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小碎步跟着。 忽然,猫儿停下了脚步,耳朵竖起,头也一扭,看向远处一个方向。 这是猫儿经常做的事。 走在路上,无论有什么稀奇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她的注意。 猫儿有和人不一样的感官与大脑,用来接触一个和人不一样的世界。 只是这次她停下看了一会儿,再扭头一瞄,见道人已经走出了一段,便立马快跑着追上去,对道人说: “那边有人在喊!” “是吗?喊什么?” “大喊,还有狼。” “嗯?” 宋游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风中好似真的吹来一阵狼嚎声与人的大喝,模模糊糊,几乎微不可察,若非三花娘娘听觉敏锐,人就是听见了,怕也会当成风中的杂音。 正巧面前有个小土坡。 道人与剑客都站上土坡,眺望远方。 大地一片平整,田地多是荒的,官道打了个折,隐隐可见远处有一些身影在纠缠,长得高且直立的三道明显是人,其余则是矮的小黑点,将三个人围起来,不时试探。 “我先去!” 剑客立马转身往后跑,一翻身便上了马,动作干净果断。 “彻!” “问问是否是蔡神医。” “知晓!” 黑马顿时奔跑起来,一骑绝尘。 宋游与三花娘娘亦加快脚步,往那方赶去。 这边太过辽阔,很多地方看着近,实则要走很久,不过剑客已经骑马而去,舒大侠自是值得信任的。 待得一人一猫走近那方,剑客已经解决了麻烦。 只见剑客身后站着三人,为首一名老者,穿着这年头大夫常穿的衣裳,年纪六七十,身材削瘦,发似三冬雪,须如九秋霜。只是或许是这几年在北方行走,风吹日晒,又疲惫不堪,本该面色红润、鹤发童颜的,此时皮肤却难免有些黑,脸颊也有些皲裂,嘴唇亦是起了皮。 身边两个大约三四十岁的徒弟,也穿着差不多的衣裳,一个挎着药箱、举着医字幡,一个背着行箱,裤脚已经被扯坏了,都是惊魂未定。 近处三具狼尸。 一具被箭矢射穿头颅,一具被剑斩了半边脑袋,另一具身上也有个血洞。 其余的狼早已被吓得跑出很远,远远的看着这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先生。” 剑客立马上来说道:“这位正是蔡神医。” “果然是蔡神医,有礼了。” “不敢不敢。” 蔡神医惊魂未定,向宋游回礼,也悄悄瞄向这名道人。 只是一看,便是一惊。 他有看人面相而知人疾病的本领,也有看人生气而知人强弱的能力,就好比方才救下他们的剑客,一眼便能看出,武艺当为天下绝顶,蔡神医也再未见过那般蓬勃的生机,可看面前这人,却连他也不知该如何形容。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姓宋名游,逸州灵泉县人。” “多谢宋先生和舒大侠相助。”蔡神医连忙说道,“哪里想到,禾州这才荒废多久,路边野兽都这么多了?” “向来如此。”宋游答道,“只要人一退,野兽妖魔便如野草,立马就会回来。” “若非宋先生恰巧从此经过,我等怕要遭一大劫!” “这可不是巧合。”宋游笑了笑说道,“我等乃是一路追着蔡神医过来的。” “哦?” 蔡神医愣愣的看向他。 宋游却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问道:“蔡神医可是要去寒酥县?” “先去灵泽县。” “那也顺路,不敢耽搁,便请边走边说。” “好!” “神医可要骑马?” “老朽走得,走得。” “……” 宋游也不多劝,只回头看了眼远方田埂上依旧在盯着自己一行人的几匹狼,挥了挥手,这些狼便立马掉头离去了,随即边走边说:“想必神医今日是初次听到在下的名字,然而我等却已经对神医仰慕已久了。” “不敢当不敢当。” 