秦王让人拟的这篇诏文,明显夸大了幽州、泾州军民的功劳,甚至分了相当一部分去夸赞罗艺,对于太孙殿下看似处处提起,实则褒扬不多。” “恕在下不能理解,有着灭一国、封狼居胥武勋的太孙殿下,为何不能受大肆称赞?反而要如此拐弯抹角地削减殿下的功劳,李帅以为呢?” 魏征一番话,让李靖哑口无言。 “秦王殿下此举,不过是为了掩盖他迟迟不肯发兵一事而已,况且太孙殿下的功劳也实在无法掩盖,实在是让人失望啊……” 魏征长叹一声,摇了摇头后转身离去了,不再搭理李靖。 李靖呆立在原地,看着魏征的背影,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 李世民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计策后,很快便让礼部将幽州大捷的消息给昭告天下。 覆灭东突厥,此乃旷古奇功,李世民在诏文中对幽州、泾州军民大肆称赞,表彰其英武。 而对于这次覆灭东突厥的最大功臣李承道,则是减少应有的赞誉,虽说无论怎么样都绕不开他,但是在这篇诏文里将原本属于李承道的功劳分了近一半给幽州、泾州军民,简而言之就是弱化了李承道的分量。 可是灭一国、封狼居胥,这是何等令人感到振奋的成就! 礼部官员得到李世民的授意后简直愁白了头,才想方设法地拣着词句来委婉表达李承道的功绩,令看上去不那么震撼人心。 不过即便李世民如此行事,李承道的功绩还是无法磨灭的。 诏文传遍大唐后,李承道的声望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举国欢庆! 虽然刚刚过年不久,但是听闻这个消息,家家户户再次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大摆宴席,闹得比过年还要喜庆。 而李世民在发布了诏文之后,亦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一边厉兵秣马调集军队,一边以李渊的名义拟定了一份圣旨,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幽州。 …… 李承道在屠灭突厥之后,并没有马上就率兵回幽州,而是着手对付东突厥里的各个部落。 虽说此番领兵击败了突厥大军,将突厥王庭的政权给完全覆灭了,但是东突厥依旧还有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存在。 这些部落人口七八十万之众,对付起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当然所说的对付,并不是指将他们给全部屠了,现在突厥王权已灭,屠了这些普通部落的突厥人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只是徒增杀伐,且容易激起他们的暴动和反抗。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些突厥人是不能继续留在漠北的,不然野火烧不尽,难保以后又成祸患。 在贾诩的建议下,李承道领兵将东突厥的各个部落朝着西突厥的领土内驱赶。 东突厥普遍比西突厥强大,虽说突厥王庭覆灭了,但是遗留的各部落实力依旧不算差,只是这些人都已经被唐军和李承道给吓破胆了,加上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都被抓了,更是完全不敢做任何反抗。 西突厥那一日打算坐收渔翁之利的举动他都看在眼里,将这些部落赶入西突厥领土,本来就十分不和的双方为了争夺土地,必然会再次爆发激烈的战争。 给西突厥找找麻烦,削弱一下他们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遗留的突厥各部落人口实在众多,而且还要将牛羊战马等战利品搜集起来带回幽州,所以整体行动起来实在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但有泾州军在一旁协助,所以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 .. 第一百零三章 收服五万突厥军 大草原,唐军帅帐内。 李承道正在与贾诩商议如何处理各部落残余的突厥士兵。 现在各部落剩下的突厥士兵零零总总还有五万余人左右,不过他们都已经投降放弃抵抗了。 对于这些人,李承道的想法是将其驱逐到西突厥去,而贾诩的想法却是将这支军队给收入麾下,改编为正军。 “殿下,此番我大军伤亡也不小,阵亡士兵接近两万,与其重新募兵,不如就将这些突厥军队给吸收起来,练兵的话也方便。” 贾诩苦口婆心地劝道。 而一旁的岳飞却直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不行,突厥士兵决不能收入麾下,他们的手上或多或少都沾染过大唐士卒的鲜血,而且我们屠灭了突厥,他们岂能不对我们怀恨在心?坚决不能收!” 而贾诩一听就急了。 “愚者之见!突厥士兵大都弓马娴熟,只要给他们战马,个个都是出色的骑兵!” “战马是稀缺资源,骑兵也不容易培养,所以我大唐如今骑兵数量并不多,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十几万匹战马,若再加上五万骑兵,那简直是平添一大助力!” “整整五万骑兵,怎能轻易把他们流放到西突厥里?” 贾诩对岳飞瞪眼道,对他这种暴殄天物的做法感到极为不能理解。 贾诩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利益至上主义者,只要是有利的事情,他不会思考其他的弯弯道道。 比如这些突厥士兵杀过白袍军的事,这在他看来战场上兵戈相见本就难免死伤,这怎么能算罪? “这是在养虎为患!” 岳飞亦丝毫不让步,与贾诩针锋相对。 “你、你……简直不可理喻!” 贾诩本想撸起袖子揪着岳飞的衣领大骂,但是见到岳飞魁梧的体型和沙包大的拳头后,顿时就有些虚了,只得铁青着脸色骂了一句。 薛万彻、罗艺包括李承道在内看着一武将一谋士破口大骂到差点撸袖子打架,也是觉得颇为有趣。 “好了,你们两个都安静一下,来听听罗将军的意见吧。” 李承道看向了罗艺,问道。 “这……” 罗艺有些受宠若惊,不过既然李承道都问了,他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沉思片刻后才正色道:“我比较认可贾先生的观点,五万突厥骑兵,确实是极大的助力。” 罗艺说完,贾诩看向他的目光顿时变得和善了不少,笑道:“罗帅果然眼光独到,不似某些人迂腐不堪,哼!” 贾诩冷哼一声,瞥了岳飞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罗艺只得苦笑。 “薛将军,那你呢?” 李承道接着朝薛万彻询问道。 薛万彻眉头紧皱,拱手说道:“贾先生言之有理,但是突厥乃境外蛮夷,若是
相关推荐: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致重峦(高干)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痞子修仙传
天下男修皆炉鼎
小白杨
捉鬼大师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