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业化时代,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田地荒芜与粮食减产的大问题。 以大明王朝目前的经济条件和工业水平,想要推行城市化至少还需要数百年的时间。 这一点,朱高煦心里很清楚! 诚然,因为他是穿越者,所以他能够透过迷雾看透未来,看到大明王朝应该走上的正轨道路,但他的子孙却没有这种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现在不做,他的子孙更做不了,也不可能会做! 正因为如此,即使现在再如何艰难,朱高煦也要把这些新政全部推行下去,提前给大明王朝埋下一颗颗种子! 等到士绅缙绅被打垮,等到新的利益集团成长起来,就算这些守旧之人纠集起来反扑,这些在新政中得利的人也会全力抵抗,与之争斗,保住自己的利益! 弘扬新学如此,推行摊丁入亩亦是如此,组建远洋贸易船队更是如此! 只要这一颗颗种子能够安然无恙地成长起来,那即便他朱高煦驾鹤西去了,大明王朝也会向着他朱高煦亲手设定的方向,驶向一个全新未知的远方! 第872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老尚书,您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东阿张氏是不是因为您的原因,而得到了太多利益呢?” 朱高煦将话题抛回给了张本。 张本为官清正,号称“穷张”,这是朝野上下人人皆知的事情。 所以眼前这位老尚书,可谓是大明清官的榜样! 但是,他张本是个清官,可他背后的宗族呢? 张本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自身也是缙绅的一员。 说句不好听的,这满朝文臣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缙绅! 张本是山东聊城东阿人士,东阿张氏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书香门第之家。 而随着张本这官儿越做越大,事情就逐渐有些变了味道了。 洪武年间,张本以国子监生被授予江都知县,大明官场遵循异地为官的原则,所以那个时候张本背后的宗族张氏还没怎么样。 毕竟只是一个区区知县,而且他人还在南方,就算东阿张氏想要找他张本的关系,也是难上加难。 这之后,张本历任扬州知府、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等职位,官儿是越做越大,他背后的宗族也靠着他张本的名声,开始露出了欺压百姓的苗头。 为什么东阿张氏敢这么做? 因为有张本这位大人物撑腰啊! 东阿县令敢管他们吗? 县令不敢管! 反倒是还要仰仗张氏这种地方士绅配合他这个县令布政,完成朝廷下发的任务,以及身为县令的本职工作。 就比如东阿县令想要征税,东阿张氏要是不配合的话,那他们有的是办法让这位县令老爷一颗粮食都征收不到! 要知道在地方县城里面,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布匹等方方面面的生意买卖,那可都是地方士绅的产业,而不是官府衙门的产业! 此外县令衙门里面的那些文书胥吏甚至包括捕头衙役也全都是地方人员,可想而知他们的立场会向着谁! 地方士绅要真是发了狠,铁了心地想和县令对着干,除非这位县令来头很大背后站着一位极强的靠山,否则哪怕他身为县令,也只有被地方士绅给架空的份儿,做个泥塑的县令老爷! 张本可谓是大明官场的活化石,从洪武年间就开始做县令,然后是知府、参政等等,一步一步地升迁爬了上来,所以他比谁都清楚这背后的蝇营狗苟与腌臜丑事! 所以,东阿张氏才会随着张本官位的晋升,逐步变成了盘踞整个东阿的名门望族! 当张本以工部左侍郎的身份,正式步入朝堂进入朝堂中枢后,他背后的宗族张氏,已经开始不满于东阿这个小地方了,开始把手伸向了兖州府。 同样的道理,兖州知府敢管东阿张氏这些腌臜事情吗? 他同样不敢管,或者说也不不会管。 你教训东阿张氏吧,会得罪在朝堂之上的侍郎张本,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政敌。 再者又不是东阿张氏一家这么做,兖州知府他背后就没有宗族吗,他背后的宗族不会这么做吗? 大家都是一样的,背后宗族也都是一个尿性。 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反正知府知县的任期就只有三年,只要在这三年时间里,东阿张氏做得不要太过分,不干出什么明犯大明律令的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和睦相处,这事儿自然就这么过去了。 