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小甜小心翼翼地说着,还不忘留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 果然,几个老头儿的面色都不好了。 “小姑娘,你何必想不开呢,丁老三不是好人,你将这些食材分给我们,我李老四保证,给你一个好价格。” “李老四,你上门抢东西,还要脸吗?”丁大厨气得两眼通红。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价高者得,没毛病。”李老四显然不将丁老三的怒骂放在心里,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我已经与丁大厨约定了……”苏小甜嗫嚅着声音说。 “好丫头,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了你的,今天的价格,咱们重新定。” 丁大厨大为感动,没想到,一个小丫头竟然能顶得住诱惑。 这样的好孩子,太难得了,他怎么也不能沾一个小丫头的便宜不是? 苏小甜傻眼了,价格还能重新定? 丁大厨这意思是涨价不是降价吧? “我试过了,你送过来的食材,个顶个的都是好东西,我给你涨价,都涨价……” 一句话没说完,丁大厨看到了苏小甜篮子的缝隙里伸出来的螃蟹腿。 “老天,还有螃蟹,还有螃蟹……” 老头儿激动得说话都不利索了。 因为苏小甜坚持要将这些食材卖给丁大厨,剩余的人也只能指望着丁老三做人,给他们分一点。 苏小甜用了十分钟,将所有的物品过秤之后,从丁大厨的手中接过了一千一百六十块钱。 这几乎是昨天的五倍了,苏小甜怎么也没想到,鲜虾和大闸蟹的价格竟然这样高。 早知道,她昨天就直接提供大闸蟹和鲜虾了。 这两种系统商城里兑换用的积分虽然多,但严格说起来,性价比还是比别的食材要高很多。 “丫头啊,你也看到了,这几个不做人的,肯定要跟我分这些,你明天能不能再多弄一些过来……”丁大厨十分不好意思地说。 苏小甜思索了一下,像今天这样跑出来,风险太大了。 天天跑出来,更是容易被人发现。 “光辉哥哥,明天你去收货,可以吗?” 苏小甜决定,还是让光辉直接去取货吧。 至于取货的地方,就在杜同和家宅子后面的一个胡同,两分钟就能过去。 光辉看着这么大的两个篮子,想想自己的这点儿力气,觉得为难。 苏小甜不知道光辉心里想的什么,只以为光辉不愿意取货。 她沉默片刻,如果光辉不愿意取货,她可能没有办法保证每天送货。 “臭小子,你还有意见?” 看到徒弟幽怨的眼神,丁大厨冒火了。 一个大男人磨磨唧唧的像什么样子? “师父,我大概拿不动……” 丁大厨一巴掌拍在光辉的后背上:“要你有啥用?拎不动,不能找个板车去拖回来?” 说完,他又瞥了一眼其他几个老头儿。 “再不济,跟他们要人帮你,还能不给?” 几个老头儿这次算是配合,忙一个个都点头说:“给,给,要几个给几个!” 苏小甜听了这话,却着急了,这事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光辉哥哥,就你一个人,可以拖个板车,不累。”苏小甜连忙说。 光辉觉得,自己拎不动这么两个大篮子,但用拖车的话,还是没问题的。 他立刻点头:“行,我明天直接去取货。” 见光辉答应下来,苏小甜总算安心。 她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取货的地址,因此,便单独与光辉聊了两句,定下取货的地方,这才告辞离开。 光辉不理解,为什么苏小甜这样小心翼翼的。 但他脑子简单,不会想这么多,只想着,以后不缺食材了,可以好好的做菜了。 从丁家厨房离开之后,苏小甜又是一阵狂奔。 等她喘着气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苏小甜侧耳细听了一下,确定屋里的人依然在开心地聊天,才放下心来。 没有被发现就好! 她悄无声息地躲回自己屋里,从系统图书馆里摸出一本书看了起来。 可实际上,苏小甜真的没有办法将心思放在书本上面。 昨天收入两百多,今天收入一千多,简直就是巨款啊! 在这个辛苦劳作一个月,只有五十块钱的年代,苏小甜用两天时间,就收入了很多人两年的工资,怎么能不惊喜。 要是被人知道的话,估计都要羡慕嫉妒恨。 苏小甜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与姑姑姑父商量一下,这个时候搬家是个好选择。 第195章 陈子安听到苏小甜想让家里人搬到京城做点小生意的时候,震惊得不得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更怀疑,苏小甜这个小丫头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吗? 陈子安一双清朗的眼眸盯着苏小甜看了好一会儿,到底一句话都没问出来。 按照他的了解,苏小甜绝对不是那种因为在京城里生活了几天时间,就羡慕京城的生活,想让自己家搬过来的人。 但是,这孩子偏偏又提出来这个问题了。 “小甜,你说认真的?”问话的是苏满秀。 苏满秀一双秀眉紧蹙,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苏小甜,似乎要从苏小甜的脸上看到些什么。 家里现在一切都好,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这孩子,为什么会想着搬家? 她知道不知道,搬家这句话说出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十分艰难? 虽然苏家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可就那点儿家底子,搬到京城,难道要讨饭过日子? 苏小甜如果知道苏满秀的想法,估计会直接开口说:那绝对不可能。 她有法子赚钱,虽然这样赚钱不是长久之计,但只要手里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就能将生意做起来。 只要生意做起来,以后,苏家就再也不会缺钱了。 讨饭什么的,绝对不会出现。 苏小甜看了看用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自己的陈子安夫妻二人。 “是的,姑姑,我是说认真的。” 陈子安说:“小甜,你年龄还小,不懂故土难离的道理。” 如果能选择,谁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故土? 苏小甜却摆摆手说:“姑父,虽说故土难离,但还有一句话,叫做人挪活树挪死。” 陈子安愣住了,显然没想到,一个小女娃能说出这话来。 可这话,该死的有道理。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太过激进就是揠苗助长了。”苏满秀显然还是不太同意。 她跟着陈子安去南方上任,算是深切地感受了一把人离乡变贱的道理。 在南方,几个月时间,她都没有办法彻底融入当地的生活,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不同,这些都是面临的具体问题。 也亏得陈子安是去当领导,在当地很多人愿意帮着她适应。 