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癜性肾炎,骨关节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科疾病如银屑病、湿疹,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都可以使用激素。 《伤寒论》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可以治疗风寒发热,方中甘草的主要功效不是调和,而是发挥激素样的作用。小柴胡汤治疗与免疫有关的疾病最为有效,方中甘草也是激素样作用。治疗咽喉肿痛的桔梗汤,由桔梗一两、甘草二两组成,若说甘草调和药性,请问甘草调和哪些药物的药性?还有,调和药性的用量一般都比较小,但方中的甘草用量是二两。 激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抗炎。《本经》所载甘草主“金创肿”,是外伤所致的局部感染,以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对于局部感染性炎症,西医除了抗生素外,激素也常常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 纵观后世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剂如仙方活命饮、清瘟败毒饮、加味桔梗汤等方,均含甘草,把甘草当作激素来使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笔者虽然称甘草为天然激素,但因为用量较小,而且疗程较短,甘草制剂能够发挥激素样的作用,但一般不会出现激素样的副作用。 激素样的副作用为满月脸、水牛背,即向心性肥胖,也就是说激素具有同化作用。而《本经》载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药性集要》载之“生肌肉,养阴血”,说明甘草对机体具有同化作用,因为只有同化作用,才能长“肉”。 2.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药理研究发现,激素的副作用是容易引起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所以治疗水湿内停的方剂一般不用甘草,如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等均不含甘草。 但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均含甘草,分别治疗风水水肿、一身面目黄肿,相当于急性肾炎。治疗此类疾病,西医不仅用激素,而且要大量用,以求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病情。 防己黄芪汤主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虽然主治风水,但从“身重”一语可以推测,患者周身浮肿明显,当属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方中虽然含甘草,但方中也用了黄芪,甘草具有同化作用,而黄芪具有异化作用。不会因为用了甘草而出现水肿,而且黄芪具有利水作用。 正是因为甘草抗利尿作用,从而呈现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可以说,几乎人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水”中进行,并通过“水”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保持体液量的衡定及细胞内、外液的交换意义十分重大。 张仲景也发现,保持体内水液相对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故每于汗、吐、下法而丢失了大量的体液之后,往往给予含甘草的方剂,是不难理解的。如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之后出现“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之甘草泻心汤,“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旋覆代赭汤,“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之葛根黄芩黄连汤,而桂枝甘草汤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等,以上方剂均含甘草。 同时,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而出现的多汗、腹泻等体液丢失过多的症状,张仲景也必用甘草,如白虎加人参汤主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通脉四逆汤证,“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之理中丸证等。 3.祛痰止咳 虽未曾查找到有关甘草祛痰止咳的古籍文献,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有关治疗咳喘的含甘草的方剂比较多,如小青龙汤主治寒饮咳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肺热咳喘。治疗咳喘,没用甘草的方子也比较多,如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之射干麻黄汤,主治“咳而脉浮”之厚朴麻黄汤,主治“咳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之皂荚丸等。 通过分析,张仲景似乎对甘草祛痰止咳作用并不十分重视。但后世治疗咳喘的方剂基本含有甘草,如止嗽散、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百合固金汤、杏苏散等。 现代临床对甘草的祛痰止咳作用更为重视,从甘草当中提取甘草流浸膏,再配伍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等制成的复方甘草片,临床使用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4.解毒 《本经》最早提出甘草能够“解
相关推荐:
镇痛
致重峦(高干)
[快穿]那些女配们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绝对占有(H)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