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然小平安容易吃多了坏了牙齿。他又买了核桃这类的,这核桃蘸点糖浆可好吃了。 郑山辞拎东西。 虞澜意买年货什么都会买一点,家里只他们两个人,又是两个小辈,一般都是找郑父跟郑夫郎,还有去侯府里吃饭。 虞澜意把自己想买的都买好,他满意极了。郑山辞瞧见有买鸡的,还是已经把内脏和皮毛都处理好的鸡,郑山辞买了两只鸡。 这两只鸡正好可以做炸鸡。 小平安没有牙齿,他只能闻到炸鸡的味道流口水,拿着碗趴在虞澜意的腿上,眼巴巴的看着虞澜意吃炸鸡。 虞澜意看他可怜,从鸡腿上给他扯了一点肉放在他碗里。 小平安立马拿着勺子把鸡肉吃了,他嚼了嚼。 他瞬间又趴在虞澜意身上,想吃炸鸡。 郑山辞把小平安抱过来,喂他吃一点烤鸡。 小平安开心的坐在郑山辞的腿上晃荡着腿。 郑山辞喂了一会儿就给他喂汤,摸了摸他的肚子,把他放下去让他去玩。 小平安看着桌子上的炸鸡,眼里还有渴望。但他知道郑山辞不会再给他喂了,他肚子也吃饱了。小平安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他去搬来一个小板凳烤火。 “郑山辞,这炸鸡太好吃了,我让金云再去多买一些。厨子已经学会了怎么炸鸡,多炸几只鸡带给大哥大嫂他们吃一吃,顺便再带一些去侯府。”虞澜意吃到什么好吃的,都想着两家的人。 郑山辞笑着应下来。 “这天气冷,我是躲懒不出去了。你要是出门,记得多添件衣裳,你的病才好呢。”虞澜意吃完先是站立了一会儿自己去就去榻上躲懒了。 小平安戴了一定帽子,这帽子还把两个耳朵都包起来了。他是不能出门去的,这样的寒天小孩子要是受凉了最遭罪。 小平安歪着头看郑山辞。 “爹爹出去一会儿,你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玩。”郑山辞摸了摸他的脑袋出门去看看。 他在床上躺了几日,现今只出门去买了年货,他还想多出去走走。 他走在街道上瞧见了许多百姓,以前他的脚步太匆忙了。郑山辞询问了粮价,他问了猪肉的价格等等,他把这些都记下来。 等郑山辞把这些物价都记下来时,他心中恍然想到,他在太常寺做少卿,根本就不需要记下这些。郑山辞笑了笑,先记下来万一以后就有用了。 郑山辞听着喧闹的声音,他只觉得他的内心格外的平静和舒适。他瞧见了郑清音正在卖棉衣,来的人很多。有夫夫自己穿得还有些单薄,但给孩子买了一件棉衣。 “这件棉衣多少钱?” 郑清音:“这是去年冬天剩下的棉衣,只需要八十文。” 这可比其他的布铺的棉衣价格便宜多了。孩子的父亲忙不迭给了钱,他又问了一句,“有我们能穿的棉衣么,要去年剩下的。” 郑清音给他们挑了两件棉衣。 这款式都是过气的,京城中有钱的人已经不喜欢这个款式,正好把旧款式卖给需要的人。郑山辞帮郑清音的帮,这次来买棉衣的人多,去年剩下的棉衣很快就卖完了。 因为是纺织坊,都是女子跟哥儿在里面绣东西,此外的杂役也都是招的女子跟哥儿,这处布铺倒是被一些人称为是好地方。 在京城中做生意要有背景,长阳侯府的背景震得住,现今郑山辞升官后就更没有人打这些铺子的主意了。 “可以歇息一阵了。” 郑清音给郑山辞倒茶。 “之前听二嫂说二哥病了,现在身体如何了?” “已经大好了。”郑山辞抿了一口茶说道。 在铺子里他没烧炭,反而烧的柴火,柴火埋到灰里面慢慢的烧。 “这天太冷了,这般每年不知道要耗多少煤炭。这挖煤的人还是辛苦的。”郑清音打开了话匣子,“昨天一个绣娘跟我说,她弟弟是去挖煤的,结果煤洞塌陷了,她弟弟被埋在里面,所幸救得比较及时还是保住了一条命,就是腿上落了毛病。