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用的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再加牛膝、桔梗即成血府逐瘀汤,而血府逐瘀汤是笔者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既然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有效,那么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失眠也应该有效,再加煅龙骨、煅牡蛎以镇静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补血、安神之功。方中当归、桃仁的用量相对较重,其目的是为了润肠通便。 牡蛎用量,5~30g不等,主要根据患者的体重与病情轻重而酌定用量。 18.附子——温里回阳之品 18.附子——温里回阳之品 附子首载于《本经》,其曰:“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其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习惯认为四川江油一带产者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母根作川乌入药),习称“泥附子”,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商品规格,以降低毒性。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或用沙烫法制成“炮附片”用;盐附子须制成“淡附片”用(漂尽盐分,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片晒干)。 附子辛甘大热,主归心、肾、脾经。它能够回阳救逆、温里散寒、止痛等。主要用于:①少阴病或冷汗淋漓之亡阳,配伍干姜、甘草,即四逆汤。②阳虚诸证,如肾阳虚之水肿、痰饮,配伍地黄、山药等,如肾气丸;中焦虚寒性胃脘冷痛,配伍干姜、人参等,如附子理中丸;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水肿,配伍白芍、茯苓等,如真武汤。③风寒湿痹之关节冷痛,配伍甘草、桂枝等,如甘草附子汤,亦可与麻黄、细辛同用,即麻黄附子细辛汤。 1.强心作用 《伤寒论》第281条为少阴病之提纲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一般而言,少阴病分为寒化与热化两个方面。少阴寒化证即少阴阳虚,不能温煦,机体失去温养而出现的机体功能低下的状态,其典型表现为亡阳证。 附子是回阳救逆的要药,始自《伤寒论》用四逆汤治疗少阴寒化证。结合现代医学来看,所谓的亡阳证类似于今天的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足。“脉沉微”首先考虑为心脏收缩功能衰弱,不能泵出有效而足够的血液;“四逆”则是末梢循环衰竭的表现;“但欲寐”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而脑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附子回阳救逆的实质是它的强心作用,药理研究发现,附子所含的乌头碱具有非常强大的强心作用。但由于乌头碱的毒性较强,所以,现在一般主张先煎附子以降低毒性。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乌头碱可进一步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大为降低,而其强心作用却没有明显减弱,所以,临床上用较大剂量的附子时,一般主张先煎。 然而,通过研究四逆汤的煎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显然加水量并不多,也没有先煎,而且张仲景强调方中附子一定生用,难道张仲景不怕患者中毒吗? 四逆汤主治的是亡阳急证、危证、重证,患者的病情耽误不得,在煎药时间上不能拖延,这是其一;其二,既然用生附子一枚,相当于15g左右,笔者推测,在没有先煎久煎的条件下,其乌头碱的溶出量也是有限的,可能量少不至于中毒;其三,分析《伤寒论》条文,第225条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第314条之白通汤主治“少阴病,下利”,第315条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利不止,厥逆无脉”,第317条通脉四逆汤主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综上所述,患者的亡阳源于剧烈的腹泻,剧烈腹泻必然丢失过多的肠液,众所周知,肠液呈碱性,那么患者因丢失过多的肠液,不仅出现心力衰竭,而且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这是一个现代医学非常重视的问题。现代医学采取的治疗措施是输液补碱,而在东汉没有输液的年代,只有口服给药一条途径。所以,乌头碱进入机体后,通过胃的吸收,能够中和过多的酸,从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这与现代的治法不谋而合。 当然,这是用于处于亡阳状态中的“病”人,用四逆汤往往是救急的,而且是有效的。假如用于健康的人,必然会中毒。笔者曾用生附子10g治疗一位痛经的学生,而且附子经过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绝对占有(H)
突然暧昧到太后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快穿]那些女配们
差生(H)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吃檸 (1v1)
捉鬼大师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