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女儿的白丝婚纱孕肚 > 第302章

第302章

幸福满足。 甘蔗渣则被她远远丢到外面。 烧饵块与烤乳扇也很快上来了。 饵块是大米做的,像是薄饼,被烤得微焦,涂着酱料,是咸口的,乳扇则像是牛奶加鸡蛋面粉之类做的,则是涂的红糖,是甜口的。 宋游慢慢吃着,等凉了后,便各自都掰了一块下来,递给自家童儿。 “先生对此事是十分感兴趣啊!” “确实,我们行走天下多年以来,见过不少妖精鬼怪,也听过不少妖鬼神仙故事,但像是这般奇异的,则是很少听说。”宋游答道,“足下可要尝尝这饵块和乳扇的味道?” “先生自己吃吧,我们吃过了,这东西我们也吃不太惯。倒是沼郡的米缆颇为不错。” “也好……” “说来此事还有个更有趣的……” “什么?可能告知在下?” “闲谈罢了,有什么不能说的?”商人颇为大度,对他说道,“听以前那些突然冒出来的人说,在他们住的那个地方,便偶有人进来,也偶有人莫名其妙失踪离开,不知这些失踪的人都去了哪,只以为是死掉了,遭了难,却不料是来了我们这里。” 商人说着顿了一下,声音变得神秘起来。 “不过听那小柴娘说,只听说过有人进来也有人失踪,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既进来又失踪的,唯有一次。” “啊……” 路旁小摊阳光正好,有风吹过,道人坐在茶摊中,身边全是童儿咀嚼甘蔗的声音,而他眼中不禁露出回想之色。 “是哪一次呢?” “说是有个年轻道士,突然来到那里,是从‘外面’来的,但在他们那里,只有少数老人才知道外面是哪外面。这道人到了村子里后,村里的人都觉得很稀奇,就像那些人到了我们这里后,我们看着他们也觉得稀奇一样。很多人都过来看他,询问他‘外面’的事,还接二连三的有人将他请到家中去做客,热情款待。那道人最先到的,就是她的家中,被她祖父出门劳作带回来的。” 商人顿了一下,想了一想: “说是那道人是有些法术的,他们早就觉得他不一般,为什么呢,因为别的人从外面到了那里,和他来到那里之后,反应完全不一样。” “是吗……” 道人仍旧在回想之中。 “还有一件事,也足以说明那道士不是平常人。”商人说道,“那个地方原先没有桃树,那个道士来了之后,有天去了山上的道观,说是突然就变出了一棵桃树,结了好多桃子,因为他们家曾经招待过那个道士,道士便叫山上道观中的道士们代劳,分了桃子给他们,他们吃了桃子后就将桃核种在村子里,从此那里就有了桃子。可惜没有多久,那小柴娘就到了咱们这儿,种下的桃子都还没有吃到。” 趴在旁边打盹的商人同伴听了,懒洋洋的插了一句:“是画出来的……” “对对对!画出来的桃树!” 商人说着笑呵呵,这种神仙故事,虽不惊险刺激,却也妙趣横生,就算不是初次听说,是回想起来,自己对别人说,也是会觉得有趣的。 道人看着他的神情,则是满面微笑。 自己也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 这种故事又会传多少年呢? “……” 道人摇头笑了笑,一边应和商人,一边继续沉入回想。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呢? 是第一次到长京吧? 似乎已经是十年前了。 身边三花娘娘依然啃着甘蔗,吧唧咵嗤的响,似乎也在听商人口中的奇妙故事,似乎没听,反正她不回忆从前,也不感怀曾经,就只是一口一口嚼着甘蔗里的糖水,晒着太阳,享受着眼下毫无忧虑的时光。 道人心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喝完茶吃完东西,歇息够了,他便将行囊重新放上马背,与商人辞别,继续往前。 “叮叮当……” 铃铛声越走越远。 一大一小两道身影也随之远去。 商人打着呵欠,活动着脖颈,与身边的同伴说:“说来很有趣,纤凝好像也没有桃子树。” “确实没有见过。” 同伴迷迷糊糊间回应着他。 商人又看那几道身影,觉得这道人多半也和小柴娘口中那名道人一样,是个有道法的高人。 …… 往前走出不远,几乎只是一个转角,视线里便出现了一个大湖。 天上的层云遮住了光,地上湖面广阔,光线有些昏沉,头顶却偏有一束光从云洞中照射下来,照在静谧深邃的湖面上,光芒所照之处,一艘小舟自湖上缓缓驶过,为这幅画面点上了眼睛。 道人拄杖沿着湖边走过,身后跟着三花娘娘与枣红马,无论是人是猫还是马,都边走边看。 湖边小路另一边的大地则是一片金黄,也笼罩在不断变化的光影中,屋舍无数,纤陌交错,更远的地方则是一排如天墙一样的青山,顶上虽有参差却大致平整,有一条明显的山顶线。 岸边生满芦苇,正抽出了穗。 湖中常听鸟鸣声,叫声各不相同。 好一幅秋意浓郁的画卷。 也真像是画卷一样。 就连小女童也不禁放下了手中最后一根甘蔗,左右扭头到处看,面容严肃,对道人说道:“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来过?” “来过,也没来过。” “什么是来过也……哦你说的是这个!” “三花娘娘想起来了。” “三花娘娘很聪明!” “是啊……” 眼前这幅画面,可真是熟悉。 正是下午,临近黄昏,将暗不暗的时候,山脚炊烟寥寥升起。 又是秋日,有人焚烧秸秆。 焚烧出一连片的青烟。 暮霭沉沉之间,青烟似灰又蓝,却不直冲而上,要么是被风压住吹平,要么便是山下的村庄与山顶离得太远,这炊烟升不到山顶去,因此看来它便只停留在山脚村舍房屋的上空,然后便被晚风拉扯成了一条线,沿着地面铺展开来,有如一层薄纱盖在了暮色下的村舍上边。 道人脚步不停,缓缓走过。 “啊!啊!啊!” 一阵鸟叫声,一片海鸥自芦苇丛中陡然飞起,将三花娘娘吓了一跳。 拿着甘蔗抬头看向这群雀子,只在心里默念算你们走运,若是没有燕子,三花娘娘也得用盐巴做做雀子来存着。 “这里是画里!” “画是这里。” “画是这里!” “三花娘娘发现了吗,村子不一样了。” “三花娘娘发现了。” “三花娘娘果然聪明,记忆超群。” “对的。” “既然三花娘娘这么聪明,记忆力这么好,不如三花娘娘来想想,来猜一猜,这里有没有种着甘蔗?” “!” 女童神情一凝,感到事情并不简单。 道人则是微笑,手抚芦苇走远。 青山果然不改,湖泊也没有变,道人第一次来到沼郡纤凝,却仿佛旧地重游。 第六百零五章 让你不知道节制吧 山下湖泊狭长,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至少有大几十里,高山几乎与湖泊西面的沿岸平行,山脚与湖岸之间并未紧密接触,恰恰相反,其实从山脚到湖岸至少还有十几里的路,形成了一片微微倾斜的平地。 中间城池一座,村落无数。 这座城名曰纤凝,就是云的意思。 在中原王朝打下云州之前,云州自成一个国度,十分繁盛,并积极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技法,也使用中原王朝的文字礼制。当时这个国度的都城不在云都那边,而就在这里。因此纤凝至今繁华也不输于云都,城池更是修得十分气派。 不过画中却没有这座城。 宋游先是沿着湖边走,看饱了风景,等到燕子告诉他,已经走到纤凝的正下方时,便挑了一条笔直往上的小路,往上走去。 走到城中居然又用了大半个时辰。 可见距离之远。 