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会,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向皇帝陛下证明尔等锦衣卫还有存在的价值!” “本王之所以让锦衣卫去江南,便是给你们留下了一条后路,反正锦衣卫早就是臭名昭著,所以此去江南也无需顾忌什么,该杀的杀,该抓的抓,拿出锦衣卫的本事来!” 朱高煦看着二人,眼中升腾起了无穷战意。 “二位,江南这一仗,乃是影响深远的第一仗!” “这一仗胜了,本王会趁机将更多人拉下马来,将其彻底打落尘埃,永无翻身之日!” “京师有本王坐镇,不管外界传闻如何,二位只要相信本王即可,本王在京一日,二位便可放手施为一日!” “放手去干吧,天塌了,本王给你们顶着!” 第458章 废除奴籍!永乐帝的真香定律! 周忱与刘忠走了。 意气风发地前往江南! 经过汉王朱高煦一顿忽悠,二人现在可谓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毕竟他们二人身上都肩负着不小的使命,周忱是为了解救江南之地受苦受难的平民百姓,而刘忠则是为了振兴锦衣卫。 怀揣着同样的目标,二人当即动身赶往了江南。 朱高煦将自己锁在了书房一整晚,直到第二日小鼻涕匆匆赶来,宣他入宫觐见。 虽然朱高煦对此很是疑惑,但毕竟朱棣亲口传见,他还是不敢耍什么小性子。 然而等他匆匆赶到乾清宫后,却是直接被一堆奏章摔到了脸上。 “逆子!” “你这个反骨逆子!” “看看你做的好事!这些都是弹劾你这个汉王爷的!” 朱高煦骤然间被一堆奏章摔脸上,气得差点跟这坑儿贼对喷起来。 好在他勉强忍住了怒火,低头随便捡起了一封奏章,看过之后这才明白了。 原来是因为奴隶贸易的事情。 上回他说服了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就马不停蹄地打开了市舶司。 所谓市舶司,就是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大明朝的市舶司,主要是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宁波)、广东广州三市舶司。 在广东广州的市舶司,是专为占城(越南)﹑暹罗(泰国)﹑满剌加(马来西亚)﹑真腊(柬埔寨)等诸国朝贡而设;在浙江明州的市舶司的是专为倭国朝贡而设;在福建泉州的市舶司是专为琉球朝贡而设。 不过因为洪武后期倭寇日益猖獗,太祖高皇帝直接推行严格的严禁政策,甚至一度废止了三市舶司。 到了永乐年间,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缘由,海外诸国纷纷前来大明朝贡贸易,朝廷为了彰显天朝威严,又增设了诸多海关港口。 如在广州设怀远驿,在泉州设来远驿,在宁波设安远驿,由市舶司掌管接待各国贡使及其随员,还在交趾云屯设市舶提举司,专门接待西南诸国贡使。 而这些弹劾奏章,大多都是针对宁波安远驿,或者说针对倭奴贸易! 因为监国汉王爷力排众议,大力支持此事,导致郑和水师在倭国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掠夺了大量的倭奴送到安远驿。 朱高煦也没有闲着,上回说服了三巨头后,就与户部尚书夏元吉碰面,安排了贤臣户部左侍郎古朴前去主持此事。 结果古朴这老小子,毕竟是个文臣,对奴隶买卖这种事情持反对意见。 在他的有意泄露之下,现在谁都知道朝廷在宁波安远驿,购买囤积着大批倭奴,正送向各处施工现场,充当劳工苦役。 这个消息一传出,那可是真不得了,瞬间就炸开了锅啊! 朝廷进行奴隶买卖,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 大明朝以往可是怀柔远仁,用仁德降服了周边邻国,奠定了自己天朝上国的地位。 可是到了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的时候,一切全都变了! 随着诸王外放的政策推行,宗室亲王携带战兵攻打四方邻国,搅得整个天下不宁。 如果说诸王外放还有借口与理由说服天下,那这倭奴贸易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丧尽天良啊! 程朱缙绅仿佛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反击机会,各地官员纷纷上奏弹劾他这个汉王爷,就差将他骂成是国贼了! 怪不得朱棣这个坑儿贼会发这么大的火,换做朱高煦自己看了,也难免会忍不住动怒。 