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郑重拜了一拜,将袋子打开,一件一件拿出来给黄先生看。黄先生心里算了一下数目,是笔很划算的买卖了。于妙妙心里在滴血,可想到儿子、丈夫的归处,只能狠下心来。 黄先生拣了其中一张书契,问道:“许氏?”他这几天找姓许的找得脑袋都大了,前天看到公文上一个“许”字都两眼放光,细细一看,是“许其还家”。 于妙妙道:“是,儿媳姓许。”花姐低头一拜。 黄先生顺口问道:“是本地人氏么?和本府的许家认识么?” 花姐道:“我就是本府的。不过本府有些亲戚,都不来往了,也不住在一处。” “那你知道一个许友方的么?” “正是先父。” 黄先生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妈呀!”叫他找到了!终于可以把钦差送走了!求求这就是沈副使要找的外甥女吧!求他们看在他找到人的份儿上,把钟阎王也一起带走吧!祝三也觉得不可思议,花姐!朱家村富户的童养媳,怎么就是沈副使的外甥女了呢? 于妙妙婆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花姐问:“怎么了?” 黄先生道:“你们随我来,三郎,同来!”祝三道:“黄先生,还是谨慎些的好。”黄先生道:“所以要请去看看是不是呀,来吧!”祝三不肯:“你把话说清楚。她们是我家人,不是你的赏格。” 黄先生道:“我必是要上报的,你何必要我再折腾一回?到时候是钦差来传票,还是他们挤去你那个屋子?” 于妙妙问道:“三郎?怎么……” 黄先生道:“不必说,不要讲!是与不是,一见便知。你路上告诉她了,她再有别的心思,到时候改了说辞就未必准了。放心,答应你们的事,我是一定会办到的。” 祝三皱眉,低声安慰于妙妙和花姐:“不碍的。” 黄先生捏着书契,带着三人去行辕,走路都不会走直线了!他也不确定花姐是不是要找的人,但是祝三在这儿,有事让祝三顶前头就行!他就是个传话的! 进了行辕,黄先生才抖着声音报:“找到了许友方的女儿!” 郑熹的随从们本来以为是祝三过来拜谢的,没想到是这个事儿,都吃了一惊,陆超对祝三道:“好小子,老金就那么一提,你还真找了啊?”祝三道:“不是我……” 陆超已经伙同一干同伴把他们推到了郑熹面前。 郑熹问祝三:“怎么回事?知道我要找人,现给我造了一个人来?不是这个能干法的。” 祝三道:“我要早知道是这样,就不蹚这趟浑水了。您问黄先生吧,我什么都不知道。” 黄先生小心而急切地递上了书契,郑熹看了书契,上面是写的某某将外甥女许氏交朱家做媳妇,上书了许氏父亲姓名,还真是许友方,忙叫人把沈瑛请了来。 沈瑛与他同在行辕,已经听到了风声,衣服也没换就跑了过来。 祝三低声对于妙妙说了沈瑛的事,于妙妙整个人傻了,她对祝三哭的时候,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身边还有个儿媳妇花姐。如果花姐是沈瑛的外甥女,那于妙妙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花姐也傻了,自她记事起,父母疼爱,父母死了,舅舅也尽力抚养。舅舅临终前,还给她找了于妙妙这个虽然严肃却很可靠的婆婆。怎么一瞬间,父母不是父母,舅舅也不是舅舅了? 她有点怯,拉了拉祝三的衣袖:“三郎,怎么回事?” 沈瑛已跑到了她的面前,将她仔细端详,其实他也不知道外甥女长大了该是什么样子,看了一阵,又捞了书契来看。人名都对得上,年纪也对得上!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花姐看看祝三,又看看婆婆,于妙妙不说话,祝三点了点头。花姐道:“父亲给起的名字,冠群。” 沈瑛眼泪开始往下掉,名字说对了,这个名字他没有对外透露,作为核实的第一道关卡。他一边哭一边说:“去陈家,把大郎和他媳妇请过来。请大娘帮个忙。” 托孤的时候,当然要留下表记的,不是胎记,而是沈瑛三姐在女儿的左脚上用香烫了三点。这个要请大外甥媳妇帮忙核验一下。 三个香疤的话一出,花姐脸色就变了,于妙妙心中也是不妙。“吧唧”一声,于妙妙昏倒在地。 第31章 害怕 整个行辕紧张得犹如下了巨注而色盅将揭未揭时的赌坊! 于妙妙一倒,让空气重新流动了起来。 