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书之国公府的求生日常(np) > 第168章

第168章

我谅也没有人敢犯,何况又是这样的大手笔。根据现在的线索,那个石珍不是等闲之辈,熙宁七年他运过粮去灾区,得过太常寺颁发的奖章,他配着奖章,拿着莫分真假的印信,也难怪能得志一时。桂州偏远小郡,那些地方的县官,谁又敢来问公子真假?” “沈起也不敢么?”石越反问道,一片栖鸟被他的话惊起,乱糟糟飞上空中。“沈起不是怕事的人,他是敢惹事的人!” 潘照临沉思半晌,道:“此事还得从桂州调查起,最要紧的是抓住石珍。只要抓住人,不怕他不说真话。只是这若是个阴谋,也未免太简单了。即便石珍跑了,那些印信核对一下,就能分出真假了,抓住石珍,不过是可以揪出幕后指使的人而已。谁会这么傻?” “大哥,我倒有点明白了――”唐康沉吟道:“此事会给大哥带来什么损害?皇上对大哥一向信任恩宠,为何这次却又大发雷霆?” 石越和潘照临听到这两个问题,顿觉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二人连忙勒住坐骑,沉吟思忖。片刻之后,二人同时轻轻“啊”了一声,石越叹了口气,说道:“原来如此!”潘照临赞赏地看了唐康一眼,笑道:“吕吉甫真是了不得。” “虽然知道了,可一时也难有良策。”石越拿着鞭子,不停地在手中轻轻敲打,苦苦思索。潘照临也默默不语,似乎在想着对策。 秦观与陈良却是茫然不解,秦观悄悄走到唐康身边,低声问道:“康时?”唐康知道他想问什么,笑道:“少游兄试着反过来问问,便知端倪,我问你,皇上为何会大发雷霆?” “这样的事情,皇上岂能不怒?”秦观一脸愕然。 唐康摇了摇头,叹道:“少游兄,皇上正要锐意进取,一切改革措施都有赖于家兄,以皇上的脾性,是绝不可能为了一点小过而责罚家兄的。除非这件事情对变法有很坏的影响。” 秦观依旧没有明白。 “我想那个石珍,可能确是有人想陷害大哥。也许还有其他厉害的手段还没使出来,或者来不及使出。但那人未必是吕吉甫。但吕吉甫却是看到了这后面的机会,善加利用。此人真是善于把握时机!”唐康感叹道。 秦观依然想不清其中的曲折,不好意思的笑道:“这又有什么机会?只要调查清楚真相,不就一切大白了吗?” “那时候就晚了。”唐康冷笑道,“这才是吕吉甫的厉害之处。皇上马上就要正式公布官制改革,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九寺卿一切重要职务,都要公布人选。家兄本来定为太府寺卿,改革后的太府寺卿是仅次于户部尚书的财政大臣――但若这时候,家兄正陷在一起严重影响声誉的案件中,你要让皇上如何服众?到时吕吉甫就可趁机提出他的人选,将家兄排斥于尚书省之外。皇上即便再加宠眷,也不过是继续做学士――以改革后尚书省的权力来说,一个翰林学士又岂能主导变法的进程?他吕吉甫自然顺理成章可以唱回主角。待这案件澄清之日,尚书省众相早已各安其位,若无大过,岂好轻易罢免?要任用家兄,岂码也要两三年之后……到时众多的预备措施,说不定吕吉甫稍加改变就会加以施行,将名望与功绩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若有成效,两三年后他已地位巩固,牢不可破;若无成效,自然于大哥身上也没什么光彩。” 秦观听到唐康娓娓而谈,背脊上冷飕飕的寒气直往上蹿。他万万想不到,一桩看起来愚不可及、简单明了的陷害案,能够被人发挥到可能影响到朝局的地步……“这些勾心斗角……”秦观游顾四周诸人,心中冒出一股凉意,“吕惠卿的聪明才智,用来争权夺利,已是如此可怕;幸好石越和这些人还有着为国为民之心……”他完全不敢想象下去了。 唐康却没有去在意秦观,只喃喃道:“皇上大怒,是因为皇上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皇上既说了要提前改革官制,话不能收回;可偏偏出了这样的事情……” “如今之计,是要赶快澄清这件事情纯粹是诬陷。