苏家不同,苏家要是来京城,也只会是一个小老百姓。 在街面上做个小生意,还不知道要被多少人挤兑。 爹娘的年纪都大了,到京城受这种委屈,他们能承受吗? 人老了,还是应该留在故地安稳生活。 “不会的,姑姑。您相信我,就算爷爷和奶奶现在不来京城,等一两年之后,他们还是要来京城。” 苏小甜这话说得十分自信。 苏满秀却不相信,她的爹娘,她还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 “小甜,这不可能!”苏满秀无奈地笑着。 这孩子,太理所当然了。虽然聪明,到底年纪小,不理解成年人的心态。 “或许真的有可能!”这话是陈子安说的。 苏满秀没想到陈子安忽然这样说,很是吃惊地问:“为什么?” “我估计,两年之后,家里的孩子们大部分都要到京城了,爹娘来京城守着孙子和孙女,也不是不可能!” 其他的也就罢了,他那老丈人和丈母娘,简直当小甜这丫头是心肝宝贝一样,口口声声不是甜宝就是乖宝的,指定不能放心她一个人来京城生活。 到了那时候,大概率是要跟着到京城照顾小甜的。 苏满秀一想,这还真不是不可能。 在爹娘的心里,孙女是最重要的。当然,孙子也很重要。 只是,家里的孩子虽然读书都好,难道还能全都考到京城里来? “小甜,你想过吗?在京城生活和在咱们乡下可不一样。”苏满秀蹙眉。 “姑姑,我已经有赚钱的法子了。”苏小甜说道。 陈子安夫妻二人显然没想到,苏小甜真的已经想到了赚钱的问题。 这孩子哪里是不懂,分明是太懂了。 要说赚钱,在小县城和京城还真是不一样。 在京城,处处都是机遇,只要抓住,赚钱没问题。 问题是,小甜这孩子,能有什么好办法? “小甜,你真的想到怎么赚钱了?” “姑姑,奶奶在县里开了一个早餐铺子,生意很好,到了京城一样可以开早餐铺子。还可以出售盒饭,毕竟,我奶的手艺好。” 苏小甜这话说得有理有据,苏满秀也早就听说,自家老娘老当益壮地开了早餐铺子。 可她还想着劝她娘将铺子给关了,都多大年纪的人了,还这么辛苦可不行。 “这是一部分收入来源,另外,我也能赚一点钱。” 苏满秀更为惊诧了,苏小甜不过是个小女娃儿,哪里来的本事赚钱? “小甜,赚钱不容易!”苏满秀只能劝。 “姑姑,这是我最近写的故事,已经给杂志社投稿了,只要发表,我就能拿到稿费。”苏小甜竟然很快拿出来几张纸交给了苏满秀。 苏满秀看过之后,惊诧地看向苏小甜,这孩子,文笔太好了吧?故事也精彩得很。 她哪里知道,苏小甜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故事才不奇怪,毕竟,比别人多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看过不少电视剧,也读过不少的小说。 再加上到了京城之后,苏小甜又发现了一个可以听故事的场所。 在京城里,有很多古树,这些古树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只是一棵棵古树,但对苏小甜来说,就是故事篓子。 那些留存于古树记忆中的故事,随便改一改,艺术加工一下,就是一篇篇精彩的故事了。 陈子安从苏满秀的手中接过苏小甜的故事稿。 他仔细看过之后,赞许地点头:“秀儿,小甜可比你还厉害!” 对于小姑娘写出这样老辣的故事,陈子安是吃惊的,但也仅仅是吃惊,并没有怀疑什么。 老苏家的人都很聪明,这一点毋庸置疑。 苏满秀瞪了他一眼:“这还用得着你说。” 小甜能写故事,肯定能赚钱,只是,一个家难道要靠一老一小两个人支撑? “我觉得,我爹妈可能会放弃工作跟着来京城,到时候,我爹妈能帮着奶奶开饭馆,不会让奶奶累着,家里也能多赚不少。” 这一点苏小甜也是早就想到了的。 大爹,二爹两家人是不是能舍得放下一切到京城她不知道,但她觉得她爹妈都有可能。 “这件事,我们还是问一下爹娘的意见。”苏满秀说。 虽然小甜的计划不错,但到底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意见。 三个人正说话,杜同和敲门进来了。 “子安,满秀,我有一件事想和你们先商量商量。”杜同和说出这话的时候,带着局促,显然,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有些强人所难。 二人对视一眼,很奇怪,有什么需要和他们商量的。 两家人关系虽然好,但严格说起来,打交道的地方却不多。 杜同和竟然能这样说出商量的话。 “您说吧,杜叔叔!”陈子安点头,淡声说道。 不管是什么,总要先听一听,才好下结论。 苏小甜也很好奇,但这是大人们的事。 她便坐在一旁,准备闲来无事从旁边摸过来一本书,打开,然后利用视觉死角调出系统图书馆的面板,准备拿一本书出来读。 这几天也不知道忙什么,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昨天,甚至都没有看够十个小时,以至于影响了她的收入。 虽然用积分兑换食材出售很赚钱,但每天读书可是长流水,旱涝保收啊! 就在苏小甜准备将书抽出来的时候,就听到杜同和开口了。 “我知道这件事原不该提,可考虑再三,我还是觉得,小甜应该在京城读书,才不至于耽误了。” 陈子安和苏满秀两个人都没想到,杜同和竟然开口就是这样的要求。 这个要求确实强人所难。 苏小甜虽然是女娃,但在老苏家所有人的心里,都是最重要的存在。 让他们苏家的宝贝来京城读书,怎么可能?怎么可以? 虽然当初小甜认了杜同和夫妻做干爷爷干奶奶,可那到底也不是亲的啊! “杜叔叔,这个怕是不行,我爹娘不会同意。”苏满秀硬着头皮说道。 杜家夫妻唯一的儿子死在了战场上,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的。 他们也不过是想身边有个人陪伴着,他们原本应该答应,但…… 苏小甜也是愣愣地看着杜同和,不明白为什么干爷爷忽然就生出这样的想法了。 “你们且先听我说,一则是我们考虑到京城的教学条件更好一些,小甜聪明,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二则,我托人打听了一下,小甜高中毕业,只怕年龄还不够参加高考。” 显然,其他的人都没有想到苏小甜会因为年龄太小不能参加高考这个问题。 小甜今年就要上高中了,两年高中毕业,十四岁参加高考,这年纪确实有点小。 陈子安看了一眼苏小甜,问道:“您可打听清楚了,多少岁能参加高考?” 家里还有两个同级的小怪物,一个比苏小甜大一岁,一个比苏小甜大两岁。 “最少要年满十六岁才能参加高考。”杜同和说。 如果不是余瑞媛在与苏小甜说话的时候,无意中问道这个问题,继而想起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去打听这件事。 陈子安无奈地看看苏满秀,那表情活脱脱就是在说:“看吧,孩子太聪明太厉害也不行,三个孩子年龄好像都不太够,小八在高考的时候,还差两个月才满十六岁呢。” 苏满秀看懂了陈子安的意思,无奈地苦笑起来。 谁让苏家的孩子都厉害? 但不能参加高考,这可怎么办?总不能一个高中来来回回反复读好几年吧。 苏小甜显然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她一直以为,只要高中毕业,都能参加高考。 现在这问题是真的大了! 她难道要读两遍高中?太浪费时间了! “子安,如果不是知道这些,我是断然不会提出这样要求的。虽然我们两个老家伙也希望小甜能陪着我们,但到底,我们做人也不能这样自私!” 