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老师的真面目 > 第382章

第382章

马上就是元宵节,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做这盏走马灯,因为上面的雕刻精细,昨晚才堪堪完工。 他是来参加春闱的学子,那自然是举人了。连萧燕飞都有些惊讶,多看了这形容拘谨的书生一眼。 俗语说,金举人,银进士。 这书生二十几岁能考上举人,那就跟现代考上清华北大差不多。 “这盏灯,我们买了。”顾非池把那盏走马灯给了萧燕飞,从袖袋中摸出了两个五两的银锭子,丢给对方。 “……”捧着沉甸甸的十两白银,青衣书生难以置信地微微睁大了眼。 旁边的短须中年人也有些惊讶,摇了摇头:“真是冤大头。” 他耸耸肩,转身就走。 那青衣书生还有些没回过神来,见两人要走,慢一拍地把另一盏兔子灯塞给了顾非池:“这盏灯送给公子与夫人。” 顾非池也就收下了,两人各拿着一盏灯,继续往前逛。 萧燕飞时不时地往顾非池手里那盏白胖的兔子灯瞟,觉得他一头“红狐狸”拿着一盏兔子灯还真是—— 太好玩了! “娘,那个狐狸要吃兔子!”路边一个孩童指着面戴狐狸面具的顾非池激动地喊了起来。 萧燕飞笑得不可自抑,身子忍不住就往他那边靠。 顾非池抬手揽过她的香肩,又很顺手地帮她拢了拢镶貂毛的斗篷。 “你,这是看上了他的手艺了?”萧燕眨巴着大眼,笑吟吟地问。 顾非池点点头,指了指走马灯上那雕工极为精致的猫儿,道:“他这手雕工至少得有十年的功夫,应该是家传的手艺。” “今年三月的春闱,我打算加开工科。” “工科?”萧燕飞弯了弯唇角,倒也不觉得意外。 她与顾非池日夜相处,有些事便是他没说,她也早就能窥见端倪。 年前,他俩在殷家住的那几天,顾非池特意请殷老爷子把那个从西洋带回□□的马管事叫了过来,问了马管事好些事。 马管事不仅说了西洋的枪炮,还说起西洋各国的变化,不少国家都在彼此交战,曾经的霸主没落,也有一些小国在持续扩张,甚至不惜跨海出兵,将一些海岛小国占为己有,那些国家靠着掠夺成了西方海上的霸主,后又说起了西洋的新玩意,显微镜和气温计等等。 对于顾非池来说,西洋有些陌生。 过去令他记忆最深的便是自鸣钟以及比大景技艺更精湛的千里镜。 直到那把西洋□□在他心里敲响了警钟。 从马管事所言,西洋各国已不似书中所记的那样落后,不仅有新的武器,听燕燕上回说,西洋还有了一种叫作蒸汽机的东西,远比大景的水车更神奇。 不进则退。 西洋各国在发展,若是大景还是故步自封的话,那便会被西洋那边远远地甩在后头。 不仅是大景朝,中原的王朝历来都是重儒家而轻匠人。 但是,无论是枪炮火器,海船冰刃,还是城池堤坝,都不能缺了匠人,或者说,好的匠人。 顾非池以拇指在她细腻的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沉吟道:“我想过了,这工科不能取完全没有读过书的粗人。” 科举取士,择的并不仅仅是手艺精巧的匠人,就像是“武举”考的不单是武艺,武进士还得熟读兵书才行。 “但是,让读书人‘屈尊’去做工匠,很难。” 肯定。萧燕飞点点头:“工匠在九流中位列第八。” 只比九流之末的商贾好一点。 要是让读书人去学做工匠,一来不见得有悟性,二来怕是不少读书人会觉得折辱了他们。 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的,只能潜移默化地一点点推动。 当那些读书人发现当工匠也能入仕,那渐渐地,自会有人走上这条路,就像是前朝有名的儒将程若弃文从武。 两人默契地相视一笑。 顾非池又道:“他们若是想入仕,又有工科上的天赋,可以考工科。” “我会让工部与翰林院一起研究下工科的出题。” 武举要考武艺,这工科自然也得考相关的科目。 “工科只是第一步。” 可以预料的是,这一科春闱考工科的学子肯定不会多,却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迎着迎面拂来的寒风,顾非池微抬下巴仰起头,望着天空中那轮圆月。 狐狸面具下,他那线条优美的下颔线在周围的灯光中潋滟着一层淡淡的光晕。 萧燕飞一眨不眨地注视着他,唇角在面具后轻轻扬起。 是骄傲,也是欢喜。 忽然,她晃了晃两人交握的手,提醒道:“我们该去皇觉寺了。” “再不过去,皇叔祖怕是要哭了。” 