花姐终于找到了自己能做的事,飞快地上前半抱着于妙妙:“娘!娘!”去掐于妙妙的人中。祝三心情复杂地蹲在一边,花姐叫了一声:“三郎。” 祝三叹了口气,不知道沈瑛外甥女是谁的时候,祝三对这一家子人都没什么好感。一旦“那个外甥女”具象成了花姐,祝三心里还是同情那个被换走的女孩子,却不得不承认,她确实也不想花姐受罪的。 花姐低声道:“你帮帮我,咱们把娘带回家。” 祝三道:“不认亲了?” 花姐受惊似的一颤,说:“咱们先回家。” 沈瑛是最焦急的,一步抢上前去,却被陈萌拦住。陈萌比较冷静,他对这个“表妹”的身份还是存疑的。低声对沈瑛道:“舅舅,别吓着人。” 他俩说话的时候,郑熹心里已经有六、七分确定花姐是了。这几天他也见过几个号称是“许友方女儿”的人,花姐的反应与她们都不一样。这也让郑熹为难,祝三是这小娘子的丈夫,自己想收祝三为己用。收做随从家仆的事儿因为祝三的拒推,郑熹也就没有强求,招来当个小吏下属去冲锋陷阵,那是铁板钉钉的。 现在他是沈瑛的外甥女婿了。 郑熹十分踌躇,他不太舍得祝三,但是如果把沈瑛的外甥女婿、冯家的女婿扣手里当小吏使唤,显然是不合适的。要用呢?他是别人家的姻亲。养熟一个神棍的儿子、一个小货郎,郑熹是有信心的。养熟别人家的女婿? 心思一转而过,祝三与花姐已经架起了于妙妙,黄先生比别人都快地拦在了他们的面前,说:“三郎,是与不是,这么一走了之也不是个事儿呀!伸头一刀、缩头一刀,是了,皆大欢喜,不是,你们也能安心过日子不是?” 还是他会劝,祝三道:“我也知道是这个道理,不过人心并不总是跟着道理走的。容她们缓一缓精神,行么?”她半转过身,最后一句问的是郑熹和沈瑛。 郑熹也需要一点时间再将这其中的利害重新梳理一下,他对沈瑛道:“让孩子缓一缓神吧。你们想了孩子二十年,孩子这二十年却是有亲人的,她不知道还有你们。” 沈瑛心急,看花姐低着头只管架着于妙妙,就觉得于妙妙有点碍眼,再看祝三,长得还不讨厌,可是不是书生公子,也还稚嫩,他就不太满意。郑熹不得不上前握住他的腕子,略一用力,说:“我做保,人且跑不了。来人,送他们回家。” 沈瑛问道:“孩子,你住哪儿?” 地方有点不尴不尬的,陈府附近巷子里租的房子。陈萌的眼神变得怀疑起来了,金良搓搓手:“可真是缘份了,好巧!” 祝三诚恳地说:“那什么……鬼宅旁边儿,房租便宜。” 尴尬的人变成了陈萌,尴尬里还带点羞恼。金良忙说:“甘大,走,咱俩送他们回去。套个车吧。” 给婆媳俩放到了车上,甘泽道:“三郎,来,刚好赶个车试试手。”金良骑着马一路跟了回去,黄先生却被留下来询问情况了。 外甥女离开之后,沈瑛清醒了许多,与郑熹一起问黄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黄先生道:“学生与他们是旧识,那个昏倒的娘子就是前番来过府衙的。她侄儿于平是下头县里的当差的,叫钟钦差拿过,她带了儿媳、女婿来跑门路。昨天,她和儿媳妇叫夫家族人拿了……” 这个案子,郑熹因为审过所以知道原委,沈瑛和陈萌“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就听不懂。郑熹只好亲自给他俩解说了一下,花姐舅舅给她送朱家当童养媳,然后丈夫死了,没孩子,怕被吃绝户,于是招赘了祝三。 沈瑛听得两眼直冒火星,又怒又悔:“什么?!!!”外甥女受了大苦了!又后怕,万一当时哪里错了一步,外甥女就叫朱家人捆回去了。人家爱怎么行家法就怎么行家法,不管是胡乱配了族里什么无赖光棍,还是卖给什么肮脏人贩子,等他再找到的时候,孩子不定是什么样了。 他与郑熹不同,郑熹生来富贵,一路富贵长大,他是经过流放见过世情的,越想越心惊。 郑熹让黄先生继续说下来,黄先生见他这个样子也不敢再多添油加醋,只说自己去看老熟人,想顺手做件好事:“那一撂文书里就有这一件。学生也不敢说实了就是,可看这于氏的样子恐怕是真的。祝三知不知道,就不好说了。” 沈瑛道:“那还等什么?去验看就是了!” 郑熹道:“验看完了呢?不是还罢了,如果是,你要怎么安排?” 沈瑛道:“放心,这点事我还是能处置好的。就算她婆婆不乐意,这会儿也该醒了,这事儿不能耽搁在这儿,咱们还要回京复命呢。” 陈萌道:“舅舅,您外甥媳妇儿已经来了,让她去把那个小娘子请到我家里去坐坐?不是说不远么?