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崩坏的童话_御书屋 > 第348章

第348章

筑庐,守孝三年,也就是所谓的丁忧。 他大孝子之名于是更进一步,甚至到了名动天下的地步,丁忧结束之后直接就被提拔为了光禄署丞,正式进入中央朝堂。 换句话说,权谨这家伙就是一块招牌。 历朝历代都推崇忠孝理念,就连大明王朝也不例外。 所以权谨这等大孝子出现之后,只要一直恪守孝道,自身德行昭彰,那就可以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毕竟朝廷也需要树立这样一个个招牌榜样,要给天下为人子者树个典范,以提倡忠孝之道。 于是乎权谨就这么一路青云直上,现在更是晋升为了光禄寺卿,朝堂小九卿之一。 只是他好像都快忘记了,他这个光禄寺卿并非靠的是资历与政绩,而是靠着自己大孝子的名头。 现在武德皇帝有意推行新政,权谨却突然跳了出来,俨然一副缙绅领头羊的模样。 朱高煦深深地看了权谨一眼,心中只觉得很是腻歪。 古代就是好啊,孝子都能做官,只要你孝顺之名传了出去,那不管自身才华能力如何,都可以入仕为官。 只不过朱高煦并不需要这样的招牌,如果这权谨真不知好歹的话,他不介意送他回去继续做他的大孝子。 做官就不必了,朕不需要这样的庸才! 皇帝陛下没有吭声,杨士奇也没有反驳,下一刻出场之人正是左都御史顾佐。 这位朝堂第一大喷子,总算是等到了出场的机会。 他之所以好多年不喷人了,一方面是碍于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没人可喷。 朝堂公卿鲜少亲自下场,顾佐也不能逮着一个堂官去喷吧? 现在好了,权谨是个不错的人选。 既然你不识趣,那就休怪老夫无情了! “成例?” “祖制?” 顾佐声音不大,但极有分量! 他这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过去。 “敢问权大人,何为成例?何为祖制?” “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吗?” 此话一出,权谨脸色大变,隐隐有些苍白。 不少朝臣也是心神俱震,难以置信地看着顾佐。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顾佐这位左都御史,竟然也会冒出头来,并且还站到了杨士奇那边! 他这一开口,很多朝臣都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顾佐可是武德皇帝的绝对心腹啊! 先有一个杨士奇,再来一个夏元吉,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顾佐! 这三位的默契表现与配合,足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了。 “士绅不当差不纳粮,百姓独担赋税,还要承担徭役!” “永乐朝时,朝廷国库空虚,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可士绅们呢,依旧歌舞升平,吃喝玩乐!” “国弱民穷,银子全都进了士绅囊中,这算是什么成例,这又算是什么祖制?” “太祖高皇帝一向爱民如子,他要的是这般大明吗?权大人此言恐有非议太祖之嫌啊!” 顾佐一顿怒喷,骂得权谨不敢吭声。 谁不知道太祖高皇帝爱民如子? 可是如今的大明,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这是太祖高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要是权谨还敢提及祖制,那他就当真是在非议太祖,诋毁太祖高皇帝爱民如子的贤名了! 人家太祖高皇帝可没让你们士绅这么干啊! 现在出了事情,还有脸推到太祖高皇帝头上,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权谨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不敢再开口了。 他权谨最大的底气,就是自己的忠孝之名。 而顾佐恰恰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权谨要是真落了个非议太祖之名,那他可就彻底废了,直接就会被打落尘埃。 权谨沉默了,却又有一人开口。 “皇上,士绅不当差不纳粮,这是历朝历代的先例,如若擅自改动,只怕天下读书人都会沸反盈天,届时江山社稷恐有倾覆之患啊!” 朱高煦看向出言之人,吏部左侍郎郭璡,是个不错的贤才干吏,就是现在有些拎不清局势。 顾佐再喷,毫不退让。 “历朝历代如此行事,难道就是对的吗?” “方才杨大人也说了,眼下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顿,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皇上英明神武、圣明烛照,岂可因噎废食,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郭大人,到底是百姓重要,还是士绅重要?” 