他们是爷爷奶奶,但是前面要加上一个干字,那就证明了,跟亲爷爷亲奶奶是有差别的。 “杜叔叔,您这边还有其他办法?” 陈子安觉得,杜同和既然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有办法能促成这件事。 杜同和果然点头了:“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市七中的高中部要招收一个少年班,条件很苛刻,年龄要求十岁到十四岁之间。” “您想让小甜去参加考试?”苏满秀问。 “我想让小甜去参加考试。我也想让小八和小九一起过来参加考试。” 杜同和不敢肯定,那两个小子能不能考中。 毕竟,竞争太大了,苏家的几个孩子再怎么优秀,到底是被教学条件耽误了。 但这些话,杜同和没有办法说出来。 陈子安点头:“这件事,我立刻想办法与我岳父岳母他们商量。” 关系孩子一辈子的事都是大事,他不敢耽误。 杜同和点头:“招生报名就是十天之后,考试在开学之前。” “我知道了。”陈子安立刻答应下来,与苏满秀说了一声之后,离开了杜家,匆匆忙忙去想办法打电话了。 红心大队还没有电话,电话最多只能打到公社里。 陈子安觉得还要请人去帮忙找人,太麻烦了,因此,他直接将电话打到了县里的汽车队。 结果,苏老三不在汽车队,出车去了,接电话的人说是要第二天才能回来。 没办法,陈子安又将电话打到了鸡蛋糕厂,可鸡蛋糕厂那边的人说,今天梁秀和齐良英两个人都休息回家去了。 最终没办法,陈子安还是只能将电话打到公社里,请公社的人帮忙捎口信,让老苏家的人明天早上等电话。 也亏得苏家现在是公社里的红人。 公社里没人不知道苏家的孩子出色,一口气考了五个大学生,都是全国一等一的好大学。 公社里的人听到是找大学生苏家的,一口应承下来,这个小干部还专门跑了一趟红心大队,给苏爷爷苏奶奶送信。 如此折腾了一大圈,辗辗转转,苏家接到电话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苏爷爷和苏奶奶听自家姑爷说了杜同和那边打听到的消息,一时之间,不太能消化。 “老头子,你说咋还能这样?不会是假的吧?”苏奶奶苦着脸问。 “应该不是,老杜在咱红心大队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人还是可信的,不可能会无的放矢。再说了,还有子安,他就算听了老杜这么说,肯定也会去打听打听。” 苏爷爷很理智的分析了一番。 不得不说,苏爷爷分析的真的很到位。 杜同和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对陈子安说了之后,陈子安确实是去通过自己的方法又调查了一遍。 事实也确实如杜同和说的那样。 陈子安这才给苏家这边打电话的。 “要不,咱让乖宝迟两年上学?”苏奶奶觉得,自己这个办法好。 小小的人儿,才几岁,就要去上大学? 听孙子们说,到了大学要好几个人一起住,她乖宝那么小,万一被人给欺负了,可怎么办? 苏爷爷瞥了苏奶奶一眼,这个老婆子,越来越糊涂了。 她咋就不动脑子想想,小甜这娃,多喜欢读书? 要是让她停滞两年再去读书,孩子得多难受? “可是,我舍不得娃离开我!”苏奶奶如何不明白苏爷爷想的问题。 苏小甜喜欢读书,特别特别喜欢。 她可不能为了自己舍不得,就让小甜这娃不能正常读书。 可让孩子离开她,她也不能接受。 “那还能怎么办?你就放心吧,子安不是也说了,老杜那边的意思,是让三个娃一起去参加考试!” 小的三个都去了,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可我……”苏奶奶一着急,都快要哭了。 “要不,你还跟着过去?”苏爷爷看了一眼自家老婆子,无奈的说。 苏奶奶却又迟疑了。 她的早餐铺子现在生意正好,一天下来能赚十几块钱呢,好一点能赚二十几块钱,要是走了,这些钱不就赚不到了? “你这意思是不想去?” 苏爷爷原本以为,他的这个提议,苏奶奶肯定十分容易接受,却没想到,苏奶奶竟然会迟疑。 “我的早餐铺子才开红火,走了舍不得,那可是一大笔收入,以后娃们结婚成家都靠这个早餐铺子……” 苏奶奶想到,一旦离开了之后,那些钱就赚不到,觉得肝儿都疼了。 “那你就想想,乖宝重要,还是早餐铺子重要!”苏爷爷一语中的。 这老婆子,真是糊涂了,咋不想想,早餐铺子能和乖宝比? “当然是我乖宝重要。”苏奶奶说:“我这也不是想着给我乖宝多攒点儿嫁妆?” “你啊,这是打算因小失大。” 嫁妆虽然重要,可有孩子的前程重要?现在不像以前的时候了,女娃子也能抛头露面,听说,还有女人当大官的,说不定,他家小甜以后也能当大官嘞。 第196章 苏奶奶最终还是被苏爷爷说服了。 她只是舍不得离开故土,但老头子说得没错,终究是孩子的前途更要紧。 可这样的大事,就算他们二人已经想明白了,还是要和家里其他的人商量。 二老因此找儿子和儿媳妇们商量。 听到二老决定去京城,苏家三兄弟十分震惊。 尤其是苏老二,正在喝水的杯子都被惊吓得滚到地上去了。 “爹,娘,你们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有这样的想法了?”苏老大蹙眉说。 真是越来越想法多了,那京城又不是县城,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 “爹,娘,咱就是个农民,安安生生在家过日子得了!”苏老二如此说。 安心在家过着小日子,不舒服吗?为啥要折腾呢? 爹娘最近这是太闲了? “爹,娘,你们不能为了孙子和孙女,千里奔波,我们做儿子的不忍心!”苏老三沉吟片刻之后说道。 爹娘这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孙,可二老已经年迈,现在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十分好,让他们为了儿孙背井离乡的去京城那么远的地方,做儿子的如何忍心? “这不是没办法,要是有办法,我和你爹也不会想着去京城。”苏奶奶感慨地说道:“没事,等过几年,娃们长大了,我和你爹就回家养老。” 她还舍不得红心大队的老房子嘞。 王香花忙劝着:“爹,娘,您二老在家好好的,孩子们去京城读书,将来肯定还要回来。” 她听说了,就算考上大学,很多学生将来也是要回到原籍工作的。 他们家这几个孩子毕业之后,大概也是要回来。 到时候,孩子们在县城里工作,他们家也算跳出农门了。 到时候,老苏家在县里也有脸面了呢。 王香花这时候的想法十分质朴,也没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齐良英没有说话,她不知道该怎么说。 梁秀没等到齐良英说话,只能自己开口。 “爹,娘,要是你们一定要去,我陪着你们一起去吧!” 啥? 老苏家的人都震惊的看着梁秀。 那模样似乎在问梁秀:你知道你说了个啥话不? 梁秀坚定地点点头:“让爹娘跟着孩子们去京城,我不放心。让孩子们单独去京城,爹娘不放心,我也不放心!” 齐良英看一眼梁秀,不能理解梁秀这心思。 鸡蛋糕厂效益虽然不如之前,但旱涝保收,还不算太累。 这样的工作说出去也十分体面,要是丢了,以后再找可就难了。 之前她还听人说,桃花去京城,到现在也还靠着沈老师养活,没有找到个工作。 沈老师可是京城人,都没有办法,他们这样的人家去了,估计更是两眼一抹黑了吧? 一大家子人真的都去了京城,吃得咋办?