看着她面具后璀璨如明珠的星眸,顾非池本想说不去了,可她已经拉着他的手高高兴兴地往皇觉寺那边走。 “阿池,往这里走更近!” “这一带我很熟的,外祖父的一家铺子就在前头,这条路我走过好几次了。” 她熟门熟路地带着顾非池左转,穿过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子,走到另一头时,巷子口突然闪过一道影子,有人拦下他们。 “这位爷,夫人,且留步。”一个穿着蓝色圆领袍子,人中留着短须的中年人对着两人露出近乎谄媚的笑容。 萧燕飞一愣。 不是因为受惊,而是觉得对方十分眼熟。 “是你。”她盯着对方的脸看了看,这不是刚刚在摊子那边吐槽顾非池是冤大头的人吗? 顾非池将拿着兔子灯笼的右手往上抬了两寸。 乍一看,他是在用灯笼照亮来人的脸,可实际上,他是在用手势示意悄悄跟在后方的锦衣卫,不必过来。 那短须的中年人笑得更灿烂了,搓着手对顾非池道:“这位爷,您要不要花灯?” “我这里可是贡品,保管比爷刚刚在那穷书生那里买的灯好上百倍!” “贡品?”顾非池漫不经意的声音透过面具略带了一分低沉,缓缓道,“拿来瞧瞧。” 短须的中年人谨慎地往左右看了看,从宽大的袖中拿出了一盏手掌大小的白玉莲花灯。 捧在手中,往顾非池那边送了送:“这是贡品花灯,从闽州那边进贡的,点亮后,如清冰玉壶,闪耀夺目。” “这是贡品?”顾非池倾身看了看,“但这不是玉吧?” “爷可真是好眼光。这的确不是白玉。”短须的中年人笑容满面地捧着花灯又朝两人走近了半步,“这是以闽州的寿山石切薄后磨制而成。” “您看,这灯罩是不是与纸一样薄,也就贡品能做到这个地步。” 顾非池作端详状,又问:“这灯哪来的?” “当然是宫里头拿出来的。”短须的中年人神秘兮兮地笑,“至于怎么来的,就……” 他摊了摊手,一副你我心知肚明的样子。 “爷,我瞧您是个见多识广的,想来也能看出我这贡灯又多难得吧。” “唯有这等稀罕的贡灯才配得上尊夫人的天姿国色。”他热情地推销着。 萧燕飞默默地用手推了推自己脸上的白狐狸面具,觉得对方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还真是厉害。 不过既然对方都这么夸她了,萧燕飞也就“不客气”地接过了那盏莲花灯。 “你开个价吧。”顾非池道。 短须的中年人琢磨着这位夫人喜欢这盏花灯,这桩生意应该成了一半。 他抬起了右手,先比了一根手指,又飞快地加了两根手指,改成了“三”。 意思是,三百两。 短须中年人有些紧张地舔了舔嘴唇,迟疑自己这价是不是开高了。 他刚刚去过当铺,想卖一百两,可当铺不肯收,说什么三十两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他哪里肯应,就想起了这个冤大头,刚刚那种街边摊子卖的灯笼,对方都肯出十两银子的价,自己这贡品花灯可遇而不可求,应该不算贵吧。 中年人心里做好了对方会砍价的心理准备,正琢磨着低价,就听那戴着狐狸面具的青年爽快地说道:“我要了。” “囊中羞涩”的顾非池自然拿不出三两百,于是萧燕飞很主动的掏出了荷包,抽出一张三百两的银票。 中年人既惊喜又错愕地看着这一幕,上下打量了顾非池一眼,心道:敢情这是个吃软饭的啊! 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他喜形于色地收下了银票,丢下了一句“有缘再会”,赶紧揣着热腾腾的银票走了,越走越快,到最后小跑了起来。 没一会儿,顾非池与萧燕飞一起从巷子里走了出来。 顾非池望着中年人离开的方向,轻轻击掌两下。 随侍后方的便衣锦衣卫就快步过来了,恭敬地听令:“爷。” “去查。”顾非池只说了两个字。 锦衣卫立即追着那中年人离开了。 而顾非池则牵着萧燕飞的手继续往皇觉寺的后门走。 此刻的皇觉寺尤其热闹,寺外早就搭建好了一个偌大的灯台,京城的百姓也都知道帝后会来赏灯,都来这里凑热闹,周围人山人海的。 顾非池与萧燕飞从皇觉寺的后门进寺,知秋

相关推荐: 深陷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和徐医生闪婚后   浪剑集(H)   切切(百合)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高门美人   一梦三四年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