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穿书之国公府的求生日常(np) > 第155章

第155章

要助手;而《西京评论》最重要的核心成员,除了有嵩阳书院的师生、洛阳名宿之外,还有一个人,便是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同样,负责《西京评论》的销售发行等等事宜的,传说便是富弼之子富绍庭……“司马君实真的不关心朝政么?”陈襄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种说法。思量间,陈襄已经走到了司马光府前。 早有仆人看见陈襄,连忙迎上前来请安迎接。陈襄问道:“你家司马大人在家么?烦劳通传一声,便说故人陈述古求见。”说罢从袖中掏出一个名帖递给仆人。 那仆人却不接他的名帖,只问道:“陈先生可是从京师来么?” “正是。” 那仆人顿时满脸堆笑,欠身道:“我家大人等待多时了。陈先生,便请进吧。”一面说一面引着陈襄往屋中走去。 陈襄奇道:“你家老爷知道我要来?” “前几日,有个智缘大师来过,小的正在旁边侍候,他说不多日陈先生要来,我家大人便嘱咐小的,若有从京师来的陈先生,便可直接请进去,万不敢让您等候。那个智缘大师不愧是得道高僧,果真能掐会算……”仆人说起此事,不由叹服不已。 “智缘?”陈襄怔了一下,大相国寺方丈智缘大师颇有名气,是王安石的方外密友,如何便来拜会甚少和释道交游的司马光了?而且还能料到自己的到来?正在猜疑间,忽听到一人唤道:“陈大人,小侄有礼了。” 陈襄抬眼便见司马光之子司马康正给自己行礼,连忙搀起,笑道:“贤侄不必多礼。令尊可在?” 司马康笑道:“家父正在书房,不知陈大人远来,请往客厅奉茶,容小侄去通报一声。” 陈襄上下打量着司马康,见他手中拿着黑黑白白的一根根小棒,不由笑道:“贤侄莫急,你手中拿的却是什么物事?” 司马康忙笑道:“这是嵩阳书院格物院一个学生发明的玩意,黑色的叫炭笔,白色的叫石笔。” “这是笔?” “正是。”司马康笑道:“这炭笔倒也寻常,这石笔却是将石膏加热至一定程度之后,再将热石膏加水搅拌成糊状,灌入模型凝固而成,甚是巧妙。用这种石笔,再配上黑色的木板,写完可以擦去,擦掉可以重写。于书院讲课,颇为便当。” “哦?”陈襄将信将疑地接过一支“石笔”,端详一会,赞道:“若能如此,果然便当。” 司马康笑道:“我已问过家父与那个学生,便要将此物的制作方法公布于《西京评论》与《嵩阳学刊》之上,使它可以造福天下。” 陈襄连连赞叹,夸道:“君子重义轻利,原当如此。” 司马康一笑,谦逊几句,将陈襄请进客厅。陈襄见客厅中陈设精雅,诸物尽皆一丝不苟,心里暗暗点头。司马康待陈襄坐了,亲手从仆人手中接过茶来奉上,这才转身对仆人说道:“快去知会老爷,便说京师陈大人光临。”仆人应声退出门外。司马康又站在陈襄下首,笑道:“听说最近京师伯淳先生与正叔先生各出了一部新书,伯淳先生说天理自在宇宙洪荒之间,若要明天理,非得穷究万物之理,得其本原真相,而格物之道,虽不得少体悟,却还得从实物中去寻;正叔先生则说天理本在人心之中,格物之道,是穷致其理,凡物之理,精妙无穷处,需得从人心中去寻。昔日二程先生在洛,愚侄也曾听过教诲,似乎主张相近,不料数年之后,竟有殊途之虑。大人是饱学名儒,却不知大人以为二程之说孰是孰非?” 陈襄不料司马康张口便问起学问上的分歧,而且是近来在儒林惹得纷纷扰扰的二程兄弟分途之事,不由笑道:“殊途无妨,若能体悟天道与圣人的仁心,从实物中寻也罢,从人心中寻也罢,只要能寻到,便是正道。依老朽之见,程伯淳颇受石子明所倡之逻辑学影响,凡事皆欲寻其道理是如何来,却不知道道理之得,有时候便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而程正叔则太重体悟,虽然也常说吾日三省吾身,却怕有一日落入玄想之中。” “述古兄见识不凡。”