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名柯乙女】罪欲 > 第7章

第7章

107.乳汁不足 黄某,女,25 岁,已婚,教师。1980 年8 月邀诊。产后1 月余,乳汁极少,乳房不胀。曾用猪蹄、鳜鱼、黄花菜根熬汤加黄酒、红糖服食多日,效果均不明显。诊患者面色黄白,皮肤干燥,唇舌色淡无华,脉来虚细无力。食欲不佳,尤厌油腻荤腥。常感头晕体困,精神不振。由上所见,乃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行,故乳房不胀,乳汁缺乏。治宜补益气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处方:红参15g,炙黄芪30g,当归12g,川芎9g,白术12g,陈皮6g,炙穿山甲6g,王不留行9g,肉桂3g,炙甘草9g,3 剂。上药浓煎,兑黄酒、红糖搅和温服,另炖猪蹄汤间服,主食多加营养之品,以助药力。 随访,上药服后5 天乳汁渐充,双乳觉胀,乳汁有余。 按语:凡产后气血不足,或气血虚寒,或肝郁气滞等证,均以补益气血为大法,再视体之虚实,或有兼夹他症,仅以佐药应变之,勿失本虚大则,少则二三剂,多则五六剂,每获佳效。皆产后气血大虚为本也。我用此法曾治愈产后4 个月无乳汁者,用药3 剂,乳汁即通,且哺乳至1 岁,乳汁尚有剩余。 108.无乳汁 余某,女,27 岁,已婚,农民。1992 年9 月5 日首诊。婚后生两胎,2 胎已满月。两胎均无乳汁,产前后无任何疾病,产后饮食如常。唯乳房不胀,乳汁几无。视患者脉色无病,精神与常人无异。仅以产后多虚为据,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与服。处方:炙黄芪30g,人参15g,白术9g,茯苓9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2g,炙穿山甲9g,王不留行9g,白木通9g,肉桂6g,炙甘草9g,5 剂。 9 月15 日二诊。服药2 剂后乳房有微胀感,并有少量清稀乳汁;停药不及3日,乳胀若失,乳汁又无。原方加海马6g,炮姜6g,续服5 剂。 随访,二诊药服下与首诊药效果相同。 按语:与余某类同者,已遇4 人。虽经多方治之,均无效终治。论其形体,并无疾病,仅为产后乳汁全无,明显气血不足,或食欲不佳,生化之源不足,或夹气滞肝郁,或偶感他症者,药食调治均不见乳汁,至今未解其故。疑为个体生理原因所致,非病理耳。不然,5 例中不仅我治之无效,且多处、多人、多方治之均无效,终以代乳品喂养之。 109.乳汁自出 田某,女,25 岁,已婚,农民。1970 年8 月2 日首诊。新产后3 日乳汁来,且自溢不止。今已满月,乳汁仍沥沥不断,乳房不胀,婴儿吮之又不足。诊视患者面色黄白,唇色淡,舌质淡,苔白微厚而腻,脉来虚细。辨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宜补气养血,佐以固涩。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4g,白术9g,云茯苓9g,人参12g,当归12g,白芍9g,熟地黄12g,五味子9g,芡实15g,煅牡蛎12g,炙甘草9g,红枣5 枚,3 剂。 8 月9 日二诊。上药服后乳汁外溢渐少,乳房有微胀感。原方黄芪加至30g,以补气摄血。续服5 剂。服药8 剂后,乳汁自溢全止,哺吮已正常矣。 按语:曾治多例乳汁自出属肝气郁滞,乳胀烦躁而自溢者,用逍遥散加减,平肝降逆、清热解郁法治之亦三五剂痊愈,不可概用补益固涩方治之,以免辨证不明,误补益疾,而犯虚虚实实之过也。 110.屡堕不育1 程某,女,32 岁,已婚,职工。1978 年11 月1 日初诊。1968 年10 月结婚至今已10 年,连续小产8 胎。