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皇后和二皇子,为了延续世家荣耀,不惜将整个大金的安危,都玩弄于股掌之上,着实叫人气愤。 晏先生也沉默了一会儿,道:“承之,经过兵器案一事,只怕皇后与二皇子,也已经注意到了你,你万事小心。” 顾青昀认真点头,道:“老师放心,我会小心的。” 晏先生又问:“你们打算何时回江南?” “学生倒是想早些回江南。”顾青昀低声答道:“但陛下让我再等等。” 晏先生听罢,抬起眼帘看他,“只怕,江南你已经回不去了。” 顾青昀一怔,正要开口询问,门口却已经想起了叩门声。 晏先生递了个眼神给阿泰,阿泰连忙走上前去。 他才将门开了一条缝,便看到了十几个年轻学子。 众人争先恐后地挤了进来,为首的学子连忙开口:“听闻承之学兄来了?早就听说他博学多才,又一举登科,我们特意过来,便是想请他赐教赐教,顺便沾点喜气!” 阿泰愣了愣,回头看向顾青昀。 顾青昀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而晏先生却道:“承之,他们很快就要参加春闱了,你难得来一趟,不若给他们些勉励罢。” 顾青昀站起身来,“是,老师。” 学子们一听,立即冲了过来,将顾青昀团团围住。 一名瘦弱的学子问道:“求学兄赐教!如何才能在科举中一次夺魁?” 顾青昀面色微顿,道:“活学,苦读之外,还需天时地利人和。” 旁边一名微胖的学子道:“就你这样还想夺魁?你还不如先问问,如何进殿试罢!承之学兄,请问武状元和文状元哪个更容易啊?” 顾青昀沉思片刻,道:“各有各的难,不可比较。” 只不过,武状元初期的俸禄更低罢了。 又有学子道:“学兄,那开考之前,如何能不紧张呢?离春闱还有一段时日,我已经有些睡不着了……” 顾青昀笑笑,“这我就帮不了你了……我从不为考试紧张。” 学子:“……” 苏玉音站在晏先生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晏先生捋了捋胡子,站起身来,道:“他们恐怕一时半会问不完,我带你去书院走走。” 苏玉音点了点头,她随着晏先生出了书房,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顾青昀还被众人围着,忙不迭地回答各种问题。 苏玉音不由自主道:“他能招架得了么?” 阿泰掩唇笑道:“嫂嫂放心,承之哥哥在书院之时,也经常遇到这类情况,他早就习惯了。” 苏玉音忍俊,道:“原来他这般受欢迎。” 晏先生立在一片青竹前,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顾青昀,道:“老夫还记得,承之刚来的时候,瘦得皮包骨头,十分可怜,老夫一度担心,他的身子到底能不能调理好。” “如今,他长大成人,立业娶妻,想必他父母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一提起顾青昀的父母,苏玉音微怔了一瞬。 在今日之前,关于顾青昀的过去,他没有刻意提起过,她也没有主动问过,此刻听晏先生提起,她便开口问道:“晏先生认识承之的父母么?” 晏先生笑了声,“何止认识,我与承之父亲,乃是至交好友。” 苏玉音低声道:“我听承之说,他的父母早就过世了……” 晏先生侧目,看了苏玉音一眼,“想知道?” 苏玉音认真点头,“我怕承之难受,所以也不敢多问……但说实话,我也想多了解一些他的过去。” 自从苏玉音认识顾青昀,他便事事周全,处处完美,面对任何困难,都有自己的章法,但她知道,这不是全部的顾青昀。 这是昨日的一切,造就了今日的他。 “唯有清楚一个人的过去,才可能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将来。”苏玉音轻轻道:“既然要与他共度一生,我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他、懂得他……不是么?” 晏先生目光和煦地看着苏玉音,笑道:“你这小丫头,倒是有几分意思,看来,承之没有选错人。” 苏玉音一笑,“看来,晏先生是愿意帮我了?” 