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被狠狠疼爱的恶毒女配 > 第106章

第106章

” 贾教授的声音有些哽咽,“这可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古人类化石,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啊!这意义可太重大了!” 前面的赵振国真没听懂,但最后一句他听懂了。 卧槽! 这么牛逼? 难道是因为上辈子这块荒地还没人种,就被圈入了森林公园,周围都围上了栅栏,平常人根本进不去,所以这东西一直没被人发现? 可是京市猿人头盖骨怎么从近千公里外到了这里,这里又怎么恰好还有同时期的猿人头盖骨? 这个问题也是贾教授想知道的,所以考古队扩大了挖掘范围,连同鹿场在内的几亩地,都准备挖个遍,鹿场被迫换了个地方。 赵振国借口说要全程陪同考古队,隔天就把王大海撵回去干活了。 这货看芬姐的眼神太不清白了,要是被他爹发现,一顿打跑不了。 赵振国能天天睡媳妇,美得不行。 就是好些天没见着棠棠了,闺女又不认他这个爹了。 这回连糖果也不好使了,哄不好。 倒是无意间把闺女举高高,让她骑在自己肩膀上,棠棠居然咧开嘴,愿意跟他亲近了。 看她喜欢这个,赵振国索性天天把闺女抗在肩膀上,带她到处去看热闹。 棠棠坐那么高也不知道怕,反而还咯吱咯吱笑得开心。 婶子看了直摇头,宋婉清却笑笑,由他去吧。 带娃挺好的,要不白天也折腾自己,太累了。 婶子还以为爹带闺女,也就三分钟热度,没想到赵振国被棠棠浇了一脑袋,还美得跟啥似的,咧着嘴说:“童子尿养人,棠棠真乖!” 婶子:?童子? 不光这样,赵振国还给棠棠换衣服,洗尿布。 除了赵振国,婶子就没见过有大老爷们干这个的。 天天都有村民来围观考古队撅着屁股刨地,一开始,大家都好奇得很,跟看西洋景儿似的。 可惜看他们挖出来的全是石头疙瘩啥的,热乎劲儿也渐渐没了。 挖了一周,收获不大,不知道贾教授听谁说村医李大辉收了块龙骨,非让赵振国带他去看看。 到的时候,李大辉正准备把那块龙骨放在碾子里碾。 贾教授急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扯着嗓子大喊:“别动!” 那声音就跟炸雷似的,把李大辉吓得一哆嗦,手里的龙骨差点没掉地上。 贾教授冲过去把那块龙骨抢了过来,紧紧攥在手里,喘着粗气说:“这可是龙骨!你!” 李大辉茫然地看着贾教授,挠挠头,“我知道是龙骨,不是龙骨我还不要呢!” 贾教授急得直跺脚,“龙...” 赵振国:... 贾教授考古考傻了,不唯物了!这世上哪来的龙? 343、龙... 贾教授见赵振国和李大辉用看神经病一样的眼神看着自己,急得直摆手,赶忙解释道: “不是你们想的那种神话里的龙,这是恐龙!” 赵振国:不是,大爷您一口气说完会咋地? 李大辉一听,瞪大了眼睛,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啥?恐龙?我就知道地龙(壁虎)!我跟你说,这龙骨、就这玩意儿止血可好使了。” 贾教授听完李大辉的话,差点没急哭喽,啥意思? 这人之前碰到过类似的东西,还使过? 李大辉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掏出一罐药粉跟贾教授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赵振国当时被老虎挠了,涂的药里面就有这玩意儿!要不能好那么快么? 贾教授差点没厥过去,一个趔趄差点没脸着地,赵振国眼疾手快伸手扶住他。 他朝李大辉使眼色,快别逼逼了,没看老头都快翻白眼了么?咋滴,你今天没生意难受是吧? 李大辉这才悻悻地闭上嘴。 赵振国赶紧扶着贾教授坐下,拎着暖壶给他倒了一茶缸水,给他顺着后背劝: “贾教授莫怪,大辉哥这是无知无畏...莫怪莫怪!” 贾教授好不容易才气儿倒顺了,闷了一缸子水,长吁一口气说: “哎,我不是怪他,我是心疼,这是恐龙,这可是恐龙化石啊!” 李大辉没听过这稀罕词儿,好奇地问:“啥叫恐龙?” 贾教授耐心地解释: “这恐龙啊,是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种巨大生物。它们早在几千万年前,甚至上亿年前就已经灭绝了。这块骨头,就是恐龙身上的一部分。” 李大辉惊呼:“卧槽!我爹没骗我,真有龙!” 