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1 个月。小便时黄,大便解时不畅,甚至左胁至小腹憋胀难受,口干口苦偶有,但不严重,即使口干,也不敢饮水太多,多饮则要呕吐。” 综合所见,患者的左胁痛,病属西医诊断的 “慢性胰腺炎”,中医称为左胁痛,辨证应属肝脾失和,湿滞中焦(只代表我个人当时看法)。治宜疏肝解郁、利湿通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三方加减。处方:党参18g,白术、茯苓各15g,陈皮、木香各9g,茵陈24g,栀子、酒大黄(后下)各6g,当归15g,赤芍12g,桃仁、红花各9g,柴胡、香附各12g,甘草6g,6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剂。病久体弱,服药不可过急。总宜服下无不适反应,病情有好转为目的。四煎药渣宽水再煎,适温泡足。饮食即如本人所述,切不可勉强食之,尤其是不易消化及发病之物,如荤腥油腻、生冷、辛辣,忍饥、饱食等,均须注意。心情尽量平和,保暖防寒,以求服药有效。 四君子汤(参、术、苓、草)补脾益气;陈皮、木香行滞理气;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通便;当归和血,赤芍、桃仁、红花活血散瘀;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诸药合用,以达到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清热通便、活血止痛之功。根据以往治疗同类疾患的经验,是为扶正祛邪之法,寄希稳妥有效。 4 月20 日二诊。自诉:“药服下平稳有效,大便解时已较为顺畅,左胁胀痛减轻,这几天未再出现呕吐,精神也略有好转。今天多开几剂,以免我往返劳顿。” 复诊其舌脉,与首诊时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只是精神略振。嘱其原方续服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 2012 年5 月10 日三诊。问她缘何过了1 年时间才来复诊?患者言道:“自从吃了您的药后,只要饮食注意,不生气,不劳累,不感冒,胁痛就不明显反弹,身体感觉已经基本正常。前段时间因为不慎感冒发热了一次,在当地治愈后,左胁处总有点不舒服,虽然没有胀痛,但还是有点担心,故而再来看看。” 视其精神、气色比首诊、二诊时好,舌质淡红而润,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缓而细匀之象。病情基本稳定,方药也不做较大更动,再服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如感不适,及时来诊。 按语:3 年过去了,方某就这样或1 年,或半年,如有不适,即来诊治。让她去复查,她却说:“我感觉可以就行,复查它干嘛!” 从临证而言,左胁痛未再明显反弹,身体、精神等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但 “慢性胰腺炎” 是否治愈?她不去复查,医者又不能勉强,也就无根据下结论是否治愈。仅就3 年未再住院治疗,以及临床症状的减轻或控制,判断为中药治疗有效。 曾治过多例所谓 “慢性胰腺炎” 引起的左胁胀痛病人,其年龄、体质、病情、证型大致相近者,即用本例患者的方药,以益气和中、清热利湿、舒郁行气、活血止痛为主要治法,服药基本都有效果。经过对多例患者的观察,病程最长的5 年,最短的1 年,治疗中病情出现反弹的过半,完全不再反复的为少数,但多数身体并无大碍,生活及一般轻活都无明显异常。还是老生常谈,凡是能够饮食注意、心情保持平和的,则疗效较好,复发率也低。反之,病情极易复发,甚至反复住院,身体越来越差的,亦不为少见。 48.气滞血瘀,两胁胀痛 黄某,女,53 岁。2012 年9 月3 日首诊。自诉:“绝经前每次行经都有胸胁胀痛感觉,喝点顺气活血的药就会减轻。绝经后这两年,只要心情不好,随时都会出现两胁胀痛,严重时还像针扎一样刺痛。做肝胆B 超、抽血化验等检查,未发现异常。中药治疗有效,但总是复发。有时候弄得我心烦意乱,睡眠不安,偶尔口苦,大便常秘,小便时黄,饮食乏味,全身倦怠,心里老静不下来。有人说我是‘更年期综合征’,可是我这胁痛已有几十年了,只不过是绝经后不分时间出现罢了。疼得狠了自然就会心情不好,甚至容易生气。” 刻诊:视其身体尚健,听其说话声音洪亮,面色暗红,两颧隐约淡青,舌质乏泽,两侧隐隐瘀斑,舌苔淡黄而厚,略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镇痛
捉鬼大师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痞子修仙传
差生(H)
醉情计(第二、三卷)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