这挖煤便挖煤,明知道这煤洞都要塌了,这还把工人赶着进去,这不就是送死么?” 郑山辞思忖片刻,“这次挖煤中有人死亡么?” 郑清音一听郑山辞在问,他想了想,“我记得有两个人死了,老板赔了每人十两银子就打发走了。这事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去挖煤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般只剩下孤儿寡母可怜的很。” “我知道了。” 郑山辞去问了那绣娘在么,郑清音点头。 郑山辞了解了情况,“这位姑娘,我可以说给在刑部做官的好友,你可以在家等休息。” “多谢郑大人。” 郑山辞把她扶起来,“我只是去说个话,事情成不成还不知道,不敢受你的大礼。” “郑大人是做官,说话一定比我们好使,只要郑大人愿意去说说,我就感激不尽了。”那绣娘诚恳的说,“我们说话,他们是不听的。” 郑山辞又去了解了煤山的情况,这煤山背后的靠山是胡寺卿。这煤山的老板就是拜了胡寺卿做码头。 在朝中做官都会给商人有牵扯,这般商人得了庇护,当官的得了银子使,互惠互利。难怪煤山闹出了人命也是草草了事。 小郑:这是要我得罪上官啊[摊手]好像在户部已经得罪过了。 小虞:我大哥简在帝心[撒花] [140]君子慎独 郑山辞想到这茬,他回到家里先去写了奏折,等着年后上朝就呈给内阁。虞澜意跟金云正在清点要送礼的物品。郑山辞看着这礼物都堆成一座小山了。他跟大哥商量好了,等今年清音成亲后,爹跟阿爹回清乡村是要拿些钱,买些礼物回去给亲戚们。他们家的祖坟不能迁,老人最忌讳这个。以后还要亲戚们顾及一下祖坟。 虞澜意对着名单仔细看了看,他打小看着虞夫郎置办这些,自己又对亲戚们熟悉,送礼这事他门清。 “郑山辞,你来看看合不合适?” 郑山辞走过来看了一眼单子,“挺合适的,这事你办得好,我是一个门外汉。” 虞澜意眉眼带笑,“那不然呢,我可厉害了,你还要跟我学着点。” 郑山辞好脾气的应一声。 这送礼也是一门学问,要送到人的心坎上去这礼才有作用。虞澜意给亲戚们送礼,亲戚们都会回礼,还会给他压岁钱。他是他们这辈最小的一个人,大多还是会给他压岁钱。 压岁钱自己攒起来又有小两万。 郑山辞还要给他包红包,虞澜意美滋滋的想。 小平安换上了一身红棉袄,他在走廊上走着,看见郑山辞跟虞澜意就跑过来,小脸红通通的,“爹,阿爹。” 他现在说话念得清字句的,念到自己不熟悉的字句便会含糊过去。郑山辞捏了捏小平安的脸,小平安弯嘴笑。 “平安张嘴看看你的牙齿。” 小平安听话的张开嘴巴。 “不能用手去摸牙齿。”郑山辞抓住他的手轻轻的在他的手心打了一下。 小平安瘪嘴。 “今天去爷爷家,你去找多多哥哥玩。”虞澜意把单子给金云,把儿子抱起来。 一家子出门去郑府,林哥儿跟郑清音他们也买了年货回来,这气氛热烈,他们也免不得开心起来,多买了一些。 这糖果就买了不少,这周围的邻居都熟悉了一些,可以相互送点好吃的拉近一下关系。郑山辞跟虞澜意来的时候,林哥儿正在炸油炸豆腐。 “我去厨房帮忙。”虞澜意一听一溜烟就跑到厨房去。 小平安被虞澜意放在地上,小平安眨巴了一下眼睛,伸出小手去扯郑山辞的衣袍。 “你阿爹去做好吃的,我们先进去烤火。” 小平安从门槛上跨过去,小跑进郑夫郎的怀里,“想吃好吃的。” “好好好,今天给你吃好吃的,把肚子吃得饱饱的。”郑夫郎把糖果拿给小平安。 “阿爹,他还在长牙齿,要少吃糖。” 郑夫郎笑着说道,“这过年就是欢喜的日子,小孩子多吃一些没关系。” 郑同初不爱吃糖,他喜欢吃橘子,他给自己剥了一个橘子,给了小平安一瓣。 小平安接过去塞进嘴里,“谢谢哥哥。” 