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伯偶感风寒,所以就在厢房休息,奴婢这是去通知永宁伯上朝。” “.....” 太子朱标和身后的太子属官们皆是无语,朱标更是脸色难看。 这个苏烨真是越来越过分了,朝廷礼仪何在,为官的体面何在。 尤其是想到昨日,父皇让苏烨给自己日讲,朱标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就苏烨能讲个什么? 之前朱标的老师都是什么人,宋濂,大才子大文人大儒,苏烨安敢比较? 朱标当即让太监带路,亲自去找苏烨,好让父皇看看这苏烨有多么不靠谱。 亲自推开房门,朱标黑着脸一眼就看到了还在被窝里的苏烨。 “永宁伯。” 朱标出声道。 ...... “永宁伯!” 朱标无奈加大音量,这才催醒了苏烨,后知后觉看见太子朱标。 苏烨并未觉得不妥,起身见礼: “殿下这是也要来比休息,哎呀,那臣再让人拿床被褥才是。” “你!” 朱标瞪大了眼睛看着苏烨,人怎么能这么无赖! 朱标身后一老头见状连忙说道: “永宁伯,此言无状,太子万金之躯怎能随意,该上朝了,您怎么还在这睡觉?陛下追问起来,您怎么办?”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为太子授课,安知天之大否 苏烨看了看对方,见其说话还挺客气就没在意。 拱手看向朱标道: “臣日夜操劳国事,所以在此歇息片刻,想必太子殿下也是因为此吧?” 朱标无语的紧,这苏烨不着边际的样子,怎么也不像能堪大用的样子。 “行了行了,朝会时间到了,赶紧上朝吧。” 朱标满肚子的牢骚被苏烨无语的堵了回去,也不想多说什么直接转身上朝。 苏烨笑了笑,并没有放在心上跟了上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臣,苏烨,领旨谢恩!”“ 朱元璋背着手朗声道: “苏烨,希望你莫要辜负朕的期望,好好做出一番成绩来,朕不吝厚赏。” “回禀陛下,皇家商行事宜不日便可开业,即刻充盈我大明国库。” 苏烨拱手道。 朱元璋欢喜道: “哦?动作这么快,看来永宁侯用了心思了。” 朱标看着老父亲心中一阵无语,就他还用了心思?我怎么看不出来! 接下圣旨,苏烨从此便是正式登堂入室, 至少朱元璋以后找他不用瞅半天才知道他站在哪里。 可是身旁那些人的怨气简直是直冲天际,若不是有几个国公跟苏烨关系不错压着,估计淮西勋贵们早就开喷了。 尤其是信国公汤和,抬头看着朱元璋,朱元璋却不看他,在汤和看来这就是心虚! 皇帝就是看不起自己,就是不信任自己!开国之初自己不过位晋侯爵,后才胜任国公。 可是苏烨呢?! 前几天自己回朝皇帝才像模像样的表彰了自己几句,转头就接连重赏苏烨,这不就是咱们敲打自己吗! 蓝玉为首的众人更是心态爆炸恨不得当场砍死苏烨,凭什么啊,那苏烨凭什么就和他们一样升爵。 许多淮西将领打了一辈子仗,还没苏烨两个月升的快。 文官们更是不待见苏烨,陛下这是自己在破自己定下的祖宗家法! 可是他们敢谏吗? 六部堂官,半数以上还在空缺,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全家升天,谁干的? 还是苏烨啊!他们这段时间还敢上书吗! 向来重视规矩的李文忠出奇的沉默,徐达则是最自在的,这是他老朱家的天下朱元璋爱怎么赏怎么赏呗,与我无关。 倒是那小子升的越快,倒是越配得上自己的闺女,到时候有个国公女婿,嘿嘿,徐达一时间想入非非。 除了朱元璋没一个人同意,可是除了朱元璋也没一个人敢说话。 苏烨本以为今天还有一场激战呢,没想到文武百官居然捏着鼻子认了。 心中苦笑两声,苏烨心道:都以为老子愿意啊,升的太快赏无可赏,不是逼着朱元璋或者朱标杀他吗。 不行,这官打死不能再升了 圣旨还加封给苏烨挂了个太子宫侍讲的职位,若是换了那些翰林们肯定是欣喜若狂。 奈何苏烨忙死了,还得抽空给讲武堂上课,还得给朱标讲课,最扯淡的是苏烨头顶挂了一堆职务还只能领一份工资! 朝会后,朱标黑着脸从奉天殿走出。 “去去去,你知道什么,你有朕了解苏烨?好好听着便是,那小子肚子里的学问多了去了。” 他想找朱元璋推掉这个老师,奈何朱元璋直接摆手说了这句话。 事已至此,朱标觉得只能让苏烨自己知难而退了。 回到文华殿,朱标将自己的讲师们聚集在一堂准备让这些大儒给苏烨上上课。 朱标还就不信了,这么些天下名仕,饱读诗书之人,学问比不上一个苏烨? 圣旨立下,当天苏烨就要去太子宫履职。 朱标让他直接去文华殿侍讲,进入殿中,苏烨立落的吩咐内侍道: “我需要一块木板,要平滑,准备笔墨。” 内侍连忙下去准备。 太子朱标和身旁的几个老头都是心里犯嘀咕,哪有讲课要木板的啊。 “孤听闻永宁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知是否属实?” 借此时机,朱标轻声说道。 