文人的笔,真是阴毒狠辣! 不过朱高煦早就做好了完全准备,所以现在那是一点也不慌。 “爹啊,你发怒之前先搞搞清楚,这事儿要是没有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同意,儿子敢做吗?” 朱棣闻言一愣,随即果断命人把三巨头请来。 “你个逆子,给朕跪下!” 疑惑归疑惑,发怒还是要发怒的。 朱棣一直对自家老二心怀不满,现在逮着机会了,自然要好好整治他一番。 三巨头接到命令匆匆赶来,一走进大殿,就见皇帝陛下正对着汉王朱高煦破口大骂。 嗯,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的味道。 朱棣见三巨头到了,这才恋恋不舍地收起了怒火。 “三位爱卿,倭奴买卖这件事情,你们可曾知晓?” 听到这话,夏元吉也没有迟疑,直接开口道:“皇上,这可是好事啊!” “对啊皇上,此事汉王曾经与我等商议过,全票通过了!” “陛下,这可是一项仁政,朝廷当鼎力支持!” 朱棣:“???” 啥? 啥情况? 这还是仁政? 这三个老货疯了吧? 还是说我眼花耳鸣听错了? 永乐大帝愣在原地,开始怀疑起了人生。 三巨头见状也很识趣,将倭奴贸易的种种好处,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光是解放各大工程项目的苦役,让他们回乡安心耕种,提高大明粮食产量这一条,就令朱棣瞬间动容。 听完三巨头的解释,朱棣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汉王朱高煦,神情变得很是精彩。 嘶……好尴尬啊! 自己这回好像又错怪了老二。 刚刚还把老二臭骂了一顿,就差上脚踹了,结果发现人家是对的,现在该怎么收场? 朱棣看向三巨头,三巨头面无表情,不敢吭声。 他们三人又不傻,你自己错怪了人汉王,自己想办法解决,看我们三个作甚? 你们父子二人之间的事情,我们三个不掺和。 万般无奈之下,朱棣只能轻咳了两声。 “咳咳,老二呐,地上凉,快起来吧!” “爹啊,把聂兴放了吧!” “放放放,多大点事……”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像极了一对大小狐狸。 朱高煦这才施施然地起身,笑道:“爹,其实你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废除奴籍,准许这些奴隶出贱为良,改业从良。” 此话一出,朱棣与三巨头都变了脸色。 因为,汉王这个提议,牵连太大了。 “说白了,这些士绅缙绅之所以齐齐上奏弹劾反对此事,就是因为倭奴贸易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个官员老爷们,谁家中没有几十上百个奴仆杂役?但是这些奴仆杂役可都是汉人,可都是大明子民!” “倭奴贸易一旦成型,朝廷为什么不可以废除奴籍,将这部分数量惊人的汉人子民解放出来,让他们出贱为良做良善百姓,耕田种地恢复生产?” “爹啊,光是这一条,就足以排在您老文治第一条了,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朱棣:“!!!” 废除奴籍! 文治第一条! 成为千古一帝! 第460章 何为仁政?这他娘地才叫仁政! 废除奴籍啊! 光是听到这句话,就足以令人血脉偾张了。 这奴籍也算是传承千年了,一直到前宋才出现了官方颁布的法律,禁止人口买卖。 大蒙古元朝本身就是奴隶政权死而复生,到了大明朝,虽然没有奴籍,但是有贱籍。 朱高煦见永乐帝有些意动,趁热打铁地开始了忽悠。 “爹啊,我大明朝贱籍子民,数量一直不少,日子过得也很是悲惨!” “如广东的疍户,一生必须与船为伴,吃喝拉撒必须全在船上,不许上岸居住耕种……” “如两浙的惰户,不许读书识字,不能和良民坐在一起,贱民女性穿衣服颜色不许和良民一样,在路上拿伞必须倒着拿,走路脖子上还得戴铃铛,显示出自己是属于贱民……” “还有安徽的伴当,也是奴籍行列,相当于士绅豪强的农奴,一辈子要给士绅豪强做牛做马,哦还不只是一辈子,而是世世代代!” “这些贱籍子民的子孙后人,生下来也就是贱籍,一辈子都是贱籍,贱籍娶媳妇儿也只能找贱籍,世世代代永生永世都是贱籍,都是士绅豪强的奴隶!” 听着汉王朱高煦这些叙述,朱棣与三巨头顿时沉默了。 的确,这样的日子,未免太令人绝望了啊! 