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回复传达给了匈奴。 匈奴可汗未曾娶妻,所谓的小皇子压根没有。但是老单于曾留下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幼子,据说是与一婢女所生。 这位小皇子在宫中素来不受宠,甚至是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单于更是熟视无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但是就算他在匈奴王室的日子再艰难,这样应下也是丢脸,单于气得不行,不愿意松口将人换去大燕。 结果显而易见。 燕洵说话可不是玩玩而已,他如自己所说,带着大燕的将士们一路打进匈奴的领地。 匈奴人苦不堪言,单于无奈之下只能答应认输,将王子送到大燕当质子。 他们终于认识到,虽然大燕换了皇帝,但是大燕人仍旧骁勇善战,且国力雄厚。 这样的大国的确是他们没办法撼动的。 这次的战役因为事先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所以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这场战役落败之后,这一年的匈奴还不知道要如何度过这一场寒冬。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匈奴本来想着按照燕洵之前所说,答应那些条件即可,只是双方谈判之时最后又改了主意。 汉宪宗派人送来的信件中提到了两个要求,让匈奴任选其一。 第一种,在之前的基础之上再加一条,让匈奴主动给大燕送去童男童女各自四千人。 第二种,两种都可不送,但是要求给大燕上贡五年的牛羊,必须是除开吃用的所有总数。 这两个条件不论哪一个,都能动摇匈奴的根本,让他们至少十年之内再也起不来。 匈奴狼子野心,经常在大燕的周围骚扰边境百姓,不仅是百姓讨厌,就连朝廷也讨厌。 这次的要求也不算太过分。 只是匈奴的新单于才上位,这么高的要求他如何能答应? 要是不答应,又实在打不过大燕的军队! 一时间,众人一筹莫展。 后来匈奴又上书奏请汉宪宗开恩,愿意将王子和两千数的童男童女交付出。 也不知道还在信件里说了什么,最终汉宪宗同意了这个请求。 如此,经历三月,与匈奴的这场大战总算告一段落。 军队们班师回朝的时候论功行赏,燕洵和燕酌父子俩无疑是大功。 燕酌虽然没有排兵布阵,但是他在战场上杀敌十分凶猛,还多次深入地方取敌方领队首级。 要知道匈奴有不少骁勇的将军,这些将军没了,将士们便如一盘散沙。 燕酌的种种作为,正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燕洵本就是镇北侯了,此次他很识相的没多说什么。 他的地位本来就尊崇,已经没有再可以封赏的了。 但是他的儿子还什么都没有呢。 燕洵虽然对儿子铁面无私,但是到底是一家人,回宫论赏他当然也想着儿子。 对于儿子在战场上那么勇猛的事迹,即便燕洵嘴上不说,心底却很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汉宪宗看透了燕洵的心思,给了燕酌一个参将的职位。 不要小看这一职位,虽然乍一看没什么,但是这是从四品的职位。 即便是登科及第,正正当当做了状元的人初入朝堂,那也得是从七品的官员做起。 汉宪宗给燕酌赐下这样的职位,已经是破例了。 汉宪宗自然有自己的私心,一来是燕洵没有受赏,燕酌的赏赐里还有他爹的份儿。 二来么当然是燕酌自己出息,汉宪宗喜欢有才之人。 朝堂之上不乏有反对的人,不过大家都只敢在心底反对。 当时几位将军被抓,朝堂上陷入僵局的时候,只有镇北侯能接下这个胆子去边关。 他们文臣和武官虽然不至于惺惺相惜,但也不至于阻拦人家军功轮赏。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回到后宫,汉宪宗高兴极了。 在匈奴人面前丢失的颜面如今一点一滴全部找了回来,甚至还能将匈奴的王子放在宫中当质子。 关键是燕酌这小子很有燕洵的风范,镇北侯一家只要不凋零,大燕再兴盛百年都使得。 汉宪宗是一位真心爱民、爱社稷的好君主。 这样的事情怎能让他不开心? 他对燕酌赞不绝口,私下和谢姿月夸赞了好多次:“这小子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爱妃你是没看见他,若是看见了,定然也喜欢。” 谢姿月笑意盈盈:“陛下既然喜欢,那臣妾肯定也喜欢,能得陛下如此青睐,想来定是极其好的。” 她见汉宪宗眉飞色舞,说起燕酌来掩饰不住自己的欣赏,不由得心想: 不仅是燕酌肖似他的父亲,阿萱也肖似陛下。 父女两人说起欣赏的人都是这样的神态,叫人看了忍不住好笑。 “算一算,这燕酌的岁数还挺合适的。”汉宪宗突然咂嘴。 这一番话顿时让谢姿月恢复了理智,她惊诧道:“陛下,你这是什么意思?” 实在是由不得谢姿月不多想。 顾萱是宫中的长公主,若真是论先给谁商议婚配,自然是自己的女儿。 可是阿萱的年纪还没到那个时候啊。 怎么汉宪宗就开始想起这件事了? 汉宪宗自知失言,不过想着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没必要再爱妃面前避讳,便道: “这燕酌是个难得的年轻人,更难得的是也在京城,又是和阿萱一起长大的……” 话才说到这里,看见谢姿月一脸不悦,他立马理智闭嘴: “好好好,都是朕糊涂了,朕不提这件事了,爱妃休要生气。” 两人一面说一面将这件事掀了过去。 第321章 阿萱不喜欢你 站在主殿外准备敲门的顾萱手一顿。 