蔡神医只以为是他听说了自己在禾州之事,连忙摆手道。 “神医有所不知,我等从长京来,早在长京时,便已然听过神医的大名了。” 宋游转头看向这位传说中医术通神的神医,以前还不确定,如今走过禾州,便已知晓了,这注定是一位会名流千古的人物。 千年之后,兴许很多帝王的名字也不会有他的响亮。 这样的人,宋游自然对他多有敬意。 当然不是因为他会名流千古而对他多有敬意,而是他技艺通神、德行出众,因此流传千古,也因此受人敬重。 “在下在长京之时,便曾两度去北钦山拜访过神医。一次是去年初夏,一次是去年寒冬,最近的一次,也已经一年了。后来到了禾州,常常听说蔡神医不畏疫病行医救人的善举,便更为钦佩了。” “先生去北钦山寻过老朽?”蔡神医似乎也有些惊讶,随即说,“老朽早就前来北方了,先生定然没有找到,却是让先生空跑了。” “在下第二次去北钦山,便已从蛇仙口中知晓了神医前来北方之事。”宋游回道,“而且北钦山风景出众,也谈不上空跑,何况在下去北钦山虽没有寻到蔡神医,却也有别样的收获。” 停顿一下,又对蔡神医说:“现在想来,当时二度寻访不遇,只是暂时无缘,我与神医的缘分,却是在这里。” “蛇仙?” 蔡神医又是有些惊讶:“先生竟见到了蛇仙?” “见到了。”宋游依然答道,“说来蛇仙还是祖师故友,在下算是他的半个晚辈,与他老人家闲聊一日,多有收获。” “不知先生师门……” “名曰伏龙观。” “……” 蔡神医似乎并未听说过伏龙观之名,但也立马说了句:“原来宋先生竟是一位修道高人,难怪如此不一般。” “薄有道行。” “先生又为何会来到此地呢?” “在下下山游历,行走人间,游至长京,又游至禾州,要往北方边境去,自然经过此处。” “北方可乱得很。” “此地又如何不乱呢?” 蔡神医闻言不由扭头看向宋游,宋游也看向他,一老一少目光交碰。 要问宋游为何往北。 不如问问神医为何往北。 “北方大乱,妖魔四起,疫病横生,在下虽没有神医济世救人的医术,却也精通降妖除魔的本领。”宋游对他说,“此来北方,一来是为了看看这乱世又是哪般光景,二来也领教一番这乱世的妖魔又有几分风采,恰好遇见神医,已是意外收获。” “可是……” 蔡神医皱着眉头,斟酌着对他说:“听说从归郡去北方,中间有个雪原,有了不得的大妖魔,神仙都除不了。连数月前的陈子毅将军,也是过了北风关之后便绕过归郡,从另一方去的言州。” “那便正好。” “先生了不得!” “薄有道行。” 宋游不愿多聊这种话,随即才问:“此时北方混乱,神医行走其中,为何不带一两个护卫呢?” “此地瘟疫横行,哪有什么护卫愿意跟随?何况我本行医之人,就算遇到山匪贼人,也都不会为难。”蔡神医说着,顿了一下,“不过前段时间倒也确实有两位言州的江湖人愿意护送老朽,只是瘟疫如虎,两位都不幸染了病,先后死在了勿雪。听说这瘟疫来自雪原的妖魔,老朽与两个徒儿多半也是在北钦山居住多年,沾了蛇仙的仙气,这才能幸免于难。” 蔡神医说着不由叹气。 “原来如此。” 宋游点了点头,瞄着路边荒废的田地,继续问道:“我等一路走来,听说神医已对这九日疫有了治疗之法?” “谈不上治疗之法,最多称得上一些应付之法。”蔡神医立马皱起了眉头,“这九日疫颇为奇怪,老朽研究已久,倒也真有了个法子,这法子虽说还不够完善,有时治得好,有时治不好,但奇怪的是,即使治好了,过不了几天也又会复发,怎么想法都没有用,倒像是邪法一般。” “确是邪法。” 宋游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古来医巫就不分家。 这年头医术高明的人,对于一些浅薄的玄学知识也是了解的。盖因行医之时,难免碰到中邪、丢魂的症状,难以分清是病症是邪症,自然也会一些应付玄学症状的办法。接触多了,了解也就多了,甚至到现在为止,仍有许多偏远之地的医者治病救人不以药方为主,而以玄术为主。 “先生也有了解?” “一路走来,也有些探究,这才敢来与神医搭话。” 宋游如实的对蔡神医说:“不瞒神医,这九日疫恐怕确是从妖魔而来,其中既有妖法邪术,也有疫毒病气,二者纠缠至深,难舍难分,以妖法邪术为舟而以疫毒病气为兵。若只祛除妖法邪术而不治疗病症,难以救人,若只治病症而不祛除妖法邪术,即使治好了,也会再发。” “果然如此!” “看来神医也想到了。”宋游对他说道,“在下能轻松祛除妖法邪术,然而九日疫的病理极为复杂,患者的病症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却不是在下一道灵力便能包治的了,无奈之处与神医恰好相反,要想攻克妖疫,还得医术道法共用才是。” “此言当真?” 蔡神医的目光瞬间热切起来。 “愿为神医助一把力。” 宋游迎着他的目光,说道:“在下一路走来,近两天路过的村落,有的已被神医施过药,神医施的药虽无法根治,但配上在下的灵力,却似乎对治疗有不小的作用,可惜我等急着来寻神医,不敢多留,也没有细细观察。” “若真如先生所说,或许便真有治了。” “在下来寻神医,便是想告知神医,好让神医莫要急切之下多走弯路,只尽心去对付妖疫中的病症即可,相信以神医的本领,并不难。至于妖法邪术实在不是医药能治的,便交给在下就好。” “……” 蔡神医一边走一边思索,沉吟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老朽对其已有了一些研究,若再有先生相助,想来会简单许多。” 第二百四十二章 疗法初成 “不瞒先生……” 蔡神医纠结犹豫着,目光时不时往宋游身上瞟,似乎想说,又不太敢说,心中有顾虑。 心中权衡许久,才咬了咬牙,与两个徒弟对视一眼,下定决心。 “这九日疫颇为奇怪,如先生所说,患病者死得极为痛苦,从头到脚、从内到外,没有一处好的,还活着时便已如鬼一样。要想治疗,恐怕要内服外敷佐以针灸熏疗多种办法才得行。”蔡神医边走边说,“老朽与两个徒儿整日整夜的研究,已尽全力,奈何终究放不开手脚。现在的法子虽然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却也称不得完善,有症状轻的、或是身体好的人,运气好些,也能短暂痊愈,可十之八九仍旧治不好。” 宋游关注到了话中的重点,也关注到了蔡神医说完后瞄向自己的眼神,于是适时问道: “不知神医有何顾虑呢?” “世俗礼法不容。” “宋某乃是山人,下山行走,遵循世俗礼法,却也不受其扼制。”宋游打消他的顾虑,“神医只尽管说来。” “若先生难以接受呢?” “便当没有听过。” “唉……” 蔡神医这才长长叹了口气,不免摇头。 宋游走在旁边,侧耳相听,想要领会这位神医的风采。 “这九日疫来得急,哪有多少时间细细研究?它又内外皆伤,若不知晓真实症状,如何对症下药?”蔡神医缓缓说来,“先生可知,老朽是何时通晓这疫病内外症状,又想出对策的?” “自然不知。” “是在两位自愿护送老朽的言州大侠相继染病去世之后……” 蔡神医说着不禁瞄向宋游一行人。 只见剑客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想到了什么,但也没有别的神情,而那年轻道人则是眉毛一挑,微微点头,面容始终如常。 “原来如此……” 年轻道人点头说道。 早已听说过这位神医有割肉接骨、开颅剖腔等令世人惊悚的治病手段,如今看来,恐怕确实是真的。 真是超越世间的医术。 这种事情在这年头也确实骇人听闻。 若要剖尸解病,便更了不得了。 人们相信死者有灵,一直又有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尸体神圣,有些墓葬还关乎族人风水,掘坟、开棺、取尸罪行一件比一件重。