等到他张本再次升官,他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时,东阿张氏这些年间早已从一个东阿张氏膨胀为了盘踞整个兖州府的庞然大物,名下田产多达万亩,府内产业更是遍布兖州府各行各业,光是每年通过这些产业田地得到的收益,都足够他东阿张氏白吃好几辈子了! 但是,这还不够。 家业是有了,那就要考虑传承的问题。 所以这些年来,东阿张氏也没少找他张本联络感情,推荐族内的杰出子弟,希冀着张本能够动用一下他这位南京兵部尚书的人脉关系,帮助这些东阿张氏的族内子弟步入仕途,或者说透露一下科举大考的风向,从而确保东阿张氏传承有人,后继绵延! 这就是一个宗族的崛起过程,靠的正是科举制度。 说起来也很是悲哀可笑,当年李唐朝廷之所以推行科举制度,就是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对知识官场的封锁。 而这科举也从李唐开始定型,被誉为是历代国朝的抡才大典。 可是等到了大明王朝,科举制度发展至今,却是早已经变了味道,反倒是成了培养出一个个士绅缙绅大族的工具,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 这里面的道理,张本这位老尚书自然都懂。 他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可以做到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但是他背后的宗族东阿张氏却是做不到,甚至比朝堂官场里面的贪官污吏做得还要过分。 毕竟那些贪官污吏,只是一个人贪腐,而这东阿张氏却是阖家阖族侵占田地,欺压地方百姓! 这么看起来的话,这些宗族的危害,甚至还要远远超过那些贪官污吏! 因为,一个宗族崛起的过程,就是一个吸血的过程,吸的是当地老百姓的血,可谓是敲骨吸髓! “陛下,老臣……有罪!” 张本颤颤巍巍地起身,想要跪地请罪,却被朱高煦一把给扶住了。 “老尚书切莫如此。” 朱高煦叹道:“此事与您无关。” “老尚书“穷张”的名号,可是天下皆知。” “国朝上下,如您这般一直坚守原则、洁身自好的官员,已经太少太少了。” “至于那东阿张氏,不过是一群吸血蛀虫罢了,可这大明天下,却不只有这么一个东阿张氏,几乎每一位朝堂重臣背后,都站着一个“东阿张氏”!” “这也是为何,朕一定要推行摊丁入亩新政,一定要扩展朝廷规模,打破士绅宗族对地方封锁的真正原因!” 张本闻言脸色微变,深深地叹了口气。 “可是陛下想过没有,这样一来,国朝只怕会失去士林之心啊!” 朱高煦闻言轻笑道:“那又如何?” “他们难道还敢造反不成吗?” “老尚书要知道,手握兵权的皇帝,永远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谁敢在这个时候冒出头来,朕就敢将他们杀光诛尽,骨灰都给他们扬喽!” 听见皇帝陛下这杀气腾腾的话语,张本一时间有些愣神。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您这名声……” “哈哈哈……”朱高煦大笑道,“朕还要什么名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史笔如铁,那又如何?” “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第873章 天下士绅皆该杀!无一例外! 武德皇帝的霸气,一直都存在。 这一点,张本也时有耳闻。 当年这位皇帝陛下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就曾两次亲自动手。 一次是率铁骑直奔北疆,血战了整整一夜,成功救下了如今的北美王朱瞻基和当朝太子朱瞻壑,之后汉王朱高煦受命成为三军主帅,率北伐大军横扫了整个漠北,几乎将鞑靼与瓦剌杀绝了种,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自此大明百年内再无北虏之患! 另一次则是对内,汉王心腹周忱奉朝廷之命前往江南稽查江南官田一事,结果却被江南士绅戏耍玩弄,还设局将周忱害得锒铛入狱、爱人惨死,汉王朱高煦得知消息后一怒下江南,率两支禁军虎贲血洗了整个江南之地,士绅豪强被抄家灭族之人不计其数! 也正是这第二次,整个天下都看到了汉王朱高煦对士绅豪强的痛恨,变相加剧了他们支持太子朱高炽,拼死打压汉王朱高煦,汉王党与太子党的夺嫡争斗也因此变得愈发激烈不可控。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朱高炽却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了尚未成长起来的太孙朱瞻基! 一个半大孩子,如何斗得过羽翼丰满的汉王朱高煦,最终结果就是,太孙朱瞻基被废,汉王朱高煦入主东宫,正式成为了永乐朝第二任太子,随即没过几年,永乐皇帝陛下宣布禅位于太子朱高煦! 这位昔年的蛮横武夫,靠着粉碎一切的凶戾与狠辣,硬生生地坐上了那张龙椅! 