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人的思想还没能及时转换过来,对于做生意也没什么概念,特区的那点人散落在整个国家根本激不起太多的水花,也供应不了现如今奇缺市场。 尤其是国内目前收录音机的市场几乎一片空白,若是不趁这个时候抢先一步抢占市场,打下品牌效应基础,让整个首都的人以后买收录音机甚至其他家用电器的时候就认准他们,将来又怎么长效的发展下去。 毕竟距离那群烫着长头发,身穿花衬衫和喇叭裤,戴着□□镜,扛着收录机满大街跳迪斯科的年月也没多久了。 祝成蹊对总算是听明白了的方淑红说:“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你一定要把咱们的店面取一个好听又大气的名字了吧,因为我没想做一锤子买卖。” “真正想要赚钱,肯定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是有计划地发展下去,就好比咱们现在可以只卖收录音机和磁带,等之后赚了钱,就可以扩展到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这些电器上面,最终把咱们这个小店面发展成大公司,甚至最后可以自己研发生产相应的产品,成为国内甚至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的家电公司,或者科技公司。” 方淑红一开始还听的心潮澎湃,但等祝成蹊后面的话出来后,她立马白了她一眼,说:“还自己研发产品并成为大公司呢,你可真是太看得起我了,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我像现在这样做做小生意得了,我可没那么大能耐搞大公司。” 方淑红摇头,“再说了,现在国家只是让做小生意,可没有说私人能成立公司,你这说的也不靠谱。” “谁说不靠谱了,”祝成蹊不假思索地反驳,“咱们有大哥这个超级大脑在,将来还愁不能自己搞研发?再说了现在开放了个体户,说不定过几年就开放私人成立公司了,怎么就不靠谱了呢。” “至于你说的做不了,到时候再看嘛,你要是真不想干,那就算了,咱们就单纯的开个店,赚点钱买点房子囤着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反正一切以你自己的意愿为主,我只是习惯性做了更加长远的计划,免得将来真想继续做下去的时候又手忙脚乱。” 祝成蹊不这么说还好,她说了,方淑红反倒是觉得要真是这么放弃了又很可惜。 她面上不显,但心里却想着到时候先试试看,万一她真有那个开大公司当大老板的命呢。 这样她还能给家里的几个孩子多留点东西。 不过她嘴上说的却是,“别的就算了,你大哥可是科技人才,国家对他们的管理可严格了,之前报纸上还严厉批判了他们这样的人员利用技术参与生意的事儿,说这是犯罪,一旦发现就会抓起来判刑,你让大哥录录磁带就算了,可别让他搞这些,太危险了。” 祝成蹊就说:“我肯定不让他现在搞,要搞也是等你先愿意开公司,且国家也开放科技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投资赚钱的时候再搞。” 方淑红见她说的挺有模有样的,就说:“照你这么说,你真觉得国家之后会放开这两条大口子啊?” 祝成蹊:“我也说不定,但这不是先计划着嘛,反正计划一下又不费什么,还是那句话,提前规划好,免得将来手忙脚乱。” 方淑红却瞥她一眼,若有所思。 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发现祝成蹊做的每件事,每一个打算都是有的放矢,她估摸着这丫头肯定早在心里琢磨过很多遍了,觉得可能性很大,所以才这么早早打算上了。 想了想,方淑红又好奇问道:“你大姐和你二哥就算了,毕竟他俩工作性质不一样,不能参与生意,现在你给你大哥安排好了,那你二姐呢,你不可能没想过她吧,你是不是也在心里早就给她安排好事儿干了。” 祝成蹊:“……” “快说。”方淑红催她。 “也不算安排,就是想着她挺有钱的,等这次的事后可以和他们商量一下投资入股的事儿,要是他们愿意,就一起做生意,以后她毕业了还能帮你。” 方淑红好奇:“你怎么知道她有钱?她还能和你说这些?” “那倒没有,但你想想二姐夫是干啥的,咱们家谁缺钱,她也不会缺钱。” 方淑红点头,“也是。” 第136章 我听你的总行了吧 回到首都后, 祝成蹊和方淑红都肉眼可见地消瘦了一圈。 周杭生见状就说接货的事儿交给他,让她们先回去休息。 祝成蹊也没拒绝。 等她一觉睡醒后,都快第二天中午了, 而周杭生也把货都安排在了他之前说过的那个三进四合院。 因为住那里的人身份都不一般, 安保条件要好很多, 比放在她和程玉颜现在住的地方或者店里安全。 且那里离秀水路更近一点, 来回运货也方便。 方淑红倒是没有祝成蹊那么能放心睡下, 不仅早早起来忙前忙后, 也已经把这次去特区的经历都说了一遍。 祝成蹊就没多重复,而是简单做了总结, 又问了每个人目前的工作进展。 尤其是周书瑶这边。 毕竟她年纪最小, 心性也不定, 最容易出意外。 “你们马上要期中考试了吧, 这次你可要给我一鸣惊人啊,不然又怎么能让你同学信服你的话,从而来买我们的录音机和磁带,你说是吧?”祝成蹊敲了敲周书瑶的小脑袋瓜子。 “嫂子, 你放心吧, 我肯定能考好!”周书瑶握着拳头, 信心满满。 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也因为周杭生最近管她管的格外严格,就算他不在家也会让人盯着她,她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了, 所以她也特别想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证明自己,好让周杭生别再这么盯着她。 祝成蹊笑笑, “那我们可就等着了啊。” 而后,她看向其他人, 说起明天开业的安排和打算。 他们眼下带回来的录音机看似多,但要真是放开卖的话,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和手表一样卖完了。 可首都的人是有限的,所能创造的录音机消费市场也是有限的。 即便他们这次带回来的这些录音机依旧满足不了首都的消费市场需求,但短时间内多来几次就会直接填补整个市场的空白,甚至造成市场过剩,而真正需求冰箱、洗衣机这些大件儿的人并不多,没有办法依靠这些大件儿来支撑后面的品牌印象加深计划,等于和她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除非让方淑红再干点别的,但那样定位太复杂了,一样会让她之前做的这些计划浪费掉。 况且国家很快就会出台个体户聘请员工人数的限制,甚至之后还会大力打击一些投机倒把的行为,虽然他们目前所做的事都经过了正规的手续,但不管是周杭生的身份背景还是他们自己的都有些太惹眼了,一下子搞的太过于风光和庞大也不是一件好事儿。 所以祝成蹊就限制了每天出售的量最多不超过三十台。 这样的话,这次的货大概能支撑近两个月,也能初步让被方淑红起名为“千红电器”的名字在首都传
相关推荐:
乌梅(NPH)
[网王+柯南]时光迷城
[咒回同人] 天与暴君的妻子每天都在想什么
怀了死对头的崽之后
穿越之有情守护
武道狂歌
快穿之花式攻略
人在八零吃瓜,被糙汉掐腰疯宠
小网红星途史_新御宅屋
美女老总的贴身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