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斗罗大陆]修罗天使 > 第41章

第41章

不麻烦? 连原本有这个心思弄个服侍人的祝大也警觉了。 张仙姑道:“那明年怎么办?总不能再借金家的人吧?” 祝缨道:“我自己送嘛。” 祝大又说这不是做官的人该干的事,祝缨道:“京城小官儿都这么干的,爹刚看的那个,他是我才认识的,家里小儿子,官儿才与我一般大的,其实他是个荫官,他爹是个四品,家里有的是仆人。除了他那样的,旁人都差不多。” 祝大这才作罢。 张仙姑道:“来,吃饭、喝酒!哎哟,可怜哦,一年到头在外面不能喝酒。我陪你喝点儿。” 一家三口一边喝酒一边吃席,祝缨就说了不买肥田买薄田的事儿,张仙姑一拍大腿:“是这个理儿呢!”又很可惜,“怎么到处都有欺负人的人呐!” 祝大有点上头了,说:“没想到啊,大过年也能喝酒吃整席了!” 祝缨道:“往年赶上庙会也有席的。” 张仙姑道:“那算什么席?比咱们家现在不如呢!”赶巧庙会有个大财主,给神棍帮闲们弄个四个碗,鸡、鱼、肉、蛋也是一桌。今年祝家这席面,县里等闲的财主也吃不上。 一家子吃到一半,又有邻居来拜年,他们也赶紧放下筷子出去给邻居拜年。回来再接着吃。 到初二日就得出去了,祝缨去雇了辆车,让张仙姑坐着,里面放着些礼物,也串门拜年。以她现在的地位,同僚多数不富裕,也不讲究什么排场。她带父母认了同僚们的门儿,又吃年酒,自己也请酒。张仙姑与祝大虽土,却是会说吉祥话的神棍,正合适这个时节。 然而到了初六日,祝缨就得空出这一天来,跟同僚他们就去郑熹拜年了。不是他们不想更早,而是郑熹有几名尊贵的亲戚把前几天都给占满了。什么舅舅、本家、岳父家的,再来一天与品阶相同的人们聚,下属能在初六日见到他就算运气好了。 大家拜了年,奉上了年礼,郑熹道:“你们过年,何必弄这些呢?你们过得好了,我看着就开心了。” 大家都说他真是个好上峰,郑熹道:“今年还要诸位齐心协力。” 所有人都大声答应了。 郑熹又留饭,大家在郑府又吃了一席,席间不过说些趣话。王司直道:“听说了吗?我昨天和杨六吃酒,他说禁军出了点儿小事,不过被压下来了……” 大家都问怎么了,王司直道:“吃酒,被施相公遇到了。” 左主簿道:“哦,那没事了。” “噫!不好说。你们当值的,没干这个事吧?” 那不能够!祝缨心道,不干我事。 一群人不过说一点此类小八卦,也不敢在郑府里多生是非,吃完了,再谢一谢郑熹,又都离开了。 祝缨与他们不一样,初七日又被金良薅到郑府再吃一席,这一席就是与郑府比较亲近的“门生故吏”了。他们与郑侯仆人都很熟悉,仆人们除了不与他们一同吃席,说笑时也没什么疏离之感。 金良、唐善还跟祝缨开玩笑,说:“数你最小,不给我们磕个头?”男人吃酒多了,一好灌酒、二好让人叫爹、三好叫人磕头,还有一项不知该排第几的就是开荤腔。侯府里吃年酒还是要略讲一点体面的,荤腔不大能开,大家不敢灌祝缨的酒,也不敢当他的爹,金良就开了第三个玩笑。 祝缨真就推开杯子起身了,就有人大声起哄。一旁甘泽等人都拉住了,他们这时候就敢说金良了:“金大哥,这话没计较了,都是官儿,不妥当、不妥当!”金、唐二人本也是占上口头便宜,看她起来酒都吓醒了!甘泽等人到底是豪门家仆,他们有见识,说得对。就算丞相让官员当众跪他,都得担个轻狂。金良才几品?祝缨真要当众磕了,她也得担个谄媚、有失官体的罪名。 祝缨道:“要是有谁硬要按着我的头,我非得跳起来打碎他的狗头不可。你们么……” 她掌心向上:“压岁钱先给够,我就磕!” 金良笑骂:“就你机灵!” 这面的哄闹被上头听到了,郑侯派人来问怎么回事,甘泽等人都笑着回说:“金大哥和祝三郎开玩笑呢。” 郑侯就把两人都叫来,说:“什么玩笑?” 祝缨道:“小孩儿过年的玩笑,不能叫大人听到。” 郑侯也不生气,说:“说笑话有什么意思?来,立鹄来!” 好些人家忌讳过年动针线、剪刀等等,郑侯府上过年的娱乐里有一项比箭,又出彩头。郑侯问道:“你小子,能行么?” 祝缨笑道:“那不能说不行。” 郑侯道:“好,你与他赌,输了算我的,赢了算你的!” 祝缨看看郑熹,郑熹道:“能行就行,不能行就别夸耀。” 祝缨想了一下,说:“有人兜底,那就得行。” 一时立了鹄,两人各射五箭,祝缨略落后一点,郑侯道:“也算不错了!”