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没对他赶尽杀绝,双方已有默契。借着重整登天路的由头,天宫无德之神的力量已去一半,主要便剩下四方四圣。 也是将他们罢黜之时了。 这才该是一场恶战。 “走不通了!” 三花猫跑到前面去,回过头来看他。 “下山吧。” 道人换了个方向,穿过密林,往山下正常行走的道路上走去。 猫儿对此早已习惯了。 一人一猫忽然从山林中穿到路上。 “哎呀!” 路上一名牵着骡子的中年商人大惊,连忙往与他相反的方向跨出两步,做出防备姿态,露出害怕之色,待看清是名道人,这才略微松了口气。 “先生是人是妖?” “自然是人。” 道人站直与他行礼:“吓到足下了,是在下失礼,还请见谅。” “先生怎么这么突兀的从林子里出来?也没什么别的动静。我还以为是山间匪人,或是妖怪野狗呢,吓了一大跳。”商人惊魂未定的指责道。 “……” 道人却是对他笑笑,转头一看,指着前方山间隐隐透出的一间庙宇问道:“那可是一间庙子?” “当然是庙子。”商人有些气,却也答道,“先生想在那过夜?” “庙中可有供奉雷公?” “正是一间雷公庙。” “哦?” 宋游颇有些惊讶,露出笑意:“专门的雷公庙?” “正是。”商人答道,“平州本就多有大山,又多有仙神妖鬼之说,如今世道不太平,各地都有妖鬼出没,这条山路几十里无人烟,自然要建一间雷公庙,以镇山中妖邪。” “原来如此。” 道人点点头,倒也合理。 “前面不远就是南画了吧?”宋游与商人随意闲聊着。 “还有二三十里路。” “倒也不远了。” “先生也去南画?” “差不多。” “若是走快一些,能在天黑前到。” “随缘即可。” “那我可得先走一步了。到了晚上,这山路上鬼哭狼嚎的,可不安生。”商人如是说着,看看这名总觉得有点不一般的道人,还有他身边那只总仰起头看着自己、表情像是会说话的漂亮猫儿,半提醒半警告的说道,“若是先生今日走不到南画,就在前方雷公庙中、或是路上随便找个地方过夜即可,这里离雷公庙近,那个庙子十分灵验,若有妖鬼敢在这附近作乱,必被雷公打死。” “多谢足下。” 道人微微一笑,保持着步速,不急不忙,看着商人与骡子越走越远。 大约一刻钟后。 山路旁边有庙宇。 果然是一间雷公庙,就连庙门两旁的门联也有几分熟悉: 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 往里一看,一排雷公像。 近几年新修的庙宇,梁柱红漆都还比较亮,里头神像也都是新的,当先正中一位,身着皂衣,高大威猛,满面正气,不是周雷公还有谁? 道人跨步进去,光线一暗。 手中多了一把香,身边多了两道人。 香分三份,一人三炷。 道人拿着香站在神台前,打量雷公神像许久,这才晃了晃香。 “……” 无声无息间,香便燃了。 一缕青烟自手中袅袅飘来。 身边同样飘起两道青烟。 道人神态恭敬,拜了三拜—— 这三炷香本该在三个月前。 实在怪不得在下来迟。 要怪就怪三花娘娘。 实是三花娘娘的白鹤飞得太高,常入云中,看不清楚,又飞得太快,让人眼花,来不及看,从荒山破庙一路飞往无边山,一路飞去竟也没有在路旁看见任何一间宫观庙宇,无边山枯坐三月,又飞回平州,却是直到现在才在下方山间看见有间庙子。 道人心中如是想着,将香插进泥方。 转头看看两边。 左边燕子少年同样神态恭敬,对着这位雷公上香。 右边身着三色衣裳的女童一脸严肃,同样学着他的模样,对周雷公拜了三拜,随后将香插进泥方,又微微将头扭过来一点点,用余光打量着道人接下来的动作,准备继续学习。 见到自家道士没有别的动作,感觉到自家道士的目光,她才将头扭过头,与道人对视。 