第1 胎怀孕近7 个月,第2 胎五个多月;第3 胎不足3 个月;第4 ~8 胎均不足2 个月流产。自1976 年11 月至今已2 年不怀孕。经多家医院检查,生殖脏器无明显异常。自觉头昏脑胀,心烦易怒。月经超前10 天左右,甚则一月两潮,血色暗红,时有块状。经期头痛心烦更甚,口苦胁满,腰腹酸痛,食欲不振。诊脉弦数,舌质暗红乏苔,面色黄里透青。辨证:肝阳偏亢,肾阴不足。治宜平肝潜阳,滋肾调经。方用柴芍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黄24g,泽泻12g,山茱萸9g,山药9g,牡丹皮12g,生牡蛎15g(先煎),白芍12g,丹参24g,柴胡9g,香附9g,甘草9g,5 剂。 11 月7 日二诊。脉转小弦,头痛胁满稍减。原方加生酸枣仁12g,酒大黄6g,续服5 剂。 11 月13 日三诊。头痛心烦、口苦胁满明显减轻,月经已潮,经期不适症状亦减,血块亦少,色正红。诊其脉,虚缓之象,舌质红,苔薄有津,面色黄润,肝气已舒之象也。原方去酸枣仁、大黄,黄芩减半,加当归12g,续断12g,续服5 剂。 11 月25 日四诊。上次月经5 天结束,色红无块。脉、舌如上诊。月经已调顺,阳亢气旺已平,改用一味丹参60g,浓煎,兑黄酒于晚睡时温服,连服7日,2 个月后复诊。 1979 年3 月10 日五诊。脉细缓而匀,经血2 个月未至。嘱其在医院尿检。3 月11 日患者示尿检单,妊娠试验阳性,已怀孕。遂另拟固肾安胎法,以防滑堕不育。方用三合保胎丸加减,每月中旬服两三剂。处方:酒蒸熟地黄12g,当归身12g,漂白术9g,黄芩6g,厚杜仲12g(盐水炒断丝),酒炒川续断12g,酒炒白芍6g,杜仲、菟丝子各9g(酒蒸)。另嘱:10 个月内禁房事,情绪安静勿烦怒,勿体劳过度,勿食辛辣热燥伤阴之物,禁服他药至产后满月。 10 月30 日程某怀抱婴儿来曰:顺生一女婴,母子平安无恙,特来告谢。 111.屡堕不育2 袁某,女,27 岁,已婚,职工。1978 年3 月12 日首诊。1971 年5 月结婚至今流产6 胎。头胎怀孕6 月余,因负重而致腰酸腹痛、淋沥出血4 日小产;2胎怀孕近四个月,因弯腰取物,稍用力即感腰酸腹坠,继见出血,不及3 日胎堕;3 胎怀孕近3 个月,露天看电影,腰部被飞来蚕豆大石子击中,突感腰酸,随之小腹下坠阵痛,不及3 日小产;第4、5 胎怀孕未及2 个月即流。第6 胎怀孕约50 天时,因脘闷腰酸,某中医开保胎药3 剂,服头剂一煎后未1 小时即感腰酸腹坠,随即出血,小腹阵痛。问及某中医可否续服?曰:急宜速服。待头剂二煎服下2 小时许,出血量加,小腹痛剧,未及半日下血块至小产。后经人看药,内有大黄、半夏、薏苡仁等味。诊患者面色苍白,形体偏胖,声微气短,脉来细弱,舌质淡,苔薄白。一派阳虚血亏之象。治宜温补脾肾,养血固冲。用补肾助孕方加减。处方:人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熟地黄12g,鹿角胶12g(烊冲),炙黄芪15g,淫羊藿12g,仙茅9g,巴戟天12g,杜仲12g,香附6g,炮附子6g。上药于每月经血将尽时连服7 剂。 8 月2 日二诊。上药已服21 剂,停经1 月余。复诊其脉,细而匀,似带微滑,已受孕矣。另拟补益脾肾、养血安胎法,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处方:人参9g,炙黄芪15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续断9g,杜仲12g,熟地黄9g,砂仁6g,菟丝子9g,炙甘草6g,糯米15g,每服3 剂。如有异常,及时来诊。另嘱:10 个月内禁服他药,慎食生冷及辛燥之物,约束房事,勿负重,保持心情平和。患者于1979 年4 月下旬顺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2.屡堕不育3 丁某,女,29 岁,已婚,护士。