也不用兴师动众再将人请到行辕,就在我那儿,就当邻居串门儿。”由于各种原因,他这个颇有心机城府的人娶了个出身不高的老实妻子,人虽老实,办这种事还是很容易的。 沈瑛道:“好!我与你同去,就在那里等信儿。七郎,我先去了。” 郑熹道:“罢罢罢,我与你一同去吧,你们两个只怕关心则乱。” 一行人到了陈府,陈萌请郑、沈二人在前厅坐着喝茶,自己让妻子去祝三租住的地方,想了一下,又说:“如果记号对得上,当时就请了那位姑爷回来说话。” 陈大娘子听了,丈夫的吩咐,带上丫环,坐上车就到了祝三的房前。 ……………… 祝三这儿正热闹。 张仙姑两口子一门心思要跟于妙妙婆媳俩散伙,花姐现在在孝期里还好说,出了孝,怎么圆房?于妙妙一个没了儿子的寡妇,那是拿儿媳妇“借种”呢,生不出孙子,她不得发疯? 张仙姑骂道:“都是你,害老三不得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步田地!你还掇撺她上京!” 朱神汉道:“那你跟钦差招了,生的是个闺女。” “骗了钦差,还能有命吗?你个丧尽天良的,你说,我们这是为了谁呀?” 朱神汉不吭气了。 不多会儿,祝三等人又回来了,张仙姑见这大队人马也习惯了,问坐在车辕上的祝三:“祖宗,你又干什么好事了?” 祝三跳下车,说:“等一下就知道了。”她知道,花姐这鞋袜是必得脱一回的,是与不是很快揭盅。她觉得是。 金良跳下马,对张仙姑道:“好事。不管怎么样,都是好事。” 花姐把于妙妙半个身子拖出车帘,于妙妙的眼睛还是闭着的,张仙姑吓了一大跳:“怎么了这是?”赶紧上来帮忙。 两个女人把于妙妙架回了屋里,祝三跟着进去了,反手将门一关,倚在门上,问花姐:“大姐,你怎么想的?” 张仙姑嘴快,抱着胳膊瞪着祝三:“出什么事了?我还是不是你亲娘?问到你跟前了你还不说话!” 花姐道:“您别说他了,是我的事儿。他们说,我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祝三对张仙姑道:“沈副使的外甥女。” 张仙姑大喜:“好事儿啊!”是的,好事,这样花姐就不是祝三的责任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花姐有那样的娘家,娘家肯定会给她嫁个富贵人家。祝三可以解脱了! 花姐眼圈红红的,又看一眼于妙妙,于妙妙直挺挺躺在床上不动弹。 张仙姑惋惜地道:“哎哟。命哦……”于大娘子,往日多么威风的一个人呀,多么的能干,里里外外一把好手。这得是多么的时运不济,才能沦落到这步田地?总不能让花姐再嫁,再给于妙妙生个孙子吧?她肯干,新婆家也不能干不是?凭什么呀? 张仙姑也没辙的,试探地问:“你,总不能缺大娘子一口吃的吧?于平那个丧良心的是靠不住的。哎,你真的就是。” 祝三道:“还没验表记呢。” 张仙姑道:“赶紧验了吧,打盹儿当不了死。” “娘!” 张仙姑讪讪地道:“你能怎么办?拖着?胳膊拧得过大腿么?大娘子,大娘子!你起来!别这么着!听我说,你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人,车到山前必有路,你现在要是躺倒了,那就真没有以后了。” 于妙妙的眼角流下了泪水,她早醒了,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正因她是个能干的女人,才更明白拧不过沈瑛。 她想:我要是个愚妇就好了,什么都不懂,痛痛快快地闹上一闹,就算因此得罪了他们被打死了,好歹也痛快过了。倒是现在这样,钝刀子割肉,活活闷死。 祝三问花姐:“大姐呢?”看婆媳俩这样,香疤的表记是真的了。 花姐犹豫了一下,道:“要不我就不……” 于妙妙从床上弹了起来:“去!去吧!胳膊拧不过大腿!咱们娘儿俩命苦,你能挣扎出苦海,也算替我活了。” 两人抱头痛哭。 张仙姑在一旁手足无措。 陈大娘子此时又到了。 这也是个端正的青年妇人,说话行事都很得体,先拜于妙妙,叫她“娘子”,再对祝三说:“有些妇道人家的话,不好有男子在场,虽是你的妻子,还请给我片刻时间。” 祝三不肯走,张仙姑也就陪着,陈大娘子对花姐道:“疑心生暗鬼,事情因我们而起,如果不有个说法,你们心里总有个疙瘩,日子也过不好不是?今儿我来了,大家去去疑,错了,我们陪不是,斟茶道歉。万一成真,你不想知道自己的真正来处么?” 