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女儿的白丝婚纱孕肚 > 第335章

第335章

是大安九年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啊……” 道人不由得看向下方。 视线穿过云雾,能看见下方禾原。 恍惚之间,禾原还是当初模样,覆盖着积雪,然而在这积雪之间,却常有村落房屋,偶有炊烟升起。 “怎么好多房子都没有人?” 三花猫同样看着下边,却是疑问道。 “三花娘娘怎知没有人?” “因为没有冒烟子。有人的话,现在应该要煮饭了。煮饭就会冒烟子。” “原来如此。” 道人还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她就已经自己看到了答案。 只见下方大地之上,风雪之间,有着几条长长的黑线,像是搬家的蚂蚁,在雪地上从一个方向通往另一个方向,冒着风雪艰难行走。 前方同样有一条线。 只是不再是漆黑的一条实线,而更像是一条虚线,构成这条虚线的每个小点都要离得更远,更远更远,不过却是比人更大的小点——正是原先坐落在雪原边缘的一圈雪庙,庙中供奉的,正是以雷部正神为主的一群精于斗法、降妖除魔又愿意这样做的勤勉神灵。 今日大年初一,正是祭神之时。 人们排成一条长队,行走于雪地之间,以抗风雪,有人背着背篓,有人挑着担子,里头全是线香,要挨着挨着去好几间雪庙里上香,甚至一些同时离好几个错落都比较近的雪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大家都在等着上香。 所有雪庙全都冒着青烟,直冲云霄。 甚至道人一行乘鹤从上空飞过时,都能够闻得到香烟的味道。 这是当年听说过的盛况。 也是当年不曾看到的盛况。 今日看到了。 不仅看到了,且是以一个更难得更全面的角度,看得更为清楚。 “果然啊……” 雪原的妖魔已经被除掉了,当地的人却还是遵循传统,来此祭拜曾护佑过他们的神灵。 已经过了十四年了。 也许还有很多个十四年。 道人不禁露出一抹微笑。 至少就如今来看,但凡进了这圈雪庙的神灵,都不曾负了百姓的信任与香火。 “呼……” 仙鹤扇动着翅膀,飞离了雪原。 此行斜着往东北方向,直去越州。 直到此时,道人才松了口气。 “呼……” 脸上终于露出了疲惫之色,也总算显出了几分虚弱之态。 “道士你冷着了!” 三花猫直盯着道士看。 “差得不多。” “被袋里有毛毛衣服,你先穿上!” “好……” 道人遵循她的指示。 唯有燕子默默飞了过来,收起翅膀,落在仙鹤背上,停在旁边。 这时他才明了—— 天钟古神并没有那么好对付,先生取胜也并没有那般轻松,只是取胜之后,仍旧做出轻松姿态,仿佛不曾疲惫,也没多少法力消耗,就是为了防备天宫有可能的后手,例如那些神官天将,或是更加厉害的神灵。 至于是谁,燕子不知道。 前几日老祖宗与他托梦长谈,据说四方四圣正在闭关,短时间内多半无法出来,剩下一个虚无帝君,不知会不会下界而来。 还有一个周雷公,也非同一般。 甚至在法力消耗剧烈的情况下,先生仍然修复了禾原的阴阳四时法阵,将广袤农田恢复如初,且留下灵力作为弥补,这其实很冒险。寻常缺乏魄力的人绝对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过以先生的性格,不这样做的话,又很容易被天宫发现端倪。 “可惜是在仙鹤的背上……” 三花娘娘缩在道人怀中,用自己的身体给他取暖,同时小声嘀咕:“不然的话,三花娘娘可以在这里烧一团火,给你烤暖!” “唳……” 仙鹤似是听懂了,长鸣一声。 猫儿听见,自是连声哄劝。 杂乱的声音与风声并存,道人带着微笑看着她,下方禾原边缘上香的人仰头看着云中逐渐飞远的仙鹤,好像形势也并没有那般紧迫。 第六百六十七章 什么盐巴 越州,天柱山下。 