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光捋须道。 “必定可行。”石越的眼中露出热切的光芒,“但会损害到胥吏的利益,也许会让其怨声载道!” 司马光不屑的说道:“不必理会他们。子明,且说说你的办法。” “本朝养了百万之兵,禁军要打仗,不得不养。教阅厢军是禁军的补充,也未尝无用。但是那些不教阅厢军,又有何用?这些军队,成为了各级官员役使的奴仆,或者干脆是虚占名额,被人吃空饷,空耗国库。但是这些厢军,却是老于官府差遣的人,他们深知下层情弊,没有小吏能欺负到他们。我的想法,就是把一部分差役,固定交给不教阅厢军去做,他们力有不及的,再去募役。” 司马光静静听完,思忖良久,几乎是同情地望了石越一眼,道:“这近于空想。” 宛如一盆冷水泼头而来,石越万万料不到司马光给自己的设想如此评价。他愕然道:“为何说是空想?” “下层之事,千头百绪,不是二三十万厢军做得完的,纵然做得了,也不可能把这些厢军分配到各县去,否则厢军就不再是厢军了。还有一些事情,比如催税,又如何能够让厢军去做?若依老夫之见,为政务在简要。子明果真有意惠民,不如想办法说服皇上,将一些不必要的役税科目废除,何苦如此繁琐?” 石越默然良久,忽然问道:“相公的《资治通鉴》,已经修到魏晋了吧?” “正是。”司马光狐疑地望了石越一眼,不知道他怎么突然问到这个上面。 “各朝各代,科役减了又加,加了又减,由此导致的治乱循环,不知道相公如何看待?”石越的语气尖锐起来,“相公是要归之于天命吗?” 司马光略略迟疑,道:“正是。治乱循环,本是天理。我辈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让治世长久一点,乱世减少一点,却不能阻止乱世的到来。” “那么为何远古之世,太平有千百年,近古却不过二三百年?” “因为后世德化不淳。” “那么有何良策?后世的人就一定要接受二三百年一乱的命运么?” “孔圣之学,可以救之。” “孔子以后,多不过四百年,短不过数十年,必有一乱。又是何故?” “因为后世未能复古。” “给相公宰相之位,五十年的时间,相公能复古吗?” 司马光一怔,迟疑了好久,终于还是摇摇头,道:“不能。” “一百年时间,能吗?” 司马光又沉吟了一会,终于诚实地说道:“不能。” 石越又追问道:“使诸葛亮、魏征复生,能否?” 司马光颓然摇头,道:“凭一人之力,便是孔子复生,也在能与不能之间。” 石越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又谈什么为万世开太平?” “若众人齐心,尚有可能。”司马光忽然抓住一根稻草。 “相公修史,以古可知鉴今,可曾见过有所有的读书人一条心的时候?”石越毫不客气的驳斥道。 “这……” “今天大宋要做的事情,是天地间一大变局。不仅仅事关大宋的祸福兴亡,也关系到华夏能否脱离这一治一乱的宿命。”石越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双手挥动着。“凭借德化不能完成的事情,我们要用更出色的制度来达成。我不惮烦琐,要用厢军来解决役法的事情,就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役法的弊端。” “制度?”司马光完全不相信这套说辞。 “不错,为后世立下可以效法的规模制度,最重要的,是要让后世不能随意的破坏这个制度。” “今日我们可以败坏祖宗法制,后世为什么不可能败坏我们立的制度?”司马光语带讥讽的说道。 “我们的制度若不合时宜,也会被淘汰。但是它本身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制约一些不必要的破坏。”石越没有理会司马光的语气。 司马光摇摇头,板着脸说道:“老夫不相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人若死了,一切作为,皆由后人做主,又岂是你我所能左右的?秦始皇欲传万世,二世而亡,为万世笑柄,子明不要步他的后尘才好。” 石越终于知道自己要说的东西,毕竟缺少说服力。