花姐心底还是想的,她原说不验,是因为记忆中有自己的父母,又与于妙妙有感情,现在却是被陈大娘子说动了。 于妙妙道:“验吧验吧,听天由命!” 她们一答应了,陈大娘子就不再赶祝三出去了,脱下鞋袜一看,果然有三个香疤,并不是个正三角,而是有点歪,陈大娘子低声道:“是了。”眼泪也跟着掉下来了,抱着呆呆的花姐哭了一阵,丫环劝住了。 陈大娘子擦擦眼泪,对花姐道:“好妹妹,可算找着你了,全家人都很想你呢,当年……” 花姐没说话,张仙姑想上前劝,被祝三眼疾手快拦下。陈大娘子又对于妙妙拜了一拜:“多谢您这些年照看我们妹妹,您放心,您的事儿我们也知道些儿,必不会叫您没了下场的。” 最后才是把祝三给请去“说话”。 张仙姑万没想到,看了一场认真的戏,居然把自家绕进去了:“等等,这跟我们家孩子有什么关系呢?” 陈大娘子笑道:“瞧您说的,这事儿不与他说,还有谁配说呢?”妻子的事,可不得跟丈夫商议? 祝三道:“行,我去。等我跟大姐说句话。” 她也不避讳,将花姐、于妙妙凑到一处,低声问:“怎么想的?告诉我,我好有个数。” 于妙妙已经完全听天由命,花姐犹豫道:“我想见一见他们。” “行。见完之后呢?我本事有限,大姐要拿定主意,我才能想法试一试。如果中途反复,我就真没那个本事了。” 花姐道:“我……我真的没想好。” “好。” …………—— 祝三跟陈大娘子进了陈府,陈大娘子坐车,她跟着车走进去,她也不在意。 进了陈府,陈大娘子的车径往里去,有仆人来引祝三进去。祝三对这府还有点印象,知道他们带自己绕了点路。当然啦,得给陈大娘子时间去汇报么。 等她到了前厅,里面沈瑛、陈萌已经直勾勾地看着他,并且带着挑剔和评估了,再看主座上的郑熹,表情微妙复杂。 祝三拜见了这两位,沈、郑二人,陈萌心道:真是粗野啊,这什么礼仪? 沈瑛则犹豫:怎么安置他? 就在刚才,他们知道了祝三的来历——朱神汉的儿子。虽然郑熹说他有孝行,来救父的。但一不读书、二无产业,还身家不清白。哪怕是个贫农呢?沈瑛犹豫着,要不要让祝三“主动”放弃和外甥女之间的婚事。 郑熹让祝三起来,让他坐下说话。沈瑛有些诧异,还是没有反驳,不过看祝三没有慌乱,沈瑛心中稍稍安慰。他三姐这一生,太苦!好容易找到了女儿,不能因为女婿再叫三姐不痛快了。 他问祝三:“听说你是与冠群有婚约的?” 祝三看看郑熹,又看看沈瑛,道:“算是吧。” “呃……” 陈萌代舅舅说话了:“想必你也知道了,今天找你过来,就是为了商议这件事儿。” “您说。” 沈瑛道:“你有什么打算呢?” 祝三道:“大姐已经信了,但我却还有疑问。” 沈瑛道:“什么疑问?” 祝三道:“一、就算表记对上了,一个婴儿,脚上烫上香疤,打小替换了,或者就是路上死了,抱个孩子来冒充,你怎么分辨?二、同上,哪怕有文书,她是许友方的女儿,怎么证明她就是抱来的那个孩子呢?还是稍安毋躁,还有什么表记,再说一说。物件儿有没有?” 沈瑛道:“你这么一说,我便不知道要如何答你了,许友方甘冒奇险带出犯官之女,再弄个孩子来冒充她,为的就是不知道哪一天还能再被找回去?这又不是偷龙转凤去过好日子。冯家连家都抄了。” “呃……”祝三想,也是,“大姐想见见亲人……” 沈瑛猛地站了起来:“是么?” 祝三道:“我还没说完。有几件事儿,咱们得先说清楚。我也知道说了未必管用,但我总得说出来才行。大姐原本是大娘子的儿媳妇,因死了男人,又没个孩子,村里人要吃绝户,这才招的我。” “知道。” “那您就该知道,除了大姐,还有一个寡妇没了活路。我从头对你们讲,我家是后搬到村里的,一分田也没有,哥哥死了也不能与他们埋到一处,只好山里寻块荒地埋了,受气的人。爹又吃了官司,我娘才与干娘订了书契,不过是抱团儿求活罢了。现在我爹的官司勉强算过关了,我们算缓过一口气。大姐也有靠山了,就闪下干娘一个人了。这不是做人的道理。得给她安排好。” 沈瑛对祝三的评价高了一点,道:“这是自然!” “订契的时候我就说,现在我依旧还这么说,大姐以后还要是遇着良人,我不拦着。她现在还没出孝,那份文书不过是为了护两家人的命罢了,我也不要死咬着那个,再攀个什么富贵亲戚。也不非得拖着大姐跟我一道过活。” 沈瑛与陈萌心头一喜,不自觉有了点笑影,沈瑛又觉得这样不好,严肃地说:“这是什么话?我们难道是不讲道理的人家吗?” 