不愧是曾经的仙山名胜—— 十年前越州还是一片荒芜,只有妖鬼,没有人烟,朝廷第一次移民北迁时宋游与三花娘娘、燕子还曾随同前来,那时越州才开始有人。直到现在越州也远远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坐在仙鹤之上一路飞来,下方人烟也远不及中原几州,然而这座天柱山居然已经有不少人了。 山下甚至还支起了两个茶摊、一个馄饨铺子和一个浆水摊子,亦有当地村民将民房改成茅店,供来往游客住宿。 今日上山的人还不少。 大抵也是新春的缘故。 此时道人坐在山下茶摊之中,旁边摆着三碗茶水,正冒着热气。 自家猫儿化作女童,拿着水囊,前去浆水摊买浆水,正在给摊主讲价,希望给十文钱能让摊主将自己这个水囊给灌满。 燕子也化作少年,却是在另一边去买馄饨。 道人坐着不动,辛苦等吃。 “客官真是小气……” 浆水摊主终究是被这女童说服了,也可能是见宋游穿着道袍,是个道人,便将女童当做了清贫道人的道童,囊中羞涩,这才如此纠缠,于是没两句便答应下来,接过女童的水囊。 便见他一手拿着水囊,另一手用木勺舀浆水,水从囊口注入,如同牵了一根线,一滴也不洒出。 “咕嘟咕嘟……” 直至将整个水囊全部装满。 一滴浆水也没有浪费。 女童一脸严肃,看得目不转睛。 旁人都以为她是被摊主的手法惊住了,实则是在观察摊主装满没有。 “接好,小客官。”摊主将水囊递给女童,同时对她问道,“小客官从西北来?” “不是。” “那怎的也爱吃浆水?” “我家道士爱喝!” “尊师从西北来?” “也不是,他爱吃酸的。” “原来是这样。小人还以为几位客官也是近几年从陇州迁过来的。”摊主笑眯眯的对她说道,“收您十文钱。” “给……” 嫩白的小手,十个铜子,磨得铜黄发亮,放到摊主手心。 “你数数!” “一文也不少!” 当然是不少的,更不会多。 三花娘娘心满意足,带着浆水而回。 几乎同时,少年也将三碗馄饨端到了桌上。 三碗馄饨,三碗茶水,热气腾腾。 在这料峭的早春时节,雾浓湿重的山脚下,能吃到这么一份热腾腾早饭,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吸溜……” “这里的人好多。”三花娘娘刨了一口馄饨,对身边道人说,“前两次我们来的时候,这里一个人都没有。” “人多是好事。” “感觉之前都不长这样。” “是啊……” 道人扭头看着四周。 有人操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应是西北气候变化、由湿转旱之后,从陇州等地区迁徙过来的,此事勉强也算是与他有关,是他带来的变化。 只不过以如今他的心态,对此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 更多的是南方几州的口音。 十分混杂。 不知何时能够融合,亦或是永远如此。 “等吃完了这碗馄饨,喝完这碗稀饭茶,你又变不成燕子了。”三花娘娘压低声音,悄悄的对燕子说。 至于稀饭茶,是她对这种官道旁边、加了很多种料进去,导致很顶肚子的茶水的独门称呼。 “三花娘娘不也变不回猫儿了?”燕子弱弱的回应道。 “可以变成大肚子猫!” “……” 道人对他们的窃语充耳不闻,只留意着旁边桌的游人的声音。 “越州虽然百废刚兴,买卖好做,不过怕也做不了多少年,还是早做打算,免得又遭了灾祸。” “谁说不是呢……” “唉……” “唉……” 两人双双叹气。 道人转头看去,是两个矮瘦的商人,口音像是余州地区过来的。 “今天上了天柱山,也算讨个好彩头,沾点仙气,希望以后顺遂一些。” “早挣够钱,还是回老家吧。” 道人一边吃着馄饨,喝着茶水,一边暗自听着,实在忍不住,转身好奇问道:“敢问二位,北方战乱不是已经平定了么,听说越州的妖魔鬼怪之乱也被限制得很好,二位为何如此担忧,所担忧的又是什么灾祸呢?” 两名商人一听,顿时闭口不言。 见他是个道人,心下稍稍放松,这才互相对视,露出疑惑之色。 “先生这是……” “在下刚到越州,不知此处之事,只觉此地百废刚兴,应是一片欣欣向荣,听到二位担忧,不免疑惑,这才出言请教。”道人行礼,“请二位尽管放心,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先生说笑了,此地位于越州中部,先生不管从何处来,都定然走了几天了,哪有刚到越州的说法,应是刚到此地才对。” 其中一人笑着纠正。 “先生所言也不算差。若单说越州,地广人稀,土地也高产,确实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大晏却并非如此。”另一人压低了声音说道,“如今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安生,先生岂不闻前些年逸州文汉王反叛,之后召州知州伙同当地军镇一同造反,前两年阳州北部的留王也反了,听说如今朝廷对于镇北军打压猜忌越发厉害,那位陈不愧将军,也就是护国公的族弟,对此颇为不满,已是北方人尽皆知之事。” 这位也并没有细着往下说。 不过宋游已然听明白了。 越州禾州本身就是北方边镇连通大晏腹地的通道,数十年前,塞北人正是攻打禾州无果后,转而从越州南下,这才将越州变成一片死地。他们担忧的正是镇北军如同逸州以西文汉王、召州知州与阳州北部留王一样,起兵造反,随即从越州南下,带来战乱。 镇北军即便没了陈子毅,凝聚力大幅降低,又被一削再削,一分为几,几度打压,实力仍然不是此前几位能比的。 时局不稳,各地反叛。 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信息向来闭塞,如果一个传闻路人皆知,要么是有人在刻意宣扬,要么便是真的到了风雨满天之时。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消息。 道人不禁摇了摇头,感慨莫名。 距离上次离开长京,距离上次走到越州来,也才短短十年间,大晏竟有风雨欲来之势。 神道终究是人道附属啊。 人间之事可比天宫之事艰难复杂多了。 拱手谢过两名商人,回转头来,自家三花娘娘面前的碗里已经快要空了,只剩下两片野菜叶子、仅剩的一颗馄饨和泛着油光的汤水,而她正用小木勺舀着一勺馄饨汤,小心翼翼往嘴里送。 送进嘴里,眯起眼睛,还微仰着头,又飞快的砸吧几下嘴,似是十分享受的样子。 骨头汤确实香浓。 宋游正待惊讶她吃得如此之快,甚至还想因此假装夸耀她几句时,稍一低头,便发现了自己碗里比刚端上来时还要多的馄饨。 “……三花娘娘这是何意?” “什喵?” “三花娘娘的馄饨吃完了?” “碗里还剩一个呢!” “我碗里又是怎么回事呢?” “啥子?” 三花娘娘拿着勺子,直愣愣的盯着他,一张小脸毫无表情,严肃极了,眼神亦清澈坚定,不像是说谎。 “一碗馄饨已够我吃了,三花娘娘何须如此。” “什喵?” 三花娘娘左看右看,严肃说道:“快点吃吧,吃完好爬山了。” “顾左右而言他……” 道人一边摇着头一边说道。 “要加盐巴?” 女童俯下上身,关切的盯着他。 “……” 道人加快了速度。 吃完付钱,上山而去。 越州本身称不上暖和,还好近日天气不错,山下只称得上是微寒,然而到了山上,寒意便明显加重。幸好肚子里胀鼓鼓的,腹中有食,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暖和起来,加上走动,倒也无惧严寒。 慢慢往山上走去,心情倒也不错。 山上同行者不少。 “好多人啊。”三花娘娘没有多久就重新变回了猫儿,肚子不算鼓,迈着小碎步与道人一同走着,这也从侧面证明,她真的没有吃多少,一边走一边再次感慨,“这么多人,一点都不方便。” “三花娘娘莫要乱闻,那是牛粪。” “哦……” 猫儿顿时跑了回来。 当日下午,一行便到了山顶。 新春游人果真不少。 