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小鬼们又开心了起来,端午这天,赵苏又携妻儿过来,那孩子已经过了整天睡觉的时候了,开始会哭了。此外又有在京的一些南方的官员,都在祝府里吃饭。祝缨又派项安往两处会馆里,拿钱、米之类在会馆里待客。请在京的南方士子们吃粽子,赠五彩缕之类。 祝府向来无酒乐,南士们也都习惯了,大家一处游戏,不用醉醺醺的,不用觑着空儿拿捏敬酒,倒也轻松自在。 赵振说道:“朝上好乱,大敌当前,他们可别再闹了吧。” 赵苏则说:“咱们有好些同学在北地为官,但愿不要遇险。” 一语说得大家都有点担心。祝缨道:“既是出门在外,好事坏事都会遇上的。他们都是实干的人,不会比前线将士更危险的。只可惜遇上天灾,也是一种考验呐!但凡能撑得过去,必有回报。” 大家才振奋了起来,这群人是祝缨一手提拔出来的,难免沾了点“祝缨味”,遇事愁也愁,却极少会退缩。 只有赵振说:“只盼着神仙们能消停,咱们才好认真做事。”他们这些人出仕就有祝缨庇护着,出仕的时候没人告诉他们神仙打架能打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他们以为的神仙打架是隔空骂两句,不是对着砸法宝啊! 他们还为祝缨担心,没事的时候,你好我好,到了现在,祝缨的风评也变得暧昧了起来。朝上有人说他“阿附”郑,有人说他“畏惧”王,与之前众口一词地夸赞“能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振等人已在外面与人起过许多争执,只在祝缨面前不好说出来扫兴而已。 祝缨道:“外面的事情我都知道,做你们的事,我自有分寸。” 众人才高兴了起来,又设投壶。林风高兴地唱起了山歌,赵苏被他勾得,也唱了一首。 赵振道:“你还会唱歌呢?” 苏喆抿嘴直乐,据说这位舅舅是能唱会跳的,小的时候在山里有时候还与大家一起唱跳。回到了山下,谁要把他单点出来让他演个獠人的歌舞,他能抽刀子捅人——捅过,家里赔了不少钱。 赵苏看到了,跑过来把她的头发给揉乱了,苏喆大怒!跳起来要打她舅,赵苏道:“坏了,外甥要打舅舅了。”一面跳上了梅花桩,两上一番蹿腾,祝青君喊苏喆下来,给她梳头去。 祁小娘子骂道:“你发癫了,她已经是大姑娘了,你还给她弄得披头散发?”她的孩子跟着哭,赵苏摸摸鼻子,接过孩子逗他笑。 到得兴尽宴散,客人们陆续离开。赵苏留到了最后,对苏喆道:“舅舅给你赔礼好不好?” 祁小娘子抱着孩子说:“就算是长辈,做错了也得认个错儿。” 看他们一家人这样,别人都先走了。卓珏邀大家去会馆,他请客,晚上再吃一顿,年轻人便同去。包了一个小院子,卓珏给众人满上了酒。 赵振道:“你莫喝醉了,醉酒出丑可不雅致。现在多少人说大人的不是,连带看咱们也有些白眼。” 卓珏道:“说的就是这件事儿!不就是王、郑二人么?王相公有王相公的名望,郑相公有郑相公的好处。大人越强,咱们越好,大人要是别人的马前卒,那咱们是什么?以往,咱们南人就算出仕,能搭上些关系,也不过是这个——” 他指着盘子里一道冷碟边上围的腌萝卜丝:“凑数的!说拨开就拨开了,说扔到桌下喂狗也就喂狗了!咱们须得拧成一股绳,襄助大人!大人好了,咱们也就好了!” 众人都以为恰当,赵振道:“哎,老赵呢?这事儿不能没有他!” 一语未竟,赵苏的声音响起:“谁叫我?” 他推门而入,赵振道:“怎么才来?你手欠什么?苏家小妹是大姑娘啦……” 赵苏笑笑,他故意留下来的,不得不手贱撩一下外甥女——昨天冷云问他了。 