喝的咋办? “他三妈,你可要想清楚啊。”齐良英劝。 “我想好了,人总得有舍得有选择!” 早前梁秀就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辞职。 这一次,却是势在必行了。 看到梁秀坚持,齐良英着急了:“你丢了工作去京城,到时候吃什么喝什么?” 难不成,让他们二房贴补三房过日子? 她可有四个儿子,眼瞅着儿子们年龄越来越大了,得给存老婆本啊! 梁秀笑着说:“到时候,我跟着娘卖早餐去,吃饭没啥问题。” 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早餐生意在小县城都不错,去了京城应该也可以。 齐良英觉得,梁秀真是傻了, 能在工厂里当工人,何必要去卖早餐? 起早贪黑的就算了,还被人看不起。 “媳妇,你真的想好了?” 苏老三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复杂的想法了。 有媳妇陪着爹娘孩子去京城,他能放心一些。 但让媳妇丢了工作去京城,他又觉得于心不忍。 这工作是媳妇凭着自己本事弄到的,就这么丢了…… 可爹娘铁了心要陪着娃们去京城,他也没有办法劝。 毕竟,要是不去京城,几个娃读书有问题。 梁秀重重地点了头之后说:“我想好了,陪着爹娘去。这么大个人了,还能被尿憋死?” 这个工作,本来就是无意间得到的,丢了就丢了吧。 了不起,将来京城里待不住了,她将来还回红心大队种地去! 商量妥当之后,苏爷爷和苏奶奶在约定好的时间又去了一趟公社。 陈子安和他们约定的是第三天中午等电话。 接到陈子安的电话之后,苏爷爷将家里的决定简单的说了一下。 “爹,你们决定了?” “决定了!”苏爷爷回答。 “那就好,我们在京城等着你们。” 苏爷爷又道:“子安,就是还有一件事,你看看有办法没有!” 苏爷爷不好意思地说道,陈子安听得一脸狐疑,甚至想到,莫不是家里缺钱? 他甚至想着,回去就给苏满秀说一下,看看家里现在能拿出多少钱。 到时候,都给老丈人和丈母娘留着,再怎么也不能委屈了老人。 “爹,您有什么话只管说,我肯定想办法!” “你那边能不能想想办法,给小六和小七也弄个学校,总不能就只留下这两个在家。” 陈子安显然没想到,苏爷爷考虑的竟然是这样的事。 这事儿他之前倒是没想过,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 但陈子安想着,确实不能只将小六和小七兄弟两个人丢在县里,其他的人都来京城上学,因此略微沉吟一下之后,先答应了下来。 “爹,娘,这事儿我想办法,你们二老抓紧带着娃们到京城。” 至于学校的事,他托人想办法,应该能行。 挂了电话,旁边的小干部听到苏家老两口要去京城,十分惊讶羡慕。 苏奶奶和苏爷爷立刻起身去县城,既然要走,许多事就要捋顺了才行。 苏奶奶看着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早餐铺子,十分不甘心就这样丢了。 但不丢下又有什么办法? 她最终给黎瑜娘说,以后这个早餐铺子交给她了。 “这个铺子现在有固定的客人了,你好生经营着,进项不少。要是累,雇个人帮你!”苏奶奶说得依依不舍。 黎瑜娘则听得十分惊讶。 “老姐姐,居京城大不易啊!”黎瑜娘颇为担心。 “没事,我想过了,这天下的人都要吃饭,咱有手艺就行。” 苏奶奶一句话说得大义凛然,胸有成竹! “您这意思是……” “去京城还卖早餐,咱们小县城都能卖出去,我就不相信,京城的人还不吃早餐了。”苏奶奶语气十分坚定。 听苏奶奶这么说,黎瑜娘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只是十分不舍地说道:“老姐姐,你们这一走,以后咱们老姐俩见面就不容易了。” 停顿一下,黎瑜娘又说:“小甜这娃,对我这个老婆子有恩,我不能忘!” “看看你,说这些干啥?啥恩情不恩情的!” 苏奶奶嗔怪,以前她并不想和谈子石家扯上什么关系,但这些日子和黎瑜娘接触的多了,苏奶奶觉得,黎瑜娘确实是个不错的人。 “人总要记着别人的好。老姐姐,我和老头子早就商量过了,要感谢小甜当初的救命之恩!”黎瑜娘说得十分诚恳。 如果没有苏小甜,他们两个怕是都不在人世间了。 这份恩情不能不回报。 “小娃儿家家的,当不得你们的感恩!”苏奶奶忙就拒绝。 但饶是苏奶奶拒绝,黎瑜娘和谈子石二人却在第二天的时候,依然背着竹背篓来了苏家。 苏奶奶看着二人一人背着一个大大的竹背篓,也没多想。 毕竟,就算县城,街上背着背篓的人也不少。 可当谈子石和黎瑜娘二人将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的时候,苏奶奶还是被晃花了眼睛。 二人的背篓里,除了最上面一层是蔬菜之外,下面竟然都是大大小小的锦匣。 “你们这是干啥?”苏奶奶吓得一个激灵,忙就将蔬菜丢在背篓上。 “老姐姐,你们家是好人,我们蒙你们大恩,不能不表示。这些是我们送给小甜,感谢救命之恩的!”黎瑜娘说。 谈家的家底子有多丰厚,不用人说,苏奶奶都知道。 可这么多的锦匣,只看匣子就知道,里面装的肯定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小甜当初也不过是顺手为之,要是收下这些东西,成什么了? “苏家嫂子,你们也别着急拒绝。我们家虽然没落了,但还是提前存了一些东西。原本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但这几年……” 谈子石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 他当初殚精竭虑为了儿孙考虑,但出事之后,陪在他身边的,竟然只有他最不待见的原配妻子。 儿孙们不要说照顾他了,甚至还落井下石好几次,真是伤透了他的心。 既然这样,他也不打算继续为儿孙们留着这些东西了。 他们不配! 谈子石无比庆幸,当年他藏着些东西的时候,都是私底下做的,连他的儿子都不知道。 要不然,这些宝贝哪里能存到现在? 谈子石没有说完的话,苏爷爷和苏奶奶都听明白了。 苏爷爷叹了一口气。 “这也太多了!”苏奶奶还是觉得,这样的感谢,当不起。 “我们两个人的命,难道不值这么多?”谈子石笑着说:“我们手里还有其他东西,够我们两个过日子了。” 当年的谈家家大业大,地缝里扫一扫,普通人家一辈子吃喝不完,他存下来的家底子,也有不少,两个人够吃够喝的。 “是啊,我们以后就卖早餐,过普普通通的日子就行!”黎瑜娘说话的时候,眼底眉间都是笑。 她这一辈子,都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也就是最近,才觉得日子有奔头。 两口子都这样劝,苏爷爷和苏奶奶也不多说其他的话了。 只是,二人还是觉得,这些东西不能就这么收下。 “我前头听人说,你们的政策好像能落实了,应该还能返还一些!”苏爷爷也顺嘴说。 “我不要那些了,交给政府,政府能给一些钱让我们养老就行!”谈子石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十分平和。 他现在也算彻底明白了,那些家业就算是还给他,也只能给他带来灾难。 说不定,那几个逆子为了家产,又要折腾他们老两口了。 尤其是瑜娘,跟着他受了大半辈子的苦,好日子没过上一天,他不希望她以后还要被几个逆子欺负。 苏爷爷显然没想到谈子石竟然是这样的打算,看起来,谈子石现在才是真的打算散尽家财过寻常人的日子了。 