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诱捕1v1h > 第288章

第288章

了这两位厅长,他暗自思忖,张华能有今日的成就,背后有着这般深厚的人脉资源支撑,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张华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想必也是不容小觑的。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与不同的群体交往,想不被这个群体给改变是不可能的。 眼前的场景,无疑是这句话最生动的写照。 (在这插上几句书外话: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几代都穷的很稳定、穷的很突出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接触到有助于他们的群体,反而接触的全是对他们产生负面作用的群体。 正所谓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还越臭偏越下。 穷人讲究的始终都是“仁义”,而富裕的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追求的是“利益”。 哪怕是利益交换,也是彼此提高的、相互成就的。 而穷人就是再仁义,认识的狐朋狗友再多,吃吃喝喝完毕后,除了落下一个“穷大方”的名声之外,还能落下什么? 哦,还落下欠小饭馆里面的饭钱还不上吧!) 与张华这样在官场崭露头角的人物相交,又有幸结识李延海、高长山这等资深前辈,罗玉昌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视野和思维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拓宽。 众人纷纷在平台的椅子上落座,张华亲自烧水为大家冲茶喝。 待为大家倒好了一杯新茶后。 张华看向周伟问道:“我说周老兄,你和罗书记怎么这么闲大周末的跑我这来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第990章 他想夺权? 周伟赶紧将娄世军和谭芹芹被调往北原市的事情说了一遍。 张华听着周伟的讲述,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眼罗玉昌,发现他并没有因自己又从竹林县挖人而表现出不满意的表情。 相反,罗玉昌似乎面带笑容,那神情仿佛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欣慰。 当张华听周伟讲到昨天娄世军夫妻俩已经到北原市报到上班了,便点了点头,心想这事大概率是陈剑锋指示着办理的。 毕竟他们俩的工作安排,相较于自己回省城要办的那些大事,实在是不值一提,陈剑锋想必是不想让这些琐事分了自己的心。 可当又听到罗玉昌坚决送娄世军和谭芹芹上任的事,张华心中不禁泛起嘀咕,别说他认为此事不简单,恐怕里面大有深意。 就连一旁静静聆听的李延海和高长山,也交换了一下眼神,显然都觉得这里面另有文章。 按常理来说,一个县委书记拉着城关镇的书记,去送两名科级干部去外市就职,这事儿可不寻常啊。 既然他们上门找张华来了,已经见到了张华,肯定有事要谈。 二人对视了一眼,便以中午喝多了酒,要回去休息一会为由回屋休息去了。 临走时还叮嘱罗玉昌和周伟,要他们俩不要走,晚上一起喝两杯。 罗玉昌与周伟自是满口答应了下来,起身很是恭敬的目送着他们俩进了客厅。 张华与罗玉昌、周伟重新坐了下来。 张华又帮着罗玉昌和周伟续了一杯热茶,这才开口说道:“现在就咱们三个人了,罗书记,周伟是我的好哥哥,都不是外人。 您去北原市恐怕不只是送娄主任和我芹芹姐吧? 还有什么事,你但讲无妨,我只要能办到,我一定尽力去办。” 突然张华又说到:“罗书记您还记得吗?那是一个下午,您刚去竹林县工作不久,咱们俩去代冲查看新修复的古城墙和古院落。 咱们俩在那个院子里的交谈。那是您对我信任才问我的话的。 我这样告诉您吧罗书记,别看我张华现在是北原市的常务副市长,但我觉得只是我的职位发生了变化。 其他地方,我啥都没有变,也不会变,我还是我,还是在双河乡时期的我。” 罗玉昌听着张华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他微微前倾身子,脸上的笑容褪去,换上了一副郑重的神情:“张市长,您还记得那段往事,我很感动。 说实话,今天来,送娄世军和谭芹芹只是一个由头。有很多方面我现在感觉压力很大,可是也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述的人。 于是我就想到了您,想找您聊聊,听听您的指点。” 张华目光专注地看着罗玉昌,轻轻点头,眼神中满是理解与鼓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罗玉昌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积压在心底许久的重担吐出:“竹林县目前的发展状况,实在是让我有喜有忧。 北池镇的发展已经成型,现在几乎坐稳了汽车工业重镇的位置。 