赵振国:! “这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恐龙死后,身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被矿物质填充、替换形成的。你看这上面的纹理和结构...像是某种大型食草恐龙的桡骨的一部分...” 说着,贾教授还指着“龙骨”上的一些纹路给李大辉和赵振国看。 赵振国倒不怀疑贾教授的眼光,这个级别的地质学家,眼睛就当精密仪器使。 不过他还是适度地表示了一下惊讶,总不能让这俩人知道,他知道啥是恐龙吧? 他装作目瞪口呆的样子,伸手想摸摸那块骨头,贾教授想打掉他的手,想了想又忍住了。 赵振国看他不愿意自己碰,索性缩回了手,默默吐槽:都化石了,摸一下还能咋滴?除了沾点灰也破坏不了啥啊! 他故作惊讶地感叹:“乖乖隆滴咚,这恐龙得有多大啊,光这一块骨头就这么大,那身子不得跟小山似的?” 李大辉凑过来,也跟着咋呼:“艹,这要是块桡骨,那参考人的比例,这东西得有三十米了吧...贾教授,能有这么大的东西?” 恐龙这东西超越了李大辉的认知,他不太信这个神神叨叨的老头。 贾教授:“错不了!你是在质疑我的专业么?不是跟你吹,你随便拿块骨头,我都能分出来是什么动物的,33年的时候,我师父拿了一大盒哺乳动物的牙齿,让我标上拉丁文,我全标对了,才从练习生升为教练员。” 赵振国:您老师跟那个露鸟腿让学生猜鸟那位,真有一批。 李大辉一脸不信,只差没问,您师父哪位啊?牛逼是不是吹得有点大? 他转身跑到院子里,回来的时候举着一小节骨头,问贾教授这是啥。 ?贾教授瞟了那块骨头说:“鸡身上有164块骨头,这块是乌喙骨,在人体中已经退化!” 李大辉被震住了,用见鬼的表情看着贾教授。 贾教授特别自豪地说:“我师父杨克强发现了好多恐龙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我真见过类似的骨头,也看过他的论文和照片...” 他提名字,赵振国知道这人是谁了。 恐龙爱好者就没有不知道这位的,这是中国恐龙之父,他的照片在大英博物馆与国际科学巨匠达尔文、欧文并列在一起,供世人瞻仰。 赵振国偷偷跟李大辉说:“贾教授和人家师父杨教授都是开宗立派、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你别胡咧咧了。” 李大辉把他的话当耳旁风,饶有兴致地问:“哟,那可值老鼻子钱了吧?” 贾教授连忙严肃地说:“这可不是用钱能衡量的,它是无价之宝,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得赶紧好好保护起来,进行专业的研究。” 最初他说这是恐龙化石的时候,赵振国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点点头说: “贾教授,那你说咋办?咱听你的。” 贾教授:“先得把这块化石妥善保管起来,不能再让它有任何损坏。我们会对这里进行更全面的勘探和发掘,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的化石。” 赵振国:行吧,就继续挖呗。又可以多翘几天班。 临走的时候,李大辉站在自家那有些破旧的院子门口,脚在地上来回蹭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赵振国很少见他这么扭捏,问:“大辉哥,咋了?” 李大辉嘴唇动了动,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说:“贾教授,我、我还有个东西,要不您给瞅瞅?” 贾教授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什么东西?快、快带我去看看。” 李大辉带着贾教授,穿过院子,往茅厕走去。 到了茅厕,李大辉指着砌在墙里的一块圆滚滚的石头, “就这玩意儿。这也是很久之前给我那块‘龙骨’的人送的,当时我家茅坑塌了,就顺手用这东西砌墙了,别说,石头砌的就是结实...” 贾教授顺着李大辉手指的方向看去,那块石头嵌在墙里,周围还残留着一些干涸的尿渍,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可他此刻哪还顾得上这些,眼睛紧紧盯着那块石头,眼里满是兴奋和惊喜。 快步走到墙边,也不顾墙上还有污渍,伸出手就去摸那块石头。 他的手在石头上轻轻摩挲着,摸了一分多钟,长叹一口气,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这哪儿是石头啊,这是恐龙蛋啊!” 