因为端午节鸿胪寺里有许多的安排,赵苏忙得比较晚。落衙后又去冷府里走了一趟,既是汇报,也是送礼。 冷云留他下来说话,问他:“你义父现在还好吗?” 赵苏知道他问的什么,先说祝缨现在被人“误解”,也没什么可以诉说心事的人,“从来有事都是自己先做了最难的,也不对人抱怨”,祝缨还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等等。 冷云说:“天真!只怕他兜不住。” “义父从来不会对不起朋友。” “如果一个朋友与另一个朋友不合呢?他要对得起哪一个?” 赵苏道:“我从来不担心义父会帮着别人对付我,这样就够了。会轻易抛弃别人的人,也会轻易地抛弃我。我自己的仗自己会打。我相信如果我落难了,义父会救我的。” 这事不适合公开拿出来讲,他故意留了一下。 赶到会馆继续吃酒,就听到卓珏放话。赵苏嘴角微翘:“你们声音太大了。大声密谋么?” 卓珏道:“这里是梧州会馆。” 赵苏接过他递过来的酒,一饮而尽。几人一番嘀咕,都认为卓珏所言极好,又公推了赵苏将这个意思明确无误地说给祝缨。不管别人怎么样,他们是愿意继续跟着祝缨干的。 赵苏对卓珏道:“我怎好掠人之美?明天落衙后,我陪你去拜见义父,为你敲敲边鼓。” 卓珏大喜:“多谢大人。” “我可称不得大人,你是顾同的半个学生,在你面前端架子,他是会骂我的。” 卓珏笑道:“您也是我的半师呢。” 赵振凑了过来:“我呢?我呢?” 卓珏痛苦地别过了头去。 ————————— 赵苏与卓珏约好了去找祝缨,哪知第二□□上又出事了。 前线有了捷报,无论冷侯等人如何提醒,原本紧张的气氛还是松懈了下来。朝上又打了起来。 祝缨没想到自己也能被当面质问。 此时,御史台的王大夫已经很难控制住手下的所有御史了,连御史都分了两派,余清泉是王云鹤徒孙,郑川是郑熹的亲儿。单这二人就很让人头疼了,其他的人也别有心思。从来朝廷上打架,都少不了御史的身影,有为公也有为私。 因此一听到有人出列要弹劾的时候,王大夫后背一紧,慢慢地回头往下面望过去。 一看之下,他又放松了。这次出来要弹劾人的不是御史!王大夫露出了一个轻松的微笑。 出列的是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东宫官,这下轮到太子紧张了——他事先并不知道会有这件事情。他看向冼敬,却见冼敬微微地摇了摇头,可见冼敬也不清楚。 左赞善大夫是要参的祝缨,说他袒护了之前一个犯官,而这个犯官是郑家的“故吏”。说此人“其罪昭昭”,细数了八大罪状,最后只是罢职了事。分明是循私了,是因为他们都系出郑党门下,彼此袒护。现在有证据,祝缨之前拿了两个官员,办得就比较重。 他提的这两个官员,都是号称抑兼并,实则从中渔利的。比较起来,并不比郑侯故吏更过份。 冼敬暗骂此人是猪:这事儿参不了祝缨,哪怕参下了,来个别人当大理寺卿恐怕更麻烦! 皇帝问祝缨:“你可知此事?” “臣不知。” 左赞善大夫冷笑道:“祝缨号称明察秋毫,如何不知?” 祝缨对皇帝道:“若如彼所言,罪恶昭昭,该是满朝皆知才对!这么多年以来满朝皆知而无人言,满朝都是皇帝的贼!只有这一位大忠臣了!罪恶昭昭是吧?谁知道?知道为什么不说?来,大臣都在这儿了,你是想我从前往后问,还是从后往前问?” 卫王轻咳一声,道:“大理莫动怒,只说眼前事。” “那我只讲证据!我查到的,都按律判了!并无违法之处。若有其他的证据,陛下让我查,我就去查,绝不连坐,绝不构陷。无论对谁。” “若有实据……” 祝缨道:“大理寺会复核的!拨乱反正,正是大理寺的职责。