金良的日常就是干这个的,祝缨日常是抄家抓人,这门手艺除了天赋终究还得练习。郑侯道:“这手上的功夫别丢了呀!” 祝缨道:“是。” 金良道:“侯爷,他能左右开弓。” 郑侯大喜:“是么?来,试一个我看看!” 祝缨还真能,两手准头也差不离。一袋箭射完,四下哄然叫好,郑侯的旧人们多是行伍军功,都看她“一个毛孩子”有了些欣赏。连带的,把郑熹也看重了一些。 郑侯对郡主道:“这小子好!就是不跟着七郎,哪怕从军也是能出人头地的!”郡主嫁他多年,也知道一些行伍事,左右开弓算是有技艺的,说:“能干的人干什么都是好的。你别近撺掇着人家孩子改道儿,现在这样我看就很好。” 一边唐善也是技痒,上前抱拳道:“侯爷,我也来一个。” 郑侯乐呵呵地对祝缨道:“你猜,他会什么?” 祝缨道:“不知道。等唐大哥展示出来,我就知道了。” 金良道:“说了等于没有说!” 唐善已经准备好了,他擅长的是连珠箭,祝缨微张了口,金良道:“怎么样?强中自有强中手哩!” 唐善射完一轮,又准备第二轮时,祝缨就留神观察他的手指,一般是三支箭,看似凭手上功夫,其实也很考虑手臂乃至身体的协调,心也要稳才行。金良低声道:“看迷了?” 祝缨道:“过两天,我到你家去,你家大些,那靶子借我使使。” “别淘气!没听夫人说么?你要紧的是做大理寺的官儿,跟七郎走。我们这些,你打发时间,咱们能一处玩,我也是高兴的。练这个就没意思啦。你练得比我少,还能这样准,我服了行不行?” 祝缨笑笑:“大过年的,我去你家玩,行不行?” 笑闹了一阵,郑侯还是喜欢祝缨,上回给了弓箭,这回因过年,就抓了一把宫中铸的金钱给她。掂一掂,能换个几十贯铜钱。真是……有钱人呐! 郡主也挺有钱的,就给了些铸得很漂亮的小金银锭子,装了一小袋子,掂一掂,也得有个二十两,祝缨一算,把里面金银都折成铜钱也得有近百贯了。 祝缨这算是满载而归,又想:他们家这样赏钱,家里得有多少钱赏呢?又想到郑熹这一波抄家,是她帮忙主持的,顿时释然。 吃过了酒,郑熹把祝缨留了下来。 祝缨猜测是问的禁军吃酒被抓,询问自己,不料郑熹开口就是:“过了年,你又长了一岁了。” 祝缨怔了一下:“是,十六了。” 郑熹打量着她,缓缓地道:“又长大了一点,个头也高了一些。” “哎。” “从遇到你,你就是个有成算的人,本不想多说,但有些事不说还是不行。叫你读书,读了吗?” “还在读。《左传》读完了。” “《论语》读了吗?” “私塾旁听时就背过了。” “懂意思吗?” “大概明白。” “《季氏第十六》还能背吗?” “能的。” “君子三戒,下面一句是什么?” 祝缨心说,问这干嘛?仍然答道:“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郑熹点点头:“有人又对我说,你依旧往尼庵里跑,这样不好。”其实,这事儿知道的人也没有大惊小怪。少年人,往尼庵钻,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偏偏有人又跟郑熹说上了。郑熹越来越看重祝缨,就越对她没有走进士科扼腕,更不想她在仕途上再跳坑。 好色,是个大坑! 他说:“有相好的,接出来就是!放到尼庵里做甚?没担当!尼庵是个什么地方?除开几个大些的,整洁些,小的简直是私娼窠子了!你倒好,各个尼庵一通乱蹿!你品阶越高,越有御史盯着你!参你一本,好听么?听着就下流!还不如贪赃枉法!我就说说,你也不许贪赃枉法!” 祝缨叹了口气:“这事儿就过不去了是吧?什么私娼窠子?不但有卖身的,还有拐卖人口的呢。不但尼庵,还有寺庙道观,还有窝藏强盗、杀人越货的呢。王京兆虽然整顿治安,这些东西咱们也不能不知道呀。有大案,他不还得报大理复核的?我敢打赌,报恩寺左殿靠东墙根供的罗汉像下供的那个赤金莲花冠,来路就不正。” 说完,她翻了个白眼:“你们真是不懂的!有了案子,就抓人来打。要不打出真相,要不打出人命。活儿干得也太糙了!” 郑熹笑了:“你这小子!胡说八道!谁查案不是‘五听’来的?什么莲花冠?不许再提了!悄悄记下就是了。”他心里着实喜欢起了祝缨。肯扎实学东西,做事有准备,聪明,却又在平日里不停地下水磨功夫。 祝缨道:“那以后能不能不再提尼庵的事儿了?弄得我以后见到您就想尼姑就不好了。