1981 年9 月3 日首诊。结婚6 年,流产 5 胎,已近一年不孕。第1 胎怀孕不及5 个月,因感冒发热夹恼怒胁痛,伴腰酸腹胀,前阴淋沥出血不止,至第5 日出血增加而流产;第2 ~5 胎均不及3 个月,原因不明出现腰酸腹坠,以致出血流产。平时常头痛烦躁,多梦失眠,口苦咽干,手足心热,食欲不佳,精神困乏。诊视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暗红,精神欠振,舌质尖红,苔少津乏,脉来沉弦而数,按之则散。月经多数超前,量不多,色暗红,三五天结束,经期常头昏心烦易怒,口苦胁胀,腰腿乏力。综上所见,患者素体阳盛,易怒伤肝,下扰血海,迫血妄行,而致胎动小产矣。治宜养阴清热,舒郁调经。方用柴芩四物汤加味。处方:当归15g,川芎9g,白芍12g,生地黄15g,柴胡9g,黄芩12g,酸枣仁9g,栀子9g,丹参15g,知母、黄柏各9g,龟甲12g。经后连服7 剂,1 日1 剂,水煎,空腹温服。 10 月13 日二诊。上次月经除头痛心烦、口苦多梦减轻外,余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红花6g,以活血调经,续服7 剂。 11 月12 日三诊。脉转弦细,舌尖红退,精神稍爽。问及经事,答:时间错后2 天,血色转红,血块减少,量适中,4 天半结束。经期反应不明显,多梦心烦亦有好转。原方加续断12g,以补肝肾,续服5 剂。 12 月30 日四诊。服上药19 剂后月经正常,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上月停经,尿检示弱阳性。诊其脉细缓之象,可能怀孕。遂另拟养血安胎、益肾固冲法,方用寿胎丸加味,以益其精血,固其冲任,防其堕胎。处方:酒蒸菟丝子12g,桑寄生12g,续断12g,阿胶12g(烊冲),杜仲12g,熟地黄9g,当归9g,黄芩9g,砂仁6g,3 剂。嘱:如无异常,每月服3 剂即可;如稍感不适,须及时诊治。10 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保持安静情绪,勿食辛辣热燥之物,勿过度劳累,谨记勿忘。 1982 年5 月患者亲属邀我往诊。见患者精神不爽,面带愁容。自怀孕至今已5 个月足,每月服药3 剂,无明显异常出现。3 天前因洗衣数件,遂感腰腹不适,继而小腹阵痛、点滴出血,卧床未动已2 日。诊其脉动滑,胎动不安之象也。急令将上药加糯米15g,人参9g,麦冬12g,五味子6g,以补脾肺,益气阴,救损安胎。令其速服。上药服1 剂后诸症渐平,出血全止。复诊其脉,缓滑之象,胎已安也,原方续服2 剂。每月保胎药3 剂勿间断,有异常随诊。 随访,患者于1982 年10 月初顺生一女婴,母女平安,合家欣然。 113.屡堕不育4 刘某,女,27 岁,已婚,农民。1979 年8 月2 日首诊。已婚5 年,小产4胎。头胎不足3 个月人工流产;1 年后怀2 胎,未及4 个月不明原因流产;3 胎未至3 个月,因负重至腰酸腹痛,出血3 日不止流产;第4 胎怀孕至8 个月时,胎儿不动1 月余,经医院妇检查为死胎,人工流产后年余不能怀孕至今。诊视患者体胖质弱,面色黄垢,唇色暗淡,舌质淡灰,苔腻津滑,脉来沉滑。月经前后无定期,前后错10 天左右,血色暗淡,淋沥10 日不净。带下灰白,似黏冻状不绝。常感头昏腰酸,四肢乏力,甚则双足微肿,精神不振。综上所见,证属脾肾阳虚,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湿注下焦胞宫,精血不得营养胎孕,以致滑胎、死胎也。治宜燥湿健脾,温肾固冲。方用补肾安胎饮合完带汤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12g,山药12g,苍术9g,薏苡仁15g,杜仲12g,续断12g,益智仁9g,补骨脂9g,菟丝子12g,艾叶9g,炙甘草9g,5 剂。 