郭璡哑口无言,默默闭上了嘴。 这个顾佐还真是个大喷子,逮着谁喷谁,丝毫不留情面。 他这个问题郭璡还真不敢回答,要是郭璡直接站在士绅这一边,只怕下一刻就会沦为众矢之的,被天下百姓口诛笔伐! 一时间,大殿内再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满朝文武都选择了沉默,不敢再轻易开口。 他们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真正想要推行摊丁入亩之人,分明就是龙椅上面的这位武德皇帝,不然顾佐、杨士奇等人也不会冒出头来。 这位武德皇帝沉寂了三年,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啊! 第807章 大骂群臣!内阁令杨士奇! 继权谨、郭璡二人之后,又一位朝臣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刑部右侍郎张本,朝堂之上出了名的清官干吏。 张本是个清官,永乐皇帝朱棣也深知这一点。 一次朱棣宴请近臣时,在每个人的岸上摆一银器,把这些都赐给在座各人,唯独给张本的案上摆陶器,朱棣对他说:“爱卿号称‘穷张’,银器也没什么用。”张本叩头致谢,“穷张”之名因此传遍朝野。 就连张本都出列反对,这倒真是朱高煦始料未及的事情。 毕竟张本清廉之名,他同样很是清楚,所以可以排除张本是在为缙绅站台。 换句话说,张本当真是为了大明为了朝廷着想,请求朱高煦这位皇帝陛下三思。 朱高煦看着这些朝臣,心情多多少少有些复杂。 大明并非缺少贤才干吏,比如蹇义、比如夏元吉,再如张本、郭璡等人。 但是,连同蹇义、夏元吉等流芳百世的大明名臣在内,他们都难以逃脱这个时代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依旧还是有些落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都是读书人,享受了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享受了朝廷给予读书人的优待政策,自然也成为了士绅缙绅的一员。 现在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准备推行摊丁入亩新政,直接废掉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士绅缙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无疑是想要斩断士绅缙绅的根基命脉。 再一联想到,朱高煦这位汉王爷、太子爷先前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为匠人打造出晋升之路,群臣或多或少地都能够猜到,他这位武德皇帝究竟想要做什么了。 打压士绅缙绅,而且还是毫不留情的拼死打压! 所以,哪怕是张本、郭璡等贤才干吏都坐不住了。 或是因为自身利益受损,或是因为担心江山社稷,反正他们都有着足够的理由,反对摊丁入亩这项新政! 但朱高煦同样如此,他也有不得不推行摊丁入亩的理由。 大明发展至今,看似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然而真正的利益大头,却始终被地方士绅与朝堂缙绅牢牢把控! 就比如说当年朱高煦改革大明盐税制度,仅仅只是盐税一项,朝堂缙绅就吃了个盆满钵满、满嘴流油,反倒是朝廷收上来的盐税还没有这些朝堂缙绅贪腐得多,其贪腐敛财的本事可见一斑! 再如现在朝廷推行出的岭北大开发政策,地方士绅与朝堂缙绅也再次展现出了强悍的本领。 原本岭北行省地处塞外草原之地,正常而言老百姓都不会愿意前去拓荒垦殖。 百姓安土重迁,眷恋故土,如若不是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他们绝对不愿意背井离乡,更不愿意前去塞外蛮荒之地拓荒垦殖。 但是士绅缙绅偏偏就做到了,在他们的驱使之下,这三年来大量百姓蜂拥而至,足有数十万之多,全都跑到了塞外拓荒垦殖,还有大量商贾商队,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 说到底,地方士绅与朝堂缙绅,一直掌控着百姓话语权,或者说“皇权不下乡”这种问题一直都存在。 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现象,给予士绅缙绅致命打击,开启民智回补农工商。 历朝历代,士农工商,皆是如此。 但士却占据了历代王朝绝大多数的财富,以致于农工商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尤其是遭到歧视和打压的工商业,更是可怜到了极点。 工匠和商人的地位之卑贱,都快与乞丐一般无二了! 这样畸形的制度,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缔造盛世大明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如若不改变这一点,那就算朱高煦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也不过只是属于士绅的盛世,属于缙绅的盛世罢了! 