我正经当值供职没出纰漏,可叫这群小碎嘴心头淌血了吧?” 她努力争取四处乱逛的权利! 在这世上,各有各的道。高官显贵们等闲也不与这等地痞流氓打交道,多半是吩咐下人就去办了。下人办不顺了,自会扯虎皮当大旗,再去联络小官小吏,由张班头这样的,或是哪个熟人,联络了“道上的”如老马之流。 祝缨觉得自己不能跟这些高官们似的,她又没有那么多的手下听令,还得自己下功夫,最好的就是自己踩点,以及与仵作、班头、龙头之流保持联系。 郑熹道:“知道了!你以后也要更谨慎些。” “哎。那是一定的。” 她想了一下,趁机提出了一建议:“既然您都大过年的说正经事了,我也说一件。” “什么?” “再抄家,遇着有雇来的短工,都发钱放了吧。这几天串门听他们说什么心软、好心,我头皮都发麻了!” “说你好,不好么?” 祝缨摇摇头:“有人夸你是好人的时候,就是觉得你好说话,日后有事要找你了。您厉害,不怕,还是您来当好人吧。行不行?一句话的事儿,旁人只能说咱们大理寺办事讲究。不像他们,吃相难看。” 郑熹道:“行。” “那等回去了,我还提醒您啊。别忘了!”她想过了,自己抢个案子,不定跟哪个同僚起争执,让郑熹统一下令,这就方便多了。老马说情的那个青年的妹妹也就能顺利回家,同僚们也都不知道是从中做了手脚。 祝缨开心于又办结了一件心事,现在满心就只有一件:元宵节怎么跟花姐一道说说话。 第78章 开年 元宵节总是热闹的,祝家一家三口盘算了好久,怎么也要好好的玩一玩。 第一个是祝缨,她可有不少安排的,且京城元宵节的热闹绝非老家小县城能比,元宵三天都是没有宵禁的,她已打定主意,连玩三天。 第二个是张仙姑,她奔波半辈子,也是难得有这样的闲暇时光又小有了些银钱,早与金大娘子约好了,一起看花灯去。 最后才是祝大,他也自有去处,还想去道观看看徐道士,顺便在道观里上点香油钱。这神棍自己年轻时什么骗人的鬼话张口就来,上了年纪之后却虔诚了起来,第一块心病就是他们老祝家的兴旺发达,他闺女的官儿要越做越大,老祝家的香火一定得续下去。 三人各有了去处。 张仙姑以往还要担心女儿,现如今她连这个也不用担心了,咋还有人敢拐卖朝廷六品官儿吗?她痛快地说:“那成,都早点儿回来啊,一共三天呢!还有老三,你明天不还得上衙门去吗?!” 祝缨道:“我记着呢。” “你回来得晚了,明天又要早起,才升了官儿就在上官面前打瞌睡,不好!” 祝缨笑道:“知道了。” 她亲自把张仙姑送到了金大娘子那里,张仙姑不担心她会被拐走,她反而担心起母亲的安全来了。见到她亲自来了,金大娘子就先夸一句:“好贴心的儿子!三郎放心,我与大嫂一道,我知道顶好玩的地方,绝不会有差池的。” 金良也说:“有我护着呢。你呢?不一道来吗?我们几家凑一起了。祝大哥呢?” 京城里的权贵富户们,在这一天也会护持家眷出门看灯,乃是用家丁仆人以步障将家眷围在里面,这样既安全,又不与外面人的拥挤挨蹭。次一等的就是自家人拿根布条或者绳子围起来,也是防止走失。 金良也没到这种程度,就与几个邻居家合起来,把女眷、孩子围里头,各家仆人拿接的长布条把女眷围起来。金良等男人也就在旁边护持。 当然也有些豪门子弟或者是大家女眷爱个热闹,不陪长辈自己溜出来单独玩,也都带着仆人。 张仙姑道:“那个老东西早就钻去道观里啦!他才不关心家里呢!你也甭管老三啦,叫她自己猴儿去吧。” 金良笑道:“那好。”又半真半假的戏言:“三郎,要是遇着个美貌的小娘子呢,别急着拐带回来。婚姻大事,金贵的。” 张仙姑是一点也不担心的,说:“随他去吧!” 金良心道,那可不太行啊,三郎主意一向坚定,要是看中个大家闺秀还罢了,万一看上个来路不正的,那可就坏了!前程要紧啊!他决定过一阵儿要跟祝缨好好聊一聊,祝缨眼看着前途甚好,多熬两年,娶个丞相的女儿也未必就不可以。如果不是早早有大人物看上,何妨再等几年?只要娶得一房好妻,就算到二十岁、三十岁再娶妻都不算晚! 祝缨见张仙姑与金大娘子已经手挽手一处了,又确认了张仙姑身上带了零钱,把一件油衣塞给金良:“喏,等会儿要是下雪了,给我娘穿上。” 金良笑骂:“这也要你操心吗?我们都带了,还带了伞呢。” 祝缨对他扮个鬼脸,轻快地与他们告辞。 ………… 祝缨与花姐约的地方就是生药铺子的巷子口,祝缨先跑去老马的茶铺,去取自己寄放的一包吃食。 