8 月9 日二诊。腰酸腹痛及带下淋沥明显减少,余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煅龙骨12g,以收敛止带。续服5 剂。 8 月16 日三诊。脉来缓而无力,沉滑之象已减,面色黄垢明显减退,下焦胞宫湿浊已除,另拟养血固冲、益肾促孕法,方用补肾安胎饮加减。处方:杜仲12g,续断12g,巴戟天12g,人参12g,白术9g,菟丝子9g,当归12g,熟地黄12g,炙黄芪15g,鹿角霜9g。每月经后服7 剂,连服3 个月。 11 月30 日四诊。上药服至2 个月后停经。现已近四十天月经未来。诊其脉细缓之象,六部虽弱而不绝,有孕之征也。原方去鹿角霜,加砂仁6g,每月服三五剂至分娩,如有异常及时诊治。并嘱:禁房事10 个月;勿过度劳累,尤忌负重;勿忧思恼怒,情绪保持舒畅;勿食生冷滑腻及辛燥动火之物。 随访,于1980 年8 月中旬顺生一女婴,母女平安无恙。 按语:以上程、袁、丁、刘4 例屡堕不育治法不同,方药亦异,而均得治愈者,在于辨证也。如程姓证属肝气偏旺,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阴血耗,故冲任受损,血海不宁,以致胎孕失养而堕矣。袁某则属脾肾阳虚,阳虚则胞宫寒,寒则胎孕失其温煦,冲任无力以育养,故堕而流产矣。丁、刘2 例亦各有所主,一主阳旺血枯,一主湿淫胞宫,终为冲任受损,难以摄养而致死胎、滑堕也。故肾不可以怯弱,肝不可以刚燥,脾不可以伤败,冲任不可以受损,如有弱、躁、败、损,胎孕必失其所养,非夭则堕矣。夫精血宜充,冲任宜固,若此则胎得以孕育也。此为治屡堕之关要,舍此不为良法。《内经》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我临证治愈百例屡堕不育者,少则连流2 胎,多则8 胎俱夭,经治无一例再堕者,皆求其本,审其因,辨其证,慎用方,病变药变,守其所本,不失活法,故难必克,治必愈也。 114.不孕症1 喻某,女,28 岁,已婚,工人。1989 年2 月3 日首诊。结婚已4 年,夫妻同居,双方无明显疾病,至今不孕。月经滞后,每月错后七八天,血色淡红清稀,量不多,常夹白带同下。经期腰背沉重,小腹时觉冷痛,全身困乏,口淡,食欲差。曾在某医院检查双方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诊患者形体偏胖,面色苍白,唇色淡,舌质淡嫩,苔薄白津润,脉虚细,沉取似断、无力。 综上所见,证属脾肾阳虚,胞宫寒冷,湿淫带下,以致难以受精而不孕也。治宜温肾助阳,暖宫止带。方用毓麟珠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酒炒白芍9g,当归12g,熟地黄12g,酒制菟丝子12g,盐制杜仲12g,鹿角胶15g(烊冲),巴戟天12g,乌附子6g,艾叶9g,炙甘草9g。每月经血将净时连服7 剂,水煎,少加黄酒空腹温服。 5 月10 日二诊。见患者精神大振,面色微红,唇舌之色已不淡,脉来缓而匀,沉取不绝。乃肾气精血渐旺,脾胃生化之源复振之象也。问及月经,答:上月错后3 天,血色正红,已不清稀,带下已除,经期症状已不明显。原方去乌附子、艾叶,加续断12g,山药12g,助其补肝肾之力,服法同首诊。 10 月2 日三诊。已怀孕2 个月,偶感脘闷不适,时有呕吐已十余日。诊其脉滑匀,已怀孕无疑。改用和胃安胎法,以保胎助育。处方:人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9g,熟地黄9g,芦根9g,砂仁6g,陈皮6g,厚朴6g,杜仲9g,续断12g,菟丝子9g,黄芩6g,炙甘草6g,红枣3 枚。每月服三五剂,水煎温服。随访,喻某于1990 年6 月初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5.