女童自然不知道人在想什么。 道人也不知晓猫儿的心思。 “走吧。” “走吧!” 道人拿起竹杖,转身往外走去。 “篷……” 女童瞬间化为猫儿,跟在身后。 少年也变成燕子,扑扑飞出庙宇。 前方还有二十里路,便到南画。 “三花娘娘可还记得当初南画那家客栈怎么走?” “三花娘娘不记得。” “三花娘娘不是记忆超群吗?” “那道士记得吗?” “不记得了。” “你不聪明。” “……” 一行人很快消失在了山路之间,只留九炷香插在庙中神台上,缓慢燃烧。 忽然庙中神像睁眼,满面威严,随即陡然一吸,九炷香瞬间放出亮红的光泽,由上到下,竟是瞬间就已烧得一干二净,燃出烟气如线,全都飘进了神台正中央的神像中。 …… 道人循着记忆进城,按照记忆走,找了几圈,问了几遍,终于来到一家客栈门口。 冬日天黑得早,此时天已黑了,客栈也已关了门,不过依然可见门缝里透出来的灯光,还有里头隐隐的说话声。 道人提着灯笼,照亮招牌。 “静福客栈。” 褡裢中露出一颗猫儿头,替他小声念了出来。 道人低头看她。 “刷!” 猫儿头瞬间就缩了回去。 道人又提着灯笼往旁边走了两步,照亮店铺侧面挂着的店招。 “神仙汤饼。” 猫儿头又探了出来,替他念着。 道人一低头,她又缩了回去。 “……” 宋游摇了摇头,继续看向上边。 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店招,神仙汤饼四个字从上往下,不过不知是不是后来整个南画卖汤饼的店家都将汤饼的店招换成了“神仙汤饼”,光是一个神仙汤饼的店招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了,于是静福客栈又在上面挂了一个更短一些的店招,上面写着: “正宗!” 猫儿声音小而铿锵。 道人低头看去,却见她在褡裢里缩得好好地,并未探出头来。 应是猫儿视力敏锐,方才灯笼放在下边,就已经看到了上面写什么字,此时察觉到道人的动作,便念了出来。 “啪……” 道人轻轻拍了拍她,走上前去,敲响了房门。 “笃笃……” “谁呀?” 里头很快传来声音。 “住店。” 道人回答着说。 “……” 里头有些窃窃私语,听不太清,只隐约听到“这么晚了”、“总不会”之类的小声嘀咕,但也传出脚步,逐渐往门口靠近。 门口的光也明显变得更亮。 “吱呀……” 一声有些酸涩的开门声。 客栈大门被打开了。 里头站着一名中年人,粗粗一看,和记忆中当年那位店家年纪差不多大,掌着一盏油灯,有些警惕的看向道人,又看了看他的身后。 “先生一个人?” “是。” “怎么这么晚了才来住店?” “在下从北边过来,天黑前才到,踩着关城门的时候进的城,找客栈找了一会儿。”道人无奈也如实的说道,“这天黑得太快了。” “谁说不是呢?到冬天了!”店家放下心来,让开了路,“先生快进来吧。” “多谢。” 道人一边挎着锦袋,一边挎着褡裢,走进客栈之中,环视一眼。 进门正是客栈大堂。 里头重新修缮过了,比起记忆中,似乎板凳、地面与梁柱都要新一些,不过大体布局还是相差不多。此时看似天已彻底黑了,其实不晚,大堂中还有一桌客人正坐着吃饭,有一盏油灯放在高处。 店家关了门,吹熄了手中灯。 “小店头房、稍房和通铺都还有,先生要住什么房间呢?” “要一间稍房。” 宋游停顿了下,稍想了想:“在下喜好左边,如左边那间还空着,那就更好了。” “先生有所不知,小店总共两间稍房,左右各有一间,左边那间乃是曾经神仙住过的,许多慕名来小店住宿的人,都喜欢住在那间,说是想要沾沾神仙的仙气。”