祝三道:“我说的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当时接了大姐的事儿,就得给她安排好。我跟您府上,恐怕不大能过到一块儿去。再说大姐,万一她不是您的亲戚,麻烦您再给送回来,不能随便就赶到大街上。” 沈瑛皱眉道:“错不了的,姓名、来历、表记都对得上。你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少不了为你讨一房好妻,为你置办产业。” 祝三摇摇头:“大姐本来也不是我花钱讨的老婆,我没道理把她卖给她的亲人拿钱,那不成了绑票的了么?” 沈瑛有了一点羞愧,又有一点恼,觉得自己竟然不如一个神汉嫌犯的儿子磊落,清清嗓子,道:“谢你的担当也是应该的。” 祝三又说:“我做我自己,何必要别人来谢?再说回来,干娘是要个能扫祭的孙子,这个我是给不了她了,我自家事还没弄利索呢。我也只有尽力如奉养父母一般给她养老送终罢了,她要是有别的难处,我又管不了,您不能不管。” 沈瑛道:“这个不用你担心,连她的养老,我们也一并办了!她照顾冠群这些年,也该是我们来,并不用你操心。” 祝三道:“您的打算还得跟干娘说,不能绕开她去。她原本好大一家人家的当家娘子呢,纵然不如你们富贵,也不是叫花子。” 沈瑛慢慢地居然对祝三有了一点欣赏,祝三既精明又纯朴,甚至有一些洒脱的风采。 沈瑛问道:“你可曾读过书吗?” “没正经读过,识点字。” 沈瑛惋惜了一声,道:“我送你读书吧。不能叫你白白地失了一个妻子呀,这也不是道理。我为你置田地,给你一封书信,你拿着我的信去寻我的师兄,认真读书,这样才是正路。” 祝三道:“读书当然是好的,不过心领了,我另有安排了。” 沈瑛问道:“什么安排。” 祝三对郑熹一挑下巴。 郑熹一直在观察祝三,却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了,他也不在意,从容问道:“怎么?好好的书不读,赖上我了?” 祝三道:“是您先赖上我的吧?”口气全不似对沈瑛那么的正式,甚至带了点玩笑。 郑熹指着她,笑着对沈瑛,道:“原本看他是个孝子,又机灵肯吃苦,想带他上京的。哪知道光长了个聪明相,竟不知道读书进学比跟着我当差要强得多。” 祝三道:“大姐不是个物件儿,我不能拿她换东西。书,我想读了就会自己想办法读去。您那儿有饭,我凭本事端碗。” 郑熹道:“不知天高地厚!”心里十分的欢喜! 祝三对沈瑛道:“剩下的就是你们的事儿了,要没别的事儿,我就先回去了。” 郑熹道:“去吧!我们过两天就动身,你把行李准备好。明天到我那里去,找金良,让他带着你。” “我要带爹娘一道走的。” 郑熹笑骂:“你就在别人家里跟我讨价还价呢?还不快滚?我惯的你!” 祝三也不反驳,拱一拱手就走了。 郑熹起身道:“既然事情已经水落石出,我也该回去啦,咱们后日动身?你们总要收拾一下行李的嘛。” 沈瑛急着见外甥女,笑道:“好!这次真是多谢七郎了。”又试探地提起祝三。 郑熹道:“各论各的,我看他是个很果断的人。”说着叹了口气踱步走了。 陈萌与沈瑛将他送出,马上就安排妻子再去单接了花姐一个人过来说话。 沈瑛忽然说:“先不要对她提刚才的事儿。” “舅舅?” 沈瑛道:“你不是个无能的人,怎么舅舅在跟前了你就发懒了呢?你仔细想想,咱们有意离婚,是怕此人出身微贱、过于不堪,与朱氏争妻是为财。就算拼着被人说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我也不能叫你妹妹下半辈子再受罪。现在你再看,他是这样的人么? 再来能被郑七看中的,必得是有长处的人。他先没有昏了头进门就来认亲,反说婚约并不能认真,就是个心里有数的人。真能调-教出个人样来,何必舍近求远,再为你妹妹另寻佳婿?女孩儿总换丈夫,也不像个样子。 这年头的女婿啊,哪怕出身极好,也未必就有情有义。这小子现在看是个可以共患难的人。过两天上京,路上多留意,如果没有旁的瑕疵,就留下。身份低,栽培就是了。做不了清流学官,仕途上还有别的岔路呢。婚约?我可没说一定要解除的呀……” 陈萌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不由点头:“好。” 沈瑛道:“要是他有大的不足,反正他自己先说了,婚约只是权宜之计,那就也封一份厚厚的谢礼,毕竟是个识趣的人。” “是。