不孕症2 黄某,女,27 岁,已婚,职工。1991 年7 月5 日首诊。已婚5 年,4 年前人流一胎,至今未孕。经医院检查夫妇无大碍,仅月经失常,或一月两潮,或二月一行,色暗红,有块,杂色带下,时感腰腹酸痛,失眠多梦,精神欠佳。诊患者面色黄白乏泽,唇色淡,舌质暗,苔滑腻,脉来沉滑兼弦。辨证:肝脾不和,经血失调。治宜疏肝健脾,调经止带。方用侧柏樗皮四君汤加减。处方:侧柏叶12g,樗白皮12g,人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白芷9g,白芍9g,柴胡9g,香附9g,酸枣仁9g,炙甘草9g。月经前服5 剂,经血将净续服5 剂。 9 月10 日二诊。脉转沉细,弦滑势退。服药20 剂,行经2 次,现正在经期。经期症状明显减轻,血色深红,无块。病变药亦变,遂改拟益肝肾、养精血、固冲任、促受孕为大法。方用毓麟珠加减。处方:人参12g,白术9g,茯苓9g,白芍9g,川芎9g,当归9g,熟地黄9g,酒制菟丝子12g,酒制杜仲12g,续断12g,鹿角胶12g(烊冲),炙甘草9g。于月经将净时连服5 剂,1 日1 剂,水煎空腹温服。 1992 年4 月随访,黄某二诊药服10 剂后,于当年12 月停经,经医院尿检,妊娠试验阳性。续访,9 月底生一男婴,母子平安无恙。 116.不孕症3 郝某,女,31 岁,已婚,工人。1985 年8 月6 日首诊。已婚8 年,医院检查生殖脏器无异常,无明显疾病,夫妻生活在一起,至今不孕。近3 年黄带渐多,尤以经期前后为甚,月经前后无定期,时有块状,色暗红,或淡红,或如茶水。经期常头昏心烦,失眠多梦,腰腿酸软无力。诊患者面色萎黄,精神欠振,唇色暗淡,舌质红,苔花剥状,津乏;脉来沉细无力。 综上所见,患者显属思虑伤脾,生化之源不足,心脾肾俱虚,血海胞宫难以受孕所致。治宜养血调经,方用八珍汤加减。处方:人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身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12g,阿胶12g(烊冲),炒酸枣仁9g,鹿角胶12g(烊冲),炙甘草6g。于每月经血将净时连服7 剂。 11 月6 日二诊。上药连服3 个月,失眠、头昏等不适症状消除,月经正常,仍不怀孕。诊视患者精神气色、脉象均如常人,而不受孕,恐另有原因。要其夫陈某到医院检查生殖脏器及精液常规。经查:无精虫。诊视陈某,脉色无病态,遂拟温肾助阳法,用肾气丸加减治之。处方:熟地黄24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山茱萸12g,巴戟天15g,杜仲12g,制首乌24g,鹿茸3g(为末,酒送服),乌附子6g,肉桂6g,1 日1 剂,连服1 个月。 12 月15 日三诊。女方仍无孕象,月经正常。嘱男方续服上药1 个月。 1986 年2 月四诊。女方仍未孕。男方再查精液,提示:无精虫。此例治疗至此,已无生育希望,不予再方。 随访10 年,陈某陆续在国内多处治疗,甚至买进口药服用,均无效果,后抱养他人女婴,停止医治。 附记:汪某,女,29 岁,已婚7 年,职工。于1984 年9 月诊治2 月余未孕。其夫安某经医院精检,精子成活率为7%,经服补肾壮阳药2 个月再查,成活率上升至37%。续服补肾方加鹿胎膏2 个月,精子成活数未上升而停治。随访10年仍未孕,亦抱养女婴,放弃治疗。 孟某,女,26 岁,已婚4 年,工人。医院妇检,输卵管不通,经治疗无效转中医续治。患者形体过胖,3 个月行经1 次,量极少,白带过多,畏冷。以温肾补血、调经止带方治疗3 个月,带止,体重下降3kg,月经仍3 个月以上一行,量少。改服调补冲任血海之方又3 个月,月经仍无变化而不孕。随访3 年,月经如旧,怀孕无望。 按语:我临证30 年(90 年代前),经治不孕症数十例,未愈者唯郝、汪、孟3 人。