接连几个朝代对于开棺盗尸都是死罪,形同十恶不赦、故意杀人,据宋游所知,目前大晏似乎是掘坟徒三年,一旦开了棺,便是绞刑。 别说普通人了,就是官府,有时碰上大案,死者只要已下了葬,再想开棺二度验尸,都是难之又难。 一是世俗礼法,二是朝廷律法。 如今北方虽是乱世,归郡死人无数,然而却是瘟疫,而非兵灾,宋游一路走来,只在北风关下见过人的尸骨,此外并没有遍地尸骸。 恰恰相反,在这个时候,人死之后是必须尽快下葬的。 就连以往买不起棺椁入不了土的穷苦人家,这时候也有官府出资帮忙下葬,反倒比以前更难见到尸首。 要取尸几乎只能开棺。 这种事情,即使是名满天下的神医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做。 “原来神医要的是死者的尸身啊。” “……” 蔡神医一时却没有回答。 宋游接收到了蔡神医的目光,大抵知晓他的顾虑。 无论死者泉下有知也好,与阳间后人风水相关也罢,都是玄学说法,自己是道人,穿着道袍,理应最信这些。 于是宋游对着蔡神医微微一笑,好让他轻松一些,随即才说:“神医所行并非恶事,何必担忧?非常时期,行非常事,何况神医既没有掘坟开棺也没有擅自取尸,那两位江湖好汉,多半也是自愿的吧?” “正是。” “二人该留有名字。” “两位皆是北方长枪门的弟子,一人名为苗苑,一人名为扈元。”蔡神医叹息,“真是多亏了他们。” 宋游看了看蔡神医的神色。 这么快研究出对策,多半不止是这两具尸身的功劳,很可能这两人在生前便在帮他盗取尸首,只是他不愿说。 宋游也无需多问,只说道:“接下来便由我等代劳,神医尽管研究病症便可,除此之外,一切事情,在下自会处理妥善。” “先生是想……” “尸身而已,十分简单。”宋游很平静的对他们说,“归郡死人无数,阴魂野鬼亦有不少,神医一路走来或许没有见到,但在下是道人,一路走来可是见到了不少。在下又会草木假人之法,只需他们同意,便可取来尸首,随后以假人代其下葬,也保全了风水。” “他们可能愿意?” “总有愿意的。” 宋游倒是很有信心。 其实这种事情,有时候自己反倒无所谓,最不愿意看到尸身被毁的反倒是死者的家人。偏偏死者已经死了,无法开口,还活着的人又怎么敢怎么舍得替死者做下这种决定。 再者,和鬼打交道多了,便也知晓,其实人对死后的很多顾虑担忧都来自未知,一旦真的成鬼了,顾虑担忧反倒去了大半。 “神医敬请放心,你我尽到礼节,便问心无愧,若还有别的因果罪行,便由在下一人承担。”道人的这句话如先前一样淡然而自信,“只请神医安心研究治疾之策,若能救下归郡百姓,便功德无量。” “……” 蔡神医这才知晓这位年轻先生所言非假,心中更是一片赤诚,连忙躬身行礼:“那便有劳先生了!” “举手之劳。” 人各有所长,也有不足。 没有人可以事事全能。 宋游是道人,不是医生,刚巧擅长这些,而不擅长解决疫病,便做自己擅长之事。 于是随同神医,继续行走归郡。 黄昏夜里,村前屋后,人鬼难分,常有新鬼立于坟前出神,不知是在思念故友,还是在回想人生,是在不舍人间,还是在忐忑阴间。可这时的他们实际上已经离开了这世间,凡人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就算之后几天没有消散,存留下来,也唯有孤独寂寞。 便常见一名道人与鬼相谈。 这时候对于这些新鬼而言,他便是唯一可以与他们交谈的人了。 有人同意,有人犹豫。 但凡遇到犹豫的,哪怕只有一丁点,道人也统统作罢。 然而如他之前所想,面对这种事情,最洒脱的反倒是自己。又或者村人朴素,因疫病而死,知晓病有多痛,疾有多苦,自己死于暗中,却也在道人问到时愿意尽自己所能,为神医这个举火之人再添一抹光。 于是山神掘坟,草木为尸。 