那种盛世,并不是老百姓的盛世,也不是朱高煦想要的盛世! 因此,摊丁入亩,势在必行! 朱高煦冷眼扫过群臣,直接也不装了。 “山东妖女唐赛儿一事,尔等想必都还记得吧?” 听见他这话,不少朝臣都是心中一凛。 “那尔等知道,唐赛儿为何会成为妖女,为何要带着那些百姓造反吗?” 朱高煦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响彻了殿宇,落到每个朝臣耳中,令他们身子一颤。 “为什么?” “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啊!” “先是元末乱世,又是靖难之役,整个山东之地被打了个稀烂,连年灾荒,饿殍遍野!” “这之后朝廷营建新都大修宫殿,又修浚运河征调民夫,山东子民首当其冲,徭役从未少过!” “可天不假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啃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以致于偌大一个山东之地,出了一个妖女唐赛儿,山东子民纷纷响应,席卷了整个山东之地!” “朕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山东子民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为何地方官员从未上报过?” “纵贼为乱不言,忧心自身前程,储埏、张海之流,难道只是个例少数吗?” 旧事重提,是因为这件事从来没解决。 满朝文武都死死低下了头,额头上不断溢出冷汗。 “直到方才,杨爱卿直言不讳,朕这才知道,原来储埏、张海之流并不是个例,只是他们运气不好,只是唐赛儿等人把事情闹得太大,所以他们瞒不下去了,这才会因此倒霉被全部斩首示众对吧?” “士绅不当差不纳粮,百姓独担赋税,还要承担徭役!” “富者田连阡陌,贫民地无立锥,我大明竟然已经到如此地步了,尔等还有脸跟朕叫嚣祖制?” 朱高煦暴怒之下,直接将御桌上面的奏章抓起,然后摔在了群臣面前。 “什么是祖制?”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是让尔等用来贪腐受贿、欺压百姓的吗?” “要不要朕送尔等下去面见太祖高皇帝,尔等亲口去问一问,这就是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吗?” 权谨死死地低下了头,满脸苍白毫无血色。 他意识到自己完了,成功触怒了龙颜。 张本、郭璡二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武德皇帝一旦发怒,那可真没人拦得住他!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杨士奇听令,着你为内阁令,主持推行摊丁入亩新政,赐你便宜行事之权!” “七部百司,各官署衙门,务必全力配合内阁令推行新政,胆敢有暗中阻扰、敷衍了事之人,处以极刑!” 杨士奇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朗声叩拜道:“臣杨士奇领命!” 内阁令,当是“中书令”吧? 杨士奇脸上露出了笑容。 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 皇帝陛下从未负我杨士奇啊! 第808章 朝鲜!进击的杨荣! 一场早朝,天下哗然! 因为杨士奇提出摊丁入亩之策,原本平静安宁的大明,再次掀起了滔天波澜! 只是这一切,都与内阁另一位大学士杨荣毫无关系。 杨荣此刻坐在值房里面,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原因很简单,这一次他被杨士奇给比了下去,而且还是全方位地碾压! 自武德皇帝即位之后,他杨荣与杨士奇就成了内阁大学士,负责统筹兼顾内阁事务。 内阁里面除了他们二人外,也再无其他重臣,都是一些负责制诰文书的中书舍人。 但,这并不代表着,内阁就没有权势地位。 要知道内阁可是皇帝陛下的顾问机构,杨荣和杨士奇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则成了满朝文武眼里的御前红人。 光是这一块,就没有人敢轻视他们二人。 先前杨荣和杨士奇可谓平级,有什么事情都是商量着来,但是现在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 内阁令! 其实就是中书令吧? 中书令那是什么? 宰相啊! 可太祖高皇帝曾定下铁律,任何人不得提及复议宰相一事,否则杀无赦! 恐怕皇帝陛下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专门设了一个“内阁令”。 看似内阁令只负责内阁事务,可是不要忘了,皇帝陛下可是开了口,七部百司、各部寺监都必须全力配合,任何人胆敢暗中阻扰新政或是敷衍了事,处以极刑! 这句话一出,那就等同于杨士奇这位内阁令直接拥有了宰相的实权,七部百司都得服从他的命令,与宰相没有任何区别! 