晏先生视线放远,落在不远处的顾青昀身上——顾青昀清隽的气质,同他的父亲很像,尤其是那双眉眼,明净睿智,无比聪颖。 “承之是老夫看着长大的,自然希望他事事都好……你愿意用心了解他,老夫也可知无不言。” 晏先生声音低沉,逐渐陷入了回忆之中,“你可听过顾潇?” 苏玉音心头一惊,“晏先生说的是那位名满天下、桃李遍朝的大儒——顾潇先生?” 第158章 懂你 知道你在意我的家人,我很欢喜。 秋风轻拂,青竹微漾。 晏先生低沉的声音,很快将苏玉音的思绪,带回了多年之前。 “早在陛下还是皇子之时,老夫便时常陪他外出,我们以文会友,结交广泛,也认识了不少才子——顾兄也在其中。” “顾兄家中殷实,成名尚早,不到二十岁,便开始著书立说,在北方一带,颇有名气。彼时,正值学子们上京赶考,有不少雅集诗会,都以能请到顾兄为荣。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们三人一见如故,从此之后,便时常聚在一起,切磋诗文,论道政务,彼此惺惺相惜。” 苏玉音听得认真,忍不住问道:“既然如此,公爹他可有参加科举?” 晏先生笑了笑,道:“顾兄虽无心功名,但却有一颗匡时济世之心,亦在家人的支持之下,参加了科考。” “他这第一次科考,便得了头名状元,连老夫的父亲,也对他十分欣赏。” 苏玉音听顾青昀说过,晏先生的父亲,乃是前太傅,也就是当今陛下的师父。 苏玉音问:“那后来呢?” 晏先生想起后来发生的事,面色便沉了几分,道:“原本,顾兄前程远大,能平步青云,但那时,世家子弟过多,个个都在等官,而朝廷编制有限,顾兄便也只得排队,等着吏部批复……这一等,就是两年。” “那两年里,先帝身子大不如前,太子之位的争夺,便如火如荼。” “陛下虽然能力出众,但出身不高,在夺嫡之战中,占不到上风。就在这时,方家找到了陛下的母妃,请求结盟。” 苏玉音有些意外,道:“原来是方家主动找陛下结盟的?” 晏先生点头,他灰白的胡须微微动了动,道:“方家到了这一代,嫡子凋零,庶子又不成气候,唯有方家嫡女,端庄聪慧,名扬京城,于是,方家便只能孤注一掷,将方家嫡女押宝在其中一位皇子身上。” 苏玉音听罢,接着晏先生的话道:“所以,他们选了当今的陛下?” 晏先生道:“是。当年,大皇子军功卓著,与武将们打成一片,看不惯世家作为,自然不在方家的选择之列。而四皇子出身高贵,不好把控,所以,方家选择了进退有度、韬光养晦的五皇子——也就是现在的陛下。” 苏玉音这才明白过来,道:“互利共赢,确实是合作的根本。” “事实证明,方大人眼光独到,陛下着实是女婿的上佳之选。”晏先生一面回忆,一面道:“有了方家做后盾,陛下便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众多皇子中胜出,一跃成为太子。” “而方家嫡女,也成为了太子妃,入主东宫。在陛下登基之后,她自然而然执掌凤印,成了皇后。” 苏玉音问:“这前后花了多长时间?” “前后不过两年,却恰好是顾兄不得志的那两年。”晏先生盯着如洗的碧空,道:“陛下登基之初,以方家为首的世家,权利到达了顶峰,朝中不平之事此起彼伏。” “那段日子,官场乌烟瘴气,百姓民怨沸腾,而世家却丝毫不知收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迫害了不少寒门子弟。陛下有心整顿,但他初登地位,根基不稳,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晏先生说着,也有些怅然,道:“顾兄在等待两年之后,看出陛下短期之内,都无法摆脱世家的钳制,便放弃了状元的身份,带着夫人离开了京城。” 苏玉音神情凝重了几分,道:“公爹放弃京城的一切,想必是心灰意冷了。” 晏先生说着,也觉得很是可惜,“确实如此……但顾兄心中有丘壑,即便离开了京城,也心系天下。” “那些年,他游历大金和周边诸国,写下了不少见闻异志。”晏先生一面回忆,一面说道:“后来,顾兄夫妇有了承之,他们才回到了京城。” 苏玉音看向晏先生,道:“这么说来,承之幼时,还在京城待过?” 