还是舅舅想得周到。” ………… 祝三回到家里,金良等人还没走,甘泽很随意地对他说:“你安全回来,那我就回去啦。怎么样?” 祝三道:“大姐想见见亲人。” “那是肯定的啦!谁不想呢?我是问你,过了舅舅那一关的?”甘泽挤眉弄眼的。 祝三笑笑:“你那什么鬼样子哦!什么舅舅,别乱认亲戚才好。” “哎?他们怎么能!自己才平反几天呐,就……” 祝三道:“是我自己想的。” 金良也说祝三是个傻货,瞎胡闹,自己想左了,不该像穷酸文人一样故作姿态假清高。又让张仙姑和朱神汉拿主意。他根本不知道,这两口子巴不得闺女别给副钦差当外甥女婿! 金良道:“你们家可真是……” 祝三道:“你们还不回去?钦差已经回去啦。还叫我明白过去行辕呢,你有话明天再说。”于妙妙还在隔壁,这些人嗓门又大,不好。 金良等人走了,张仙姑和朱神汉都凑上来问是不是真的没了婚约。祝三道:“反正我看他那意思吧,是瞧不上我这样子的。我也就说,并不要赖上花姐,也不要他们给补偿什么,只要他们能照顾好干娘。” 张仙姑开心地道:“那就好!哎,吃饭吧,我去把鸡炖上。” “我去看看干娘。” “去吧。” 花姐被陈府来人接走去叙话,屋里只有于妙妙一个人形单影只。祝三进来,她也没翻眼皮,木木地坐着。祝三轻声跟她说了见沈瑛的事儿,告诉于妙妙,跟沈瑛谈了:“我还给您养老,要是我不成了,他们答应了管待您。” 于妙妙道:“你是个好孩子,只可惜了你和花姐,你不硬要这门亲是好的,可是把花姐闪在那里……罢了罢了……好孩子,帮我个忙。” “您说。” “咱们找黄先生要办的那件事,要帮我办好。” “好。” 于妙妙木木地一笑:“我本想说,以后一定不饶过朱四那条老狗。可是呀,孩子,你看着,花姐的舅舅饶不过他的!” 两人絮絮地说了一会儿,花姐又回来了!身后跟着一队的仆人,担着担子,带着各式的家什。 张仙姑灶上的鸡还没煮熟呢!她惊讶地说:“哎哟,怎么回来了?” 陈大娘子给人送了回来,说:“妹妹在我们那儿住不惯,劳烦您多费心给照看。” 张仙姑忙不迭地答应了,陈大娘子又让仆人们给把花姐住的屋子给装扮收拾了,又留下两只大食盒。还要留下丫环伺候,被花姐给拒绝了:“我,不大惯,谢您了。”陈大娘子只好说:“有事就来府里说一声,要什么吃的用的都告诉我。再有,咱们也快上京了,你好有个数儿。” 花姐乖巧地答应了:“是。”目送陈大娘子等人转过巷口,才提起裙子跑进屋子里! 进了屋子跟于妙妙说:“娘,咱们还是一道吧。” 于妙妙道:“我走不动了,我的家就在这儿,你跟你的舅舅回去,见你亲娘,过该过的日子去吧。” 花姐一直摇头,道:“三郎,你帮我劝上一劝。” 祝三看她样子不太对,花姐一向是个温柔沉默的人,但绝不是个没主心骨的傻子,她这一副受了惊吓的样子是为了什么? 祝三给她递了杯热茶:“喝口茶,慢慢说。” 花姐啜了几口茶,好了一点,说:“三郎,我害怕极了。” “为什么?” 花姐长出了一口气,道:“他们说,是拿一个家仆的女儿换的我,我这一生,想说自己命苦,与谁的缘份都浅。可是有父母养着,舅舅也没亏待我,虽然他们早早去了,但将我托付给了娘,娘拿我也当亲女儿似的待。后来,男人没了,又遇着你。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可是我不由得想,那一个女儿呢?那个替了我的女儿,她,在替我受苦吗?犯官家眷,没入贱籍,正在花儿一般的年纪,不是受挝捶就是被糟蹋。这是我的罪过。与她一比,我又算什么苦了?!” 于妙妙原本呆呆的听着,突然说:“都是命,你也不必怕,你的命以前苦,以后是好的。” 花姐摇摇头:“不是的!我问了舅舅和表哥,他们不过一语带过,说人还没找到。这……我亲娘都回娘家了,为什么那个女儿没有回来?他们说得轻飘飘的,轻飘飘的啊!” 于妙妙说:“那个不过是仆人的女儿,他们当然不在意,你不一样,你是他们的亲人。” 花姐哽咽道:“都一样,都一样的,咱们也是四阿翁的族人啊。娘,三郎,咱们不分开,好吗?我想见生母,可我是真害怕,真害怕……” 第32章 祝缨 于妙妙心灰意冷,花姐心惊胆战,然而两个女人都没有更好的办法,两人都看向祝三。 祝三也没有保全她们俩的法子,她能想到的许多法子都是自己能用,这婆媳俩用不了的。她是个光脚的,没什么好失去,说干就干了。婆媳俩偏偏拥有一些东西不舍得轻易放弃,但这些东西又不足以保全婆媳俩。 于妙妙道:“罢了。