朱高煦即位称帝改元建新后,就立刻着手打压士绅缙绅,一条鞭法还不够,还要摊丁入亩,还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可谓是斩断了士绅敛财的根基命脉! 这一切,张本都看在眼里。 从内心而言,这位四朝元老,是不太支持朱高煦这么做的。 因为朝廷与士绅起了嫌隙,最后受损的只会是大明,只会是国朝。 可是从受益者而言,这些新政真正受益之人,正是大明天下这千千万的百姓子民,所以张本也不能拒绝,更不能反对! 只是他没有想到,仅仅只是摊丁入亩这还不够,武德皇帝陛下竟然还想要打破宗族制度,彻底解放在田地耕种的百姓子民! 这么做,真的可以吗? “陛下,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无不重视稼桑农事,若陛下打破了宗族制度,废除了那些士绅在地方上的权力,敢问这乡野之间何人去管理?” 听见张本这话,朱高煦顿时就笑了。 “你这个问题,朕不只听到过一次了。” “在你们这些人看来,士绅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朝廷稳固统治,利用他们读书人的身份和学识,安抚教化百姓子民,对吧?” “可事实结果呢?他们这些士绅有好好地在安抚教化百姓子民吗?” 张本闻言一怔,默默地低下了头。 “他们没有!” “他们非但没有,反而在奴役压榨百姓子民!” “他们通过读书人的功名特权,采取一些愚民手段,将本属于百姓子民的田地侵占兼并到自己名下,将本该安心劳作的百姓子民变成他们的佃户奴隶,源源不断世世代代地为他们这些士绅老爷们生产粮食!” “那些田地,是朕的,也是百姓的,不是这些士绅豪强的!” “那些百姓,是朕的子民,不该是士绅豪强的佃户奴隶!” “你说朕为什么要整死这些士绅豪强?” 听见皇帝陛下这些杀气腾腾的话语,张本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 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皇帝陛下是对的。 张本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见了这么多年的士绅大户,没有一个是清清白白的。 就连那些所谓的书香门第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同样如此,甚至他们的吃相还要更难看一些! 表面上是知礼守节秉持圣贤之道的书香门第之家,可是实际上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些所谓的书香门第之家,府内上下有多少奴婢杂役,府内名下又有多少田地佃户? 就算是有百姓想要逃避赋税,主动将田地投献给他们,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做法吗? 自己名下的田地多了,朝廷可以征收赋税的田地就少了,这就是废公肥己的做法,本身就与圣贤一直推崇的“忠君爱国”思想相违背! 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他们偏偏就这样做了。 他们不但这样做了,还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喊出“耕读传家”的口号,给自己这种行为披上了一层遮羞布! 为什么? 因为读书人当耕读传家啊! 没有田地你怎么耕读,没有家业你怎么传家? 而且大家都在这么做,那我这么做,也就不算错,法不责众嘛是不是? 说起来也很可笑,这些士绅读了一辈子圣贤文章,圣贤道理没有读懂多少,可是违背圣贤之道的事情却是没有少做! 天下士绅皆该杀! 无一例外!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没有了宗族没有了士绅,乡野之间只怕盗祸四起,这对国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张本再次开口,提出了这个隐患。 他看出了皇帝陛下对士绅对宗族的杀心之甚,所以很难不开口。 朱高煦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笑着反问道:“老尚书,倘若人人都能够吃饱穿暖,人人都可以读书习字,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去做盗寇呢?” “即便是有这种天生坏种,百姓读书习字后,也知道这是触犯了大明律令的,他们可以直接去报官,县官若是徇私舞弊什么的,他们还可以去上访申冤,总归不会让他们受委屈的!” 听到这话,张本心神剧震! 人人都可以吃饱穿暖! 人人都可以读书习字! 这真的可以做到吗? 如果真能做到,那大明会是一个怎样的盛世啊? 一时间,张本有些神情恍惚。 