纤凝曾是国都,有着高大气派的砖石城墙,将城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西门正对高山,东门正对湖泊,南门通往大晏腹地,北门可到雪域,云州茶马路上的商人必从这里经过,用南边的茶叶和别的物资,去北边换取马匹。 宋游正好赶在关城门前进了城。 云州早已归入中原王朝,度牒在这里自然也是有用的。 只是近些年来云州也不太平,纤凝似乎尤其不太平,守城军校查得仔细一些。 进入城中,繁华顿显。 这里也没有宵禁。 道人从东门进去,一路往上,这条路由东门通往西北,将纤凝分成南北两边,和南门北门之间的那条路同为城中最繁华的两条街之一,大概也是城中唯一称得上“街”的两条路了,将纤凝分成方方正正的四块,此外皆是大大小小的巷子,看似复杂,其实根本不会迷路。 如今街上正是灯红酒绿,常有女子坐在楼上对下方招客,乍一看和别的城池也没多少区别。 大概那些售卖当地民俗服饰、当地人用品的店此时已经关门了。 宋游带着马缓缓走过。 地上全是硬石砖,踩得马蹄得得响。 “这里天气还不错,靠着阿哈湖,我们就在这里过冬,听云都朱家人和路上的商人说,这里大概要持续到寒冬才会变冷,在此之前,身体强壮的人白天都只需要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晚上才会变冷。”宋游一边走一边对自家猫儿说,“三花娘娘要是闲了,就一路往下走,带上你的钓鱼竿去阿哈湖里钓鱼,找个没人的地方,还可以练习法术,钓了鱼还可以卖钱。” “……” 吃完了最后一根甘蔗的三花娘娘又变回了猫儿,还是猫儿自在,便只见她迈着小碎步一路跟随道人,却没有回答,而是不断扭头左右看。 确实没见到有卖甘蔗的。 “三花娘娘也不用担心迷路,反正一面是山,一面是湖,往上走必能走到山脚,往下走必能走到湖边,中间最大那条官道必然通往纤凝,到了城中也只有两条横竖交错的大路,怎么都能走到大路上来。” “喵……” “三花娘娘如此敷衍,是忙于找今夜的住宿吗?” “喵……” “不用找了,这里就有几家。” 宋游停下脚步,看向前方街道两旁。 这座城池建得挺早,方方正正,前朝的坊市制度在这里还留有痕迹,比如同一片区域做同一类或近似的营生的行业高度集中,这里以前大概就是专门做逆旅客栈的坊市,如今也留有不少客栈旅店。不过也不全都是了,毕竟大晏经济高度发达,会更容易暴露坊市制度的不足,这里也早就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灵活的调整了。 不过入眼所见,至少四五家旅店。 门口都有店招,或挂有木牌,甚至有的挂有灯笼,还飘有酒旗。 “纤凝楼。” 纤凝楼修得十分气派,雕栏画栋,上边还有歌舞声,显然是个高档青楼,提供住宿和别的娱乐服务。 “同福车马店。” 车马店是经常住的店,驻马方便,价钱便宜,环境略微差些,客人来往频繁又鱼龙混杂,不宜长住。 “大千脚店。” 所谓脚店,其实就是没有酿酒资格的酒店,酒要从别的“正店”或官府开设的“酒坊”批发,然后再零售,以喝酒为主,也提供旅途中暂时歇息落脚的住宿服务,不过通常简陋,酒蒙子喝醉了也不挑这些,也不宜长住。 “永春客栈。” 宋游看向了最后一间客栈。 客栈好,客栈好。 上个月刚从云都朱府手上拿了二十两的赏银,一路走来二十天,还没有用动,正好用来改善住宿质量。 与此同时,三花娘娘也停下脚步,老实坐在道人脚边,随同道人一起看向这几家旅店——由于姿势实在乖巧,又生得漂亮,神情灵动,路上不少行人都不由自主朝她投来目光,见是道人带来的,但凡有闲心之人,都不由露出一个笑意。 三花娘娘年纪尚小,可住过的旅店却着实不少,自然也能从名字里分辨出哪个好哪个不好,也能分辨得出哪个贵哪个便宜。 不说名字,看外饰装潢也知晓了。 “三花娘娘选好了吗?” “喵……” “我也选好了。”道人笑了笑,“既然如此,便走吧。” 道人走向永春客栈。 猫儿迈步走向车马店。 直到走出两步,发现这道士走的方向和自己并不一样,抬着一只前爪没有落下愣在原地,扭头看他,这才连忙小跑跟上去。 “客官这是……” “问问住店的价钱。” “哦住店啊!”店家顿时松口气,怕是将他当做来讨钱的了,随即才热情起来,“先生打算长住还是短住?” “三个月。” “好说!好说!” 纤凝也是云州大城,颇为繁华,不过秋冬季北边寒冷,甚至积雪,茶马道上的商人便相对少些,价钱也便宜许多。 宋游又去车马店问了问,其实只是吓吓店家,顺便根据对面车马店的价钱推一推行情,最终花了五两银子,住了三个月,包含马厩,但是不包含马儿的草料钱——算下来倒是比住在长京的房租还要高些,不过必须得考虑到,长京是店宅务的房,相当于受朝廷补贴的公租房,这种房子本身就难以申请,有了朝廷补贴后,女侠还给他折了价,才能这么优惠。 相比起来,长京小楼胜在独居,空间更大,客栈胜在地处繁华地段,有现成的房间设施,被褥枕头,还有专人打扫卫生。 倒也差不多了。 “我家马儿无需栓绳,不会伤人,也不会乱跑,店家尽情放心。如若无故伤人,照价赔偿,如果自行跑掉,不关店家事。猫儿也是,绝不会损坏店家房中东西,也不会伤人,否则照价赔偿。” 道人说着将马儿带到马厩的角落去,顺便扫了扫马厩地面,这才在店家帮忙下将行囊搬到二楼房中,又走下来,坐在一楼大堂之中。 大堂中点了三盏油灯,两盏在中间柱子上,一盏在柜台上边,堪堪将大堂给照亮。 “店家可有什么吃的?” “这会儿可有些晚了,后厨还有两条鱼,一些米缆和饵丝,腊肉熏鸡都有,菜倒是没几样了。” “听说这边米缆挺好吃?” “米缆饵丝都好吃,就是有些外地来的人吃得惯饵丝,有些不爱吃。”店家热情推销,“耙肉做的,骨头熬的汤,现在天黑了有些冷,吃上一碗又鲜美又舒服,又身上暖和,保管满意。” “便来一碗。” “耙肉剩得不多了,都给先生,多的就算是赠的了,与先生结个善缘。” “那便再好不过了,多谢多谢。” 穿着这身道袍行走天下,常遇到这种优待,尤其是道人看来并不普通,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会更礼遇一些。 也算是一种隐形福利。 待得米线端了上来,上面果然铺了不少肉,道人拿出三花娘娘的御用小碗,玲珑青花瓷,在灯光下将花纹漏在了桌面上,而他只将自己碗中的大多耙肉都夹进了碗中,递给猫儿。 随即拿着筷子,却没急着动,而是叫住了还没走远的店家:“正好请问店家……” “先生有何疑问?” 店家顿时停步,转头看他。 “在下走在半路上时,听说城中有个小柴娘,不知店家可知道她住在哪里?” “哈哈哈……” 店家闻言却是一笑,对他说道:“看先生今日刚到,举手投足间又像个修道有成的人,小人便在心中想,先生定要去寻那位小柴娘。就算不去寻她也要去寻别的突然冒出来的人,问个好奇。” “店家是看惯了。” “看惯咯……” “那定然知晓她住在哪里了?” “文人有话说得好,远在天边,近在附近。”店家乐呵呵,“小店屋后有片空地,现在晚了,若是白天时,先生就能看得见,空地上晾着许多刚染好的布,便是那小柴娘夫婿家的,云州有名的纤云纱,要供给宫里的呢。” “就在后面?” “就在后面,她家宅子也在后边,虽说不靠着这条街,可要比这条街上清净许多嘞!” “原来如此……” 道人点了点头,小声答道。 只得道一声有缘。 低头欲动筷,猫儿又从碗里抬起头,对着他叫了一声。 “喵!” “……” 道人无奈,只得抬起头,又对店家问:“敢问城中哪里有卖甘蔗的呢?” “甘蔗?