老马乐呵呵地说:“都给你在蒸笼上热着,我这就拿去。” 转身拿了老荷叶包着的鸭腿、一碟子蒸熟的老火腿、一瓶茶、一小瓷罐的瓜子儿,都放到一个圆形的竹编小食盒里,最后又往里面放了两个果子,说:“哎,这季节果子难得,我可是下血本了的。” 祝缨笑道:“知道啦,以后总光顾你生意!” “好啊!” 老马没再问请托的事,祝缨也没有提,她提着小食盒到了约定的地方,咳嗽一声,就有一个人影从角落里出来,正是花姐。两人同时笑了出来。 花姐外面披着件罩衣,头上带着风帽,就看不出来她是个光头了,祝缨往她脚上看,花姐提着衣摆伸出一只脚左右摇了摇,笑道:“喏,我新做的鞋子。” 一双淡青色的女鞋,绣了小小的两朵白色的梅花。祝缨也笑:“真好看!” 两人凑在一作并肩而行,花姐见她腋下掖了把油伞道:“那个给我来拿吧,你手里提的什么?逛灯市还提着?” 祝缨单手将食盒提了起来,道:“闻闻!没事儿,伞我拿得住,来!”她挟住了伞,一手提食盒一手揭开盖子:“这会儿已经上人了,各种卖吃食的摊子都要排队或者是抢位子,你先垫一垫。我就说,和尚庙不能长久住,人哪能不吃肉呢?!” 花姐也笑了,伸手拿了一只鸭腿先递她嘴边:“来。” 祝缨道:“我不饿,我在外面多少荤腥吃不得?这是给你的!你早些能从那里出来才好呢。” 花姐也不强要她吃,鸭腿一放到自己的唇边,牙齿就像有了主意一样地咬了上去,脑子拦都拦不住。她哭笑不得,香香地啃了一条鸭腿。祝缨又说:“有茶。”茶略有点烫口,花姐就着茶又吃了点火腿。 走出巷子时,满街的灯火,远处巨大的灯亮——他们堆了鳌山。花姐从祝缨胳膊底下抽出了伞,祝缨就提着食盒,打开罐子,两人一边走、一边嗑瓜子儿兼看灯。外人看来,也是一对小情侣的样子。 街上各种灯都有,各色人也有,种种形状,有像动物的,有扎出场景的,还有走马灯之类。富贵人家前有开道、后有护持的,也有小孩子、小乞儿跟着这样的围障后面,等着里面的女眷插戴的首饰掉下来好拣拾。 祝缨开心极了,有时跳起来指着远方:“那个灯好哎!” 花姐道:“那怕得多放两天,你要想要,等后天看他们卖不卖。” “嗯!” 祝缨也就是说说,也不是必得要那个灯,什么莲花灯、兔子灯、老虎灯的都看完了,又看走马灯。又猜谜,和花姐各猜到一盏灯就不再猜了,只在心里默想答案,等着公布,要是猜着了,她就奖励自己一颗瓜子嗑着,猜不着就记下谜面和谜底。 到一半时又下起了雪,路上的人纷纷拉起帽子又或者撑起了伞,也有决定回家的。街上演杂耍的都还没有散,光着膀子耍长枪的越发的卖力,祝缨就往铜锣里扔了个银角子。 直玩到子时,花姐道:“该回啦,我记得元宵你也没假,是不是?” 祝缨假期并不算少,一年得有几十天,但是元宵并不比过年,放灯,不放假。祝缨叹了口气,花姐道:“明天还能玩呢。” 祝缨道:“那吃碗元宵再走。” 此时街上人依然不少,摊子的队倒没有那么长了,两人在一处小摊子上吃元宵。摊子没有雨篷,祝缨撑伞罩了自己这一张小桌,等着元宵端上来,遮住了,两个人一起吃。祝缨付了钱,有点郁闷地说:“时间也过得太快了。” 花姐道:“今天过了,还有明天呢,吃吧,吃完走回去消食。” 两人吃完了,很是不舍,终于还是相视一笑,花姐道:“明天我不定出不出来啦,你也该陪干娘逛逛才是。” “她有朋友,玩得可开心呢。你明天要出来,千万留意安全,宁愿穿僧衣呢!上元节丢人,是真的整个人都丢了的!好些的!” 花姐笑道:“知道。” 祝缨还是不放心,一路护送着,眼见她进了金螺寺才折返回家。 回到家,门没锁,祝缨听里面有争吵声,也不敲门,拔下头上的簪子一拨,闪身进去。就听到张仙姑在骂祝大:“你怎么不把你的人也丢了呢?!” 祝缨放心了,插上门,提着雨伞和盒食先放回自己屋里,那边声音停了一下,张仙姑尖声问:“谁?!” “好。” 张仙姑放心了,又开始骂祝大:“你是闷头鳖吗?咋不放屁了?” 祝缨放好东西,走到正房问:“怎么了?” 张仙姑虽然在骂人,已经气得快要掉眼泪了:“问他!个老东西!就知道显摆!这下好了,钱袋丢了!” “别急,是常用的那个钱袋么?里头装了多少东西?” 张仙姑气苦:“他那点子咱们娘儿俩都看不上的破家当、私房钱,买菜从我手里抠出去的钱,攒的!都带上了!上元节,到处是贼的日子,带身上!挤人堆里!没了!” 祝大被骂得脸上挂不住:“那也不一定是被偷了,万一就是掉地上了呢?” 