朝廷现在堕落至此了吗?朝堂论案,既不知有大理寺、刑部,更不知道还有‘反坐’一条吗?啧!” 左赞善大夫道:“你知道世间还有公道吗?” 郑奕道:“你还要公道呢?就是对你们太好了!宽慈还成了罪过了!照你的说法,刚才你提的两个人,鱼肉百姓、欺凌士绅、动摇人心,杀了也不为过!怎么有脸活在世间的?!” 太子出面喝道:“当廷吵闹,成何体统!不说军国大事,倒翻些无聊旧账,朝廷大臣,该知道轻重缓急!” 皇帝让御史台会同大理寺再核实一下,王大夫看了半天别人的热闹,没想到这事儿最后还是落在了自己的头上!只得出列应声。 祝缨道:“案卷都在大理寺,回头我带给您。” 王大夫苦着脸点头。 皇帝清了清嗓子,问道:“说到军国大事,使忠武军备边,如何?” 王云鹤道:“忠武军新练成军,恐还不能上阵。” 皇帝却说:“不上阵,永远都是新军。” 太子、卫王都表示了赞同,皇帝便命忠武军也开往前线去。 —————————— 下了朝,祝缨带着卷宗就去了御史台。 王大夫亲自相迎,道:“你亲自来了?就那么回事儿,心知肚明的!哎哟,如今咱们都被架在火上烤喽!两边都不想得罪,哪知是两下都不讨好,不知道哪一天就因不够偏帮,就被人给放逐了。” 祝缨道:“随便!我只凭自己的心罢了!您这两不相帮,能坚持多久呀?” 王大夫苦笑一声:“要是王相公能及时收手就好了。” “您不拦着?” “他也是一片好心,也是该管一管了。只是……” 祝缨明白,王大夫也是“抑兼并,但别动我”,只要王云鹤做得别太狠,他倒也愿意承受一点损失,但是不能多。 王大夫道:“还是说一说咱们这个吧。” 祝缨道:“我有什么好改的,我断的就已经是最明白的了。” 王大夫道:“我自是信你的,不过……” 祝缨道:“不过,查清实情不难,难的是断案。断案不止是看案子,对吧?可您看看眼下,有一就有二,我绝不认错!我才不受这个气呢!再说了,改判了这个那个不服,又要闹,越闹越大,没完没了!” 王大夫道:“是啊!咱们就别火上浇油了。” 两人达成了共识,这案子断得没毛病,并没有私纵之嫌。祝缨道:“您具本,我联署。” 王大夫道:“好。” 祝缨回到大理寺,被以施季行为首的官吏们拥簇着升堂坐下。施季行道:“当时的案卷我们都看过了,没有偏颇之处。”对郑府那位故吏或许略抬了一笔,但是证据是查得清楚的。不存在抹去某些罪证的事。如果有偏私,就是告诉他们可以“赎买”,并且大理寺也没折磨人。 那时候,朝上气氛还不紧张,祝缨办一些郑熹亲近的人,她咬死了,郑熹也就笑笑。放到现在估计不能这么轻轻就过了。 林赞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王相公在想什么?” 祝缨摆了摆手,道:“要是能猜到,我就做丞相去了。” 林赞哑然。 祝缨道:“大理寺,照旧。” “是。” ———————— 落衙后,赵苏约了卓珏,两个人一同往祝府去。二人知道了朝上的事情,都有些生气:这是逼人站队吗? 卓珏道:“情势越发的难了,便是两位相公容得下大人置身世外,他们手下的人也不会让大人袖手旁观的。不是盟友就是敌人!” 赵苏道:“只怕两位相公也……” 将近祝府,却见一队人已在门上了。祝府大门打开了,祝缨亲自迎了出来。赵苏一拉卓珏,两人没有贸然上前,闪身躲进了门房里。 冼敬与太子的内侍郝大方两个人押着一车财物,代表太子来安抚祝缨。 郝大方道:“殿下说,今日之事并非殿下之意,大人受惊了。” 冼敬也说是左赞善大夫自作主张。 祝缨笑道:“在朝上站着,谁能不被参?两位相公都挨过,难道我挨不得?哪有我被参了,殿下反而挂心的道理?” 话说得漂亮,又给郝大方送红包,郝大方也接了。 