显然大多都不是移民北迁过来的流民百姓,应是当地的官员,来做买卖的商人之类的,或是慕名前来的文人、游人道人。 甚至有人在山上修建了简陋的木屋,收取钱财,给这些游人暂住用。 至于前方那座石柱一样的天柱山,山上小路间亦有许多游人,像是蚂蚁一样绕着天柱山艰难的往上爬,山顶宫殿也有袅袅香烟飘入云端。 “请问足下……” 道人拉住一个刚从天柱山上下来的人,礼貌请教道:“这山上宫殿里面已经有人了?” “既有宫殿,自是有人了。”这名游人回答道,稍稍想了想,又打量着宋游,“先生定是以前就来过这里吧?以前整个越州都没有人,这天柱山上的宫殿中自然也没有人,如今越州有人了,这里自然不能空着。” “是什么人呢?” “是一个老先生和三个年轻先生,打理上方的宫殿,也招待香客。” “多谢足下。” “两句话的事,何足挂齿。” 这名游人摆了摆手,便离去了。 剩下三花猫跟在道人脚边,坐着舔着手臂上的毛,等到周边没人了,才对道人小声问道:“上次来都没人,这些道士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先到这里占了,就是谁的了吗?” “天柱山这么有名,哪会这么简单,更可能是官府祠部定的。” “这样哦……” 三花娘娘顿时露出失望之色。 原来不光是当神仙、坐在庙宇神台上需要官府敕封,就是在庙宇中当道士,帮忙打扫庙子,也需要官府的敕封。 她还以为先到先得。那样的话,算起来他们好些年前、这里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就已经到过这里,爬上过那根山,进过山上的宫殿,还在山上的宫殿中煮过稀饭来吃了,这座山上的宫殿应是他们的才对。 “走吧。” 天色越来越晚了,还往天柱山顶上爬的人越来越少了,道人也带着猫儿与少年往山上而去。 第六百六十八章 几人不曾受恩惠 笔直的天柱山,上去的路危险湿滑,到了黄昏,看不清路,便更危险了。 不时有人踩滑,传出惊呼声。 只有下山的人,不见上山的人。 “先生这么晚还要上去?” “是啊。” “这路可又陡又窄,还有一段是湿的,可得千万小心,要是一失足,便得考教先生法术道行了哈哈哈哈……” 不断有好心人提醒宋游。 倒是没人提醒他山顶不能留宿。 山顶的宫殿确实是不能留宿的,不是上面的道长们高冷刻薄,而是这座山就这么大,上面拢共就只有两间宫殿,一左一右,道长们也挤在宫殿旁边的小房间里栖身,并没有给人留宿的空间。 不过寻常游人不能留宿,不代表道人也不能留宿,也许这名道人本身就是上去访友的,不然为什么非挑在黄昏之后上山? 只有人提醒他道路危险难走。 每到这时,三花猫就规规矩矩的在路边端坐下来,抬头盯着这些人,像是在用目光向他们表达谢意,可其实谁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 一路往山上去,走得艰难。 似乎比上次更难走些。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地方被上山下山的胆大游人踩得光滑,或者干脆给踩踏了。一方面是因为不断有人在山顶上看完了日落,趁着天还没彻底黑下来全都往山下走,若是遇到有人对向而来,错身是很难的,往往得提前找好错身的地方,即便如此,也依然是个心惊胆战的过程。 道人通常是叫对方停在原地,贴着山体崖壁,自己从他外面跨过去。 猫儿则是贴着崖壁、缩着脖子不动,因为体型很小,基本对人造不成阻碍,游人自然行走,就能从她身边经过,最多因为一只跟随道人一同爬山的漂亮猫儿,觉得稀奇,朝她多投来几眼目光。 三花猫便也与他们对视,满心忐忑,怀疑对方是因为自己挡了他们的路才盯着自己看,因而更用力的贴着崖壁。 如此总算上了山顶,无惊无险。 此时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了,往下看大山已是昏黑的一片,山顶映着天光,稍稍亮堂一些,宫殿中的道长们已经开始打扫了。 