张仙姑坐在地上拍着巴掌的骂:“你掉了跟叫人偷了,有什么分别?不都是没了么?哎哟哟,孩子挣点钱容易么?你倒好,一总扔出去了!我扔水里还打个水漂呢!” 祝缨道:“停!爹,什么样的钱袋,多少钱?” 祝大也没了当爹的神气,说:“就那个钱袋,我想,咱们家好容易走运了,得求神仙接着保佑,想捐点香油钱来。就……带了……” 他带了二两金子,十几两银子,还有一百来钱。啪,全没了。 祝大道:“明天一早我就去道观再找找,找不到我就守那里。” 祝缨道:“大过节的,先别生气啦,找得回来就找,找不回来也没什么。”又从自己钱袋里摸出几两银子给祝大:“明天出去玩,收好了,开开心心的。” 张仙姑爬起来:“不能给他!给他又不知道便宜了谁!”一面揪打祝大。 一家人直闹到将近午时才睡下。 ………… 祝缨刚躺下,听到院外有响动,敏捷地拉开门,不及再开院门,翻身上了院墙。看到地上一个鼓鼓的钱袋,巷口一个人影。她跳下来用脚尖把祝大那个钱袋挑起来抄在手里,飞身追了过去,恰追到一个背影。 她说:“我瞧见你了。站住吧,别叫我误会是你偷的。” 那人果然就背对着她站住了,祝缨道:“怎么回事儿?” 那人还犹犹豫豫的不敢转身,祝缨三两步抢上去站在他的对面,就着月光看见他脸上带伤,问道:“是为你妹子的事儿?我既已答应了,就不会没个说法。咱们都打了照面了,你也就甭瞒着了,直说吧。我早上还赶时间去应卯呢。”她又晃了晃手里的钱袋。 那人正是托了老马讲情,为救妹子的那个普通的青年。他脸上没什么特色,祝缨却记性极佳,她记人不止记脸,还记身材、步伐。那人低声道:“我遇上了,老翁拿出钱来舍了香油钱,露了财……” 祝大这辈子就没见过大钱,也没掌过这么多的钱,那样子叫人一看就知道他带了钱。还没等小偷下手,他自己不小心把钱袋就落地上了,由此引发了几个小偷的混战。这一位就是在斗殴中取胜的人。 “我抢了来,寻思着给府上送来……” 祝缨直截了当地问:“你盯梢?还盯着我父母?” 她知道这人远处观察过她,不过她不在意,那人看了她几天,不敢打扰之后也就退了。本以为他回去安心等着了,没想到来了这一出。祝缨很不开心。 那人忙说:“不不不……不敢的。” 祝缨将钱袋抛了抛,道:“这事儿,我记下了。” 那人不敢说话。 她从钱袋里取了几两银子给那人:“拿去看个郎中吧。” 那人在月光下看着这张年轻俊俏的脸,白莹莹的,一点表情也没有,一双眼珠子黑白分明,没有一点温度的样子,好看是真的好看,吓人也是真的吓人。好像在这双眼里,自己不是个活人而是个死物。 此时他不由想起来老马告诫他的话:“听他的话,老实等着,不要多生事端。那是个厉害的角色!他要在道上混,迟早是被王京兆亲自带队缉拿的货!嘿,我看他能从王大人手上逃出生天。” 他自认跑得也快,等着院子里灯都熄了、人都睡了,才把钱袋抛出来的,自以为做得很对,也没有痕迹——那这小官人是怎么追上来、又认出他来的? 大雪的天,他的背上冒出一层汗来。 祝缨道:“拿着。大雪的天,你是怕人找不着你么?看在你妹子的面子上,这回饶了你。” “是……是。” 祝缨道:“以后不要再多事。听说什么消息,可以告诉我,也可以让老马转达。” “是……是。” 祝缨把银子塞到他的手里,说:“这个当我谢你的。你妹子那里,只要严家的案子判了,就会有结果,去吧。外面怪冷的。” 那人一时忘了恐惧,大喜:“谢小官人!”趴下来结结实实磕了几个头。祝缨道:“快起来吧,明天记得看郎中。” 提着银袋回家了。也不再叫门,依旧跳进院子里,回房睡了。 次日一早,祝缨起来去应卯,张仙姑这一夜没睡好,天不夜就爬起来,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给祝缨做早饭。做到一半把勺子往锅里一扔,哭了起来:“这都叫什么事儿呀?” 祝缨道:“怎么又哭了?” 张仙姑吸吸鼻子:“没!不干你事!来,快吃了好去应卯,别耽误了正事。”祝缨就在厨房吃了早饭,又拿小食盒装了些肉饼,张仙姑最拿手的就这个。祝缨道:“今天晚上跟金大嫂约好了吗?” 张仙姑道:“没!还出去呢?!有多少钱丢呢?!” 祝缨没说话,看看正房,祝大窝在里面也不出来。她出了门,走了两步把钱袋住雪里一扔,踢了两脚又挑起来。折了回来,将钱袋向张仙姑一亮:“哎哟,是不是这个?” 