究其原因,郝、汪2 例属男方精亏精无所致;孟某则经血不足,加之湿胖之体,输卵管阻塞,虽经中西医治疗2 年余而无效停治。 上3 例治之未愈,古人谓 “五不男” 之属,如郝某夫无精虫,汪某夫则属“怯”,孟某又属 “五不女” 之 “脉”“绞”,均为不孕之列也。若用人工授精法,或可获效。 117.不孕症4 胡某,女,32 岁,已婚,农民。1980 年3 月5 日初诊。已婚9 年余,夫妻生活在一起,至今未怀孕。曾在某医院妇检,提示:子宫靠后、偏小,不易受孕。经多处治疗俱无效果。每月经期超前10 天左右,三五天结束,量少、色黑。经期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胁胀,腰酸,小腹隐痛。平时常失眠头昏,食欲不佳。诊视患者形瘦色黑,性情急躁,唇色暗红,舌质绛,苔少乏津,脉来沉涩。阴虚血枯之象显矣。阴虚则生内热,热盛则灼耗阴血,冲任失调,不能摄精受孕之理亦明矣。治宜补肾养血,调经促孕。方用养精种玉汤加减。处方:熟地黄24g,当归15g,白芍12g,山茱萸12g,阿胶12g(烊冲),紫河车15g,杜仲15g,续断12g,每月经后1 日1 剂,连服10 剂。 6 月5 日二诊。上药已服30 剂,脉转沉细,唇色红润,津回。上月经来量加,色红,5 天结束。经期症状减去过半,精神亦有好转。治疗已有起色,可望近期怀孕。原方加鹿角胶(烊冲)12g,人参15g,龟甲9g,服法同上。 9 月10 日三诊。停经已近五十天。诊其脉细微滑,有孕之象初显。嘱其暂不服药,下月再诊。 10 月12 日四诊。切其脉滑而匀,已怀孕无疑矣。为保其胎孕,以防滑堕,另拟养血安胎法,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减。处方:人参9g,炙黄芪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白术6g,熟地黄9g,续断9g,杜仲9g,黄芩9g,砂仁6g,炙甘草6g,糯米15g,每月服三五剂。如有他症,及时诊治。 随访,胡某于1981 年5 月底生一男婴,母子平安。 118.癥积1 张某,女,26 岁,已婚,农民。1978 年5 月6 日首诊。患者形体偏胖,面黄垢浊,舌质暗红、无苔,脉弦滑。月经50 日一潮,白带过多。脐下有一硬块,按之牵痛,仰卧见硬块凸出肚皮,固定不移,起自2 年前产后,恶露断续不绝数月,小腹隐痛,得热稍缓,硬块初起不显,渐大如鸡卵。月经不调,血带杂下,每行必淋沥不绝十余日,伴小腹疼痛不息。综上所见,必因产后调理失度,风寒湿邪乘虚客留胞宫,或情志所伤,忧思气结,或暴怒伤肝,气逆血滞,久而癥积,以成此患。患者复曰:“现已离异2 年余,因产后多次怄气打架,得病后夫妇更加失和,我病渐重。” 聚散无常者为瘕,属气;固定不移为癥,属血。此例病属气滞血凝,积而不散,乃癥也。治宜温经活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肉桂6g,川芎9g,当归尾15g,赤芍12g,桃仁9g,莪术9g,厚朴12g,木香6g,柴胡6g,青皮9g,炮姜6g,3 剂。 5 月9 日二诊。服药后腹痛加剧,包块中心似觉变软,原方加酒大黄6g,苏木6g,红花9g,续服3 剂,加温黄酒为引。 5 月10 日三诊。脉沉、小滑,瘀血已见下,有块状,色暗红,杂色夹下,大便干黑而硬。癥块稍软而不移,大如掌,边缘可触及,尚硬,按之仍痛。原方加香附9g,鳖甲9g,五灵脂9g,虻虫1.5g,酒大黄加至9g,去肉桂、炮姜,续服3 剂。 5 月14 日四诊。续下坏血3 日,量不多,癥块已大消。改拟活血散瘀法,用加味抵当丸续服。处方:当归尾9g,桃仁6g,虻虫1.5g,大黄9g,水蛭(油炒枯)1.5g,莪术(醋炒)3g,三棱(醋炒)3g,党参15g,甘草6g,香附(醋炒)9g,红花3g,续服3 剂。隔日1 剂,水煎酒引,空腹温服。 