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林凇然带着苏玉音去看自己的新铺子,钱蔚儿也自觉地跟了上来。 林凇然这铺子就在钱氏珍宝行的斜对面,离苏玉音的锦绣阁不远。 三人一走进去,正在收拾铺子的下人们,便过来见礼。 为首的一个,是林凇然的心腹,名唤青竹。 青竹人如其名,生得高挑削瘦,见到林凇然,便主动报告起了如今的情况。 “公子,再有两日,铺子就能收拾好了,您想何时开张?” 这铺子原本就是一间当铺,只不过装潢有些陈旧,所以青竹便带人过来重新修缮了一番,并不需要做大改,便能用了。 林凇然想了想,道:“这事倒是不急……如今麻烦的是,不确定什么样的货物,比较适合孟县。” 苏玉音瞧了他一眼,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林凇然道:“你知道,林家的当铺,在江南没有一百也有几十,每个地方能收当的东西,都不大一样,有些东西,过了赎回期,便可以内部流通了,所以,我会根据各地的情况,将这些东西分配到对应的地方。” 林凇然这么一说,苏玉音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类似江州这一类的富庶之地,一般拿来典当的,都是些珠宝玉佩,古玩孤本等,而这些东西在二手集市或者黑市上,也很容易出手。 但孟县,可就说不准了。 林凇然知道孟县穷,却不知道到底穷到什么程度,不知道百姓们会拿什么来当,也不知道愿意花银子买些什么。 每到一个新地方,生意总是从头开始的。 苏玉音想了片刻,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你还是得试一试再说,或者找些人家,去走访一轮。” 林凇然若有所思地点头:“我知道了。” 钱蔚儿忙道:“林公子,你别急,做生意总要一步一步来的……若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告诉我……” 林凇然眼皮跳了跳,道:“多谢钱小姐,不必了,我不急……不急的。” 苏玉音看着这两人,都觉得别扭,便道:“罢了,你先收拾铺子吧,我回锦绣阁去了。” 昨日,伍先生和王大嫂他们就回锦绣阁了,苏玉音还要去找他们对昨日的账目呢! - 苏玉音回到锦绣阁的时候,除了两个绣娘在看铺子,其余人都在后院里清点库存。 伍先生手持纸笔,正在记录着什么,王大嫂负责清点布料,小梦在清点衣裳的配件,而云慧则在清点余下的成衣。 见到苏玉音过来,几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苏玉音张口便问:“昨日事毕,一共进账多少?” 伍先生就知道苏玉音要问,早就准备好了单子,道:“一共两千八百两。” 苏玉音一听,笑道:“果真江州一日,比孟县半月都强!” 伍先生点头,道:“小人算了下,平均一个客人,差不多能花四百文左右。” “四百文!?”这倒是超出了苏玉音的预料,她记得之前在江州做生意时,平均一个客人大约能花上三百文左右。 而锦绣阁在孟县开张了半月,若不算那些买赠的活动,平均下来,一个客人花不到八十文。 苏玉音问:“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昨日的生意就算再好,一个客人的花费,也不应该超过江州本地的铺子。”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生意,客单价都非常重要。 所以,苏玉音才格外关注这个问题。 伍先生道:“昨日在江州,不少人都是冲着‘丰收裙’来的,但后来也买了许多旁的衣物,不知不觉,数量便多了。” 苏玉音看着他,有些疑惑:“只有这个原因吗?” 若是众人冲着丰收裙而来,个别人多买上一两件,是有可能的。 但若说人人都买得多,倒是有些奇怪。 一旁的小梦听了他们的对话,也小声开口:“夫人……奴家昨日听到了一个说法,也不知道对不对……” 苏玉音抬眸看她:“你说。” 小梦虽然还是有些怯怯的,但是胆子已经比之前大了许多,她努力回忆道:“昨日,奴家听她们说‘难得出来一次,要多买些才能尽兴’……奴家想着,那些买很多衣裳的夫人小姐,似乎都不是江州本地人。” 