双河乡和塔沟乡依据当时您和宋涛制定的发展规划也是发展得很好。 现在双河乡的经济直逼城关镇了,发展势头很是不错。 但是其他的乡镇始终发展速度缓慢。 当然了,这里面有我这个当书记的责任,更多的还是县政府。 学新县长的能力或许是不足,这不,市里的尚书记那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将学新县长调到市农经办去了。 现在交流过来一个县长,叫孙国民,省环保厅下去的,据他说,您岳母之前也是帮他不少的,说温大姐永远是他职业路上的领路人。” 张华点了点头,知道岳母向来慧眼识才,能得到岳母认可,想来孙国民必有过人之处。 只是他跟孙国民并不认识,孙国民也没有来过这个家拜访过岳母。 罗玉昌继续说道:“国民县长是从机关大院走出去的,缺乏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在制定政策时,有时候难免会与实际情况脱节。 就拿最近的农业扶持政策来说,原本是想通过补贴鼓励农民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可在调研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乡镇的土壤条件差异,导致一些不适宜种植的地方强行推行,农民不仅没得到实惠,还遭受了损失。” 张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罗书记,新县长初来乍到,对基层情况不熟悉也正常。 咱们得给他时间去适应和了解。 你作为书记,要多和他沟通,在制定政策前,多组织实地调研,让他深入了解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 咱们不能因为政策失误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这对竹林县的发展可是不小的阻碍。” 罗玉昌苦笑着摇头:“张市长,我也尝试过。 可国民县长性格有些固执,不太听得进意见。 很多时候,我提出的建议他都只是表面应承,实际操作中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周伟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这可不行,一个地方的发展,领导班子得齐心协力。 罗书记,我觉得您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孙县长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明确共同的目标是为了竹林县的发展,而不是各自为政。” 罗玉昌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该这么做,可每次沟通都不太顺畅。 张市长,您和孙县长有过接触吗?能不能给我支支招,看看怎么才能和他有效沟通。” 张华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缓缓说道:“我和孙县长并不认识,但既然他对我岳母心怀感恩,我找个时间和我岳母聊聊,让她侧面提醒一下他。 同时,您也别灰心,继续用实际行动和数据说话。 在下次制定政策前,你组织专业团队做好详细的调研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他看到你的诚意和专业性,或许他会改变态度。” 说到这,张华的口气忽然一变,脸上也露出一股气势:“当然了,真有必要,您罗书记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您的最终否决权该用还是要用的。 虽然可能在某些时候破坏了团结,但是,从竹林县大局考虑,可不能任由他一味的胡来。” 罗玉昌听闻此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旋即转为深深的感激。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张市长,您这番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 之前我一直有所顾虑,既想推动工作,又怕影响班子团结,有些畏首畏尾。 您这么一说,我算是有了主心骨了。” 张华笑道:“您罗书记就别给我戴高帽了!” 罗玉昌哈哈笑了一阵儿,端起茶台上的茶盅一饮而尽。 然后用手擦拭了一下嘴角,说道:“说实话张市长,他这样做我多少还能忍,干工作嘛,哪有一上来就是对的啊? 总得自己摸索经验吧,一点一点的修正吧,只是这付出的代价也确实大了些。 关键的是,他现在想插手全县的人事,我心里有点不舒服?” “什么?他想从你手里夺权?”张华一下转过脸,看着罗玉昌问道。 (未完待续) 第991章 借鸡生蛋,就是为了生蛋! 罗玉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虽然明面上他没有这么说,但是在最近几次会议上,他总是要让调整干部的人选。 只是他还没有推荐他所谓的人选而已,毕竟他到竹林县的时间短吧,对下面的干部还不怎么熟悉。 