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会坏的 轻点 > 第30章

第30章

三药合用,能够清热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药理研究发现,以上三药均具有较强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现临床上多用茵栀黄口服液或注射液治疗急性与慢性肝炎。 1.除烦汤加桑叶治疗盗汗案 李某,男,52岁,面红脸圆,形胖体壮,身高170cm,体重80kg。2013年3月23日来诊。 外观看上去身体非常结实,但平素易出虚汗,干体力活、吃饭时均易出汗,明显比他人多汗,曾自服六味地黄丸,有效,但不持久,虽然就诊时天气不热,但新增盗汗,几乎每晚必作,因其脉数而有力,故测其血压,210/120mmHg,但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和家族史,其纳眠均佳,嗜酒多饮,不吸烟,自觉咽部发热,有痰,口不干不苦,但略有腻感,大便易稀,苔润不厚。处以除烦汤加味:姜半夏30g,厚朴30g,茯苓60g,紫苏梗30g,干姜20g,连翘100g,黄芩20g,栀子30g,枳壳20g,红枣20g。6剂,煎服,每日1剂。同时予以桑叶10g,打粉,分2次冲服,连服6天。 6月22日以求药酒方进行调理身体而来诊,得知上药效果非常理想,药服6剂,盗汗即除,痰亦净,上次来诊虽然血压很高,但始终未服降压药,今日血压135/85mmHg。 按:现行教材一般认为“气虚自汗,阴虚盗汗”,然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教材上的观点与临床相去甚远,自汗有气虚、阳虚、阴虚、湿热等多种证型,盗汗亦有阴虚、实热等多种证型,尤以实热所致的盗汗最为常见。笔者受黄煌老师的影响很大,记得2008年跟随黄煌老师抄方期间,治疗盗汗,黄师基本选用除烦汤,即半夏厚朴汤加连翘、黄芩、栀子等清热之品,疗效非常满意,对此,笔者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该患者以盗汗为主诉来诊,笔者直接继承黄师经验,处以除烦汤,其中方中连翘用量多达100g,其目的就是清热。 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患者就诊时虽然没有明显的热象,但其脉数而有力,绝非虚证,此乃热象。患者嗜饮白酒,易于生热。汗出为热迫津泄之故。这些都是选用清热治法的重要依据。 2.栀子生姜豉汤治疗胸中如有物阻案 郭某,男,20岁,形体中等偏瘦。2013年12月9日诊。 10余天前食物中毒后,出现上吐下泻。昨日外感,今日将愈。刻诊:纳食则呕吐,咽喉不适,胸中如有物阻。眠可,舌脉无异常。处以栀子生姜豉汤:栀子30g,淡豆豉30g,干姜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胸中畅通,呕吐不作,服药5剂,痊愈。 按:本例患者即为吐下之后出现胸中如有物阻,与伤寒论第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相同,又因患者纳食则呕吐,故加干姜代生姜,即为栀子生姜豉汤。方证相对,效如桴鼓。 3.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治疗胃痛案 王某,男,52岁,身高170cm,体重69kg,面色黄暗,满脸抑郁,2014年5月6日初诊。 患者于2010年因患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胃脘痛10余年,常吃中药,时好时坏,2013年春天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人为一地板砖安装工,工作压力大,在家有80多岁老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每遇事则心烦意乱。 刻诊:胃脘胀痛不适,心下按之不适,腹部膨大。从咽喉至心下难受,不喜纳凉,不纳辛辣,亦从不敢饮酒。乱梦纷纭,从来都记不住,容易入睡,但睡后容易惊醒,这种情况已持续多年。每因生气或情绪不佳时,胃脘胀痛则加剧,冬天手不冷,舌苔白腻,脉沉细。 处以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姜半夏30g,厚朴15g,紫苏梗15g,茯苓15g,干姜30g,柴胡15g,枳壳15g,白芍15g,甘草10g,红枣15g。6剂,煎服,每日1剂。 5月28日二诊:患者连服12剂,胃脘痛已经除,心下不再按痛,大便正常,舌苔已经转正常,脉沉细。唯感到从咽至胃脘部有疼痛。仍处以上方:改干姜为生姜30g,加栀子20g,淡豆豉20g。6剂,煎服,每日1剂。嘱病愈后可不必再来诊。6月8日随访,病已痊愈。 按:此人给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抑郁症,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是肝气不疏。肝气不疏则易犯脾胃,每每导致胃脘部胀痛不适,此之谓痞。治痞用半夏,因半夏具有消痞散结之功。

相关推荐: 痞子修仙传   差生(H)   烈驹[重生]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醉情计(第二、三卷)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鉴昭行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