李大辉瞪大了眼睛,这老头逗自己玩呢? “啥?这是恐龙蛋?贾教授,您没开玩笑吧?” 这篮球大的石头,居然是个蛋? 344、捅到恐龙窝... 贾教授一脸严肃,“我怎么会开玩笑,没想到这么珍贵的东西被你砌在墙里了。” 李大辉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哪知道这是稀罕东西啊,当时就觉得这石头圆溜溜的,挺结实,就用来砌墙了。那咋办啊?” 贾教授想了想:“拆、了。” “啊?” 李大辉后悔带这老头来了,白白损失一间茅房,嘴欠么不是? 赵振国赶紧朝李大辉使眼色,咋这会儿发癔症了?赶紧先应承下来啊。 “大辉哥你放心,你这是做贡献呢,回头他们会给你报销,还会给你发奖状,你想想狗剩...是吧,贾教授?” 贾教授点点头。 想想之前抓到土耗子,得了奖状和自行车的狗剩,李大辉觉得拆就拆吧,算下来还赚了。 贾教授接着问李大辉:“咱村里其他人家,还有没有这东西啊?” 李大辉不太确定地说:“大概,有吧?这石头砌墙挺好使的,说不定别家也用了。” 这年代盖房子,用砖的都少,基本上都是土坯房,但茅房用土坯的话,尿一浇容易塌,所以下面都会砌一截石头。 临走的时候,赵振国叮嘱李大辉这事先别往外面说。 出了李家,贾教授非要拉着赵振国在村里转转。 这一个多星期,贾教授每天都是两点一线,不是在赵振国家里,就是泡在发掘现场,还真没怎么在村里好好转悠过。 贾教授专门往人家家里的茅坑钻,村民们都觉得挺稀罕。 更稀罕的是,贾教授在茅坑里这儿看看、那儿摸摸,时不时还长吁短叹一番。 村民们心里头直犯嘀咕,这人是咋啦?脑子是不是有点? 有胆大的村民就忍不住问赵振国: “振国啊,这人咋回事儿啊?咋老往茅坑里钻,还唉声叹气的?” 赵振国明白,贾教授这是在找恐龙蛋,可跟村民们解释恐龙蛋是啥,可得费老鼻子劲儿了,村民们指定听不明白。 他灵机一动,说:“嗨,贾教授啊,他最近肠胃不太好,拉不出来,憋得慌,所以才这样。” 那村民露出了一副会意的表情, “原来是这样啊,拉不出来可太难受咯,怪不得他这样。咋不找李大辉给看看?” 赵振国赶忙摆摆手,说:“这不刚从李大辉家里出来么?大辉哥说让贾教授多换几个坑,找找感觉,万一来感觉了,不就能拉出来了...” 李狗蛋:咦,城里人,路数还不少哩! 贾教授从茅坑出来就发现对方用特别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一打听才知道,赵振国说他便秘,便秘就便秘吧,这个借口还不错。 这样也好,省得费口舌跟村民们解释恐龙蛋的事儿了。 这一天呐,除了吃饭那阵儿,贾教授跟赵振国就跟茅厕耗上了,不是在茅厕里头,就是在往茅厕赶的道儿上。 赵振国兜里揣着烟,见着人就递上一根,再扯个贾教授便秘的由头,茅厕钻的那叫一个顺溜。 这年月,村里人都实在,心思也单纯,都没想那么多。 等到了晚上,总算是结束了茅厕一日游。 赵振国的鼻子已经失灵了,想着可算消停了,赶紧回去洗澡吃饭。 可贾教授说不急,让赵振国把他送到大队部,说是要打个电话。 赵振国蹬着自行车载着贾教授,一路上,贾教授激动得不行,一直在后面嘟囔: “错咯,咱全错咯!” 赵振国没吭声,路没错啊?贾教授没头没尾地喊什么呢? 就听着贾教授懊恼地说: “74年的时候,你们省文物队在红层里头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可因为挖出来的数量不多,又没怎么宣传,就没引起什么大动静,当时学界就觉着这是个孤立发现。 啥孤立发现?此说大谬! 你知道今天我发现多少恐龙蛋不?” 赵振国觉得自己就像是相声里的捧眼,其实贾教授大概不需要他说话,但他还是礼貌性地问了一句,“多少?” “538!” 赵振国忍不住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把老头给颠下来,“卧槽,老家咋感觉快成恐龙窝咯。” 他当时开玩笑的时候,贾教授呵呵笑,也没反驳他。 赵振国也没想到,他居然一语成谶,说准了。 —— 接下来的两天,赵振国陪着贾教授走访村民,记录那种圆圆石头蛋子是从哪儿挖出来的。 第三天,贾教授的老师杨教授也来了, 贾教授就像见了救星似的,赶忙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发现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杨教授一边听,一边眉头紧锁,时而点头,时而沉思。 