张仙姑跳了起来:“哎哟,这是哪儿来的?我们昨晚找了一晚上也没找着呢!” 祝缨道:“可收好了吧。” 她提着肉饼去大理寺了。 ……………… 大理寺里新的欢乐还没散去,都说着昨天晚上怎么玩的。左主簿说:“报恩寺的灯好看。”王司直就说:“还是太虚观的手。”祝缨道:“我看鳌山好看。” 胡琏就说:“你还是年轻,爱热闹,看着大个的就说好。说起来,还是西市那里的各样都有,还别致!” 直说到郑熹等人从朝上下来,大理寺才悄悄安静了一点。 郑熹又分派了任务,审案的审案,写卷宗的写卷宗,今天没有抄家的任务,大正月的,郑熹也不安排这样扫兴的活儿,这个时候正该是一片盛世景象,抄家不合适。 祝缨以为自己会被调去审案,如果恰好是严家的案子也行,不想郑熹道:“你,看不懂账目可不行!要学点算学才好!” 于是,同僚们有事干,祝缨就被按着带薪学算学。郑熹本来打算让她学账的,后来经过账房的评估,他们告诉郑熹,祝缨的数学基础极差!加减乘除只会最基本的,但是算账不是会四则运算就行了的。得狠狠地补! 郑熹就很愤怒:怎么基础这么差,还不肯好好地学个六艺?非得走明法科呢?明法科出来,看大理寺这些天审的案子,也不止是破命案吧? 祝缨就被郑熹给盯上了。 同僚们乐见其成,王司直等人都笑话她:“哎哟,这下又当回学生啦!学不好要打手心的。”他们年纪大,又熟识,也就取笑得。 出了郑熹的正堂,苏匡就说:“小祝已经升得够高的了,趁他当学生,也该让同僚们也立些功劳了。” 左主簿看了他一眼,心说:傻冒!没看小祝给郑大人干了多少不能见人的事!换了你,郑大人能放心么? 王司直心道:出了正月,抄家还得是他的差使,正月里他就把功劳让给别人也不亏呀!再说了,学点算学,接着抄家去,也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是?你现在叽歪,也是轮不到你的!我这司直就算休致了,也是轮不到你的! 王、左二人对望一眼,立志给苏匡拖后腿。 那边,祝缨就开始了带薪学算学的生涯。 她学得也快,郑熹偶尔指点一二,但离现在就能做账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她心里明白,这个时候让她学算学,一是为她多学点东西,二其实也是让她略避一避锋芒,正经差使也不会不派给她,也可散一散同僚们的嫉妒之意。 她又有个主意,这算学、管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她就慢慢学着,也不止学管账。人生很长,算学还有旁的用处呢,什么土石方、天文之类。她恰巧因除夕与钦天监、工部等处的小官有一点点吃席的交情,也可以请教。 郑熹见她能沉得下心来,对她又更欣赏了一点。 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少能有这么沉稳的。并不是所有吃过苦的孩子有了机会之后还能保持优良的品性,有些人少时寒微,一旦有了点出人头地的机会顿时就显出一种饿死鬼见食物的模样。他听金良讲过,行军的时候遇到天热缺水,如果找到水源,一定不能让士兵敞开了喝,要在碗里洒一把米糠或者草灰。否则,喝得太快是要出事的。 祝缨这个样子,倒省得给碗里洒米糠了。倒是苏匡,真值得给饭碗里掺点砂子,好叫这小子吃相好看一点! 背着手,郑熹踱步走开,继续研究给龚劼定多少条罪去了。 郑熹并不知道,在祝缨的心里,或者说在所有人的心里,他给祝缨安排的这条路已经是非常的通畅了。他根本就不是给祝缨端凉水,而是给了她一碗甜蜜蜜的温水,并且说:“不够还有,但是不要喝太多,等下还有酒席。” 祝缨毫无怨言,学得也很起劲。正月里学了半个月,休沐回家都带着功课。到了二月,又学了半个月,已经会用算盘打个一千九百二十七乘以三□□百二十九了。虽说她以前计划过开个小茶铺,偷学过一点算学又偷偷练习过一点算盘,这进步也是很惊人的。 正在祝缨学得入迷的时候,新的活来了——郑熹让她别窝在大理寺了,继续抄家去吧!抄完了,就给她一本账房们算过的账本,让她拿去练珠算,测试一下她的学习成果。郑熹居然没有忘记下令:“凡非家生奴婢,皆开释。” 