自己是贱籍也就罢了,给人当牛做马了一辈子,自己的子孙后人还不能改变身份,生下来就是贱籍,注定命运跟自己一样悲惨,这如何接受得了? “我大明朝贱籍子民大多来源于战争掠夺的战俘、平民以及罪犯家属等,子子孙孙世代为奴,隶属于主人。” “但是发展到现在,江南的富户豪强,家中奴仆多达数千人,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不能脱离贱籍,除江南之外,河南、山东等省的富贵人家也是蓄奴成风。” “难道这些奴仆杂役当真全都是贱籍子民?不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可都是民籍,因为天灾人祸沦为流民,走投无路之下只能签了卖身契,沦为士绅豪强的奴仆杂役苟全活命!” 朱高煦直接点出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听得众人眉头紧皱。 原本好好的良善子民,或是因为天灾,或是因为人祸,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签订卖身契,成了士绅豪强的奴仆杂役。 这是他们这些朝堂重臣的失职,更是朱棣这位大明天子的失职! 可笑地方官员一直都在鼓吹盛世,粉饰太平,移人视听! 偏偏他朱棣这位大明天子,之前还相信了,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感到骄傲! 结果,那什么“太平盛世”,现在成了自家老二的巴掌,一次打得比一次更狠! 饶是朱棣心思深沉,此刻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爹啊,你知道现在奴籍在籍人口只有多少吗?” “不过二十万人口左右!” “但是你去看看,这天下为奴为为婢的大明子民,何止二十万?” “五十万,八十万,甚至高达上百万!” 这个说法,不难得到证实,至少光是从这些京官家中奴仆成群,就可见一斑! 天下官员多如牛毛,每人家中豢养几十上百个奴仆杂役,那数量与百万也相差无几了! 朱高煦话锋一转,突然提起了一件旧事。 “爹,你应该还记得洪武年间的郭桓案吧?” 郭桓案! 三巨头与朱棣面面相觑。 他们何止是记得,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太祖震怒下令调查。 经查,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 太祖高皇帝震怒之下,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展开了一场血腥大清洗。 最终,太祖高皇帝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涉案官员尽皆处死,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甚至为了追讨赃粮,演变成了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遭到抄家破产的士绅豪强不计其数! 这就是“郭桓案”! 即便过去了这么久,三巨头现在想起来,还是心肝儿有些发颤。 那位太祖高皇帝,当年可是用一场又一场的血腥大案,敲断了所有文人的脊梁骨! 朱高煦似笑非笑地看着三巨头,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 “爹,你觉得太祖高皇帝为什么要借着追讨脏粮的借口,放任锦衣卫抄家追缴那些个士绅豪强?” 听到这话,朱棣脸色微变,三巨头则是眉头紧锁。 “郭桓一案真相大白,涉案官员尽皆被处死,脏银脏粮难道朝廷当真没找到?” “就算脏粮真被他们藏起来了,也不可能牵连那么多的豪强富户吧?” 看着笑眯眯的朱高煦,朱棣脑海中陡然浮现出了一个可怕念头。 “老二,你的意思是……太祖高皇帝是故意这么做的?” “对!”朱高煦给出了肯定回答,“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元末乱世,灾荒饥馑,疾病瘟疫,连年兵祸……种种原因造成人口大量减少。” “大明建立并统一全国后,太祖高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全国的农业生产在蒙元时代长期大规模战争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使得人口得以稳定增长。” “在这个大背景下,朝廷一直鼓励百姓子民拓荒垦殖以提高粮产,那么就需要大量人口,这批人口从哪儿来呢?短时间内生也生不出来啊?” “所以,郭桓案爆发了,或者说洪武年间爆发的四大案,都是有着这么一层影子!” “这些个士绅豪强、勋臣贵戚被满门抄斩,抄家灭族,大批奴隶得到解放,朝廷再将那些士绅豪强的田地分配给这些奴隶,那这人手不就有了吗?