我一生好强,到如今竟成了个笑话。” 祝三道:“别这么说,我娘常说的,过一天是一天。现在灰心了,就没有以后了。” 于妙妙摇头道:“你还年轻,你不懂。我没了丈夫,带着孩子挺过来了;儿子死了,又幸赖有你们两个,又挺过一程;我以前以为是我自己的本事,是我守贞该得的,老天回回都给我留了一道门缝儿。到今天才明白,老天不是给我留门,它是正在关门呢。这运气啊,终有用完的一天,在用完前死了,就是一辈子顺心,运气用完了人还在,就是受辱。” 祝三道:“我今天与沈副使说,大姐的事儿他得您见一面,你们两个讲明白。我瞧他和他外甥不是太不讲理的人,您试试吧。咱们一道过活过就是缘份,前天我说过我肯定得上京的,您要不嫌弃咱们就一道走,我给您养老。只是不一定有本事能叫您像以前过得那样好。” 于妙妙勉强笑笑:“我以前那又叫好了?你忙你的正事去吧,我不走啦,我只惦记着我那家,惦记着大郎的坟。人离乡贱……” 花姐愈发犹豫了,说:“娘!三郎也要上京的,咱们一同去,一同回来。你要不去,我、我、我也不去了……” 于妙妙对她说:“你就安心的去寻你的爹娘,亲生的骨肉啊,怎么能不想?我要拦了你,还有脸再听你叫我一声‘娘’么?听话,我是离乡、你是回家,咱们俩啊可不一样呢。” 门外响起一个声音:“娘子歇下了么?”是陈萌又派了自家的家丁过来给看门。 祝三道:“那我回去了,明天我还去行辕见郑钦差,干娘有什么事要求钦差的,也不妨说出来,我试着捎话。” 于妙妙失笑:“你这孩子!钦差那是想求就求的吗?他不是你求了就会干的,凡他做的事,必是他自己想的。凡他想做的事,他必会去做、没有理由也要编个由头的。歇着去吧,明天好好当差。你要还记着我一分的好,托好黄先生,把老家的坟照顾到才好。我将来,不想与先夫合葬,卑不动尊,就给找个给看见我儿坟头的地方吧。” 祝三听这话音不对,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在朱家村的时候,也没想到能走到现在。” 于妙妙道:“好。我答应你,你去吧。” 祝三无法再劝,只得离开,对花姐道:“大姐,你今晚多费心照看干娘。我也要上京的,咱们有的是功夫商议。” 花姐心下稍安:“好。” 祝三出来又对陈家的家仆道了声道,领头的正是祝三夜探陈府时讲古的那一个,他一开口祝三就听出来了。此人对祝三也十分客气,道:“小郎君言重了,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平日在府里也要巡夜的。” 祝三回了自己房里,张仙姑饭也做好了,鸡汤已经热了一回了。朱神汉已经吃完半只鸡躺倒了,他如今能侧躺着睡了。两口子对花姐认亲是乐见其成的,这样最好,又不用对花姐坦白祝三是个女孩儿、平白招人冤,也不用他们再费心给花姐找个好归宿。想到上京后也算有一个熟识的贵人了,更是心安。 见祝三回来,张仙姑把热汤重端了来,问道:“怎么样?” “花姐是想见见亲人的。” “哎,这就对了。你干娘呢?怕不大好吧?”张仙姑到底心细一点,一想于妙妙又有点同情。儿子闺女的,她好歹有一个,于妙妙是什么都没有了。 “我向副使说,大姐的事儿他得见见干娘,不能什么都不管。” 张仙姑道:“那就行了。老三,听娘一句话,你替她干的这些个事儿,足够啦!别再牵扯太多了,跟她缠得太多了解不开,对她也没好处。他们什么样的人家,咱们什么样的人家?别说什么京城的贵人,就是大娘子家,咱们也不如人家脚后跟上的老皮哩。自家还满脑门子官司呢。” 祝三喝了口鸡汤,说:“我不会为她拼命。” 张仙姑讪讪地:“哎。” 祝三想了一下,对张仙姑道:“有情份,能帮尽力帮,放心,我不会把自己折进去。” 张仙姑叹了口气:“可说呢,她这运气是差了些。” 祝三闷闷地吃了一餐饭,起身收拾碗碟,张仙姑道:“搁那儿,我收拾吧,你快歇着去。这一天天的,还不够操心的呢?” 祝三道:“两个人干快些。”刷完了碗,张仙姑还在外间不走,祝三道:“娘有事要说?” 张仙姑道:“也没什么,就是心里有点不踏实。我在你这儿坐坐。” 祝三道:“郑钦差要我明天去见他,还叫我收拾行李,后天就要走了。明天你跟爹一道收拾一下,我回来买辆骡车,装了车咱们跟着他们的队走。” “哎!