祝缨只得放下算盘,只是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大理寺派出了更多的人,禁军的人少反而少了一些,祝缨估计得是郑熹跟大将有什么协议在内。光禄大夫严家偏巧不在她的单子上,账本也不在她的手上。 她忙完了自己手上的活,当晚就去了老马的茶铺。老马乐呵呵拱手地道:“三郎,说话算数的人!” 祝缨道:“接到人了吗?” 老马道:“接到了,接到了。”又为兄妹俩说好话,“那小子就是没计较,不懂事儿,我就说你做事再没纰漏的,他非要跟着!你的本事,我能不知道么?他非得知道点厉害才肯老实。” 祝缨道:“什么厉害?我又没将他怎么样。他倒是厉害,连我的家人都盯上了。老马,你好呀。” 老马忙又跟着说好话:“再不敢,再不敢的,往后你说话,说什么,咱们就听什么。” 祝缨笑笑,不说话。老马赶紧往后扬声道:“后头躲什么呢?还不出来磕头?” 一时兄妹俩都出来,祝缨看他的妹子,也是个貌不惊人的姑娘,十六、七岁的样子,粗手大脚却又很瘦。祝缨皱眉,在厨房还能瘦了,可见这些日子是受苦了。那个哥哥呢,也瘦了一些。祝缨道:“罢了。”又给了些钱,给老马,说:“呐,够他们吃一个月的吧?一日三餐,别饿着了。再往后,就凭你自己的本事糊口了吧。” 兄妹俩不敢相信她居然这么好心,尤其是那个哥哥,他还以为祝缨要追究下去了呢。 祝缨摆摆手,不跟他们计较,却又点点老马说:“下不为例,再有,我只跟你算账。”说完,笑着走了。 老马道:“起来吧,别干傻事。他要用着你时,叫干什么就干,不用你时别瞎琢磨。” 那妹子说:“就怕报不了恩。” 老马一声冷笑:“你有机会的!再说了,就算没有恩情,他找到你时,让你干什么你最好别讲价钱就去干。不然他有的是办法叫你听话。” 那妹子也算是在官宦家见过世面的,低声问道:“我看小官人不像恶人,怎么也……” 老马道:“那你看我像不像恶人呢?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儿,咱们算在他地盘里,自然不会对咱们怎么样。要是不在他画的圈里,那可就不好说了。” 那哥哥道:“有个圈儿讨生活,也不错。” 老马骂了一句粗话,说:“你现在还在我的圈儿里,还不滚去烧火?” ……—— 祝缨将别人托付的事都干完了,这一夜睡得还挺好,祝大钱袋找回来之后,再出门依旧带着钱袋,却不敢随便摘下来了,他弄了根小细链子把钱袋捡在身上,气得张仙姑又跟他打了一架。 又抄完一个家,可以回去继续带薪学算学了,挺高兴地哼着小调去了大理寺。 还没到大理寺,就先被太常的杨六郎拦住了,问道:“小祝,跟你打听个事儿。” 祝缨问道:“什么事儿?” 杨六郎鬼鬼祟祟地说:“听说,太子妃的叔叔,也被牵连进来了?他是真的?” 太子今年十八了,是该娶媳妇儿,虽还没有正式娶回来,但是上下都知道已经内定了一位名门闺秀,背后便有人不太讲究地称她为太子妃了。祝缨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杨六郎道:“我姑父回家说的。” 杨六郎的姑父其实是个宦官,在皇帝身边伺候的,也是宫里有头有脸的人。虽是个宦官,却又在得势之后娶了个妻子,妻子虽说不上是大家闺秀,也是个良家子。杨六郎是这位宦官夫人的娘家侄儿。所以,他有许多边角料的消息,那是相当灵通的。 祝缨道:“仿佛听说过,不过,不至于抄家吧。” “哎哟,这下坏了!这人可真狠,就因为跟哥哥不合,就弄出这样的事来?啧啧!” 祝缨道:“别的事儿传一传也就罢了,这个事儿上你少说两句吧。” “我就是问你嘛!” 祝缨道:“那我知道的就这些了。反正,不会比龚逆罪更大。” “也是。哎,那谁啊?怎么跑这么快?老王?他怎么这么有冲劲儿啦?有狗追他吗?” 飞快跑过来的居然是王司直! 祝缨忙跑上前去拦他:“老王,怎么了?” 王司直道:“不得了!又有人告发了!” “告发什么?” 王司直道:“六郎也在啊?你先别在这儿打听啦,回太常吧,看日头,大人们该下朝回来了。”打发了杨六郎,王司直才对祝缨道:“龚逆的案子不都快结了么?竟有人想要立功!检举了龚妻管氏!” “她?”祝缨对这个人是有印象的,“她能干什么?” “犯官家眷,可以没入掖廷做奴婢,也有没为官奴婢的,又有各坊做苦力的,还有罚做官妓的。这你知道吧?” 