拿着扫帚弯腰清扫的老道眼睛昏花,看见这么晚还有人上来,眯着眼睛探出头粗粗一看,不由得问道:“善信怎么这么晚还上山来?他们看太阳落山的都看完走了。等下下山的话,可很容易失足。” 道人没有立马回答,而是问道:“老道长怎么不用根长点的扫帚。” “神灵面前,多多躬身,是好事。” “有理。”道人微笑答了一句,“在下上来有些要事。” “什么事?到这里有什么要事?”老道眯着眼睛看他,顿了一下,才又问道,“你是人还是鬼啊?” “自然是人。” “是人就好。是人就得走路下山。走路下山就得小心。”老道念念叨叨的,又将脚下这一块扫完了,让人怀疑他可能都看不清地面,只是挨着挨着无论干净还是不干净都扫一遍,随即才直起腰来,又更仔细的看向宋游,“哦?是位道友?” “在下姓宋名游,逸州道人,此番前来拜访,是想借道长的宫殿一用。” “借宫殿……” 老道正是惊疑不解之时,看了看宋游,不知想起什么,又低下头,看了看他脚边的三花猫,忽然睁圆了眼睛,眼中惊讶之色顿时大盛,将疑惑不解和原本的些许警惕全都盖了下去。 “尊、尊驾姓什么?” 老道甚至抬起了手来行礼问道。 “姓宋,名游。” 道人耐心回礼答道。 “可是禾州与北边那位宋仙师?”老道努力睁圆了浑浊的眼睛。 “在下确实曾去过北方。” “哎呀……” 老道顿时惊呼出声。 不大的山顶上多出来的谈话声和自家师父的惊呼声,早就引起了几名年轻些的道人的注意,此时全都聚过来,却刚好见到自家师父慌里慌张的将手在衣襟上擦拭,又双手举过头顶,高高行礼,好似在拜亲至的神灵。 “尊驾在上,请受太湖子一礼。” “无功不受禄,无恩不受礼。”宋游连忙前去搀扶,“老道长年岁已高,万万不可如此。” “尊驾说笑了……” 老道长抬起头来,面容黝黑,皱纹满布,浑浊的眼中亦满是沧桑磨洗痕迹,对着他说话,语气却是老年人感动哀痛之时特有的如诉如泣: “北边的人,又有几个没有受过尊驾恩惠的呢?” “老道长莫要如此。” “唉……” 老道长直起身来,抬起袖子,在脸上擦了一把,这才说道:“老道今日能得见尊驾一面,这辈子就算值得了。” “老道长言重了。” “哦对对对,尊驾方才所说,尊驾来到这里是要做什么来着?” “借老道长的宫殿一用。” “这哪里是老道的宫殿,老道也只是在这里打扫一下尘灰、接待一下香客罢了。”老道长几乎毫不犹豫,甚至都没问他借来做什么、要借多久可有问过官府之类的,只行礼道,“尊驾既然要用,尽管拿去便是。” 说完这才想起,于是补了一句: “尊驾是怎么个借法呢?” “在下在此有些要事,不好被打扰,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并非特意在此时上山为难老道长和几位道友,实在是白天这里游人太多,在下不好上来将他们驱赶下去,只好此时再来,请几位道友将此地暂时借与在下,并告知山下游人,之后三个月都莫要再上山了。” “好好好!老道知晓了!” 其余几名年轻道长闻言,已经露出惊讶之色,老道长却是连连点头,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并说道:“老道这就带着徒弟下山而去……” 徒弟们闻言,顿时更心惊了。 道人却是不禁笑道:“哪里有那么着急,老道长不必如此,只先在山上照旧休息一夜,也得收拾一些东西,明日早晨再下山去也不迟。” “哪里有那么多东西要收拾?尊驾既然要借此地,定是要事,怎能耽搁?这就收拾这就收拾!”老道长俨然成了此地最慌张的一个人,一边念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猛兽博物馆   树深时见鹿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鉴宝狂婿   神秘复苏:鬼戏   镇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