您知道的,按照规定,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要经过县委五人小组会提名和酝酿,再由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可他现在的做法,已经在打破这个规矩了。” 张华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深知人事权对于一个地方的重要性,一旦权力失衡,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 他沉思片刻,说道:“罗书记,人事权可是党委的核心权力之一,绝对不能轻易被他人染指。 孙县长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组织程序的。 您作为县委书记,肩负着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责,必须坚守原则。” 周伟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罗书记,这可不是小事。 如果让他这么搞下去,以后竹林县的干部队伍还不乱了套? 咱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用人机制,可不能就这么被破坏了。 对了,张市长,你知道孙县长认为谁最不称职,而且需要马上就得调整的吗?” 周伟附和说完,话锋一转,问向张华。 张华看向周伟,他从周伟的表情中看出周伟说的这个人应该是他们共同熟悉的人。 其实他们共同熟悉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还都是从塔沟走出来的。 周伟紧紧地盯着张华,毫不犹豫地开口道:“田甜! 这次孙县长到双河乡调研之后,对这里的情况有了一些看法。 特别是对田甜的工作方面,孙县长觉得她作为一名女性同志,还算务实勤奋,能把双河乡治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呢,美中不足的就是田甜缺乏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 孙县长认为双河乡现在的发展速度有些缓慢,完全是能够进一步提速的嘛。” 周伟顿了顿,接着详细地阐述起来:“就拿代冲的小城镇建设来说吧,孙县长认为目前取得的成绩虽然还算不错,但步子显然还可以迈得更大些。 如果能够紧接着开展第二期工程,把临近的王庄村也给纳入进来,那可就太好了,如此一来,就能腾出相当可观的一部分土地资源。 这些土地正好可以用来搞招商引资啊,也能更好地帮着拓展一下代冲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另外呢,孙县长对于双河乡现行的‘一村一品’和‘一村一企’政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当前这种模式虽说有一定成效,可终究没有形成足够大的规模。 这既不利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又不方便进行规模化的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难免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张华一听,差点跳起来,双手猛地拍在茶几上,茶杯都跟着晃了几晃,怒声说道:“什么?双河乡发展得慢?他这不是扯淡吗? 这才几年啊,几年前的双河乡还有好多老百姓在温饱线上挣扎呢,现在刚刚有了起色,生活富裕了一些就想着让老百姓折腾? 他这是冒进,是拔苗助长! 双河乡虽然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不是太了解,但是几年前的双河乡是什么情况,我是太清楚不过了,没有多少人比我更了解了。 他孙国民真是好胆量,轻飘飘几句话就想将双河乡当前的发展进程给否定了? 代冲的小城镇建设是说扩就能扩的吗?有没有考虑过老百姓的意愿,有没有考虑过资金的投入和后续的运营? ‘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适合双河乡现阶段发展的路子,盲目求大求快,只会让双河乡陷入困境!” 张华越说越激动,语速也越来越快。 罗玉昌叹了一口气,说道:“说到底,省直机关出来的干部,要是说人家没有能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毕竟没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在看待事物方面,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完全没有深入考虑其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加上他在原单位养成的做事追求效率,所以来到县里任职之后,也就盲目地追求目标了,并没有考虑到承受能力和后果。” 张华平复了一下情绪,微微点头表示认同:“罗书记,您这话一针见血。 孙县长有想法、想干事是好事,可不能脱离实际。 就拿他对双河乡的规划来说,代冲小城镇建设二期工程,若真把王庄村纳入,资金从哪儿来? 