店家倒是没有奇怪,或许是觉得道人有点奇奇怪怪的偏好本就正常,或许是觉得这名道人也是有所听闻,以一个较为委婉的说法想要与神仙住同一间,随即指着大堂中那桌人对道人说道,“今日先生来得不巧,这间神仙房已经被这桌客人抢先了。” 宋游闻言转过头,又看了眼这桌客人。 总共四个人,看打扮都不普通,此时面前每人一碗,正是南画县有名的汤饼。 “那便住右边那间吧。” “住几天?” “只住一夜。” “好嘞……” 店家很快便给道人开好了房。 “先生可要吃点什么?小店的汤饼最是出名,就连神仙吃了都说好,因此得名神仙汤饼,整个南画县的汤饼铺子都因小店改了名字。到小店的客人就没有不吃的。”店家说着顿了一下,咧嘴一笑,“这天气吃碗热气腾腾的汤饼最是舒服不过了。” “那便来两碗吧,在下放完东西下来端。” “两碗?” “是……” “好嘞!” 店家没说什么,答应得爽快。 道人便端着油灯上了楼。 所谓稍房,放在民居之中,本是指用于堆放稻粮的屋子,后来主要用来指离内室远一点,不那么重要的房子,若放在客栈旅店之中,便是用来指较为普通的房间,与头房、官房相对。 十几年前就住的稍房。 可惜没能住到同一间。 “……” 道人想着也不禁摇头笑笑。 没想到自己多年前夸赞一句的汤饼成了远近闻名、据说新上任的郡守知州都要特地来吃不说,就连曾经住过的房间都变成了神仙房,反倒自己想旧地重游得彻底一些时,还住不进去了。 倒也是有些奇妙。 放下锦袋褡裢,任由猫儿跑出来,道人对她说自己下去端汤饼,让她在房中莫要乱跑,便又下楼去了。 木质楼梯,不知修没修,走起来也嘎吱响。 隐隐听见下方有说话声。 “整个南画县谁都知晓那位神仙,当时城中这位李大官人,便是在神仙的劝解惩戒下,这才弃恶从善,有了如今的李大善人。后来听说,这位神仙在别处也多有神仙事迹,是很了不得的神仙,因此平州新的郡守知州上任,都得绕到这里走一圈。这却是骗不了人的。” 是那店家在与那一桌客人讲说。 “神仙模样?那小人可就记不清了,那时小人还小,店铺乃是家父家母在操持,只听家父说,神仙是个道人,长得年轻,生得不凡,带了一只花猫和一匹枣红马,那三花猫十分机灵,枣红马更是不凡,连缰绳也不需要,怕也是有灵性的。别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位神仙的传说,也都带着一只花猫和红马,也有的地方传成别的颜色的猫和马,多半也是会变化的。” 店家讲得认真而熟练,怕是不知讲了多少遍了。 店中客人却是第一次听,听得专注,不时好奇询问两句,眼中尽是向往。 直到道人走下来。 “先生莫要着急,多等一下,内人正在给先生煮汤饼,那面得现扯。”店家扭头笑呵呵对道人说,“要是觉得外面冷的话,回房也行,等好了小人给先生端上来就是。” “无妨。” 道人亦是一脸微笑。 这位店家的热情好客倒是与他的父亲一脉相承。 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觉变化甚大 店家与大堂中几位住客讲了一会儿,宋游也坐在旁边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待得店家将过往神仙与汤饼之事讲得差不多了,几位住客面前的汤饼也吃得七七八八了,进入了低头喝汤的阶段。 店家又去后厨看了眼,回来告知道人,还得再等一等。 “无妨,无妨。” 道人仍是如此说道,十分和气,随即顺势对他请教:“方才听店家讲起城中有位李大善人,当年是个恶人,与神仙有些渊源,却不知如今传说中的神仙已离开南画十七八年,那位李大善人又如何了?” “哈哈哈哈,先生听小人称他为李大善人,便知结局了。”店家笑着说道,权当给客人们下饭消磨,“善人善人,便是为善心善之人。” 