祝缨皱了皱眉:“是。” “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也有运气不好罚做官妓的。不过,要是有心地好的,哪怕没为奴婢呢?当年有个案子,就是龚逆告了他的朋友冯侍郎,冯侍郎连同岳父家都抄家流放。这个管氏,特特叮嘱,必要把冯侍郎的妻女罚做官妓!” 祝缨也震惊了一下:“还有这一段曲折?不过……你怎么这么着急了呢?” “害!你不知道,这冯夫人与当今陈相公的元配妻子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他家大公子的亲姨母,曾经……哎哟,这话说不好听呀!得赶紧报郑大人定夺!” 祝缨低声道:“那你跑什么?没叫他们知情的都闭上嘴?” “说了。” 祝缨道:“你稳住,别对旁人说。我再去狱里,再叮嘱一回。” 王司直抹了一把汗,道:“好。” 第79章 管氏 祝缨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跟冯、沈、陈再有这样的交集! 真是活见鬼了! 那个什么狗屁官儿,自己干了缺德的事儿,先向管氏表了一回功,现在又要向朝廷再表一回功?熬到现在才招,也是混账!她直觉得这件事情会有一些麻烦,这种直觉曾经帮了她很大的忙。 她从来不插手同僚们办的案子,但是这一件让她撞上了。她与王司直略一商议,就转身往狱里走,才走两步就听到身后一声响,回头看时王司直果然跌了一跤坐在了地上,她忙跑了回去。 一只手臂环在王司直背后,一只手臂横在王司直身前让他好扶着起身。王司直用力站了起来,喘着粗气道:“老了,不中用了。小祝你去吧,我还能行。” 祝缨道:“且慢。” “怎么?” 眼前一旦有人需要照顾,祝缨突然冷静了下来,她又迅速地把整件事情想了一下,如果此事与花姐无关,她也不会这么焦虑。对,事情可能会有一些麻烦,但不值当这样的! 她说:“老王,你且站一站。” “我的腿脚还行……” “不是说你的腿,”祝缨打断了他的话,认真地说,“大理寺狱又不是朱雀大街,现在也不是什么交班的时候,里面的人也不会乱跑,消息不会这么快散出去的。你且不要着急。你比我资历深,这道理你想一想就能想明白了。且是陈相的小姨子又不是他老婆女儿!纵难堪,也有限。只要悄悄地不声张,它就不是件大事。你把它当成一件大事,弄得人尽皆知反而是容易骑虎难下。” 王司直回过味儿来,又擦了一把汗,也有些羞赧,道:“害!老了,脑子不够用啦。到底是你们年轻人……唉……”他唉声叹气的,自己也想明白了,他原是旁观过许多事情的老官,旁观的时候、讲古的时候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就难免受了自己私心的影响。 他讪讪地解释说:“我过年就七十了,要休致啦,可不能出差错呀。你说,郑大人那里,怎么回好呢?” 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了,他只要再在散官上升一升,就有足够的俸禄安度晚年,如何能不紧张? 祝缨道:“别嚷,悄悄把那一页供词给他看。供词带了么?谁跟你一道审的案?” 王司直道:“你认识的鲍评事。”鲍评事是祝缨的那个一同分到大理寺的同年,开始做的录事,去年底大家晋升的时候他也升做了评事。祝缨道:“那好,还是我去狱里,你去找郑大人。悄着些。现在郑大人应当还关注着另一件事情,机会难得,这件事顶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王司直道:“好。” 两人都放慢了脚步不急着跑了,祝缨一边走一边自省,刚才是有点冲动了,还有,杨六郎刚才也在,以杨六的好奇心,怕不是还要打听?有点头疼了。王司直近来在审案,告发的人应该也是个犯官,但愿这货下次过堂的

相关推荐: 将军在上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虎王的花奴(H)   镇妖博物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深宵(1V1 H)   交流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