一期工程,那是省里面搞的试点,是从省里拨过去的专款。 当时白马市和竹林县承担着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那时,为了去市里跑配套资金,你们都不知道多难。 再说了,就别说建设资金了,眼下的竹林县可以承担多少二期的配套资金? 双河乡的财政眼下是富裕了,贸然开启二期,极有可能让财政再度陷入紧张。 还有,老百姓那边,拆迁安置工作难度巨大,处理不好,容易引发民怨,会影响社会稳定的。 缺乏稳定的局面,经济还怎么发展?” 罗玉昌接话道:“说起一期的配套资金啊,张市长,我还一肚子苦水呢。 当时市里不是让竹林县多承担十个百分点吗?说算竹林县帮市里垫付的,市里有钱了就将这十个点还给竹林县。 这都多少年了,就是不还。 现在可好了,当初的领导全都换完了,如今白市长和尚书记两个人根本不认这个账啊。 这笔糊涂账就只能烂在竹林县的锅里了!” 张华听完哈哈大笑,他太知道当时是怎么去白马市申请这笔配套资金的情况了。 当时的市长秦怀章耍坏,硬给竹林县当时的县长梁国成分摊任务,就是少给梁国成资金,非将压力甩给竹林县。 为了怕影响建设进度,梁国成没有办法了,在市里托熟人找银行贷的款。 现在白玉华和尚群山这俩人啥时候也学坏了,竟然也会捂紧口袋了。 唉,细细想来啊,这为官一任呐,有时候还真不能太实心眼儿了。 瞧瞧这事儿,前任留下的那一堆账,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北原市。 这账啊,能赖就赖一赖,能拖就拖一拖,也不是说要当那没诚信的人,只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更要紧的事儿等着去做呢。 咱手里的资金那可是有限的,就跟那贫瘠田地里的养分一样,得精打细算着用。 要是把这些有限的资金一股脑儿都拿去还前任的旧账,那拿什么去搞发展呢? 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有了发展,这地方的经济才能活起来,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把钱用在刀刃上,比如说投资一些有前景的产业,改善改善基础设施,让这一方水土有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这才是为官者真正该干的事儿。 你说这借钱还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个坑,然后再跳进去吗?这完全就是恶性循环啊。 就打个比方吧,你千辛万苦借来一只老母鸡,为啥借啊? 不就是指望着这只老母鸡能勤勤恳恳地下蛋,然后把蛋卖了换钱,让自己的日子能有点盼头,能有个稳定的经济来源嘛。 可要是刚把老母鸡借到手,还没等它下一个蛋呢,就因为要账的催得紧,急急忙忙地把这只老母鸡又还给人家了,那结果会怎样? 自己到头来还是啥都没有,依旧两手空空,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哟! 看来啊,这为官也是一个道理,不能为了还那旧账,就把发展的机会给白白错过了,得有点长远的眼光和谋略才行呐。 于是,张华有了新的想法! 第992章 心中永远的痛 却听罗玉昌说道:“张市长啊,其实我这次过来见您是有两件事想要跟您好好聊聊,我之所以喊上周伟一起来,主要他也是您的老兄弟、老朋友。 我呢,当着他的面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有什么话我就直说了。 我也相信今天咱们三人谈的话,周伟是不会往外泄露的。” 还没等张华说话,周伟赶紧说道:“罗书记,您放心吧,第一呢,我本来就不是那种多嘴多言的人。 第二呢,您来见张市长我已经猜到了您肯定有什么话要说,您带着我也是信任我,我怎么可能会将您和张市长谈话的内容往外说呢? 再说了,张市长也不能答应啊,他要是知道了,还不找我算账啊!” 罗玉昌点了点头,张华则笑着说道:“这点罗书记尽管放心,周伟老兄的嘴还是有把门的呢,不该说的话,他是一个字都不会泄露。 我跟您举个例子。李鹏飞的事您知道吧?” 罗玉昌点了点头:“知道,我看过有关他的材料,陈剑锋书记那时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保下了他, 要不然,他现在还在里面呢。 只是后来他不知道珍惜啊,哎,这人啊,一步错,那就步步错了。” 张华也点了点头:“率先知道李鹏飞要出事的就是周伟,我当时还在双河,他连夜跑到双河找的我,让我想办法找剑锋书记和国成县长帮忙。 我再三追问周伟,问他消息的来源,他到现在都没告诉我消息的出处。 罗书记,通过这件事你算是了解周伟是一个什么人了吧?” 周伟哈哈大笑,只是他的脸上泛起了一层红色。 是啊,这世间再好的关系,也并非是什么话都能毫无顾忌地说出来的,尤其是在这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官场之中。 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如同在棋盘上落子,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很多时候那些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深意,那些被权力和利益包裹着的心思,就像一团迷雾,让人难以捉摸。 