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对罪行供认不讳,可沈明安分明记得他们操着一口异域口音,怎么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山匪。 出乎意料的是,卷宗中没有留下任何物证,只有几张纸上画着证物的样子,画得也不甚详细,有一张图上画的是作案时用的凶器——一把长弯刀。 和沈明安记忆中的模样差不多,刀柄是木制的,上面刻着繁复的花纹,镶着银饰,刀身锃亮,约两三指宽,在刀尖处变得细窄偏弯,整把刀都很长。 沈明安将认罪书和证物图仔仔细细地对应着看,越看越觉得疑窦丛生。 他把手上的东西递给卫博然,指了指上面的证词,“证物图上画的分明是长弯刀,但这里山匪的认罪书上却说杀人时用的是短刀。” 卫博然把两张纸接过来看,沈明安指出的那一处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受药房掌柜指使,杀人时用短刀割喉,剖开肚腹,走时放火是为毁尸灭迹。” 最下面按着红色的指印。 认罪的山匪约有六七人,都是这个说辞,倒更像是串供好的。 认罪书上和证据图上画的凶器并不一致,如此大的疑点,当年沈家审案时却无人提出,这案子就这样匆匆结案了。 连卫博然都觉得不解,思索片刻后同他说:“各地的卷宗上报到大理寺后,悬案重新审理,重案也会有人校对审核,照理来说,案子有疑点,应该让江州官府再审。” 他顿了顿,“但我看这上面的时间,这案子在上报大理寺之前这些人就已经认罪后被问斩了,当年大理寺负责校对审核的官吏哪怕发现卷宗中有疑点,但若是没人有异议,上头也没说要重审,他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隐瞒不报也是有可能的。” 第71章 沈明安知道卫博然所言非虚,但这个疑点也足以说明当年的案子没有这么简单,他逼着自己冷静下来,“能找到案子是由那些人经手的吗?” “你是怀疑当年的案子审理有问题?” “嗯。” 卫博然起身往木架后面走去,“我去看看,应该能找到。” 沈明安应了声,他脸上微微泛红,撑着木架抑制不住地咳起来,柳和裕轻拍他的背帮他顺气。 柳和裕帮沈明安拿着手上的纸,将那张画着长弯刀的纸翻来覆去地看,小声嘟囔了一句,“这不是户撒刀吗?” 沈明安下意识问:“什么刀?” “户撒刀。”柳和裕虽然不知道沈明安为什么突然要来大理寺找卷宗,但从刚才沈明安和卫博然两人之间的对话也能知道这件事重要,他不太确定地说:“我小时候走丢了,在被先生收留到国子监之前就一直在上京城郊乞讨为生,城郊那边什么人都有,就有人卖这种刀,样子和这张图上画的差不多。” “那你可知卖刀的是什么人?” “他们说的话带口音,说这个刀也叫阿昌刀,是他们家乡特有的,柔可绕指,又很锋利,但买的人很少,后来我好奇问了带着我一起乞讨的人,才知道这刀来自西北。” 沈明安觉得奇怪,“既然这刀锋利,怎会买的人很少?” “因为很少人会用。”柳和裕说:“这个刀不用的时候可以绕在腰上,用的时候抽出来就可以变成原样,卖的人是戎人,很多人不会用,所以买刀的也大多是戎人。” 沈明安听到他的话,脸色一下子变得很差,他确实记得当时自己躲在衣柜里,见到的几个人长相有异,说话时也夹杂着异域口音。 如果照这么说的话,沈家灭门案的凶手极有可能不是山匪,而是戎人。 卫博然从两人身后绕过来,他显然也听到了刚刚柳和裕所说的,“你父母可曾和戎人结怨?” “不曾。” 江州处地偏南,离西北很远,也并非交通要塞,少有戎人,沈家更是与戎人毫无往来。 卫博然把手上的一沓纸交给沈明安,“当年案子经手的人都在这儿了,我把他们升迁调动的记录也都找了出来,你先瞧瞧。” 案子发生在江州,所经手的无一例外都是当时在江州任职的官员。 沈明安仔细翻看了一下,在不显眼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他心中一震,看向卫博然,“当年审案时的县丞是吴季同?” 卫博然觉得这名字耳熟,但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里曾听过这个名字,有些困惑地看向他。 沈明安声音艰涩地说:“前几年,他任通州知州,因为官商勾
相关推荐:
我在末世养男宠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珊璐短篇CP文
双凤求凰
萌物(高干)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爸与(H)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游戏王之冉冉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