苏烨拱手摇头道: “论学富五车,臣远不及殿下身旁的几位师傅。” “那永宁侯便是自认为比我等强,所以想为太子殿下授课?” 朱标身旁一人抬手便尖锐说道。 苏烨放下手臂看着几人接着说道: “听闻殿下从小便是由陛下便寻天下名仕大儒为殿下授课,宋濂之才如雷贯耳,殿下天资聪明,日夜受其熏陶,还何须他人教什么?” 话音落下,朱标几人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苏烨一番话滴水不漏,还一改之前激烈的言辞,可谓是极为退让。 这,改性子了?朱标看着苏烨嘀咕道。 “只是......” 朱标就知道。 苏烨看着几个大儒询问道: “晚辈倒是询问几位师傅几个问题。” “永宁侯请讲。” 其中一人傲然道。 苏烨见对方坠入彀中,嘴角微微上扬。 “请问高姓?” “不敢,单字一个林。” “请问林师傅,我大明最西边最东边最北边最南边的最远的行政置所是哪里?” 殿中立刻安静下来,林师傅摸了摸胡须有些尴尬道: “这.....永宁侯询问这有什么用?” 苏烨不理会对方转而询问另一人道: “请问这位师傅,佛郎机在我大明何方距我大明多远国力如何国土几何?” 老头两手一摊: “这都是什么问题,永宁侯你这是避重就轻!” “请问这位师傅,近日京城粮价几何柴钱贵贱?” “这位师傅,大明宝钞原料为何,有何优劣?” 苏烨的嘴巴想机关炮一样,一连数个问题直接让几个老头说不出话。 简直岂有此理,苏烨这不是胡闹吗! 只是一点,朱标的眼神却变了,琢磨着苏烨这几个问题有何用意? 谁关心这些,关心也没用啊! 见无一人能回答上问题,苏烨便道: “太子乃大明储君,既要读万卷书亦要手握乾坤,不然大明天下岂不只有皇宫之大?” 苏烨这胆大的话,差点把几个老头吓的心脏病犯了,不敢接话。 朱标倒是不甚在意,更是对苏烨的好奇直线上升连忙问道: “那你知道这些东西?”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标惊愕,苏烨不可貌相 说起这些,苏烨可谓是张口便来: “我大明西至乌斯藏都司列城,北至努尔干都司......” 见苏烨振振有词,说话流利顺畅,倒是给众人看傻眼了。 不是,苏烨真知道这个啊? 帝国的疆域广袤无垠,帝国的边疆从来都是不毛之地,除了无休止的战事什么都没有,在那当官跟发配、流放没什么区别。 别说这些整日泡在翰林院的老儒生们了,就是朱标自己这个储君怕是都记不清自家地盘到哪里了。 苏烨不仅随口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答,而且还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军事重镇、主要敌人娓娓道来。 朱标越听越入迷,看着是苏烨是真没想到此人表面孟浪却是心有沟壑。 “几位师傅,今日我便听听永宁侯侍讲,你们先下去吧。” 听到兴处,朱标竟然抬手打发走了几个老儒生。 几个老头互相看了看,只觉得脸臊的慌,居然被苏烨一个毛头小子问住了。他们还没到最擅长的诗书礼易呢,朱标居然赶他们走! 无奈,几人只能悻悻离开。 小太监搬来黑板,朱标就像是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坐了下来。 “永宁侯,你说这些或许有用,可是治国之道并不只在于用兵。” 朱标提问道。 苏烨点了点头说道: “太子殿下此言大善,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亦可这样认为,军事和民生,殿下若求两者,无非。” 苏烨在黑板上写上‘钱’接着道: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打仗,赈灾,济民,一个国家没有钱那便是冢中枯骨,无力回天。” “大明现状太子最为清楚,此时虽不缺钱粮,可您想过吗,人口是要发展的,土地却是固定,尤其是大明宗室恐怕要不了百年就会数十倍的增长,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朱标抬手不解道: “孤知道,父皇应允商行之事便是为了解决宗室用度,可是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会太久远了吗?” 苏烨微微一笑来回踱步道: “殿下可知,自古以来王朝兴衰为何?” “愿为其详。” “一点,简单来说无非便是土地即利益的重新分配集中再崩溃,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土地往往
相关推荐:
熟女的欲望(改编)
和顶流亲哥相认后我爆红了
斗罗之满级就下山
神话降临
他去往未来
安抚玩具(ABO)
李辰安钟离若水
(重生之十福晋同人)九福晋
半岛演员
师兄好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