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他们要做不好,那我也不再管他们了。” 祝缨道:“那就说定了。” “好,多谢。你这份情,我会记得的。” 祝缨亲自把王大夫送出户部,王大夫道:“留步。” “慢走。” 祝缨送走王大夫,先去吏部与姚尚书勾兑,说的是赵苏的事情。 之前,姚尚书给她递了个条子,让她对姚尚书的一个堂弟手下留情。这位堂弟在外任上,今年的粮赋有欠,希望明年能够往下减一点。 祝缨也有自己的打算,答应了姚尚书,将文书上的数字略改了一改。 见到她来,姚尚书笑道:“稀客。” 祝缨道:“当我是客,就允我一件事,如何?” 姚尚书邀她坐下,询问是什么事,祝缨道:“户部现在忙,想调几个人来帮我。” “好。”姚尚书没问人名就答应了。 祝缨把赵苏的名字给报了上去,让赵苏过来做个郎中。之前把赵苏弄到北地攒功劳,如今在鸿胪寺的差使也办完了,调过来也在情理之中。姚尚书感慨道:“对亲儿子也不过如此了。” 祝缨道:“那也得他自己争气。” 两人勾兑完了,姚尚书又说:“舍弟的事,千万不要忘了。” 祝缨道:“忘不了。” 出了吏部,再去大理寺。施季行等人与她想的也是一样的:查,查清楚了,再考虑怎么报。大理寺轻易不为人顶缸,想办事,得有诚意,不然就是一点面子情。 大理寺的暗房里,存着好些积了灰的档。许多是当时拿出来用处不大,日后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拿出来,会有更大作用的东西。 祝缨只消对施季行暗示一下,施季行便明白了。施季行道:“要是属实,想瞒也是很难的。” 祝缨道:“你先查。” “好。” 祝缨接下来还有一些地方官员要见,彼此一番讨价还价,都是些惯例了。祝缨做预算的时候,留了一个上下浮动的范围,为的就是预防有意外事件发生,可以灵活调整。 又见了一个刺史、一个司马,与江政一样,祝缨就向他们要一样东西:人口和土地的实数。 到得落衙时,祝缨回府,门上已经收了一些帖子,小厅里也坐了几位等着见她的客人——外地官员陆续到了。 祝缨对林风道:“告诉他们一声,今天有事,帖子收下,另约个时间吧……” 林风道:“您知道了?” “嗯?” 林风道:“您还不知道?” “说事。” “哦!那边、旧府那里后半晌来报信,祁老翁,殁了!” 祝缨微张了口,问道:“这就没了?”顿了一顿,才说,“祁小娘子说有什么事要家里帮忙的么?” “那倒没有,只来知会一声,说,蒙多年的照顾,又给您添麻烦了。” “知道了,后事让赵苏去办吧,有什么要帮忙的,你们也别不管他。” “哎!” 有了祁泰的事,祝缨就更有理由了,让苏喆等人将客人劝走,她自己换了身便服,出门去了郑府。 —————————— 祝缨到郑府的时候,郑家正准备吃晚饭。 除了郑熹一家,郑衍、郑奕等人都在,祝缨道:“哎哟,我来巧了。” 郑衍的脸上有些讪讪的:“三郎来了?” 祝缨的表情无平常无异:“是,有件事儿要同相公讲一下。” 郑熹道:“随我来吧。” 两人去了书房,郑衍弟兄二人没有跟去。 进了书房,两人在榻上对坐。祝缨先说:“您这是,又操上心了?” 郑熹道:“我倒想清净自在地过上几日,这个人!带他去京兆府去请罪,他还不乐意呢!” 祝缨道:“能者劳、智者忧,王大夫想必也做如是想。” “哦?他?” 祝缨道:“王家的案子落到大理寺手里了,他今天找到了我。不太好弄,最好也是个暗中办了,不大肆宣扬。” 郑熹道:“王大夫没尽全力。那也是个明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不能放肆胡为,只为一时痛快四处树敌。 就说陈大,丞相之子、京兆尹,才上任,多少双眼睛盯着。你还不知道吧?那老翁本不敢争执,他女儿在府上也没受虐待,事态本已平息。他店中有个小伙计,一日遇到了一个书生,告诉他,只管告。