身旁静静听着君臣奏对的周忱同样如此,被震惊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朱高煦面色平静地看着二人,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构想。 “自从大明从北美洲带回来了那些高产粮种之后,现在大明的粮食产量已经翻了十倍不止。” “当然,主梁还是水稻和小麦,土豆、甘薯、玉米这些可以作为辅粮,可等到天降灾祸的时候,这些辅粮杂粮却也可以成为救命的粮食,至少可以保证老百姓还有粮可食!” “人人都可以吃饱穿暖,这并非是朕的一句空口白话,而是朕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大明需要更多的耕地,可以种植作物生产粮食的耕地,只要粮食足够多,那大明百姓就不会饿肚子。” “人人都可以读书习字,这更是一个宏伟的梦想,眼下杨荣正在负责此事,他将会在天下各地州府县级以下,在乡野之间兴办免费学校,为天下孩童启蒙铺平他们走上科举的道路。” “这两步,大明会一直走下去,直到这两个目标彻底达成!” 第814章 民智民愚!一切都是为大明百姓! 免费教育,目标在于开启民智。 没错,朱高煦就是要开启民智,而且这件事情他一直都在做! 最初朱高煦这个汉王爷监国理政的时候,就起用了鲁穆鲁铁面为通政使,专门负责开办大明新报。 这古代其实有报纸,大明承前宋之制,设通政司和提塘官,专门负责官文报的收递工作,叫做“邸报”,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 这邸报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最早出现在西汉年间,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朝廷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手中。 然后历朝历代沿用至今,大明还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只是问题在于,这邸报不是给百姓看的,而是给地方官员看的,说白了这是一种类似于公文性质的报纸。 而朱高煦当年让鲁穆办的大明新报,则是专门给老百姓看的,通篇都是采用大白话,并且通政使司早已进驻地方,招揽了一些落魄秀才童生专门游走于乡野各地,为老百姓讲解宣传这报纸上面的内容。 为此朝廷每年都要拨出一大笔款项,专门交给通政使司刊印办好这大明新报! 朱高煦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正是为了开启民智! 历朝历代古往今来,所有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愚弄百姓! 没错,动用各种各样的愚民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什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等,连那位至圣先师都曾经高喊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圣贤之言”,他这些徒子徒孙们玩的花样就更多了。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喜欢玩“君权神授”这套把戏,利用平民老百姓对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把他们这些帝王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天的命令,通过人为地制造一些祥瑞,然后证明自己就是“天命之子”,证明自己的君权乃是神授,将此称之为“天命”! 西汉的大儒董仲舒也十分配合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宣扬君主就是上天选择的,如果君主有过失上天会降罪,从而继续愚弄百姓子民,继续让百姓子民对君权充满敬畏,而且他这一手还将儒家与皇权捆绑在一起,确立儒教独尊经久不衰的崇高地位。 说白了,历代帝王就是借助这种莫须有的神秘感,借助这一套又一套的愚民政策和愚民手段,来赢得天下子民认可与敬畏,以便他们更好地统御万民,主宰江山!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
相关推荐:
我以神明为食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游戏王之冉冉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成瘾[先婚后爱]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带着儿子嫁豪门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