在张华说出那些话之后,罗玉昌心里顿时就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安稳了下来。 毕竟,他既然带着周伟来见张华了,就绝不可能将周伟撇在一边。 倘若他真的这么做了,那可就犯了大忌讳。 这不仅仅是对周伟的轻视和不信任,而且,这也会引起张华的不喜。 张华在官场中也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很清楚抛开中间人,直接建立关系这种做法的不妥。 在官场里,中间人就像是一座桥梁,起着沟通和缓冲的作用。 通过中间人建立联系,能让双方在一种相对安全和稳妥的氛围中交流,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尴尬和风险。 商场亦是如此,在商业合作中,中间人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底线,促成合作的达成。 如果一方绕过中间人直接与另一方接触,很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合作模式和信任关系,让合作变得困难重重。 再看看这复杂的社会,无论是在各种社交场合,还是在解决一些纠纷和问题时,中间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社会的各个角落,抛开中间人,直接建立关系,这都是一大忌。 罗玉昌轻咳一声,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张市长,您是知道的,我在竹林县县委书记的位置上已经呆了三年多,马上就四年了。 其实啊,本来两年前我就有一次机会,那时还正在逐步实行省管,市里没有同意我走,主要原因就是竹林县的领导班子换得也太频繁了。对竹林县的发展不利。 还有一点,您应该也是能够看出来的,我这个人呢,大能耐没有,但我稳重,一心求稳。 所以市里当时认为我若是在竹林县把握着局面,虽然没有自己的多少创新,但是可以保证当初剑锋书记和国成县长制定的发展规划得到全面落实。 事实上这几年我也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学新县长在的时候跟我配合得还好,一直按着当初的设计规划在稳步推进。 如今的竹林县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还是剑锋书记和国成市长(泗昌市的副市长)的功劳。” 张华说道:“罗书记您是谦虚了,再好的规划设计也是需要团结优秀的团队来执行的,您能打造出一支团结的班子队伍已经就是成绩了。” 罗玉昌苦笑着摆摆手,接着说道:“张市长,话虽如此,可如今孙县长一来,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他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做出成绩,很多想法和做法与我们之前的稳步推进策略背道而驰。 就拿这次生态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来说,他主张大干快上,想要在短时间内就把规模搞起来,甚至提出要大量引进外部资本,却忽略了咱们县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农民的实际利益。 还有,他对双河乡未来发展的规划。 我担心这样下去,不仅可能会出问题,还会打乱竹林县原有的发展节奏。” 张华认真地听着,微微点头,说道:“罗书记,我理解您的担忧。 孙县长有冲劲是好事,但确实不能盲目冒进。 在这个项目上,你们还是要充分沟通,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认为你有必要和孙县长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了。” 罗玉昌无奈地叹了口气:“沟通过,可效果不佳。 他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更符合当下的发展潮流,对我的建议不太听得进去。 而且,他在一些决策上,似乎还获得了上级的支持。 所以啊,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罗玉昌说道这,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担心,他在这几个月后,将接手我的位置。 张市长,当着您实话实说,我不是贪恋权势的人,他接就接吧,我倒是无所谓。 我担心竹林县的干部队伍啊!” 张华点了点头。 罗玉昌继续说道:“这第一件事呢,就是田甜,我当书记,我可以保证田甜的双河乡党委书记位置稳定不变,可我调走了呢? 要是孙国民当了县委书记,田甜肯定得换位置。 娄世军,多年的县府办主任,不是说踢了也就踢了,他的林业局局长,还是我给安排的。 孙国民是只负责踢人,是不管这个人的以后的。 田甜万一被他踢开了,该去哪工作呢?前路堪忧啊。” 