你猜,这个书生是谁的学生? 陈大要是不接这个案子,又或者私下卖放,他这京兆尹的名声也就臭了。 这个时候,不给他个台阶下,倒叫他先主动示好?我得给他什么样的好处,才能叫他明白无误显露出为我所用? 那个江政,约摸也是如此吧。” 祝缨道:“我要说的,正与这两个人有关。” “哦?” “当年,陈、王二位相公还在,政事堂里是陈、施、王三位,他们曾将一批年轻官员外放到各地历练……” “我记得有这事,你也是那个时候离京的。不过,有些人是历练出来了,有些人就虚有其表。” 祝缨道:“我从梧州回来的时候,路过家乡,见了陈相公。他对我说,当时是担心先帝行将就木,年轻人不知轻重卷入纷争,是有保全之意。谁知造化弄人,往事不堪忆” 郑熹的眼睛放空了瞬间,道:“先帝……太子……” 谁知道先帝太能活了! 祝缨道:“江政就在名单上,他并不是刻意针对谁。” 郑熹的表情微变,祝缨点点头:“这是陈相公给我的,我看过了,从户部与大理寺看来,大多还可以。” 说着,将一张纸递给了郑熹:“江政是个能干的人,还是不要把他推到对面的好。户部没钱了,得有人不竭泽而渔,又能打上几条鱼来果腹。” “你以往看冼敬他们还不错。”郑熹接过了纸,发现上面的名字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多,想来是陈峦手中的那一部分。王、施两人,估计不在祝缨手上。 祝缨道:“那是以往,自从发现谁做官亲族都容易兼并之后,就觉得有些事情不必那么分明。什么士族、什么寒门,本也不是那么明晰的。” 郑熹点了点头:“就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祝缨道:“忠武军、忠武军如今半死不活。我在北地招募了三千子弟,温岳带着,也带得挺好。” 郑熹缓缓地点头,比刚才点头的动作要慢一些:“倒是,有点意思。” “我也还没想明白,不过,”祝缨指指那张纸,“这个,我还是相信三位相公的品格。” 郑熹道:“也好。” 祝缨起身告辞,郑熹道:“来都来了,吃了饭再走。” 祝缨道:“我在这儿,那一位会不自在的。” 郑熹想起郑衍也是有些头疼的,道:“改日梅花开了,再来烹茶赏雪。” “好。”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384 寂寞 外乱是乱,内乱也是乱。 出了郑府到了街上, 风顿时大了起来。 灯笼被风吹得稍稍摇晃,郑府的大门连同门边的人都被晃得明明灭灭。 祝缨突然意识到,她竟然已经到了与郑熹谈论天下事的地步了。以往, 郑熹是教导者, 是安排她的人。凡事,她总是不露一丝心意, 照他说的做,奉承着、糊弄着就成了。 她的心事, 全与花姐说, 有时候也能同母亲讲两句。论起天下抱负,又与王云鹤也能说上几句。 母亲、花姐远在千里之外, 王云鹤…… 我竟只能与郑七论天下了么? 郑川还站在门前没有进去,祝缨对他点点头, 摆一摆手:“外面冷,回去吧。我也走了。” 郑府离祝缨的新宅不算太远, 祝缨回到家的时候正好吃晚饭。祁泰的讣闻传来, 府里上下颇有些伤感。祁泰平时没什么存在感, 但府里许多人都被他教过算学。 这里面有祝缨起初理解的问题,她以为祁泰会算账,则凡与算术有关的都要他教。弄得一群人鸡飞狗跳, 愁得想逃学。祁泰又是一个不大会看人脸色的人,学生们苦不堪言。 当祁泰过世之后, 这些经历统统变成了难忘的回忆,好些人饭也吃不香了。 祝缨道:“明天轮流去那边看看。” 众人一齐答应了。 与祁泰相处近二十年, 一朝生死相隔,祝缨叹了一口气。林风悄悄地看了她一眼,却见祝缨又恢复了平静, 很正常地吃起晚饭了。 吃完了饭,祝缨没再有任何一个字的吩咐,安静地到了书房。