5 月21 日五诊。患者自诉:癥块已摸不到,肚皮已柔软,痛已止。饮食、精神渐佳。患者有不愿再服药之意。遂另拟补脾益肾、调养气血法,消补兼施,以助康复。处方:党参15g,白术9g,茯苓9g,全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9g,三棱(醋炒)3g,莪术(醋炒)3g,酒大黄3g,鳖甲6g,炙甘草6g,7 剂。隔日1 剂,水煎兑黄酒温服。 随访近两年,患者劳作如常,月经应期而潮,腹痛尽失,白带几无,饮食、精神、睡眠均如病前。 按语:癥积一证,乃妇科较为常见一大症。患者在初服前6 剂药时,再三恳求药力加大,思其年轻,正气尚实,故加虻虫、水蛭等破瘀峻剂,以攻癥结,方下恶血而癥积得除,非独医者用药之功,更得患者正气不衰之力也。随访患者20 载,后再婚又生两子女,至今心身康健,无异常人。 119.癥积2 余某,女,27 岁,已婚,居民。1989 年3 月20 日首诊。患者面色青黑,消瘦,性躁,唇舌质暗、无苔、光润,脉来沉弦。月经推后,或二月一行,色暗有块,多见黑水状,经期淋沥十余日不净,小腹左侧有硬块如鸡卵大,疼痛缠绵,经期益剧。常感头痛脑胀,口苦咽干,心烦多梦,精神日渐不振已4 年余。经某医院妇检,诊断为 “子宫肌瘤”,予以手术切除未允,后经多处治之无效至今。经细询得知,患者婚前后并无腹痛包块,因头胎新产未满月,数次心绪不顺,复饮冷酒,亦行房事,即感恶露猝止,小腹不适,随之小腹隐痛,触之有块,按之不散,缓缓增大,疼痛愈甚。 病因病症已明,病机辨证续审,患者亦为新产血虚,恶露未尽,正气未复之时,郁怒伤肝,气逆血瘀,加之行房饮冷,寒凝胞宫,以致气滞血聚,渐积成癥是也。治宜疏肝散结,活血攻积。方用大黄?虫丸加减。处方:酒制大黄12g,酒制黄芩9g,甘草9g,桃仁9g,赤芍9g,干漆3g(烧令烟尽),虻虫1.5g,水蛭3g,土鳖虫6g,干地黄12g,党参15g,炮姜6g,炙穿山甲9g,4 剂。水煎,兑黄酒空腹温服。嘱:服药后腹痛更剧,忌生冷1 个月。 3 月25 日二诊。服药半日后腹痛增剧,小腹胀气,1 日后腹泻,日两三次,色黑,质稀,包块似有缩小之感。药力已中病所,正气无损耗。不可易方,原药加鳖甲9g,续服5 剂。 4 月7 日三诊。自诉:不知为药力所攻,或月经应至?上药服至3 剂,腰腹并痛,经血来而量多、色暗,夹块状黏物同下,一连5 日不绝,故迟数日来诊。诊其脉虚芤,面色黄白,唇舌色淡,显为邪去正虚之象。遂改拟益气养血、活瘀散结法,标本兼治。方用通瘀煎加减。处方:全当归15g,红花9g,炒山楂15g,香附12g,乌药9g,青皮9g,木香9g,炙穿山甲9g,鳖甲9g,炙黄芪15g,党参30g,肉桂3g,牛膝9g,炙甘草9g,虻虫0.9g,干地黄12g(酒炒),5 剂。 4 月14 日四诊。脉缓,唇微红,舌苔薄白,津润,质稍淡。问及症状,曰:包块已难摸到,腹痛减去大半,精神、食欲日渐向好。原方鳖甲、炙穿山甲各减至3g,去虻虫,续服5 剂。 随访5 年,病痊愈,包块、腹痛若失,月经正常,食欲、精神如常人。 120.瘕聚 耿某,女,25 岁,已婚,职工。1980 年10 月3 日首诊。产后至今已近一年,小腹不时疼痛,起初痛时触之有包块,按之则散,热敷即可止痛。数月后包块按之不散,热敷亦不能止痛,且疼痛渐重、渐剧,月经由正常变滞后、量多、有块状,色暗红,夹杂白带同时下,食欲、精神日见不佳。诊患者面色淡青、萎黄,似蒙垢尘,舌质暗,边有瘀斑,苔少而腻,脉来沉涩。 综上所见,多由产后胞宫空虚,饮食起居不慎,非饮冷纳凉,即新产恶露未尽行房,以致气血凝滞,久聚不散,而成瘕聚也。问之,夫妇同曰:年青不知经产卫生,于新产1 周内即行房,遂见恶露猝减,腹痛日加。病因已明,此症即俗称 “月积” 是也。治宜温经散寒,行瘀散结。方用桂枝茯苓丸合香棱丸加减。处方:当归12g,干地黄9g,茯苓9g,牡丹皮9g,桃仁9g,赤芍、肉桂各9g,丁香9g,小茴香9g,三棱6g,莪术6g,青皮9g,炮姜6g,3 剂。