云慧补充道:“被小梦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昨日丽县的夫人不但自己来了,还带了一群认识的夫人过来,有些夫人一挑就是十几件呢!” “没错没错!”王大嫂连忙附和道:“确实有这么回事!” 苏玉音秀眉一挑,笑道:“如果是这样,我知道为什么她们会买那么多衣裳了。” 苏玉音前世也出身在富裕的家庭,家族中的业务范围很广,涉及金融、时尚、娱乐甚至于,还有旅游业。 若是她没有记错的话,在旅游业务当中,单单是旅游购物这一项,便为家族贡献了不少销售额。 苏玉音想到这里,开口道:“人在旅途之中,相比于平时,会更加随性和冲动。昨日我们小赚一笔,一方面是因为‘丰收裙’正好吸引了她们,另一方面,则是她们离开了自己的县城。” “外县的人,到了江州,便总有一种要‘带点儿什么回去’的心理,再加上身边的人都在买,两相结合之下,便拉高了我们的营收进项。”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 云慧问道:“小姐,可是春耕农桑会已经结束了,只怕后面赚银子,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王大嫂一听,也皱起眉头道:“是啊,按照伍先生之前的算法,孟县的客人平均只能掏出八十文钱,若是这个数不提高,只怕这生意,也没有那么好做。” 小梦也跟着点头,低声道:“而且……在咱们孟县,一年能买上两三件衣裳的人……都算是有钱人了。” 言下之意,还有许多人,即便来了,也只是凑个热闹,不会花钱买衣裳。 众人聊到这里,不免有些担忧。 苏玉音低头想了一会儿,开了口:“孟县的客人们银钱有限,若是做他们的生意,顶多维持个温饱。” 众人点头,表示赞同。 之前来孟县做生意的人不少,但能将生意做大的,却不多。 不为别的,就因为孟县的人没钱,花起钱来,也是抠抠搜搜的。 伍先生看向苏玉音,问:“那小姐的意思是?” 苏玉音道:“既然孟县没钱,咱们就赚别人的钱……”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 苏玉音胸有成竹地笑了笑,道:“虽然春耕农桑节结束了,但我们也可以做别的集会啊!想办法将其他地方的人,引到孟县来,便有机会与他们做生意。” - 孟县,县衙。 顾青昀坐在案前,正奋笔疾书。 这两日都不在县衙,桌上的公文,已经堆了两寸厚了,今日必须要处理完。 张乾从外面进来,一见顾青昀,便笑弯了眼。 “大人!” 顾青昀忙得头也未抬,道:“何事?” 张乾笑容可掬地走到顾青昀面前,道:“江州那边,已经将这个月的俸禄,提前拨来了!” 顾青昀笔尖微顿,道:“当真!?” 平日里,孟县衙门的俸银,江州那边总要拖上一拖,少则三五日,多则半月,提前将银子拨过来,还是头一回。 张乾眉开眼笑,道:“当真!下官方才已经安排入库了……对了,江州杨大人还在公文里提到了,咱们孟县的农桑舞筹备得好,还夸奖了大人一番呢……” 顾青昀明白了,这是杨大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举办春耕农桑节了,孟县的舞蹈博得了满堂喝彩,为他的江南的政绩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方自然高兴。 顾青昀点了下头,道:“银子到了就好,你安排下去吧。” 张乾笑着应声。 “顾大人回来了?” 张乾还没走,卢严便回来了。 他看起来有些疲累,一进门,便自顾自地倒了杯茶,猛地灌了下去。 顾青昀知道卢严去了辽河边上,便问:“这两日,造桥的进展如何?” 卢严放下手中的茶杯,气息微喘,道:“图纸和起止点已经勘探好了,石料和泥料也已经到位了。” 顾青昀一听,颔首:“那就好……对了,那些犯人的配合怎么样?” 上次在周家抓来的那批小混混,小部分遣送回了自己的户籍地,但大部分都被罚了三个月苦役,如今正帮着运送造桥的石料和泥料。 卢严道:“虽然每日叫苦不迭,但也不敢偷懒。” 张乾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你和宋永盯着,谁敢偷懒?” 顾青昀沉声道:“那些犯人来做苦力,当然不情愿,但造桥之事非同小可,还是要多留心些,以免给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机。” 