只要澄清此事,镇压交趾,学士有建策之功,到时候大加宣扬《升龙府盟约》的文治武功,朝廷便可以借此声势,将官制改革顺顺利利的推行下去。并且可以借此机会,逐步开始进行军事改革!”潘照临笑道。 一直默不作声的陈良早已听到惊心动魄,这时听潘照临如此说,不由精神一振,笑道:“这只是大道之前的小坎?” “这是许多大坎前面的小坎。”石越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 但这个小坎也不是那么好过的。按先前确定的方针,皇帝将在四月廿五日公布官制改革中的大部分内容;五月一日大朝会,公布中央政府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同时下令增建“海船水军”,建设港口,增设市舶司,并诏令新任太府寺卿厘定新的“市舶务敕令”草稿。不出意外,皇帝还会在这一天正式宣布对交趾的武功,嘉奖有功人员!五月一日那一天,石越究竟是太府寺卿兼参知政事,还是依然做翰林学士,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短短七天之内,石越有没有可能澄清自己。 正如石越等人所料,变法并没有因为“石珍案”而停住脚步。 四月廿四日,赵顼在崇政殿召见两府、学士院、御史台的大臣,最后一次确立官制之细节。讨论从早晨持续到晚上。每个部门每个职位都进行再一次审核。 次日朝会,赵顼向天下颁布《熙宁八年新官制第一敕》,烦琐复杂的官制改革,正式开始。“朕要在今岁之内,结束官制改革之过渡期!”皇帝以威严的语气,向庞大的官僚机构展现他的决心。这是对一个庞大官僚体系进行的外科手术。 赵顼首先做的,是稳定人心,满朝的臣子都在关心着新官制推行后自己的官位。禁中右掖门东面,原本是中书门下省在东面,枢密院在西面,两府遥遥相对,称为“东西二府”。赵顼以非常的效率与果断,将中书门下的官衙改称“尚书省”,迅速任命了尚书左右丞以下的官员,让几位宰相暂时保留原有的职务与官名,搭起尚书省的架子。然后将中书、门下二省迁到尚书省北面紧挨着文德殿的几个院子中;将枢密院北面的院子,划归门下后省,任命了门下后省的官员。在大宋少有的雷厉风行的作风之下,不过两天时间,中枢机构就可以基本上维持运作了。 几乎同时,赵顼又诏令以冯京为权吏部尚书,简拔刚回京的范纯仁为权吏部左侍郎,以翰林学士韩维为权吏部右侍郎。令三人以原中书门下堂官、审官院等机构官员为基础,选择在京官吏,经尚书省、门下后省同意后,即颁布任命,在宣德门外御街东侧的官衙中建立起吏部。 仅仅三天时间,官制改革的核心机构,便已全部粗具规模。 然后,尚书省与吏部在赵顼的督促下,颁布了“以阶易官”的转换表,废除原有文散官,将所有文官旧的寄禄官一律按规定改换成新的散官。并同时向天下官员颁布诏令,宣布此次改革,暂时只涉及文官;勋爵、祠禄官、贴职等等暂不涉及;地方官员差遣亦暂时不变;中央机构职事官未接到新任命之前,照常处理事务,直到接受新任命或与新委任官员办好移交为止。为了严防作弊请托,皇帝更是断然下令,在此期间,所有批文往来必须有清楚的记录,否则罢官夺告身,永不叙用。尚书省、门下后省、吏部,包括拟诏的学士院、舍人院所有官员一律住进官衙,由皇城司派兵吏锁院,禁止无诏外出。尚书省、吏部召见新任官员,皆须有第三人在场。 在如此严厉的措施之下,身为翰林学士的石越,与身为参知政事的吕惠卿,全部都困在了禁中。石越万万想不到,当初自己给皇帝的建议,竟成了捆住自己的一根绳子,眼前的困境,也只能指望外头的幕僚们了。 皇帝是如此重视这次改革,凡五品以上的职事官,也就是诸部各司郎中以上官员的任命,皇帝都要亲自过目,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阴影帝国   宣言(肉)   祸国妖姬   归宿(H)   《腹黑哥哥。霸道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老师,喘给我听   御用兵王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