他已经明白对司马光,只能够退而求其次,得到他的有限支持便是成功。至少司马光是赞成减免役税的。“那就由我来开源,由你来节流吧。裁并州县的事情,你总不会反对吧?”石越望着司马光,无可奈何的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司马光果然没有反对裁并州县的计划,不仅如此,他在给皇帝的第一份奏疏中,提出了包括正式废除免役法、募役法,恢复差役法,减免数项差役,将八等县(注:宋制县分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改成三等,裁并户数不足三千户的县,废并所辖不足三县的州,节省朝廷财政开支等等十条建议。《司马十策》在递给皇帝几天后,就被中书门下几位宰相或真心、或别有用心的下令在《皇宋新义报》中刊登,各报纷纷转载,朝野中的目光,一时间全被吸引。舆论或赞成或质疑,吵得不可开交。 “想不到司马君实竟然会提出如此全面的财政主张。”连潘照临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吃惊。 石越心情极是畅快,“司马光实在是替我背去了一件大麻烦。”他笑着亲手换了根蜡烛,这一段时间,白天他基本上没有任何空暇可言。“按他的建议,全国的县可以合并到八百到九百,州也可以减少一二十个。由此全国至少可以有近十万百姓可以不要再服差役,而官员也要裁减一千以上。” “这事本来司马光不做,公子也要做。现在司马光做了,名声上司马光会更受敬仰,但那些裁汰官员的怨恨,也一并归到司马光身上了。”在潘照临看来,这是捡了个大便宜。 “阿弥陀佛,我可不要什么名声。我只要少一点麻烦便好了。”石越双手合十,笑道。 陈良也笑道:“司马君实表面上谨慎温和,实则与王介甫是一样的人。要求皇上宫廷用度裁减二成,以为天下表率――皇帝是非答应不可了。” 石越摇头笑道:“皇上和我说了,除恢复差役法之外,其余主张,都会答应司马光。这大部分事情也都是户部该管的。若司马光做好了,国库省下的这笔钱,百姓减轻的负担,都值得大大的记上一功。”潘照临与陈良都无言的点点头,不管对司马光的观感如何,那些措施若是成功,对于整个改革计划来说,都是好事。“此外,为了适应户部的计划,皇上已经决定,中枢、辅枢、附枢、监察、贴职诸系统的改革,将提前推动。”石越故作平淡的说道:“尚书左仆射是……” “尚书左仆射是韩绛;右仆射是吕惠卿……”赵顼的脸在烛光中映得红瞠瞠的。 “韩绛还说过去,吕惠卿――罢,罢,官家既然想用,便用吧。”曹太后不易觉察的皱了皱眉。她最近身体欠安,时不时竟然会梦见仁宗皇帝,“哎,真是老了。”她暗暗叹了口气,温声说道:“我本以为左右仆射中官家会给石越留一个职位的。” 赵顼笑道:“朕本来是想让石越做右仆射,但石越坚决辞了。” 曹太后霍地睁了一下眼睛,随即叹道:“那么留给石越的,是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暂时定的是韩维。”赵顼有点犹疑的说法。 “一门两相?”曹太后怔道。 “的确有碍物议。”赵顼坦白的承认,“但韩维是朕信得过的人选。” 曹太后摇摇头,语重深长的说道:“官家,韩维人是不错,但若要用他,不如便让韩绛出外。巨堤溃于蚁穴,忠臣与奸臣,只有后世才能分得清楚。” “娘娘说得甚是。” “官家英纵神武,有太宗皇帝之风,我是妇人,本不当多话。但于制度上,却不可不慎。” “娘娘说哪里话来,朕是以为韩绛与吕惠卿分立,是目下不二良策。王??、冯京,皆不足与吕惠卿相抗。”赵顼心里从不把这个奶奶当寻常老妇人看待。 “依我看,依旧让韩维做韩林学士的好。” “朕理会得了。” 曹太后说了这一会话,忽觉气紧,猛的咳了数声,赵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阴影帝国
宣言(肉)
祸国妖姬
归宿(H)
《腹黑哥哥。霸道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老师,喘给我听
御用兵王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