张乾和卢严双双拱手:“是,大人。” 顾青昀又与他们聊了一会造桥之事,等到三人商议完,天已经黑了。 张乾见有了银子,便主动开口:“咱们孟县的农桑舞得了头名,如今又发了俸禄,大人,要不我们出去聚一聚?” 卢严听了,也转头看向顾青昀,等他的答复。 顾青昀正要点头,却忽然想起,中午与苏玉音分别之时,她说等自己一起用晚膳。 顾青昀道:“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张乾有些疑惑,道:“大人的公文不是处理完了么?” 顾青昀笑了声,道:“公文是处理完了……但我已经有约了。” 张乾和卢严面面相觑。 孟县就这么大点儿的地方,顾青昀和张乾同时来到了这里,除了县衙的人,也不认识外面的人。 他能约谁!? 顾青昀没有理会他们的目光,而是站起身来,略微收拾了下公文,便离开了书房。 张乾好奇地看着顾青昀,对方信步出了县衙,没有一刻停留,径直回了对面的顾府。 张乾撇撇嘴,道:“还说有约……明明就是妻管严!” 卢严:“……” - 顾青昀回到芷兰苑,他到了饭厅,可丫鬟们还在备菜。 顾青昀背着手进去,问:“夫人呢?” 丫鬟答道:“回大人,夫人还在书房。” 顾青昀回头一看,书房的灯果然亮着。 顾青昀便踱步去了书房。 书房点了好几盏灯,只因苏玉音喜欢亮堂的地方。 顾青昀见她坐在桌案前,正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便走了过去。 “在做什么?” 顾青昀低声问道。 苏玉音一抬眸,对上他的眼睛,笑道:“我在给丽县的白夫人,和东平县的周夫人写信。” 苏玉音说罢,顾青昀便想了起来,问:“就是昨日,你认识的那两位?” 苏玉音点点头,道:“不错,就是她们,我想邀她们带着朋友,来孟县做客。” “做客?”顾青昀听了这话,思忖了一会儿,道:“你是想做生意吧?” 苏玉音面色微顿,干笑了两声:“哎呀,做客和做生意……又不矛盾。” 说罢,苏玉音便将写好的信递给顾青昀,道:“快帮我看看,措辞合不合适?” 苏玉音平日里,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这是第一次邀约白夫人和周夫人,她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一番。 顾青昀拿起她的信纸,一目十行地看完,道:“字不错。” 苏玉音忙道:“那内容呢?你觉得她们会来吗?” 顾青昀放下信纸,道:“不会。” 苏玉音听了,两条好看的眉毛,都皱到了一起,问:“为何?” 顾青昀道:“要从丽县和东平县来孟县,并不容易。” 苏玉音回忆了一瞬,道:“我记得丽县和东平县,里我们这儿不远?” 顾青昀淡淡一笑,道:“你跟我来。” 说罢,顾青昀便将苏玉音带到了堪舆图的前面。 这副堪舆图,一直挂在书房的墙壁上,顾青昀自己也时常会看。 苏玉音站在顾青昀前面,她一眼就看到了丽县和东平县,便伸手指了指,道:“你看,只要过了辽河,不就到了么?” 顾青昀立在苏玉音背后,他抬起手臂,越过苏玉音的耳畔,直指辽河上的标示,道:“你看这里,辽河这一段水流湍急,之前出过不少事故,小船是不能走的……所以,丽县和东平县的人,很少与我们来往。” 若非如此,孟县不会两面临水,还陷入发展的窘境。 苏玉音顿时明白过来,她下意识回头,正要开口,额头却差点蹭上了顾青昀的鼻尖。 她这才发现,顾青昀立在她身后,手臂撑在一旁,将她半圈在了身前。 两人仅仅隔着一指的距离。 灯火闪烁,呼吸交织。 顾青昀眸色晦暗不明,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喉间涌动。 片刻后,苏玉音瞪大了眼:“你……你怎么流鼻血了?” 第46章 船王之子 登徒子! 顾青昀与苏玉音离得极近。 他本来无知无觉,被苏玉音这么一说,才感到有些异样。 顾青昀尴尬万分,正要找手帕止血,然后便觉得鼻下微凉。 一方精致柔软的手帕,轻轻印了上来。 顾青昀垂眸,只见苏玉音的手指近在咫尺,触感柔软。 她神情认真,小心翼翼地帮他擦血。 顾青昀怔了怔,站着没动。 苏玉音让顾青昀坐下,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喃喃道:“你好像有点儿烫啊……是不是生病了?” 顾青昀语气有些无辜:“我并无不适,只是有点热罢了。” 