三花娘娘点的灯笼在野外的树枝上一挂就是一整夜,神医与徒弟在灯下亦常常彻夜不眠,道人挥手息去夜间北风,远远看着,而不惊扰,剑客只好抱剑坐在远处,点着火堆,一夜观星辰,不知心想何事。 有道人护法,有时就在坟边,有人从边上走过,却也发现不了他们。 有时招来鬼魂,亲口问鬼病中感受。 野兽不惊,妖邪不扰。 白天则行走于村落城池。 道人依然将灵力化成雨水、融进井泉,既驱散病人身上的妖法邪术,也为未患病之人添些生机,扼制瘟疫蔓延。神医则联合各地官吏,试验自己用毕生医学研究出的新法子,二者结合,作用不小。 宋游一路见识着这位神医的风采。 神医果真是神医,不仅熟知人体经络骨骼,通晓医理病理,更有通神之能。 宋游见过他只看人一眼,明明还没有疾病迹象,却能断定人是不是染了疾但没有发作,也见过他看人一眼,便知晓这人身上有多少病,都有些什么病需要治。甚至有时只需看人面相,便知人生坎坷,把人脉象,便能断定此人无灾能活多少岁。 药草昆虫,世间万物,没有他不认识的。 听徒弟说,有时神医治人无需用药,只拍打一下,或令其做什么事情,或说几句话,便能使人好转。 至于传说中的长生药,不老药,甚至吃了能升仙、能转变男女的药,他们师父竟也知晓。只是每当说到这些,被蔡神医听见了,便会过来出言斥责他们说起大话来不顾事实,又告知宋游,都是世人谣传。 如此神医,有道人相助,能放开手脚研究,又早就对其颇有研究,治病之法自然迅速完善。 宋游做的事还要多些。 若在行走途中,遇见妖魔为乱,也得去查探一番,顺手除之。 听说很多村落本身与外界交互不多,疫病之后,更是等于与世隔绝,但偶尔还是有瘟疫,却是不知从哪冒出来的。 也得耐心的寻找。 这么走来,就比之前走得慢多了。 宋游保持着耐心。 三花猫更是全无所谓。 冬越来越深,寒意越重。 其中见闻,各地苦难,道人与神医的所作所为,实在无需赘述。 不知不觉已到腊月。 禾州下雪了,至少归郡下雪了。 野外已是寒风瑟瑟,白雪皑皑,蔡神医裹着厚厚的衣裳,坐在剑客的黑马背上,两名徒弟跟随宋游与剑客缓步前行,步步都是脚印。 道人身上沾满风雪,一边走一边说:“恭喜神医,疗法初成,等到了灵泽县,确认过后,便可上报官府,全郡推广。” “但愿这次能成。” 神医坐在马背上,如此回道。 头上分不清是发是雪。 第二百四十三章 于道各努力 北风吹雪,耳边全是尖锐的呼啸。 宋游走在黑马的旁边,几乎听不清神医的话,回头看了眼身后两名缩着脖子低头赶路的神医徒弟,继续对神医说道:“神医可有想过,将毕生所学著作成书,流传千古,好造福后人?” “老夫也著了几本书,皆在世面流传。” “可是《疫经》、《本草论》、《药经》、《针灸经》和《骨经》几本?”宋游问道。 “咦?”神医意外,“先生也知晓?” “粗略看过一点。” 蔡神医乃是当世医术第一人,这几本书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瑰宝,能代表时代的某一处巅峰,宋游既去拜访过蔡神医,又怎会没有看过? 宋游看向神医:“只是这几本经书,似乎不足以囊括神医真正的本领。” “这……” 蔡神医坐在马背上,犹豫了下才说:“实非老夫有所私藏,实在是天意弄人,巧合所致。” “嗯?” 宋游反
相关推荐: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新年快乐(1v1h)
我的傻白甜老婆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淫魔神(陨落神)
虎王的花奴(H)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秘密关系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