胡师姐等人要跟过去,祝缨摆了摆手,她们对望一眼,只搬了炭盆、点了蜡烛,将一壶热茶放到一旁的小桌上,带上门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祝缨不像她们想象的那样伤感,她先扯过纸来,得写一个祈泰出了缺的文书报给吏部。再打开今天访客们的拜帖,今天不见,明天也得见,明天的时间安排就会非常紧。明天还要与各地的官员讨价还价,要安排人去验收粮草。 每日晨会的内容,头一天晚上都得有个规划。再将户部的事务梳理一遍,以防明天皇帝又或者政事堂询问。 公务都办完,祝缨才起身往外走去。一出门,便见到檐下胡师姐与祝银两个人抱着手炉子,坐在那里。就着檐下挂着的灯笼的光线,祝缨看到她们的鼻尖冻得发红。 祝缨道:“不用坐这里守着,冷。” 胡师姐将手炉子捧高了一点,道:“有这个。” 祝缨点点头,疾走到小校场,除去外袍,练了一会儿功。祝银悄悄退了出去,不多会儿,带了两个人来,往小校场四周点了十几支火把。 胡师姐道:“天黑了,留神脚下。”她把手炉子随手一放,两只胳膊不由自主地乍起,随时准备救护祝缨。 祝缨在梅花桩上腾挪一阵,又打了几套拳,身上冒出热气来才停下:“都看着我干什么?休息去吧。你们这么盯着,我不自在。” 苏喆倚在一根桩子上,哼唧着说:“没人盯着,您今天看着也不像自在的样子呀。” 祝缨看了她一眼,苏喆马上站得笔直。 祝缨笑笑:“没事了,歇了吧。” 说着,带头回房了,人们才渐次散去。 祝缨回到房里,洗沐完,看时辰还早,趿着鞋打开柜子,摸出一套书来。王叔亮最后给了她一套书,打开封面,里面就是一个薄薄的信封。信里没有什么殷勤嘱托的话,只有一份名单。 名单,祝缨看完就烧了,现在每天抽空看几页书。看完今天订的量,祝缨把书收好,执起烛台放到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镜中一个她、镜外一个她,也算是有两个人,可以说说话了。 不过不能说出声,在心里说就好了。 两个人沉默坐了一阵,祝缨起身,吹灭了蜡烛,睡觉去了。 ———————— 次日一早,祝缨起身之后做完早课,吃了饭去上朝。 临走前对项乐说:“账上先支些钱,拿去给赵苏。” “是。” 往去上朝,今□□上还算太平,施季行还在查王氏的案子。江政带来的证据祝缨看了,没有明显的破绽,则大理寺就得照着常规从头再来一遍。先审江政带上京的人证,然后还得拘传在原籍的相关人等,最快也得一个月才能有个结果。 散朝之后,皇帝留下窦朋再说些事务,祝缨等人都各自回衙办事。 祝缨回到户部先开晨会,第一件事便是宣告了祁泰的死讯。 乍一听祁泰故去,叶登道:“那要再补一个了,旁的时候都能细细地选,现在缺人。” 祝缨道:“一会儿发文给吏部,我已同姚尚书讲好了。” 叶登哪儿知道祁泰的来历呢?见有了安排也就不提了。户部的书吏里却有几个神色复杂的。 祁泰在户部做书吏已是二十年了,当年的官员早不知道在何处了,现在还记得他的人多半是那个时候的吏目,如今也都两鬓染霜了。一个个心中感慨,猛听得祝缨道:“都打起精神来!开始吧!” “是!”吏目们答得很大声。 祝缨先是给户部又去公文,一是告知祁泰的事,二是让户部再给补一个人——项乐。项乐此前没有在一个正式的衙门里做过事,且品级也不宜过高,算上之前在行辕积攒的功劳,祝缨调他来做个员外郎。 然后依旧是与一些已经排了次序的地方官员见面,不必一一细述。 到得傍晚,吏部那里来了文书,赵苏的调令下来了,姚臻派人知会户部,顺便将告身之类统统交给了祝缨。 祝缨落衙后,预备先去给祁泰上炷香,顺便把告身给赵苏。 哪知回家换了衣服,祝晴天却给她往另一个方向引。祝缨道:“错了吧?” 祝晴天道:“没错,没在府里办。祁娘子说,本来就是借住在您的府里,再在府里大办丧事不好。商量着挪到庙里去。” 祝缨道:“还有旁的理由。” 祝晴天:“嗯,祁家的人……祁娘子是女儿,又没个兄弟的,把祁家一家子人引到您的府上,算什么呢?