她以前曾没心没肺直接推门进去的时候,多数时候都没什么,但是有几次撞见父皇在写诗词讨母后的欢心,便暗暗长了个心眼。 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让人害羞的事儿,但是以后敲门可千万要养成习惯,不然…… 于是这次她特意记住了,结果抬起手正准备敲门呢,就听见了房间里父皇和母后的谈话。 所谓“隔墙有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的隔音实在是太差了。 她原先从来没有那样的想法,但是有些想法说不得,以前觉得自己和燕酌的关系很平淡。 但是听了父皇和母后的话,顾萱蓦然觉得自己的心境发生了改变。 再想起燕酌的时候,就总是想起对方可靠的性格和俊朗的外貌,还有他们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情谊。 打住! 顾萱摇摇头将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完全抛开,她现在的年纪还小呢,还是不要庸人自扰了。 于是顾萱顿了顿,脸上又恢复了那股机灵毓秀的劲儿,敲了敲门走进去。 “真是难得!”汉宪宗还调侃了她一句:“居然还知道敲门了。” “父皇不知道‘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吗?”顾萱不甘示弱。 父皇调侃她终于知道敲门,她就要调侃父皇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这丫头……”汉宪宗又无奈又宠溺:“朕看现在是说不得你了。” 主要是越长大越伶牙俐齿,吃不得一点亏。 不过这性子倒是和他很像,汉宪宗没少夸赞襄嘉长公主颇得他的性子。 汉宪宗当年不受宠,即便是这样的性子也只能忍着,将自己忍的都快出毛病了。 顾萱更像是他的另一面,这一面没有任何拘束,可以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做什么。 汉宪宗看着女儿,更像是看着没有遗憾的自己。 这让他怎么可能不宠爱这个大女儿? “哼哼,”顾萱鼓着脸:“我知道都是父皇对我好。” 寻常公主可没谁在汉宪宗面前这样。 汉宪宗给了女儿一个“算你识趣”的眼神。 谢姿月看着父女俩总算说完了,才道:“你们两人一见面就这样,我看以后就将你们隔开,免得临了临了又说一顿。” 吵架是常事,把他们两人隔开可不行。 顾萱和汉宪宗通通拒绝,一时间竟又父女情深起来。 如此这样过了几日,燕酌的母亲进宫谢恩。 她是女眷,这次燕洵没有要任何恩典,汉宪宗除了补偿燕酌,还赐了她一品诰命夫人。 纵使镇北侯门第高,如此年轻的诰命夫人还是少见。 所以今日侯夫人特地打扮庄重,进宫来和皇后娘娘谢恩。 不巧的是顾萱今日在上女学,燕夫人看了一圈都没看见公主,还问了一句。 “上女学去了。”谢姿月笑着:“这丫头平日里不喜欢拘束,每次去上学堂都是三催四请,半点比不上你家的小子。” 燕夫人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燕酌。 说到燕酌,燕夫人眼底难掩欣慰,但是不论她对自己的儿子多么满意,也不可能在皇后娘娘面前说公主不好。 燕夫人用另一番话圆了回来,末了又道:“娘娘说可不是巧了?今日妾身家这小子要去太学,自从回来后这小子许久没摸书,怕是学问不行了。” 纵使燕酌的父亲有爵位,燕酌也在十余岁的年纪参加了科考,虽然不是多高的功名,但也是过了乡试的。 旁人家或许会期盼家里出一个读书人,但镇北侯府上只希望家里的子孙能保家卫国。 能识得学问便更好了,所以燕酌有举人的名头已是十分不错。 反观顾城还在苦哈哈的读书,这次燕酌去太学,也是看望顾城。 谢姿月脸上的笑容如常,心底却想,太学和女学隔得不远,说不定还能和阿萱见着。 谢姿月现在的心境大概和顾萱差不多,自从听了汉宪宗那么说之后,听见关于燕酌的消息就忍不住朝那边想。 但她可不会当着燕夫人的面说出来。 她到底身居高位已久,控话能力非常不错,几句话就占据了主导,将话题岔开了。 燕夫人不疑有他,顺着皇后娘娘的话继续说。 她压根不知道,皇后娘娘刚才想到了什么。 而此时的女学门口,顾城和燕酌的确在此。 “咱们在这里等着是不是不太合适?” 燕酌今日穿着一身松竹纹的青衣,身姿硬朗眉目如星,虽然看起来如翩翩公子,但眉眼间的那抹坚定让人不敢小觑。 这也是他在战场上磨练的证明。 这位在战场上阵杀敌的少年将才,此时眼底隐藏着一些不易察觉的紧张。 只可惜顾城忙着看里面,根本没注意到。 “有什么不好的?”顾城不以为然:“咱们和阿萱妹妹的关系多好啊,她肯定也想见见你。” “而且……”说到这里,他就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眼神中染上点点不自然。 燕酌本因为顾城前面的那番话有些不自然,但见他话音一转,耳朵都红了大半,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而且什么?” 这家伙这样子一看就不对劲啊! 燕酌心中已然敲响了警钟,毕竟顾城之前说喜欢
相关推荐: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外婆的援交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作恶(1V2)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壮汉夫郎太宠我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