等贾教授说完,杨教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他们师徒俩蹲在赵振国家的院子里,拿着贾教授画的石头来源地图和记录的数据,仔细研究起来。 结合着白垩纪晚期全球变冷的记录,他们越分析越觉得,这些发现说不定能为恐龙灭绝假说提供实实在在的证据。 像火山活动、气候变化这些导致恐龙灭绝的说法,说不定能在这儿找到关键的线索。 ... 说干就干,他们立刻联系了相关部门,调来了几台轮式挖掘机。 一辆辆挖掘机轰隆隆地开进了村子,那阵仗把村里人都给看呆了。 村民们围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哟,这是竜啥呢?恁大动静。” “听说啊,是要帮咱们翻地的!” “咦,这么好么?” 这是赵振国和王栓住沟通后对外的说辞,就当冬小麦播种前,帮忙翻地了。 挖掘机的铲子一下又一下地挖进土里,扬起了阵阵尘土。 “慢点儿,慢点儿,别伤着...”贾教授在一旁大声喊道。 其实这时候轮式挖掘机斗容差不多才0.2立方米,柴油驱动,劲儿也不大,基本上伤不住化石。 随着挖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石头蛋子露了出来,有圆的、椭圆形、长椭圆的,还有橄榄形等多种形状。小的与鸭蛋差不多,大的有俩篮球那么大。 杨教授拿着小刷子,轻轻地刷去化石上的泥土,眼睛里满是惊喜和激动。 “太壮观了,这么多恐龙蛋化石聚在一起,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啊。”杨教授说。 贾教授也在一旁兴奋地说:“老师,咱们这次肯定能揭开恐龙灭绝的神秘面纱。” 他们这次不光找到了恐龙蛋化石,甚至还找到了金属盒子,里面有一个牛皮笔记本,记载着猿人头盖骨出现在千里之外的秘密。 345、被血染红的骨头 李助理捧着铁盒子跑来的时候,赵振国正吸溜着面条跟杨教授唠恐龙蛋化石的事儿。 他盘算着,得把这两位教授引到临县去挖一挖。 临县上辈子那可是出了名的恐龙之乡,那地界儿埋着的化石,指定比自家老家还多。 说起来,上辈子九十年代初那会儿,临县出了档大事,大规模的恐龙蛋化石盗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 还有个叫什么“贝贝”的恐龙蛋化石,被人偷摸卖去了漂亮国,后来还是国家强大了,通过外交手段要了回来。 赵振国就寻思着,要是两位教授能早点去那儿开挖,这宝贝疙瘩也不至于落到外国人手里,漂洋过海跑那么远。 ... 要是二十年头里挖出个铁盒子,肯定要被拿去炼钢,但现在不兴那个了,而且这东西埋太深了,谁家犁地能挖三米那么深?那不是刨坟么? 杨教授小心翼翼地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本牛皮本子。 直觉告诉他,这本子很重要。 他带上手套翻开了本子,这一看就禁不住热泪盈眶。 赵振国脑袋伸得老长,也跟着他看。 这是一本日记,日记的主人叫做赵晏宁,记录了猿人头盖骨的故事。 —— 1941年冬, 秦皇岛潮湿的海风裹挟着硝烟灌进鼻腔,护卫队长杰克死死扣住扳机,黄铜弹壳在箱子上叮当作响。 这个装着七十万年人类记忆的铁皮箱,此刻成了他们最后的掩体。 "三点钟方向!" 赵晏宁突然用枪托撞了下杰克的肩膀。 暗礁后方,钢盔的反光刺破晨雾。 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飞溅的碎石在杰克脸上划出血痕。 国宝护卫队众人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巧,一次次击退了日本人的进攻。 然而,日本人的数量众多,火力也越来越猛。 最终,由于寡不敌众,他们不幸被日本人俘虏,被送往了天津战俘营。 被俘之前,有人提议要把东西给毁了,千万不能落入敌人之手,负责销毁的赵晏宁实在下不去手,咬了咬牙,决定把箱子沉入海中,还特意做了标记,盼着等以后有机会了,还能把这宝贝给找回来。 —— 战俘营的霉味渗进赵晏宁的绷带,他咬着后槽牙,将最后一片磺胺粉洒在化脓的伤口上。 铁栅栏外飘来日语呵斥,混杂着皮靴踏过青砖的脆响。 这是他在天津杨柳青战俘营的第一百七十九天。 他尝遍了各种酷刑,以活人之身经历了十八层地狱。 无数次他都觉得痛不欲生,但他舍不得死,每每想起那个沉在海里的箱子,他就跟自己打气:“再撑一天,就一天。” 那箱子里装着的,是国宝,是民族的根,他盼着有朝一日能把那宝贝完完整整地弄回来。 