送走了谈子石两口子,苏爷爷和苏奶奶饶是已经做了心理建设,但还是被锦匣里的东西吓的大气都不敢喘了。 他们之前见过苏小甜弄回家的金子和珠宝,可那些与眼前这些比起来,真是差太多了。 “老头子,要不,咱们还是给还回去?”苏奶奶吓得手都哆嗦起来。 “他们既然留下,肯定是不愿意再要。要不,咱们先在院子里挖个坑埋起来。” “也行,等将来,要是谈家的儿孙们对他们二老好些,咱们将这些还回去。” 苏奶奶这话,苏爷爷并没有回答。 谈子石的那些儿孙,不会好好孝顺二老的,只盼着他们能多少有点儿良心,不要折腾这两个老人,就已经不错了。 二人果然就在院子里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锦匣连同里面的珠宝首饰都装在箱子里,密封好之后,深深的埋了起来。 等将一切恢复原状之后,二老终于长舒一口气。 现在形势不明朗,这些财帛说不定就要人命了。 “老婆子,咱们家有不少金子,我寻思着,咱们这次去京城的时候,带上一点。” 回到屋里之后,苏爷爷忽然想起当初埋起来的黄金,觉得带上一些去京城,说不定能应急。 苏奶奶想一想,点头答应下来:“你说的是,京城和咱这里不一样,肯定是寸土寸金,咱们要开早餐铺子,估计都不能少花钱。” 二人既然商量好了,便决定去京城之前先去一趟红心大队。 他们也没有贪多,从那箱子里拿出了最薄的两块金条。 只有这样的才容易带,太大了,招人眼,万一被人发现,要惹祸。 “要不,咱们再带上一两件小件儿的珠宝?”苏奶奶想一想,又问。 珠宝什么的,价格高,用小袋子挂在脖子里也容易。 苏爷爷十分赞成。 远在京城的苏小甜可不知道,她家两个老人已经想到了这么多。 她还在每天出售食材换钱。 苏爷爷和苏奶奶又用了五天时间,就将一切都捋顺了,然后登上了去往京城的火车。 等到苏爷爷和苏奶奶到京城的时候,苏小甜的手里已经有三千多块钱了。 这时候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的。 苏小甜这三千多块钱可是厚厚的一摞子,苏小甜捏在手里的时候,都感觉到沉甸甸的。 而系统积分,则只用去了不到一千。 苏小甜也没想到,系统商城里的积分竟然这样值钱。 第197章 按照这个比例,她四万多积分全部兑换成物资出售,就能得到十万左右的现金 放在几十年之后,十来万的现金或许不算什么。 但在这个万元户就是顶层存在的时代,十万元足够让所有的人晃花眼睛了。 但苏小甜不是目光短浅的人。 她深深地明白,出售物资不划算,最好的办法是开菜馆,发家致富。 苏小甜打开系统商城的面板,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每一样商品。 “都是精品啊,等家里开了菜馆,妥妥要发财的节奏。” 苏小甜喃喃自语着,目光中都是星光闪耀。 她躺在床上想着,这件事该怎么和爷爷奶奶提起。 他们不知道会不会觉得,自己要开菜馆这个事是异想天开? 苏小甜并不知道,此时的苏爷爷和苏奶奶也在讨论这件事。 老苏家现在一多半的人都在京城里了,二老觉得,总住在杜同和家里叨扰不像话。 十几口人呢,该有个自己的地方才算家,这是苏奶奶根深蒂固的想法。 “老头子,你说,咱自己买个房子咋样?” 苏奶奶从到了京城之后,就在盘算着这事儿。 她到了杜家看了杜家的四合院之后,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样的宅子。 像杜家这样的四合院是真不错,宽敞得很,布局好,房间多,比红心大队的老宅子还要好。 “你想买个啥样的房子?”苏爷爷顺嘴问。 他这两天也没白待着,打听了不少事。 首先就是黄金的价格,银行的收购价格,一克黄金三十块钱。 他们老两口来的时候,带了两根金条。 这两根金条一共四两重,换成钱就是就是六千块钱。 除此之外,还带了两件珠宝,这两样银行不收,要卖出去还得想其他的法子。 所以,苏爷爷暂时歇了出售珠宝的想法,打算先将黄金卖了。 “杜家这样的宅子,我喜欢。也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宅子能值多少钱。”苏奶奶心之向往。 苏爷爷显然被这话给唬住了。 他瞪了一眼苏奶奶,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这老婆子,还真敢想,当这是县城里的房子呢? 就他们家这点子家底儿,还敢想着买四合院? “你瞪我干啥,我这不是觉得这房子就跟咱们红心大队的房子似的?” 带着院子的大房子,她确实喜欢得紧。 听说,城里人现在流行住楼房,可她一点都不喜欢楼房。 小气吧啦的一点点,连个能种菜的地方都没有。 何况,这样的大院子,房间多,将来要是儿子们来了,一家子人都能住得下。 “你真敢想。” 苏爷爷淡淡地说了这样一句。 “咱们那些卖出去还不够?”苏奶奶压低声音问。 苏爷爷摇头。 “不够,我打听过了,珠宝银行不收,得找其他的路子,一时半刻只怕没有办法出售。那两条一共四两,能换六千块钱。” 苏奶奶听到两根金条卖出去还不够买这个院子的,难以置信地盯着苏爷爷。 “老头子,这宅子这么值钱?” 县城里的那个院子不也才几百块钱? 这个院子比那个大一些,一两千差不多了吧? “这是京城,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别说是杜家这样的宅子,就是比这个小的,没有一万块钱都拿不下来。” 这也是苏爷爷这两天聊天聊出来的。 苏奶奶听了,倒是不敢说话了。 一万块钱,我滴个乖乖啊,可真是个天文数字了。 他们一大家子人,一辈子都不见得能挣这么多的钱。 一万块钱花钱买个院子,她又不是傻了! 半晌之后,苏奶奶说道:“那还是算了吧!咱回头租个铺子开个早餐店就行。” 晚上将桌子并拢就能当成床,还省钱嘞。 苏爷爷看了一眼兴致勃勃的苏奶奶,最终还是开口打击了一下她。 “我估计,铺子难租。” 不到京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穷。 “不是能有六千?”苏奶奶问。 咋六千块钱还不能租个铺子了? “咱这一大家子人嘞,要租也不能只租一个铺面,还得租个带院子的。”苏爷爷说。 可不是么,他们两个老的,可以用桌子当床,可这么多娃娃咋办? “那就租个带院子的,只是租,又不是买。”苏奶奶说。 “我听人说,带铺面的院子价格可贵了。而且,一次要交一年的租金,还要交押金。” “要只是贵就算了,还很难遇得到,咱又是人生地不熟的,找这样一个铺子太难了。 苏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心情也很压抑,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原本觉得,带着两根金条嘞,到了京城,不管咋说,那日子都能过起来。 现在才知道,原来不容易啊! 苏奶奶不说话了。 老太太忽然有点后悔,是不是不应该来京城。 咋京城过日子这么难呢? 买不起房子就算了,还租不起铺子。 难道只能去街头摆摊儿? 她不怕起早贪黑的,但摆摊儿确实辛苦。 “这事儿你也别着急,咱刚来,总要先适应一下。” 苏爷爷看出了苏奶奶的颓丧,安慰她。 “让我难过一会儿!” 苏奶奶确实十分颓丧,她怎么也没想到,兴致勃勃地到京城,什么都没做,就发现自家真的是穷光蛋。 苏奶奶从来都是一个能很快调整心态,并且满血复活的人。 不过十几分钟之后,苏奶奶就笑了。 “咱们租个小院子住着,我每天早上推着车出去卖早餐,只要早餐卖得好,咱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买自己的房子了。” 苏爷爷倒是没想到,苏奶奶能这样快就想明白。 “老婆子,这样是要苦了你!”苏爷爷心疼地说道。 老婆子跟着他几十年,从来没有享过福,临了老了,还得辛辛苦苦出门赚钱。 “有啥苦的,难道还能比在地里刨食辛苦?”苏奶奶倒是一副淡然的样子说。 摆摊儿卖早餐,虽然辛苦,但每天也就几个小时,比起大太阳地下种地,真是要好太多了。 第二日一早,苏爷爷便与陈子安说,打算租个小院子住。 杜同和怎么说都不同意。 再三的说,家里头这么大的地方,难道还住不下他们一家子人? 苏爷爷笑着说:“您的心意我们知道,可一大家子人都住在您这里,我们自己不好意思。” “也没一大家子人,大小子几个读大学,平时也不回来。七中那边如果考上了,小的几个也要住校。”杜同和说。 苏爷爷苏奶奶显然没想到,小的几个也要住校。 两个人傻眼了。 既然娃们都要住校,他们跑到京城里来还有啥意思? 二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梁秀也傻眼了,怎么也没想到,孩子们竟然都要住校。 “爹,娘,要不然,我们回去?”梁秀试探地问道。 他们来本意是为了照顾孩子们,可现在,孩子们都要住校去了,他们留下来也没啥意思了。 “三嫂子,你不是连工作都辞了,现在回去有什么意思?”苏满秀问道。 梁秀也后悔啊,早知道这样,先请几天假,这会儿还能有个退路。 可她当时直接将位置让给李厂长家的亲戚了,还收了人家二百块钱的转让费。 因小失大了! 只是,现在后悔来不及了啊! “梁秀啊,虽然小甜几个要住校,可周末还是会回家的。”余瑞媛拉着梁秀的手说道。 苏奶奶先笑开了:“就是,咱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周末还是要回家的。这京城咱们还得住下来,这房子还要租。” 老太太就这点儿好,总是能很快地下定决心,做出最有利的决定。 余瑞媛忙说道:“肯定要留,但房子就别租了,就在我们家里住着,可千万别客气,咱两家就跟一家人似的。” 苏奶奶正要说什么,杜同和又开口了。 “我们两口子在红心大队的时候,你们家照顾了好几年的时间,现在我们两口子回报一下你们,你们怎么能连这个报恩的机会都不给?” 苏爷爷苏奶奶都不吭声了。 “干爷爷,我爷爷奶奶肯定想在京城做点儿什么,总不能就这样在您这里白白住着浪费时间。”苏小甜笑着开口。 苏爷爷和苏奶奶当场就笑了。 苏奶奶乐呵呵地说:“还是我乖宝了解我!可不是,我打算过两天就开始摆摊卖早餐。” 这一句话,让苏小甜瞬间傻眼了,和自己预想的不太一样啊。 奶奶怎么会想着出去摆摊? “奶奶,为什么要摆摊?咱们开个饭馆不好吗?” 等这句话问出来之后,苏小甜忽然明白了。 家里没钱,爷爷奶奶手中的钱,拢共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块钱吧? 开个饭馆,就算再怎么简单,也要几千块钱。 苏爷爷面上闪过赧然之色,埋怨地看了一眼苏小甜。 这孩子,以前看着挺聪明的,怎么忽然犯傻了? 但他也只能回答:“这不是找不到合适的铺面。我和你奶就寻思着,先摆摊儿,慢慢找合适的铺面。” 这原本就是一句推辞的话,可停在杜同和的耳朵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杜同和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了,才说:“这就是你的不是了。” 苏爷爷没明白杜同和的意思。 “你们初来乍到,靠自己打听什么时候能找到铺面?” 杜同和显然相信了苏爷爷的说辞,认为苏家真的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铺面。 苏爷爷忙说:“这事儿也不着急,我们先摆摊试试水!” 杜同和笑道:“那怎么能一样呢?这事儿,你们听我的没错。” “是啊,我们家祖上也是经商的,老杜年轻的时候,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余瑞媛也帮着劝。 到了这时候,苏爷爷和苏奶奶也没办法再说什么了。 “我们下午就去看铺面,保证让你们满意。” 杜同和说这话的时候,却没有明说,自己就有好几处房产,铺面宅子都有,而且不少。 他估计着要是说出来是自己的铺面,苏家人肯定要拒绝。 余瑞媛不明白杜同和为什么不直接说出铺面是他们家的,让苏家随便挑。 但她了解杜同和,这样说肯定有道理。 苏爷爷迟疑片刻,才问:“杜老,您能帮我们寻到合适开饭馆的铺面?” “当然。京城里,没我不知道的地方。”杜同和这话说得十分自信,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果然,中午吃完饭之后,杜同和就忙不颠儿地带着苏家一行人去看铺面了。 陈子安有事,除了苏家几个男娃留下来复习之外,其他的人都跟着去看铺面了。 苏小甜对于这个铺子看得很重,因此,说自己都复习好了,要跟着去看看。 众人都知道,苏小甜是最聪明的,学习也是最好的,因此就由着她跟着一起。 “这铺面是我一个老朋友的,他这段时间回老家去了,让我帮忙看看,说是有合适的人就租出去。恰巧你们就要找个铺面,这是不是巧合?” 他们现在看的,是一个二层的铺面,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加起来,不过一百四五十平米的样子。 但地段十分好,周围人流量也很多,苏小甜觉得,在这里开个饭馆确实不错。 只是,这样地段的房子,租金应该都不会很便宜。 也不知道爷爷奶奶手里有多少钱。 她手里倒是有钱,但该怎么拿出来贴补爷爷奶奶,这是个问题。 苏小甜甚至想着,要不要偷偷给杜爷爷说一声,让他少收点儿租金,剩下的她给补贴。 但转念一想,还是觉得这样做不合适。 杜同和可不知道她能赚钱,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将钱给奶奶。 反正这么几年下来,奶奶算是坚定地相信了她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孩子。 更相信了,龙王爷真的会适时的送钱送物给她。 丁家厨房那样的私房菜馆虽然每天接待的客人少,赚钱多,但那也是人家有御厨后人的名声在撑场面。 苏奶奶的厨艺不错,但到底没有名气的草根,还是要在繁华地段找一间铺面,才能吸引客人。 “这样的房子,租金不便宜吧?”苏爷爷看着这个二层的小楼,确实十分满意。 一楼开饭馆,二楼还能住人,适合他们家现在的情况。 可要是租金太贵,怕是要赔钱。 他们就是小地方来的人,虽然老婆子的厨艺是不错,但这是京城! 京城里的人,皇城根儿、天子脚下,啥样的好东西没见过?能吃得惯小地方的饭菜? 要是饭馆开起来了,没人上门,前期的投入就要赔进去,那可要亏死了。 他们苏家家底子薄,赔不起啊! “不贵不贵,这个二层小楼,上下两层加起来,一个月的租金四十块钱!” 杜同和衡量了一下价格之后,才说。 他本来想说十块钱,可是怕苏爷爷和苏奶奶两个人不相信。 这两位虽然是乡下地方出来的,但不傻,要价太低,容易被发现。 可杜同和却不知道,就算他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四十块钱一个月的租金,依然引起了苏爷爷和苏奶奶的怀疑。 