晏先生颔首,“是啊……得知顾兄回来,我们都十分欣喜,那时候,朝中局势已经逐渐稳固,陛下便极力劝说顾兄,入朝为官。顾兄几经考虑之后,便答应陛下,待他游历完鞑族,完成书册之后,就会回来助陛下一臂之力。” “谁知,顾兄此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晏先生想起顾潇的死,仍然痛心疾首。 苏玉音的心也跟着沉了几分,道:“晏先生可知,我公爹和婆母,到底在鞑族遇到了什么事?” 晏先生幽幽叹了口气,道:“我们只打听到,顾兄到了鞑族后,不慎得罪了王公贵族,便被关押了。” “但鞑族毕竟不是我们的地盘,也拿不到太确切的消息……有探子说顾兄夫妇死于狱中,也有人说他们逃了出来,孰真孰假,我们也不知。待他们失踪后,我们听说鞑族有一批汉人难民逃了回来,便派人去寻……从北疆追到了江南,终于在那些难民之中,找回了承之。” “但是,这已经是顾兄失踪一年多之后了,承之被找回来的时候,不过九岁,他只知道父母和妹妹被人抓走了,自己是因为出去玩,才躲过了一劫。” 晏先生想起顾青昀刚刚回京,来移山书院的样子,仿佛时光还停留在昨日。 “得知父母和妹妹可能都不在了,承之高烧了三天三夜,陛下派了太医过来,这才将他从地狱边缘拉了回来。” “自病好之后,承之便开始读书、习武,当年,他父亲一心盼着朝堂清明,四海升平,他便以此为愿,一心考取功名,想尽他父亲未完成之事。” “当他来信说,查到了鞑族与户部勾结,走私兵器一事,老夫便知道,他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他家人的死,与鞑族脱不了干系。” 苏玉音听完顾青昀的身世,一时五味陈杂。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疼爱自己的父母,还有嫡亲的妹妹。 但不过七岁,他便失去了一切,过了将近两年颠沛流离的日子。 苏玉音缓缓抬眸,看向被众学子围着的顾青昀,他虽然唇边挂着笑意,但不知怎的,她总觉得有些心疼。 晏先生看出了苏玉音的心思,道:“那些事都过去了,承之也很少提起,你知道了也好,倒是能多懂他几分。” 苏玉音轻轻点头,道:“多谢晏先生……承之有您这样的老师,也是他的福气。” 晏先生笑笑,道:“老夫年事已高,还能护他多久?日后,你们要携手并进,好好地过日子……待他不顾惜自身之时,你也要劝一劝他,莫要太过执拗了。” 苏玉音认真应声,“晏先生放心,承之是我的夫君,无论将来如何,我都会和他一起,好好地走下去。” 晏先生笑容舒展,“好,好!” 就在这时,顾青昀终于摆脱了那些积极求教的学子,走了过来。 他气质温润,笑意浅浅,径直走到了苏玉音和晏先生面前,笑问:“你们在聊什么,聊得这么开心?” 苏玉音一笑,道:“没什么……承之学兄怎么这么快就过来了?” 顾青昀见苏玉音打趣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我方才对他们说,科考之前,最重要的便是珍惜时间,所以他们便回去温书了。” 苏玉音听了,倒是不得不服。 顾青昀转过身来,对晏先生道:“老师,今日时辰不早了,若您没有别的吩咐,学生便先带着玉音回去了。” 晏先生笑容慈爱,道:“好,你们下山小心些……有空的时候,常回来看看老夫。” 顾青昀和苏玉音连忙点头。 晏先生亲自将顾青昀和苏玉音送到门口,看着他们离开了移山书院。 顾青昀和苏玉音肩并着肩,徐徐离开了他的视线。 晏先生喃喃道:“真像啊……” 他想起当年,顾潇回京城的时候,也是带着夫人来探望于他。 两人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可如今,故人却已逝去,再无相见可能。 晏先生心中万般惋惜,但所有的情绪,却只能化成一声轻叹,被风吹散。 - 顾青昀牵着苏玉音的手,沿着山间小路,往山脚下走去。 他见苏玉音一路都不说话,便侧目看她,“怎么了?” 苏玉音抬眸,凝视他一瞬,道:“公爹和婆母的事……为何从来都不告诉我?” 顾青昀愣了愣,下意识问道:“老师同你说了?” 苏玉音轻轻应了一声。 顾青昀沉默了片刻,道:“我也不是有意瞒着你的,只不过没有合适的契机告诉你……况且,告诉你这些事,只会让你难受,于事无补。” 