倒是少有见到卖的,我们这边没多少人种甘蔗,倒是听说南边那条路上,山的那一边,有不少人种甘蔗,熬成糖浆卖给糖坊。” “多谢店家。” 道人平静的看向猫儿。 眼神好像在说—— 让你不知道节制吧。 第六百零六章 旧人到访 米缆也叫米干、粉干,就是米线。 客栈的耙肉米线用的是大骨熬的汤,熬得非常到位,汤汁浓郁鲜美,油而不腻,雪白的米缆加上略微泛白的高汤,上面铺一些耙肉,似乎选的是蹄髈肘子等地方的肉,还连着厚厚的皮和脂肪,早已炖得耙软,软到只用筷子就可以将之插烂撕下来、放进碗里的程度,鲜美又入味。 一些葱花,少许泡菜,别的几乎什么也没有,却如店家所说的一样,吃着清淡又鲜美,一口下去,很平和温柔的就进了肚。 随即从喉咙口暖到肚皮里,在这略有些凉意的秋日晚上,舒服极了。 若是一筷子米缆中还夹着有同样清淡却又肉香浓郁的耙肉,肥瘦掺半,瘦的耙软不柴,肥的浓香不腻,加上一点点泡菜,便连最后那么一丁点腻味也完全没有了,完成了绝妙的中和。 “吸溜……” 宋游品尝着属于这个地方的美味。 有些难以想象,做出一道美味原来只需这么简单的材料与工艺。 “吧唧吧唧……” 三花猫也在旁边吃着肉,却是时不时抬起头来,猫脸上眉头一皱,原本圆溜溜的眼睛也变得不圆了,看道人一眼,才又低下头继续吃着。 “三花娘娘别想了,耗子是做不出这个味道的。” “喵……” “不是?”道人多瞄了她一眼,“也不必想那么多,我这一碗已经够我吃了,店家多送了我们不少肉,虽然夹了一半多给三花娘娘,可我碗中的肉仍是正常分量,只管专心吃你的便是。” “喵!” 猫儿又抬起头,皱眉看他一眼,欲言又止,这才低下头,吧唧吧唧的吃着肉。 这么一碗,也才十文钱。 道人吃完付了账,便回了房。 客栈的房间不见得比车马店宽敞,却要更精致一些,里头有一盏油灯,里头还有些灯油,算是店家送的,多的就要花钱了,道人走进去,将这个油灯放在了进门的柜子最里面,拿出自己的油灯点亮。 房间中顿时亮起了光芒。 “刷……” 三花猫跳上桌子,看向道人,这才开口说话:“道士,三花娘娘的嘴巴里好像卡了一个甘蔗渣渣,哦不,两个。” “卡在哪里?” “卡在嘴巴里。”猫儿说着闭上嘴,想了一想,感受了一下,才又补充道,“两边都有一个。” “什么感觉呢?” “它居三花娘娘!痛痛痒痒的!” “哦,嘴巴吃烂了。”宋游点点头,“给你说过了,吃太多嘴巴会吃烂的。” “是甘蔗渣渣。” “是起疱或溃烂了吧。” “就是甘蔗渣渣!” “那你把它抠出来吧。” “摸不到它。” “那就是烂掉了。” “是甘蔗渣渣!不会错的!” “……” 宋游无奈的移开目光,懒得和她多说,径直走到床边,坐下脱了鞋子,换上木屐,便开始洗漱起来。 这小东西也倔强得很。 道人早就给她说过了,吃甘蔗吃多了嘴巴会烂,可她偏不听,如今果然烂了,却又不肯承认是嘴巴烂了,反倒编出一个蹩脚的理由,说到底是不愿承认自己没有听他的话造成的错误,而将它归咎到意外。 小孩子常用的把戏。 不过三花娘娘很快又让他意识到,她并不是普通的小孩子—— 只见猫儿跟着他走,他换鞋子她就跟着走到床边,他洗漱她就跟着走到墙边,他拿牙香筹她就跟着他走到行囊边,一直仰头望着他,过了一会儿才很小声很小声的问道:“三花娘娘这么厉害,怎么吃甘蔗也会把嘴巴吃烂呢?” “三花娘娘确实厉害,寻常人吃一根甘蔗,吃半下午,嘴巴就要起疱烂皮了,三花娘娘整整吃了好几天,不知道多少根,夜以继日,这么久嘴巴才开始出问题,确实不一

相关推荐: 蝴蝶解碼-校園H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我的风骚情人   白日烟波   红豆   鉴宝狂婿   深宵(1V1 H)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