老两口对视一眼,都疑惑的轻轻摇了一下头,表示不能相信。 “杜老,这怎么可能?就是我们小县城,也要二三十嘞!” 苏爷爷疑惑的看着杜同和,是不是杜老记错价格了? 还是杜老这几年不在京城,不知道房子租金涨价了? 杜同和心里一惊,但面上却一点都没有显露出来,一本正经的开口。 “没错,就是这个价,走的时候,我那个老朋友就是这么说的。” 杜同和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坚决的很,那模样一点都不像说假话。 哼,房子本来就是他的,不要说每个月就收四十,就是每个月不收钱也行。 苏爷爷还是有所怀疑,但看杜同和说的郑重,也将信将疑起来。 “我也听的真真的,就是四十块钱一个月!”余瑞媛到现在也明白了丈夫的心思,遂笑着说。 “当时,老王还说,他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能租出去就租出去赚点儿,不能租出去,放着也行,反正不缺这点儿租金!” “这里最大的好处是,距离七中近,孩子们要回来比较容易。” 余瑞媛这一番话说下来,杜同和简直想给她点赞了。 他都没来得及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其实一直都在担心余瑞媛不能理解,说错话。 谁知道,余瑞媛句句都能说到苏爷爷和苏奶奶的心坎上去。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脸上都是笑。 这一幕恰巧被苏小甜看到了,她蹙眉思索。 真的有这样的巧合吗? 未免也太巧合了一些吧? 杜爷爷回到京城的时间也不长,怎么就有人委托他帮忙了? 忽然,苏小甜想到了一个可能,但她没有当场说出来。 她看了一眼对铺面熟悉的就好像自己家一样的杜同和,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算了,等晚上回去之后再说吧。 梁秀也觉得,这铺面的租金实在是太低了一点,她不由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但她仔细看过了,确实没问题,再加上杜同和两口子说是老朋友的房子,便也安心了。 “杜伯伯,这个铺子租金一次交几个月的?” “一次交一个月就行,每个月十号之前交。”杜同和这一次没敢打马虎眼。 苏家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万一打个马虎眼,又被看出猫腻,就不好解释了。 梁秀听杜同和这样说,还是很惊讶:“可是,我听说,最少也要交半年,还有很多是要交一年!” “不认识的人,这不是怕有问题么,你们什么人,我还不了解?你们能跑了不成?”杜同和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 苏小甜走上前,亲昵的抱着杜同和的胳膊笑着说:“爷爷,谢谢您了!要是没有您牵线搭桥,上哪儿找这么好的铺面去!” 干爷爷这是打算给他们家报恩呢。 要是不答应下来,也不知道干爷爷还要想多少法子劝爷爷答应下来。 杜同和果然笑了起来:“小甜说的不错,这就是缘分啊!” 事情当天就定了下来。 有苏小甜帮忙说项,苏爷爷和苏奶奶以及梁秀等人都相信了。 晚上回房休息的时候,杜同和两口子说起这话,还忍不住笑。 这个小楼,他们夫妻早先商量过,要送给苏家,报答在红心大队几年的恩情。 当时他们还想着,有这个小楼收租金,苏家一家人在京城生活也能富裕一些。 却没想到,还没来得及送出去,苏家就决定开铺子了。 因此,他决定,将小楼用租的方式给苏家人用,等赚钱了,再少少的收一点钱,将铺面出售给苏家。 “小甜这娃,应该是看出来了!”余瑞媛嘴角含着笑说。 “看出来也没啥,这孩子不是还劝着她爷奶接受了?” 看出来了,还接受了他们的好意,这孩子总算和他们亲近了一些。 “老头子,你说,咱们给小甜准备什么见面礼好?小甜这都来了有一段时间了,咱的见面礼还没给呢!” 余瑞媛总觉得,认了个孙女,什么都没给有些不好意思。 他们只恨不得将最好的都给苏小甜,但苏小甜这孩子的性格,他们都了解,只怕不肯接受。 “这事儿不着急,我想过了,就东街那套四合院给她。” 余瑞媛笑道:“这孩子怕是不肯收。” “不用给她专门说,孩子要读书,后天就得报名,到时候户籍什么的我们都拿着,正好找个机会去过户。”杜同和早就想好了。 于是,苏小甜心心念念想买的四合院,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拥有了一座。 第198章 杜同和老早就找了人,对方知道苏家的孩子们成绩不错之后,很是乐意帮这个忙。 当然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年杜同和两口子曾经帮过这个人的忙。 因此上,苏家几兄妹报名的事很顺利。 报名之后,他们顺利地拿到了考试范围和考试准考证。 不要觉得拿到了考试范围就会更加容易考上,毕竟,考试范围在那里放着,可是时间却只有十天。 如果本来的学习成绩不好,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复习。 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四兄弟拿到考试范围的时候,十分紧张。 他们在县一中的时候,成绩不错,这上面划定的内容他们也都学过,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紧张。 其实,几兄弟并不知道,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来自小地方的孩子们,对京城多了几分仰慕,顺带也多了几分自卑。 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自信,认为京城里的孩子读书应该比他们更加厉害,他们未必能应付京城里的招生考试。 小六、小七和迟意远还好些,考的就是寻常的班级,按照他们现在的水平,考上完全没问题。 小八和小九两个人则不同,他们和苏小甜一起报考的是少年班。 放眼京城,这是第一次招少年班,而且只招收四十个人,但现在报名的已经有七百多个人了。 与这么多人一起竞争,两个小少年更是胆战心惊。 知道孩子们对考试不自信之后,沈自珍和迟格二人每天都到杜同和家里,给他们讲解知识点。 苏小甜也会在旁边听。 但是,这些内容她都懂,而且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沈自珍和杜同和两个人出的题目,苏小甜都能又快又好,而且没有错误地完成。 看得几个哥哥一愣一愣的,每每看着自己才写了一多半的试卷茫然。 迟意远的水平比起苏家几兄弟要略微高一些,但也没高太多。 看到苏小甜游刃有余,迟意远暗暗下定决心,要认真努力,总不能被一个小丫头给超过了。 苏小甜异于常人的表现,让沈自珍都笑言,小甜这孩子,简直是个小怪物。 对于沈自珍这样的评价,苏小甜只是笑,并不多说什么。 但是在听课的时候,苏小甜真不是简单的听一听,她会在恰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最开始,沈自珍和迟格都以为,苏小甜这样的思路可能是不合适的。 