苏玉音上下打量了顾青昀一眼,嘀咕道:“不是还未到四月么?哪里热了?” 顾青昀也说不上来。 苏玉音见顾青昀的血止住了,才小心翼翼地挪开手帕,人中处依然留了一抹淡红,看着有些滑稽。 “夫君,你该不会有什么隐疾没告诉我吧?”苏玉音将染血的手帕扔到一旁,继续道:“若你真有什么,直接告诉我,我挺得住。” 顾青昀眼角微抽:“……我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苏玉音“哦”了一声,顾青昀也不知道她信不信,为了缓解这怪异的气氛,他重新开口:“方才看堪舆图,说到哪儿了?” 一提起生意的事,苏玉音才回过神来,忙道:“你方才说,辽河在孟县的这一段水流湍急,容易翻船。” 顾青昀道:“不错,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要设法造桥。” 苏玉音想了想,问:“之前翻的,都是什么样的船?” 顾青昀答道:“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但是翻看前几年的卷宗之时,有好几例都是渔船和摆渡船。” 苏玉音若有所思道:“这么说来,都是小型的船只?有没有大型船只翻船的案例?” 顾青昀回忆了一瞬,道:“卷宗里倒是没有看到。” 顿了顿,顾青昀又道:“关于辽河行船一事,我之前和卢严、造桥的莫先生也探讨过,若是大型的船只,安全性肯定比小船要好,只是南来北往的港口设在了辽河上游,东平县和丽县的货物,他们都是先陆运送去港口,再入港北上,很少经过孟县周边,所以也不知道商船或其他大型船只,在孟县这一段水域的行进情况如何。” 苏玉音明白过来,丽县和东平县的这种货运方式,等于跳过了孟县,直接将货送往北上……如此一来,这江南一带,无论是北面江州、广安县的生意,还是南面丽县、东平县的生意,都与孟县没什么关联了。 难怪这么穷。 苏玉音思忖了片刻,道:“我们不如试试大船?如果能行,那在桥造好之前,我们也能引入一些来客……” 说不定,还能找些招商引资。 顾青昀也很赞同苏玉音的说法,但大船造价不菲,如今孟县的县衙,自然是拿不出这笔银子的。 顾青昀眉宇微拢,道:“不瞒你说,我也想在桥造好之前,打开孟县的局面,但如今江州那边卡得紧,若要批银子造船,只怕走完流程都半年了,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在这个时代,要得一艘大船,并不是容易的事。 一定体量的大船,要么是请批而来的官船,要么就只能找有漕运许可的商船,但这两条路,对孟县来说,都走不通。 苏玉音道:“一艘船而已,有什么难的?林凇然在江南认识不少人,我明日便去问问他。” 顾青昀听了,点头:“好。” 苏玉音连忙提醒道:“别点头,小心流血……” 顾青昀:“……” - “什么?你要一艘船?” 林凇然的声音打破了账房的寂静,苏玉音抬眸看他,道:“没错,我想要你去帮我弄一艘大船来。” 林凇然往椅子上一坐,摊手道:“我说苏大小姐,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漕运管得严,你当大船是萝卜白菜,说有就有啊!” 钱蔚儿连忙附和道:“是啊,你也太强人所难了吧?” 钱蔚儿的铺子就在对面,如今,她每日都坐在门口,只要看到林氏当铺和锦绣阁有什么动静,便会立即跟过来。 苏玉音瞥了她一眼,道:“你要是再多话,就别进我的锦绣阁了。” 钱蔚儿面颊一鼓,正想与苏玉音掐架,但见林凇然还在一旁,便生生忍了下来。 算了,形象重要。 苏玉音转而看向林凇然,道:“你不是经常说认识
相关推荐: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高达之染血百合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左拥右抱_御书屋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修仙有劫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人妻卖春物语
缠绵星洲(1v1虐爱)
祸国妖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