内阁令,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杨士奇啊杨士奇,你真是好大的气魄啊! 杨荣喟叹了一声,他直到现在才发现,杨士奇野心如此之大! 同在内阁三年之久,杨士奇这位内阁大学士,基本上没掌握什么实权。 杨荣同样如此,他还以为杨士奇与自己一样,已经熄了权势之心,只想恪尽职守罢了。 可是谁能够料到,人家杨士奇不过只是一直都在等待机会罢了。 现在一遇风云便乘风而起,直接摇身一变成了内阁令! 那他杨荣呢? 如今该如何是好? 杨士奇通过摊丁入亩这项新政,成功更进一步,荣升内阁令。 只要他杨士奇将摊丁入亩推行成功,那这个内阁令的位置,他就会一直坐到老坐到死,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冕宰相! 平白被人压了一头,杨荣心里面自然很不得劲。 自己哪里比这杨士奇差了? 论出身,杨士奇不过是个教书先生,靠着荐举入仕,而他杨荣可是进士及第,正宗的科班出身! 论才华,杨荣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被朝野比作唐代名相姚崇,远非杨士奇可比。 论政绩,杨荣一手主持了辽东灭蛮一事,不仅肃清了盘踞辽东境内的蒙古、女真等外族,而且还帮助勋贵集团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光是这份政绩就足以让他杨荣傲立朝堂了。 而杨士奇呢? 不过是开拓南洋有功罢了,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 论出身,论才华,论政绩,杨荣自问不输杨士奇! 可是为什么,皇帝陛下会选中杨士奇,推行摊丁入亩,而不是自己呢? 一时间,杨荣迷茫到了极点,也有些委屈。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宦官匆匆而来。 “杨大人,陛下召见!” 听到这话,杨荣心中一惊,急忙跟着宦官入宫。 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御书房,见到了武德皇帝。 “杨荣来了?快坐吧!”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口道,丝毫没有注意到杨荣的失落。 “今儿个找你过来,是想问问你对新政的看法。” “那些个士绅缙绅可谓是沸反盈天,弹劾奏章一封接着一封飞了过来,恨不得让朕立马诛杀了杨士奇!” 杨荣闻言脸色微变,试探性地回答道:“皇上,这毕竟是千百年来的成例,天下读书人也都习惯了朝廷的优待。” “现在朝廷突然要废除他们的功名特权,这些读书人自然就能够接受了,也是人之常情!” “那你觉得这新政是对还是错?”朱高煦笑眯眯地追问道,压力给到了杨荣。 杨荣额头上冷汗直流,哪里还不明白朱高煦的意思,立马就开口表了态。 “皇上放心,摊丁入亩政策乃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臣等就算粉身碎骨,也会配合内阁令将其推行下去!” “很好!”朱高煦笑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枉朕这么看重你啊!” “你杨荣与杨士奇,可都是宰辅之才,不然朕也不会提拔你二人进入内阁了。” “不过你知道朕为什么让杨士奇主持此次新政推行,而不是选中你吗?” 听到这话,杨荣浑身剧震,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他也很想知道答案,无关权势无关地位,他只是不想输给杨士奇! 朱高煦收敛笑容,一副认真模样。 “历朝历代,革故鼎新之际,势必都会伴随腥风血雨!” “所以每一项新政推行,都需要一位能力卓越之人主持,杨士奇无疑是绝佳的人选。” “而你杨荣谋而能断,以武略见重,所以并不适合推行新政,而是适合谋划边防事务!” 不得不承认,朱高煦的评价很是中肯。 只是杨荣还是高兴不起来。 因为大明如今四海升平,四夷八荒没有一个能打的,他就算再武略超群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嗯…… 等等,好像…… 杨荣眼睛陡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大明周围如今还剩下一国,那就是藩属国朝鲜! 皇帝陛下突然召见自己,然后又说了这么一通话,难不成他的意思是……图谋朝鲜? “皇上,臣听闻高丽参润实而甘,补气益血,堪称神药,但得之甚艰,臣为皇上取来可好?” 朱高煦听到这话只是笑了笑,随即点了点头。 与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不用他多费口舌,人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挚爱   南安太妃传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满堂春   芊芊入怀   珊璐短篇CP文   双凤求凰   火影之最强白眼   认输(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