赵大官人也这说。他们寻了个小庙停灵,顺便做了法事。” 祝缨到了庙里,见他们借了庙里一个院子做法事。祁小娘子哭得满脸通红,上来对祝缨一礼:“累您再跑这一趟。” 在她的身后,有几个男子跃跃欲试,想上来搭话。想是祁家的远亲。祝缨对他们点一点头,不等他们说话,便对祁小娘子道:“令尊只有你一个孩子,你该多上心的。” 然后上了香,把赵苏叫到一边,将告身给了他。 赵苏苦笑道:“只怕要请两天假,这里我不大走得开。她是独生女儿,娘家有些事儿得应付。” “哦?” “应付得来。” 祝缨道:“那好,过了头七,你就回来。家常事务她还能应付得了,这样的大事,她不是能顶得住亲族的。须得你在这里镇一镇。” 赵苏没有拒绝,祁小娘子理家一把好手,却不是苏鸣鸾、苏喆这样的女子,一朝遇到大事,她知道找谁,但她自己却应付不来。 祝缨道:“我家里还有事,就不留下了。” 赵苏送她出庙,路上又巧遇方丈。方丈慈眉善目,遇到她先宣一声佛号。祝缨也站住,与他问一声好,说一声:“叨扰。”又命取二十贯钱给方丈。 方丈再宣一声佛号,亲自把祝缨送出庙。 祝缨转陀螺一样,府里又有人来见她,她也须得与他们见面。百忙之中,又抽出空来派项乐去给冼敬送了一张帖子:“明天,我去拜访他,问他得闲不得闲。若不得闲时,再约。” “是。” 到祝府的地方官都带了不少礼物,今天祝缨要见五位客人。她也不敢托大,地方上的刺史,品级比她低得有限,礼物收,礼貌也得给人家。 阳刺史是北地离京城最近的,他到得最早,今年北地的赋税是减免的,阳刺史此来是先给祝缨打个招呼,免得被户部下面的人为难。 祝缨对这些登门的地方官,也是问他们要一样东西:人口、土地的实际数目。 五人见完,项乐上前报道:“冼詹事说,他明天扫榻相迎。” 祝缨道:“明天你不要出门了,就在家里等着。” 项家在京城也置了房产,但是项家兄妹都还是寄居在祝府的,项乐因而问道:“家里有什么事要我做的么?” “到时候就知道了。” “是。” 次日下午,项乐在家里就接到了牛金送来的告身文书之类。府里苏喆在庙里帮她舅舅,林风等人都撺掇着项乐请客,项渔也说:“二叔有钱!要请三天!要吃好的!” “去!”项乐说,“祁老翁的事还没办完呢,好歹再等两天再乐。还能少了你那一口吃的?” 项渔扮了个鬼脸,被项乐抬手就要打:“你还小吗?这般不庄重!去,取钱来,请李娘子整治一头猪、一头羊,今天请大伙儿添个菜。” 他又拿钱去外面订一桌席面,预备晚上孝敬给祝缨。 府里人果然不再跟着闹了,都说一句:“今天且享用,过两天再吃你的喜酒。” 项渔跟着项乐,项乐道:“我去写信回家,你跟来做甚?自己也去写信,一同捎回家去。” 项渔道:“二叔,您怎么不像高兴的样子呀?” “祁老翁天真烂漫,能一直住在府里。我这有一实职,不好再厚着脸皮住在上官的家里啦。我与你姑姑追随大人的时候,可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当时是想着做个仆人、做个管家来的。现在倒不好再住在这里了。” “咱家在京里也有房子,就是没这个大……” 项乐瞪了他一眼,项渔道:“那,我赖一赖?离大人远了,就不好了。” 项乐道:“大人对咱们家有恩,我不在这府里,当然要你们在大人跟前伺候。要记着,你可不是来做少爷的。” “是。” 叔侄
相关推荐:
佳偶天成 (1v1)
成为废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门(NPH)
不想和女主抢男人_御书屋
回到过去,泡妞上学赚钱三不误
东来莫忘(高干)
小妹妹,我来教你怎么诱惑男人吖~
重生后女配逃了99次(强取豪夺疯狂版1V1)
烛火烬燃(强制,姐弟)
催眠护符火影篇
斗罗绝世,世界调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