小平安跟着郑同初一起去他屋子里玩,有侍从跟着倒也不费事。 郑父在他们面前就没抽旱烟了,他烤着火,在上面还烧了一壶烧酒。 “这还是去澜意的酒肆里买的酒,这酒够烈,我就喜欢喝这样的酒。今天晌午我们父子三个人喝几壶。”郑父过年也高兴,三代同堂,生活富足。他以为他这一辈子就只能在清乡村了,谁想到他到了天子脚下,自己的儿子也成了京城里的大官。 他感叹一句,“这样的日子就很好了,等同初跟笙泽长大了,以后又是好日子。” 郑山成笑着说道,“爹,这日子就是越过越好的。” 郑夫郎说道,“这大过年的,说这些做甚。晚上还要放烟花爆竹,今儿我也要去放放烟花。” “你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要去放烟花,当心把腰闪了。” 郑夫郎道,“想放就放,犯得着你来管么。” 郑父被郑夫郎抢白了,他也不恼。孩子都这么大了,随心一点活着也挺好。 屋子里就他们家一家子,郑父说起了村里的亲戚们。 另一边虞澜意给灶膛里加火后就来搓包子。 虞澜意见林哥儿做包子,把包子的褶皱弄得好,他却怎么也学不会。 “这样我一步一步的教你。”林哥儿站在虞澜意旁边,他做什么虞澜意就做什么,只是一到要做包子的褶皱时,虞澜意就不成了。 林哥儿笑起来,“澜意要么不去盯着火,要么切菜也成。” 虞澜意看着这个丑包子,十分的委屈,他都做了几次了还是这么丑。 林哥儿:“” 虞澜意又把包子恢复原样,请大嫂帮它恢复美貌。 林哥儿跟郑清音笑起来。 “你啊,是不适合做这些精细活。”林哥儿把包子放在蒸笼里。 “大嫂的手太巧了,太厉害了。”虞澜意巴巴的夸道。 晌午一桌子菜做好了,坐了一大桌子的人,他们先是喝了一杯酒,这才开始动筷。 虞澜意喜欢吃鱼,今天林哥儿做了烤鱼,香喷喷的,拢共做了六斤的鱼,配菜也做了满满当当的,郑山辞给虞澜意夹鱼照样帮他挑刺。 他喜欢吃配菜,他吃了一块小木耳,软软的,味道很鲜嫩。侍从给小平安夹的菜都是清淡一些的,小平安还是吃得很高兴。 过年的琐事有些多,但郑山辞最喜欢的就是有年假还有可以吃好吃的。 今天在这里吃了饭后,他们就满足了。 过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百姓们今年买了年货也过了一个好年,没甚大灾大难。 郑山辞他们走完亲戚后,萧高阳他们还约他们一起出去玩。这几天除了走亲戚外,还剩下一些日子。萧高阳牵线,他们一起去郊外喝茶。 这事本来是好事,可是郑山辞跟虞澜意要去城门口接虞二爷他们回家,只好拒了萧高阳他们的邀请。 虞二爷他们一家在京城有一座将军府,有一对老仆人留在院子里,每年都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今年他们从边疆回到京城后就不走了。长阳侯跟虞夫郎做大哥大嫂的还给他们置办了家当,让他们回到京城就能拎包入住。 隔着老远,瞧见几辆马车过来,虞澜意大喊,“叔父他们回来了!” 安哥儿在家养胎没有跟着他,虞长行瞧见在一旁的士兵熟悉的装扮,“是叔父他们的亲兵。” 马车渐渐到了城门口,虞二爷跟虞夫人从马车上下来,“大哥大嫂,这么冷的天难为你们来接我们了。” 虞夫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风雪大先上车,去侯府里聊。” 虞二爷跟虞夫人应了一声。虞澜意跟郑山辞也跟着钻进马车里,一会儿就到了侯府门口。 他们一块去正堂,崔哥儿跟虞征也从马车上下来,他手里牵了一个小男孩,大约六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 “这是我儿子,等会记得叫人。”