说着稍稍顿了一下: “自从遇了神仙,李大官人便改过自新,既悔过又弥补。说来也妙,自打这位李大官人不再欺行霸市,巧取豪夺之后,反倒更加富有,原先李大官人在衙门买了个闲职小官,如今也升到了提刑千户。” “升官发财了?” “是这个意思。”店家说道,“咱们南画的布本就出名,对了,诸位客官若是第一次来,除了尝尝咱们南画的神仙汤饼,若是有空得闲,也得去城中买上二尺布做件衣裳,咱们南画的布,向来柔软舒适,坚固耐用……说到哪里了?” “南画的布。” “哦哦,南画的布。” 店家连连点头,继续说道: “如今城中最大的布庄便是李大善人家中的,他专请城中城外穷苦人家的妇女去做工,薪资开得很好,每天中午还包一顿饱饭,很多妇人都愿意去他家做工。听说连带着整个城中的布庄布坊给工人开的薪资都要比以前高些了。妇人们也知恩图报,做的布在城中也算很好的,加上别地商人听说此事,也都愿意来他家买布,渐渐一来,这布庄竟是越做越大。 “至于赚取来的钱财,很多都用来接济穷人,在城中修路,建设义塾了。 “十几年间一直如此,我们才称他为李大善人,就连县官也对他青睐有加,官职也一加再加。” “原来如此。” 宋游听完点了点头。 这位店家说的,与当年舒一凡从平州借山路过南画,回到禾州禾原时对他说的差不多。 如今世道将乱,即使不做什么大事,没有任何图谋,能在当地有个好名声,怎么也是一件好事,也许有时还能藉此安身。 乱世中除了嗜杀成性的魔头,别的讲究仁义礼法的枭雄,不管是正统还是诸侯,亦或是义军,到了一地,对于当地远近有名的善人,大多掌权者也会对之多几分敬意,甚至屈身拜访的故事也不少。 算是将一种财富换成了另一种财富。 “店家方才说,城外原本还有一个尼姑庵,也似与那李大官人有关,却不知现在如何了?” “先生对此倒是格外关切。” 店家听闻笑了笑,擦了擦手。 大堂中几位客人也朝宋游投来目光。 这位道人的好奇心确实有些重了。 寻常人爱听神仙故事是正常的,可大多人来此,询问店家,或是去城中茶楼听说书先生讲当年之事,也只是听一听与神仙有关的内容,最多对那李大官人稍稍关心一些,极少有人会如此细致的问起其他人的结局。 “那尼姑庵早就没有了,如今改成了城外的义塾,又扩大了一些,请了教书先生,附近十里八乡穷苦人家的孩童只要带上中午饭食,就可以去义塾中读书学字。也是李大官人出资。” “那些尼姑呢?” “小人倒不是很清楚,家父也许更清楚些。只听说她们大多都有了田产,有的在义塾附近务农,有的在义塾中当个煮饭婆,有的在李大官人开的布坊里面做工,还有的在城中做点小生意,卖些腌菜小食。”店家顿了一下,忽然想起,指着旁边,“对对对,先生若是有意,明早出门直往右手边拐,有个巷子,早晨颇为热闹,有许多卖腌菜的,先生前去问问,说不定其中有位就是以前尼姑庵里的尼姑。” 这时从后厨传来声音,叫他去端汤饼,店家乐呵呵的,对道人说了句汤饼有了,便往后厨走去。 “来咯!” 两个大斗碗,店家一手端了一个,侧身撞开帘子,稳稳当当走出来:“南画最正宗最有名的神仙汤饼,当年神仙所吃的,就是这一碗。” “足下刚才不是对客人说,当年神仙吃的,是令尊令堂做的吗?”宋游笑着问了一句。 “是我家老母做的,如今是我内人做,不过先生敬请放心,这配料手艺都是一脉相传,与当年神仙赞不绝口的那一碗,一点不差。” “敢问令尊令堂如今可好?” “哎哟,有劳先生关切,我家老父老母还在人世,只是劳累多年,前两年身体不太好了,恰逢老家那边有位大夫,很懂调理腰背的法子,去年他们就回老家调养去了。” “是这样啊……” “先生是在这里吃还是上楼去吃?”