哎哟,这就要走了呀……” “嗯。” “那……大娘子和花姐呢?” “大姐得跟舅舅一道吧,他们那儿吃穿都好,花姐不愿与大娘子分开,大娘子应该与她一道的。” “哦哦,也是,那个大人要是有良心,也该管你干娘后半辈子的。” “睡吧。” “哦哦。” ………… 第二天一早,祝三匆匆吃了早饭就去了行辕,出门的时候陈府的家仆还在,都很礼貌地叫他一声:“小郎君。”祝三也向他们道了辛苦,又问他们:“早饭怎么吃?”家仆笑道:“一会儿来换班的,我们回去吃。” 祝三一点头:“有劳。” 他没什么代步的,依旧是两条腿走到了行辕。行辕里一片快活的空气,门上的人见到他就很热情。 沈瑛已不在行辕住了,钦命的案子办了,他不再提什么“避嫌”,昨晚就在陈府住了,好离外甥女也近一点,行辕里只留了两个仆人看守兼收拾行李。府里如今只有郑熹及其随从,这些人看祝三就像是看“自己人”。 就在昨天,沈瑛安排外甥女、安排往京城报喜,郑熹则是下了封口令——随从们不许谈论祝三与花姐的事。金良非常善解人意地传了一回“流言”,说是祝三自己选择了跟着郑熹做事。 私下里,猜什么的都有,但是面上还是一副热情迎接“投奔明主”的新人的样子。 祝三先见郑熹,不想屋里还有一个黄先生,两人互相点头致意。 郑熹心情正好,随口说了一句:“坐。” 祝三没有马上就坐下,郑熹道:“让你坐下,哪那么多的讲究?真要叫你讲究了,你又不懂了!昨天在我面前不是够潇洒么?” 祝三麻溜地坐下了,问道:“您叫我来有什么吩咐?” 郑熹笑骂:“你倒不客气!后天动身,准备好了吗?” 祝三道:“嗯,您只说什么时候走,是到这儿来,还是到城外等着跟着一道走,到时候您准能瞧见我。” 郑熹道:“看看。” 祝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见桌子上放着份空白的文书,他挺熟的,就是户籍文书。郑熹道:“你原是无籍之人,现在上报就得了。” 祝三道:“好。” 郑熹道:“你没有正经名字吗?只写个祝三未免草率,起一个吧。” 祝三道:“一时想不起来。”她也没想过自己有什么名字,朱家村也有很多人也没个正经名字的,就叫个排行或者是小名、土名、绰号。虽说在私塾窗户下面听过“必也正名乎”,她的心思并不在名字上。 黄先生小心地插言道:“不如请大人赐个名字,如何?” 祝三倒是无所谓,郑熹沉吟一下,抬手摸下巴时摸到了冠缨,垂眼一看,这冠缨颜色朱红鲜艳,笑道:“你姓朱,就叫朱缨吧。也不知道你父亲的名字,一总填了,临走前就办了。” 祝三道:“不是朱,是祝。” 郑熹道:“怎么?” “外来户么,不是一个姓的受欺负,他们就改了姓。”结果好么,改了也还是受欺负。 黄先生问了是哪个字,又说:“那,老先生的名讳是?” 就没个名讳,祝三道:“没有名儿的,都叫他排行,他是独子。” 他看到黄先生就知道这事儿很容易了。于平对他讲过,有时候这些事情不是主官想办都不大容易,但是小吏们就是干这个的,反而好办。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么来的。 郑熹道:“胡说!你父亲的名讳你怎么能随便?不得问一问?” 祝三道:“他要是有名字,瞒不过我的。他统共识不到二百字,现取名也取不来的。” 郑熹道:“我看你倒懂得多!” 祝三道:“我是在墙根底下偷听的课,先生是大娘子和四阿翁请的,四阿翁的孙子不叫我听,叫人赶我,不许先生教。是大姐和死了的大郎说,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赶,我就在窗户外头听,他们也付钱了,又不要先生额外多给我讲。大娘子点头了,我才听的。大娘子后来招婿,我才答应的。” 郑熹心中念头一闪而过,口里问道:“读过什么书?” “私塾教的一点什么经书,史书还没讲多少大郎就死了,我也就没能跟着听下去。” 郑熹道:“罢了。那你母亲的名字呢?你外公不给取?” 祝三两手一摊:“我不知道有外公。” 张仙姑更妙,她能识到五十个字都算她赢。所以朱神汉据说
相关推荐:
淫魔神(陨落神)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将军在上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女奴的等价替换
恶蛟的新娘(1v2)
红豆
开局成了二姐夫
深宵(1V1 H)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