粮产不就提高了吗?” 朱棣与三巨头听得头皮发麻,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 虽然他们很不愿承认,但是结果证明,人家说得还真有可能就是事实! 太祖高皇帝徙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原本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力迅速增强,人口大量增长,当真形成了一副治世局面! 朱高煦见朱棣陷入了沉思,便看向了三巨头。 “三位,什么才是仁政?” “不是那些文臣缙绅天天嗷嗷叫着,推行一些有利于他们谋取私利的政策,结果对百姓而言毫无益处,那是仁政吗?” “废除奴籍贱籍,解放全国奴婢,促进社会生产国力增强,这他娘地才是真正的仁政!” 三巨头:“!!!” 你说就说。 咋还急眼骂人了呢? 第461章 老四啊,文治武功都摆在你面前! “仁政!” “何为‘仁政’?” “以民为本这才是仁政!” “真正有利于平明百姓的国策这才是仁政!” 朱高煦张口喷了永乐帝与三巨头一脸口水,硬生生地喷得这四位大明朝最有权势之人,张口都无法反驳。 这一幕倘若被顾佐顾喷子看到了,只怕会将汉王朱高煦视为人生楷模。 毕竟在这个大明朝,敢这么怒喷皇帝陛下的,也就这位汉王爷。 朱棣与金忠等人被喷得满脸口水,偏偏还真没办法发作。 毕竟人家汉王占着理,真正做到了为天下百姓考虑,而不是为官员缙绅谋利! “以往那些个官员缙绅鼓吹的仁政善政,说到底最终从这些仁政善政里面获利之人,反倒不是底层百姓,而是官员缙绅,士绅豪强!” “这也是为何他们愿意支持原因推行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些朝廷推行的仁政善政,反倒成了官员缙绅谋利的工具与手段,等同于又给他们增加了一条财路,他们为什么不鼎力支持?他们为什么不大肆鼓吹粉饰?” 朱高煦看向永乐帝与三巨头,嘴角满是戏谑嘲讽。 “就如方才我们提到的江南豪强集体逃税欠税,欠款毕竟是欠款,他们也是打了欠条的,那些拥有大量土地良田的士绅豪强,经常拖欠数额巨大的税款,他们为什么敢毫无顾忌的这么干?” 对啊! 不是有欠条吗? 这一年拖一年,欠条一大堆! 长此以往下去,终有一日纸包不住火啊! 那到时候不就是这些士绅豪强忍痛割肉的时候? 永乐帝与三巨头面面相觑,面对汉王提出的疑问,很是坦率地摇了摇头。 朱高煦也没有废话,直接道明了原因。 “因为,他们在等‘大赦’!” “朝廷打了胜仗,地方上出现天灾,包括皇室天家出现什么喜事,朝廷自然就会大赦天下,这大赦里面就包括了减免地方赋税!” 大赦天下,这块历代帝王稳固统治提高威望的金字招牌。 一般,新君即位称帝,或是册立太子正位东宫,遇见这些天大喜事,皇帝都会下旨大赦天下。 当然,大赦天下里面有个“赦”字,赦免囚犯自然是主体,但也不是只有这么一点。 大赦天下并不仅仅只是赦免大部分罪犯,通常伴随着的还有减免百姓的赋税,有的甚至还能放停民间的私债,这些可都是百姓能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实惠仁政。 对于官员以及士兵来说意味着提升官级,发放补贴等等之类的好处。 正是由于这诸多好处的存在,而且大赦天下的范围能波及到皇帝统治下的每一类人群,受到恩惠以后自然会对皇帝感恩戴德,以及对新君统治的认可,瞬间拔高新君的神圣形象。 由此一来,罪犯少了,官员、士兵、百姓都得到好处了,自然也就没人因为自己的不满而去抗逆皇帝的统治。 所以,大赦天下这就是块金字招牌,无往不利! 朱棣对这大赦天下,还是十分上心的。 他这位大明天子至今,好像也才用过这块金字招牌一回。 就是他娘地自己即位称帝,昭告天下那一次。 因为太祖高皇帝开国之后,奉行“重典治乱世”的政策,不仅制定了森严的司法制度,对于“大赦”也做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大明朝的皇帝对于大赦都十分重视。 朱棣也不敢借着“大赦”这块金字招牌,去收拢什么人心民心。 更何况,他这位永乐大帝,也不需要。 现在听见自家老二说的这话,朱棣着实有些惊了。 那些个拖欠税粮的江南豪强,原
相关推荐:
病娇大小姐和黑化美人鱼
桃桃(1v1)
我超喜欢你得儿gl
小城骚事儿(精修版)
战爷晚安
买舂遇到妹妹
周家兄弟
倚天逆命之宋青书
快穿:女配花式当炮灰
狼窝12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