一个沉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陈襄知是司马光到了,忙站起身来迎接。司马光笑着走进厅中,与陈襄对揖一礼,寒暄数语,再次分宾主坐了,道:“方才说到二程。述古兄可知二程之分途,原因究竟何在?” 陈襄微微一笑,道:“无非是石子明。” 司马光摇摇头,徐徐说道:“从表面上看来,自然是石子明。但究其实,则无非是内圣与外王孰轻孰重的分歧。二程之说本来是欲从内圣中求外王之道,从人心中求天理,桑长卿在《白水潭学刊》中着文说,这种主张之实际就是要让士大夫皆成圣贤,再来感化了贩夫走卒,皆成圣贤,若其有一样不能成圣贤,那么由外圣而求外王,终不可得,这却是见识敏锐之语。而自石子明大张杂学、重《论语》以来,其赤帜却是直接由外王而外王,他将一切过往视为奇技淫巧之事,都用一个‘仁’字包了,他说那些奢侈之物卖给有钱人,国家从中多征一分税,则可以让百姓少出一分税;他说商人若能使一个地方物价平稳,则商人之仁与圣人之仁无异……如此等等,则石子明竟不止是想由外王而外王,竟是想由外王之术,而入内圣之道。白水潭有学子鼓吹:时时有坏心,却不得不做好事,要好过时时存着善心,却全然不做好事;吃斋念佛颂经一世,不若耕田一岁功德大……” 陈襄仔细揣摩着司马光的话语,他知道司马光与自己其实差不多,是两汉以来经生的门徒,他们相信从五经之中,能找到经世济用的方法,能找到致天下太平的方法。因此他们的本质上,相信外王之道更甚至相信内圣之道,虽然他们也认为外王内圣才是最理想的人生。从司马光的这番话中,陈襄努力想读出一丝褒贬来,却终是一无所获。 “那君实是以为程伯淳这是回归外王之道了?”陈襄试探着问道。 司马光点点头,“程伯淳是有志于事功的人,他是白水潭学院的首领之一,日日受到石学影响,若还一成不变,那便是咄咄怪事。” “那君实以为这是好是坏?”陈襄决定单刀直入。 司马光沉吟一会,方道:“学风归于朴实,自然也是好事。由杂学而入经学,未必不能找到一条新路――程伯淳的转变,无论如何,我以为都是一桩大事。但石子明之学说,过分相信外王便可以治天下,甚至以为外王可以及于内圣,未必没有隐忧。只是这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以光之才,不能预料。” 陈襄不由笑道:“如今天下之学,十分之七,都归于外王了。除石学外,王介甫之新学,实际也是公羊家之遗意,不脱于外王之学,若真有隐忧,那程正叔的学说,未必没有他存在的道理。也许百年后纠正浮弊,便要靠程正叔了。可见世间之上,有阴必得有阳,有阳必得有阴。” 司马光听陈襄言辞当中,意味深长,竟似别有他意,不由一怔,想起受王安石嘱托来见自己的智缘说的话来:“学士(注:司马光时为资政殿学士)与相公,虽都不在朝中,却无一日不在皇上心中。相公的宰相做得与常人不同,怨谤虽多,威信亦大,不得万不得已,皇上不会再下旨往江宁,但给学士的诏旨,依小僧看,迟则一年,快则半年,必然下来。相公之意,是盼着学士莫要推辞,朝中那位学士,志向本事皆是难得,但少年得志,或有孟浪处,上上下下,多有不放心的、嫉恨的,若有学士在朝中,则朝野都能安得住心,便于那个学士也是有好处的……又有一事,学士的风骨,九重之内也知道的,诏旨断不会轻易下,毕竟会有一个人先来――依小僧看,或者便是陈述古……” 陈襄自是不知道司马光在想什么,见司马光默不作声,又继续说道:“我在京师曾听说――太皇太后言道:当今朝廷,甚少老成之人,若老成之士,外臣中自以司马君实为楷模。最近朝中改官制,皇上也说想要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阴影帝国   宣言(肉)   祸国妖姬   归宿(H)   《腹黑哥哥。霸道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老师,喘给我听   御用兵王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