店家站在原地回头看了眼楼上,“若要上楼去吃,还是小人端着熟练方便一点。” “那便麻烦足下,替我端上去。” “请先生替我掌灯照路,要是打倒了,还得重新费时为先生再煮一碗。” “好……” 道人便举着灯走在前面。 店家稳稳端碗,跟在后头。 “吱呀……” 楼上房门被打开了。 店家隐隐看见房中有道花影一闪而过,定睛一看,又什么也没看见,只得愣了一下,继续端着汤饼跨门进去。 里头有张旧木桌子。 “先生慢慢吃,不必着急,吃完放在桌上就是,明早先生退房了,小人再上来收拾碗筷。” “好。” “这就不打扰了。” 店家说了一声,便离去了。 “吱呀……” 道人关上了门,并将之别上。 角落里这才慢吞吞爬出一只猫儿。 “怎么这么久?” 猫儿压低声音,小声抱怨。 “现扯的面。” “唔……” 猫儿轻巧一跳,跳上板凳,一下变成女童,再转身对着外面招了招手,窗外燕子也飞进来。 道人拿出三花娘娘的小碗,将其中一碗分成两份,投喂两只小妖怪,另一碗拉到自己面前,稍微和了和,便夹上一筷子,送进嘴中。 仍然是又宽又薄的扯面,像是铺盖面和裤带面,厚薄形状与口感大抵在二者之间,很容易入味。其实没有好和的,因为也没什么调料,只是一碗熬煮得浓郁的高汤,加上汤饼和葱花罢了,所谓和面,也只是将表面上撒的几颗葱花摁进汤里。 “吸溜……” 汤应是一直放小灶里热着的,和汤饼一样,入嘴滚烫。 细细一品,有滋有味有油水。 骨头汤自有鲜美,熟悉的味道在舌尖绽放开来,热腾腾的,又足够清淡,在这早冬寒夜,真是从喉咙暖到肚里,舒服极了。 “还是以前的味道啊。” 比起当年,似乎味道浓了一点。 这倒也是正常的—— 此时已然入夜,到打烊的时候了,这般骨头汤若是不过夜不掺水,便是大清早天亮之前就要爬起来熬煮的,滋味随着时间而越来越浓郁,晚上吃通常要比早上更油更咸也更鲜一点。 “还是以前的味道啊!” 对面的女童也夹着汤饼送入嘴中,学着他感慨的说道。 道人不用问都知晓,她压根不记得将近十九年前在这里吃过的汤饼是什么味道了。 随即慢慢吃完这碗汤饼。 “这个饭很简单,三花娘娘也会做。”三花娘娘看着空碗里的油花对他说道。 “那今后就麻烦三花娘娘了。” “没有问题!” “篷……” 一声轻响。 三花娘娘变成了一只大肚猫儿,颇有些滑稽,燕子则是变成了很多只燕子,从窗口齐刷刷飞了出去。 逐渐夜深。 逐渐寒冷。 客栈二楼的窗户却始终没关,三花猫站在窗台上,低头看着下方,神情专注。 这间稍房在最右边,和左边那间布局一样,只是一个床在右边,桌子在左边,另一个则是反了过来。 下方街道也差不多相同。 仍然是记忆里的样子。 恍惚之间,眼前好像出现了一道矮小的身影,贴着墙走,时不时抬头往客栈二楼看一眼——哪怕仅仅只是想到这样的画面,猫儿也忍不住微微将身子往后面仰一点,把头也缩回去,好避开那道身影的视线。 三花娘娘记得这里。 记得这里的灵敏大仙。 三花娘娘也记得这里的布。 当年正是在这座以布出名的小城,道士带着她出去,买了三种颜色的布,给她做了一身三色小衣裳,既合身,也合意,她十分喜欢。 直到穿了两年衣裳,布料随时间而褪色,也变得更柔软贴身,好似从量身定制的,变成了从身上长出来的,待得三花娘娘神通长进,可以自己变出衣裳来了,
相关推荐: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交流_御书屋
顾氏女前传
万古神尊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乡村透视仙医
镇妖博物馆
新年快乐(1v1h)
村夜
弟弟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