崔哥儿解释说道。 虞光点点头,“放心吧阿爹。” 虞光嘴甜喊了虞澜意堂叔。 虞澜意瞧见这小子很壮实,牙齿长得整整齐齐的,摸了摸他的脑袋。 虞光叉腰,煞有介事的说,“摸孩子的头,孩子长不高。” 虞征笑着说,“他上了学堂,读了一年的书,嘴里总有说辞。” 虞宇跟卫哥儿也走过来,虞宇看了一眼侯府,“侯府还是没什么变化,我们又是很多年没有回来了,看着这景就亲切。” “二堂哥又说这话,以后你日日来侯府看景。”虞澜意打趣道。 虞长行:“别站在寒风里,我们也一并进去。” 众人应了一声,他们这群年轻人乌泱泱的进去,得亏侯府的正堂够大,不能他们这一群进去就把屋子占完了。男子中除了郑山辞,其余的男人都是武将。他们长得高大,身板又硬,站在郑山辞面前就有凛然之风。 长阳侯见这么多人心里也高兴,让他们坐下,侍从给他们奉茶。 “你们从边疆回来,这里风雪这么大,辛苦了。”长阳侯先是寒暄几句。 “我们从秋天就赶路,我们几个皮糙肉厚的倒是没甚事,只是可怜小孙子舟车劳顿了,还有我夫人也有些吃不消。所幸今年回来了以后也不出去了,这般就在京城里好。边疆的风沙大,那里的学堂有好的,但是比起京城里的太学还是差上一截。” 虞二爷当时把兵权交出去的时候,心里是很难受。但这又不能改变皇帝的看法,他除了顺从别无他法。武明帝已算好了,至少没有要了他的命,让他在京城任了一个虚职。两个儿子还能去郊外大营里任一偏将。从边疆跟老部下们道别后,虞二爷又被自家夫人劝说了一阵,自己在回京城的路上就想开了。 回到京城里不用忍受边疆的辛劳了,再者孩子他们这边在京城能多认识一些人,以后考科举后在京城里做官,这样也是好的。 “你们今天先在侯府吃饭,将军府已经打扫干净,家具物件都添上了,若是还有什么不齐全的,你自个儿差人去办。”虞夫郎是把样样都安排妥当,说这句话也是谦虚之词。 “大嫂办事我是信服的。这些年在边疆冬日总觉太冷,身子不爽利,如今到京城了,还要去请个大夫来看看身子。”虞夫人笑着说,她最近这些年冬日总是犯咳,看了好几个大夫都没看好。 长阳侯:“等年假后,拿我帖子去太医院请院正来看看,他医术高明,给弟妹好好看看。” 虞夫人笑着应下。 崔哥儿倒是欢喜回京了。他在京城除了跟虞征成亲后住后一段日子,随后就跟他一块去边疆去了。他是地方大族家的哥儿,本来对京城就有好感,如今住在天子脚下,以后儿子再去太学读书,这才算是他嫁人的正途。不然若是真嫁给另一个地方大族,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到京城里居住,并且在京还有虞家这样的人脉跟影响。 他到了京城,嘴角就没有下来过。 虞征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甚,心里好笑但还是能理解崔哥儿。他一个柔弱的名门小哥儿这些年跟着他在外吃了不少苦头,到了京城是该享享福。 今天晌午的饭菜厨房费了心思,都是做的京城中的菜品,有许多的海鲜是虞夫郎特意吩咐厨房的人做的。虞二爷他们多年都在边疆,多吃点虾,螃蟹这些的
相关推荐:
虫族之先婚后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大唐绿帽王
军师威武
生存文男配[快穿]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心情小雨(1v1强制)
媚姑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