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能够补肝肾强腰膝,《药性论》载其“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日华子本草》载其“治虚损劣弱,壮筋骨”,黄煌教授自拟四味健步汤,由石斛、牛膝、丹参、赤芍四药组成,治疗下肢瘀血为患的病证如膝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各种腰腿痛等,屡有效验。《本经》载葛根主“诸痹”,痹的机理与麻木的机理相同,川芎为活血要药,二者均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重用石决明以平肝潜阳降血压,药理研究发现,石决明具有持久而较强的降血压作用。芍药的作用,不仅能够缓解腰部的肌肉痉挛,而且能够缓解脑的血管痉挛,这是一药而两用的结果。 5.重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三叉神经痛案 邹某,女,36岁,形体中等,面色发红,精神状态良好。2013年3月16日初诊。 患三叉神经痛多年,有时左侧发作,有时右侧发作,发作时脸、眼发胀,脸部痛如刀割,初发时服用2片去痛片即可缓解,现在发作须每日服6片(每次2片,每日3次)方能止痛,昨日发作过1次,因疼痛难忍而求治于中医。刻诊:3~4天即发作1次,疼痛剧烈,须服6片去痛片方可缓解,每因工作压力大或心情不畅时即可发作,发作时无恶心呕吐,食欲可,睡眠不佳,梦多眠浅,脾气急躁,大便干燥,2~3天排便1次,常有腹胀,小便频数,经前乳房不胀,有时腿抽筋,舌苔薄黄,脉沉细。处以芍药甘草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味:白芍200g,甘草60g,连翘60g,龙胆草6g,大黄10g,黄芩10g,黄连3g,荆芥10g。6剂,煎服,每日1剂。 3月23日二诊:虽然上方用龙胆草6g,黄连3g,但患者并未感觉药特别苦,也未影响到患者的食欲。服药期间,三叉神经痛未发作,感觉周身轻松,睡眠好转,大便每日1次,成形畅快,因小便频数,起夜后不能入睡,舌润,脉沉细。上方改黄连为5g,继服6剂。 3月30日三诊:上次诊后,下午即来月经,周一神经痛发作,自述似有心事,伴心慌,眠差,梦多,畏寒明显,无精神(月经来前无精神一直如此),无痛经、血块(以前有),苔润,双脉沉细。处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生麻黄15g,细辛12g,附子40g,白芍200g,炙甘草30g。6剂,每日1剂,饭后服。前三剂要求发汗。 4月6日四诊:仅周二略感不适,三叉神经痛发作一次,疼痛轻,仍无精神,易犯困,纳一般,大便日行1次。上方改麻黄为20g,细辛15g,加焦三仙各15g。 4月13日五诊:三叉神经痛未作,大便1~2次/日,仍畏寒,精神不振,眠差,多梦,脉弱,苔薄少,质润,纳转佳。上方去焦三仙,继服6剂。患者未再来诊。 按: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通的原因可能有瘀血,也有可能是痰饮,还有可能是火热炽盛导致局部肿胀(经云:热盛则肿)。工作压力大或心情不畅时,郁而化火,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这是明显的诱发因素,加上舌苔薄黄,属热无疑。方中的龙胆草、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连翘均能够清热泻火,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荆芥味辛能散,能够发散郁火,也是治火之品。重用芍药200g,配伍甘草60g,成芍药甘草汤,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服用后能够立即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芍药量大能够通便,已成中医界共识,虽然教材至今未把这一作用写进去,但这一作用还是有其实用价值的。笔者的经验是,对于一般腹痛、胃痛等,不兼便秘者,芍药用量20~30g即可,如果大便干结者,必用大剂量。 龙胆草、黄连均为大苦大寒之品,用量过大易伤脾胃,笔者应用龙胆草、黄连一般在6g以下。本案二药同用,然该患者却并不感觉药苦,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方证对应;二是甘草量大,能够顾护脾胃。 该案还有一处值得注意,那就是患者疼痛发作时,并不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基本上排除了吴茱萸汤证。如果患者头痛,伴恶心、呕吐、吐涎沫等,再加上舌苔薄白、舌质淡或舌体胖大等,基本上可以诊断为久寒内盛,这就是吴茱萸汤方证。 三诊至五诊时,根据患者畏寒、脉沉、精神不振等表现,为典型的少
相关推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屌丝的四次艳遇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醉情计(第二、三卷)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快穿]那些女配们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