可隔天,伤口化脓得更厉害,他发起了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得,觉得自己怕是熬不住了,不能把秘密带到地下去,心一横,打算把这个秘密告诉狱友林风。 林风是穿山一派的传人,被关进来已经一个月了。日本人想让他带着去刨坟挖宝贝,他嘴上说着考虑考虑,内心却死活都不愿意干,说盗墓虽然缺德,但也不至于缺德到卖国啊。 赵晏宁刚开口想跟林风说出自己的秘密,就被林风打断了。 林风说:“你甭一副托孤的样子,你不会死的。” 赵晏宁这才知道,林风进来的第一天就开始秘密观察战俘营的地形和守卫情况。 他发现,战俘营的围墙虽然高大坚固,但有一处地方的土质较为松软,或许可以利用穿山一派的技艺打通一条地道。 每天晚上,等赵晏宁昏睡过去,林风都偷偷开牢房门出去挖洞,一个月真没忙活,还真把地道给挖通了! 当天晚上,熄灯之后,林风用铁丝捅开了自己和附近牢房的门,架着赵晏宁,趁换班的间歇,跑到了放风操场的角落里,准备钻进早就挖好的地道里。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一名守卫察觉到了异常。 警报声瞬间响起,战俘营里顿时乱作一团。 在保护赵晏宁和林风逃离的过程中,好多人牺牲了。 有些人赵晏宁知道名字,有些人他连名字都不知道。 本子上,他按照自己的记忆,把那些人的特征都记录下来。 赵晏宁和林风还有另外两名爱国人士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他们一路东躲西藏,辗转到了秦皇岛。 最终在海边,赵晏宁找到了自己当初沉下去的箱子。 林风问他准备怎么办,赵晏宁这时候已经不相信南京政府能保护好国宝了,就说想回自己的老家。 不知道是怎么走漏了风声,他们从秦皇岛走的时候,日本人在后面紧追不舍,跟一群闻到血腥味的恶狼似的。 赵晏宁和林风等人只得抛弃了笨重的箱子,用布包裹着国宝辗转奔逃,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 这一路上,他们多次路过敌占区,枪林弹雨、盘查搜捕,经过漫长的跋涉,只有三个人成功到了赵晏宁的老家。 那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小村庄,四周环山,地势险要。 赵晏宁把头盖骨埋了起来,并在笔记本中仔仔细细地画出埋藏的位置,生怕日后找不到。 笔记的最后,赵晏宁写那个爱国人士要去延安,自己和林风也准备同行,盼着能在这乱世里,为国家和民族再出份力。 ... 众人读完笔记本上的记载,心中满是震撼与感慨。 这些猿人头盖骨背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那段屈辱历史中,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守护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而不懈抗争的见证。 赵晏宁的那本日记上,光有名有姓的,都有38人,还有诸如大长脸、酒糟鼻等不知道姓名的人... 也不晓得为啥,那笔记上写名字的人叫赵晏宁,这名字让赵振国听着怪耳熟的。 都姓赵,莫不是赵家的亲戚? 可他把族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瞅见有这么一号人物。 赵振国打着手电筒抹黑去问大哥,可大哥皱着眉头想了老半天,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没印象。 他又跑去问王栓住,王栓住抽着旱烟,嘟囔着: “这名儿我好像在哪儿听过,可猛一下又想不起来。” 赵振国有点像只漏了气的皮球,结果王栓住一句话,又给了他希望。 王红旗听完赵振国的话,也顾不上吃饭了,就在自家院子里头,背着手,一圈一圈地转,转了三圈之后,突然“啪”地一拍大腿,扯着喉咙喊:“难道是他?” 346、械斗 赵振国最烦这种说话说半句留半句的人,可眼前这老头,岁数大辈分高,给他当爷都绰绰有余,当太爷都不过分。 他脸都

相关推荐: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祸国妖姬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她太投入(骨科gl)   虫族之先婚后爱   修仙有劫   我以力服仙   媚姑   老师,喘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