苏玉音却不赞同他的话,道:“夫君,你我既然是夫妻,便应该同甘共苦……若我丝毫不了解你的过去,如何能与你共度一生?” 顾青昀微微一怔。 他还从来没有听过,苏玉音说这种话。 曾经的她,只对商事和银子感兴趣。 顾青昀转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苏玉音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便继续道:“怎么,我说得不对么?我家里的事,就没有瞒着你的,你的家世经历,也不该瞒我。” 说完,她的声音小了几分,道:“若我知道你家人的遭遇,也可为他们供奉一份香火,好叫他们在天上过得舒心。” 顾青昀薄唇微抿,道:“这些事,我自会处理,你不必费心。” 说罢,他将苏玉音的手牢牢握在手中,低声道:“但是……知道你如此在意我的家人……我很欢喜。” 第159章 甜水巷 好甜啊。 临近傍晚,红云漫天,秋风卷起枫叶,片片飞旋。 夜市逐渐开启,小摊小贩一个接着一个冒了出来,开始高声叫卖。 白日里清冷安静的状元街,陡然多了些烟火气,不少学子也走出客栈、书斋,街上很快热闹起来。 阿水来到京城之后,还未晚上出来过,看到这琳琅满目的状元街,便好奇地四处张望。 她生得清秀貌美,神情还带着三分天真,顿时引得不少年轻学子,像这边看来。 阮梓义见状,便将阿水拉到了自己身后,将人挡了个严实。 学子们见阿水有人护着,顿时悻悻地收了目光。 阿水对这一切毫无知觉,她满心满眼都盯着小摊儿上的吃食。 那白生生的糖糕,看起来颤颤抖动,闻起来别提有多香了! 阮梓义见状,问道:“饿了?” 阿水连忙收起目光,面红道:“不不……奴婢不过是没、没见过这个……鞑族没有这样的糕点。” 阮梓义笑笑,“这是糖糕,在大金很常见的,你若是没有吃过,我们便尝尝!” 说罢,他掏出钱袋,爽利地付了铜板。 卖糖糕的大婶喜笑颜开,“啧啧,小娘子有福气哟,郎君俊俏又会疼人!” 阿水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大婶可别胡说!我们不是……” 大婶嘿嘿笑着,也不答话,便将糖糕塞进了阿水的手里,“下次再来!” 阿水:“……” 她垂眸一看,软绵绵的糖糕,被油纸好好地包着,露出一小截,看着很是诱人。 阿水有些不好意思,道:“奴婢身份低微,怎好让阮先生破费?” 阮梓义唇角微扬,“一块糖糕而已,这算什么破费?对了,我不是说过,让你不要自称奴婢吗?” 阿水听罢,立即点头,笑吟吟道:“是,我记下了。” 阮梓义见她这般乖巧,笑容更甚,“快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阿水便低下头,慢慢启唇,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糖糕。 这糖糕本就绵软,到了嘴里,很快便化成了丝丝甜意,一点一点渗入了心间。 阿水的眼睛眯成了月牙儿。 阮梓义笑说:“我们往前走走,若是还有什么好吃的,一并尝尝。” “平日里怎么没见阮先生这般大方?”翠珍的声音凉凉的,还带着一丝嫌弃。 阮梓义每月的俸禄,都是找她领的,每一次拿到钱时,都要翻来覆去数个好几遍,生怕少了一个铜板。 阮梓义轻咳了下,道:“胡说什么,我何时小气过?” 这一回,不光翠珍不服,连明珠也忍不住开口了,“阮先生,这抠门儿一事上,你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啊!” 阮梓义面不改色,道:“明珠姑娘此言差矣,在下那不过是勤俭持重,杜绝奢靡,吾等读圣贤书,怎能被富贵遮眼?” 明珠嘴角一抽,“与我家小姐
相关推荐:
《腹黑哥哥。霸道爱》
高达之染血百合
媚姑
她太投入(骨科gl)
将军夫夫闹离婚
人妻卖春物语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小怂包重生记(1v2)
生存文男配[快穿]
大唐绿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