但几次之后,他们就发现,凡是她提出来的解题思路,都是更加优化的。 而且,按照苏小甜提供的思路做题,比起常规的解题方法要更加简单明晰。 “小甜,你竟然能想到这一步,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再一次验证了苏小甜不是随口说一说,而是真的找到新思路之后,迟格感慨。 难怪人常说,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小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这样厉害了,他们这些老人,果然要被淘汰了。 “我就是觉得,这样会更好一些!”苏小甜做出一副羞涩的样子说。 “迟爷爷、沈伯伯,我们是不是考不上了。小甜这样聪明!”小九讷讷的说道。 没有小甜在旁边,他还觉得自己有机会。 有小甜这个妹妹做对比,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傻子。 “小甜是个特例,不具有参考性!”沈自珍忙说。 这孩子,这是被打击了啊。 也是,换成任何人,遇到苏小甜这样的怪物,都会觉得自惭形秽吧? 也亏得苏家这几个娃心态不错,要是换了承受能力弱一点的,都能被苏小甜给搞凌乱了。 他看看苏小甜,忍不住考虑着,要不要让她自己玩去。 反正按照苏小甜现在的水平,考上完全没问题。 她留在这里,她这几个哥哥的心态都要崩了! 万一上了考场还被影响到,可怎么办? 苏小甜看懂了沈自珍的意思。 无奈地耸耸肩之后,她笑着告辞离开。 迟格和沈自珍看着苏小甜出门离开,这才将目光重新放回其他几兄弟身上。 “你们不用太担心,按照你们现在的成绩,考上应该没问题。”沈自珍安慰。 “你们不要将心思放在小甜的身上,也不要将自己与她对比!”迟格迟疑了一下说。 几个少年也都不是傻的,他们自然不会庸人自扰,一定与苏小甜相比,因此很快调整了心态,重新开始学习。 苏小甜也没闲着,她忙着去画装修图了。 考试虽然重要,但开饭馆更加重要。 她已经与家里人商量过了,这个饭馆的名字要有意境,就叫做“壹鸣阁”。 她取这个名字的时候,苏家人其实很不能理解,按照他们的想法,就叫“向阳饭庄”“苏家饭馆”之类的就行了。 但苏小甜早就打定了主意,肯定不会用这样大众化的名字。 索性,苏家人都愿意宠着她,最终,还是用了壹鸣阁这个名字。 两层楼,苏小甜看过之后,心里都有数,早早将每个位置都记的清清楚楚。 她也没想着像后世一样大肆装修。 但一点必要的新颖的装修还是要的。 苏小甜没有打算做真正的大众饭馆,而是想着要做中等偏上的,最好将来能发展成为高档的酒楼。。 食材的质量在哪儿放着呢,加上奶奶的手艺,不做顶尖的,做个中等偏上的完全没问题。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苏小甜觉得,很快小饭馆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当梁秀看到苏小甜的图纸的时候,还很惊讶。 “小甜,你这是啥意思?为啥要将饭馆画成这样?” “妈,我们的饭馆要做就做不一样的。” “这要花不老少的钱吧?而且,房子也不是咱们自己的,花了大价钱收拾好了,屋主不给咱租了咋办?”梁秀担心的说道。 苏小甜都不得不承认,她妈想的这些太对了。 在这个普遍崇尚节约的年代,花钱装修不符合主流。 而且,如果装修好了,屋主后悔,那些钱就白花了。 可这个房子是杜同和的,她就相信,杜爷爷和杜奶奶两个人,不可能平地起价。 至于看着生意好就要回房子这样的事,更不可能发生。 “妈,我们可以签合同,一次签个三五年时间,而且,还能签订,屋主要卖房子,得优先考虑咱们家这样的。”苏小甜给出自己的建议。 梁秀问:“啥是个合同啊?” 这个词是啥时候出来的? 她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苏小甜这才想起来,这时候合同法还没有颁布,合同这个概念还没有普及。 就是京城里做生意的这些人都未必知道,何况是她妈妈这样的。 “妈,就是咱们签订一个文书,违反约定的人,要赔偿另外一方钱这样的。” 梁秀吃惊的问:“还可以这样吗?” “当然可以,妈,这事儿就交给我,您和我爷我奶不要担心。” 苏小甜说的一本正经,梁秀都觉得,眼前这就是一个心里有成算的大人,而不是一个小孩子。 “行,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可是,你要考试。” “妈,我都学会了,考试的事,您就别担心!”苏小甜笑嘻嘻的扯着梁秀的胳膊说道。 梁秀宠溺的摸了一下苏小甜的脑袋,说道:“你这孩子,不像十来岁的娃。” 可不是不像吗? 到底是活过一辈子的人了,就算重活一世,也不可能真的就像十来岁的孩子一样。 苏小甜笑了。 知道苏小甜要找工人装修的时候,杜同和吓了一跳。 他原本就以为,购置桌椅板凳厨具碗筷之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就可以开张了。 谁知道,小丫头还挺有想法的。 尤其是看到苏小甜拿出来的装修效果图的时候,根本不敢相信,这是苏小甜一个小姑娘画出来的图。 这张图纸虽然不是大师级的人画出来的那样尽善尽美,但如果真的按照苏小甜这个装修出来,绝对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饭馆开起来,肯定能吸引很多人,且就算菜的价格高,也能被接受。 苏小甜的这个装修图,借鉴了后世一些西餐厅的风格,自然看起来更加洋气豪华。 “这可要花不少钱!”杜同和啧啧说。 “您不是都减免了很多房租?正好用这些钱装修一下。”苏小甜掩嘴而笑。 “果然瞒不住你!”杜同和本来也没想瞒着苏小甜,这孩子聪明,肯定能猜出来。 “谢谢干爷爷,只是这样您太吃亏了。”苏小甜正色说。 那个小二层楼的价值可不低,一个月不要说只四十块钱的租金,就是二百块,估计也有很多人愿意租。 “不吃亏,不吃亏!”杜同和看着苏小甜道:“小甜,不用和我客气,找装修工匠的事,你尽管交给我!” 杜同和是真心实意想帮苏小甜。 苏小甜也知道,自己在京城人生地不熟,远远不如杜同和的本事大,因此没有客气。 她只提出,装修的钱要自己出。 杜同和道:“小甜,你们家的条件我知道,我先垫付,等饭馆将来赚钱了,再给我也是一样。” 他没有开口就说不要这样的话,他很清楚苏小甜或者说老苏家人的性格,如果真的说不要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接受。 “干爷爷,我有钱的!”苏小甜压低了声音说道:“真的!” 杜同和被苏小甜这一本正经还怕别人听到的样子给逗笑了,忍不住促狭:“你一个小娃娃,能有多少钱?” 说完不等苏小甜回答,他又说:“当初认了你当孙女,按照京城的规矩,我得给你见面礼,金碗银筷子必不可少。” 苏小甜听到杜同和这话,吓了一跳。 这话怎么说的?银筷子也就罢了,还得给个金碗? “我可不要
相关推荐:
玩笑(H)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交易情爱(H)
满堂春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挚爱
爸与(H)
火影之最强白眼
我以神明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