1 日1 剂,水煎,兑黄酒、红糖适量,空腹温服。忌生冷、房事。 10 月6 日二诊。服药期间腹痛频作,矢气增多,小腹有热感。此为药已中病之征。原方加酒制大黄9g,虻虫1.5g,续服3 剂。 10 月11 日三诊。上药服至第2 剂,腰腹阵痛益剧,半日后月经来,量多,色暗,有块夹膜胨状同下;2 日后量减,腰腹痛显轻。思在经期,另以焦山楂60g,红花9g,3 剂,浓煎,加黄酒、红糖,空腹温服。 10 月15 日四诊。脉见细缓,面黄微润,舌两边瘀斑消退,病势已衰大半,不可续用攻伐,改拟温肾助阳、暖宫固冲法,用自拟温肾固冲汤加减续治,以巩固疗效,杜其复发。处方:党参24g,茯苓12g,白术12g,熟地黄12g,川芎9g,当归15g,杜仲12g,巴戟天12g,菟丝子12g,鹿角霜12g,小茴香9g,肉桂6g,焦山楂12g,炙甘草9g,红枣3 枚,5 剂。 随访5 年,四诊后月经正常,腹痛、包块若失,身体较病前益健。 121.子宫脱出 杨某,女,39 岁,已婚,农民。1975 年8 月12 日首诊。生2 胎后,因未满月即操持家务,挑担重活亦常有,遂感腰腿乏力,心悸气短,胃脘下坠,大小便时子宫下垂,初起托之即上,日久则脱出益甚,托之不易上,小腹坠胀,时有带下,腰腹不适。诊患者面色黄垢,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腻,脉来虚细无力。辨证:气虚下陷,脾肾不足,以致阴挺不缩,小腹下坠,心悸气短;湿浊乘虚下陷,故时见带下。治宜健脾益肾,补气升陷,佐以固肾止带之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4g,人参9g,白术9g,甘草9g,陈皮6g,当归9g,升麻9g,柴胡6g,杜仲9g,巴戟天9g,煅龙骨12g,煅牡蛎12g,红枣3 枚,生姜3 片,5 剂。外用生黄芪30g,苦参15g,煎水熏洗外阴,并勤换内裤。 8 月19 日二诊。内服外洗治疗5 日后,诸症悉有好转。除大便时用力子宫轻微脱出外,余无明显异常。原方加熟地黄9g,续服3 剂。 8 月25 日患者来告知:病已痊愈,不再服药。为杜其复发,嘱其自购补中益气丸续服10 日,经期注意饮食劳作,勿暴怒。常用土黄芪、忍冬藤煎汤少加盐少许,熏洗外阴,节减房事,方保无虞。随访多次,旧疾未犯,劳作如常。 122.阴脱(阴道肌弛) 列某,48 岁,家庭主妇。1971 年3 月10 日首诊。患者阴道肌肉外脱近十年。婚后小产2 胎,正产4 胎,病起于第6 胎后。当时因农活重,生活差,产后未满月即上工劳动,不久即感小腹坠胀,腰酸气陷,阴中不适,随之阴道肌肉脱出。经卧床休息后,脱出肌肉可缓缓收回。2 年后脱出频繁,尤以体劳过度及性交为甚。在某医院诊断为 “阴道肌肉松弛症”。经治疗好转,遇劳又发,甚至解大便用力亦脱。近四五年脱出更甚,治疗效果欠佳。诊视患者面色惨白,语出声微,唇舌色淡,苔少津润,脉来虚细,重取似无。 综上所见,患者证属脾虚气陷、冲任损伤所致。脾虚则中气下陷,冲任损则肾气不实,故见脉细声微,遇劳阴脱。治当补脾益气,固肾止脱。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归肾丸加减。处方:炙黄芪30g,人参15g,当归12g,升麻、柴胡各9g,熟地黄15g,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

相关推荐: 缠绵星洲(1v1虐爱)   御用兵王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军师威武   下弦美人(H)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心情小雨(1v1强制)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