张华的脸一下变了,变的很阴沉。 是啊,田甜那个死犟死犟的家伙,万一被孙国民踢开了,她未来能怎样啊? 她坚决留在双河乡的那份执念,张华岂能不知? 可是一旦她离开了双河,她的那份执着和坚持一旦崩溃,她的一生就完了啊! 张华瞬间觉得头疼,心也随之疼了起来。 尽管他有十分甜蜜、幸福的家庭,可田甜,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第993章 左右为难 张华紧攥着拳头,心中暗暗发誓,绝不能让田甜陷入如此困境。 他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岳母那边的关系,侧面敲打孙国民,可孙国民如此刚愎自用,这招能否奏效实在难料。 而且,这种间接的方式,效果或许微乎其微,还可能引发孙国民的抵触情绪。 更关键的是,让岳母出面帮着说田甜的事,他也开不了口啊! 却听罗玉昌继续说道:“张市长,您的北原市眼下不是正缺干部吗? 您看如果方便的话,像周伟啊,您那些老哥们老朋友的能要过去就要过去吧。 趁我这会还在竹林县,我会力所能及的为您这边提供帮助的。” 周伟将脸看向罗书记,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一时有点愣住了。 罗玉昌看着他说:“周伟啊,我原来不想像你们这几个优秀的干部离开,那是我在为竹林县考虑。 可眼下的情况,我怕万一左右不了局面了,是无法再为你们几个有能力的人提供助力的。 所以,不如这会趁张市长那边有好的位置,就当为了你们更好的发展吧,你们也是该考虑一下了。” 张华听着罗玉昌的话,心中五味杂陈。 他明白罗玉昌的良苦用心,这是在为身边的干部们谋出路。 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罗书记,您这份心意我领了。 北原市确实在干部上有一定的需求,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孙县长带来的问题,稳定竹林县的局面。 至于周伟他们,我相信他们在竹林县也能继续发光发热,只要我们能把这道难关闯过去。” 周伟回过神来,眼神中满是感激,说道:“罗书记,张市长,我周伟不是贪生怕死、为了前程就轻易离开的人。 竹林县是我的根,我在这土生土长,这里的发展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就算真有那么一天,我也想陪着竹林县一起面对困难,而不是临阵脱逃。” 罗玉昌摇了摇头,对着张华说道:“张市长,我知道您在省里可以找到关系的,但是,你是没有权力插手其他地市的一个县长或县委书记施政的吧? 是的,要是您的北原市下面的县区干部了就好了。 可,竹林县不归北原市管辖啊。 所以,为了您的那些老关系,也为了他们的前途,您就听我的吧。” 看到罗玉昌的态度这么坚决,张华也没有更好的应对之词了,只得点了一下头。 罗玉昌继续说道:“张市长,学新县长去了白马市的农经办,他原来是白马市市委组织部出来的干部,现在去了农经办。 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业务关联啊。 我是市委政研室出来的,如今当了几年的县委书记,离五十岁还差几岁呢,我也不知道未来我会去哪个单位。 张市长,如果您的北原市有合适的位置了,您看能不能......” 张华心中一紧,瞬间明白了罗玉昌话里的意思。 他望着罗玉昌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一方面,他对罗玉昌在竹林县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十分认可,也清楚罗玉昌此时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另一方面,自己在北原市虽有一定话语权,但调动干部的事情并非他一人能完全决定,还涉及诸多复杂的程序和各方利益的权衡。 现在直接将竹林县的县委书记给要到北原市了,张华可以想象到省委罗中伟书记要是知道这事,又得在办公室里点着他张华的名字骂了。 说不准还要拉着老省长一起骂,更说不准老省长还要打过来电话骂他,就问他张华是不是飘了,一个常务副市长就乱搞事,竟然跨地市要一个县委书记。 想到这,张华心里一阵苦笑。 但当他的目光与罗玉昌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交汇时,那眼神里藏着无数的渴望与希冀,像是一汪深邃的湖水,将他的心都给紧紧揪住了。 刹那间,他的脑海如同放映电影一般,突然闪现出往昔与罗玉昌在代冲街上古院落中悠然散步时的场景。 那古院落,青砖黛瓦,每一块砖都仿佛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散发着古朴而宁静的气息。他们漫步其间,脚下的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他们时而驻足,欣赏着院中的古老建筑,时而谈笑风

相关推荐: 镇妖博物馆   篮坛大亨   蝴蝶解碼-校園H   顾氏女前传   乡村桃运小神医   过激行为(H)   鉴宝狂婿   树深时见鹿   虎王的花奴(H)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