冼敬等送走了郝大方,才对祝缨说:“你在郑党陷得深,袖手旁观就是叛徒,你的日子可是会很难熬的。可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还是有份量的,你有良心就会痛苦。何必自苦?” 祝缨道:“这才哪儿到哪儿?我只要效忠天子,总有我一条活路,您说是不是?” 冼敬道:“独木难支,你好自为之啊!” 祝缨笑道:“明白。” 冼敬也不知道她明白了什么,祝缨是注定无法置身事外的,不是吗?一直以来他都认为祝缨是个聪明人,但祝缨的出身放在那里,要么彻底的背叛,要么就死心塌地。这样一来,他们也好有个应对。 祝缨不表态,生死存亡的时候,就只好把她当敌人了。难道祝缨会不明白? 冼敬皱着眉头踱回了自己家。 赵苏、卓珏这才从门房里溜了出来,求见了祝缨。 祝缨面色如常,在书房里见了他们二人。赵苏先说一句:“看来殿下还是看重义父的。” 祝缨摇了摇头:“再看吧。你们都不要担心,我自有分寸。时候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她的设想就是离开朝廷中枢,这破地方,她现在能上桌了,但是夹不到什么菜!还有人让她陪酒,不喝就让她下桌。得走远点儿,自己单开一桌。 北地就不错,她总有预感,北地的情况会有变,但具体怎么变她也说不出来。她的直觉一向很准,但是军国大事,不能仅凭她的直觉来断。以常理推论,朝中不和北地就不容易安稳。不安稳就需要安抚,她觉得自己能出去躲一阵。 卓珏道:“无论何时,我们都愿听大人号令!” 祝缨挑眉,赵苏从旁说:“这些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他对卓珏使了个眼色。 卓珏将南方人走仕途的难处等都说了,又说了自从有了祝缨,南方士子的路就宽多了之类。感谢祝缨不歧视南人,如今是人心所向。又说还请祝缨不要抛弃南人,他们也会在南士中为祝缨宣传的。 接着,卓珏又说了祝缨的处境:“您何必依附王、郑?如今不过是因为势力不及这二人!可如果您有了南士,这就不是问题了。” 祝缨点了点头,开口却说:“不可口出狂言,要做实事。” 二人都受到了鼓舞,高兴地应了。 祝缨又说:“也不要四处宣扬,南人北人,只要是好人,我都愿意不让他们被埋没。但是无赖之辈,人都不做,也就不要提什么前程了。” 卓珏笑道:“南方多海珠,真珠尚且用不完,怎能让鱼目混珠?” —————————— 不出几日,王大夫的复核就递到了皇帝的案头。 皇帝也不愿在此时双方分出个胜负来,前面还得打仗,后面他也希望王云鹤为他整肃一下朝纲。 糊着,势均力敌最好。 那位左赞善大夫也只得到了口头的申斥,让他向祝缨道个歉,没有额外的惩罚。 左赞善大夫被冼敬带到了大理寺,大理寺的官吏都斜眼看着这人,将个大男人气得脸与衣服一样红了。 祝缨与冼敬对座,左赞善大夫站在下面。冼敬先为他讨了个情,再说:“你鲁莽了,还不来解释?” 这人勉强一揖。 祝缨笑了,轻声道:“我只效忠天子。给我分主子,你还不配。滚。” 那人气得两眼翻白,眼看要厥了过去,祝缨对冼敬道:“詹事府里充斥着这样的人,对太子不利。” 冼敬的脸色也变得不好了起来。 祝缨在他的耳边笑道:“这样的脾气,怎么应付得了朝局?” 冼敬扭脸看她时,她又是一脸的平静了:“我觉得接下来北地会有大事,我不懂兵事,但是我的预感不会错。告诉太子,好好准备。” 冼敬道:“连战皆捷。” “太顺利了,不对劲。如果没有纰漏,冷将军怎么会自己去整顿军务?既然有纰漏,还能这么轻松的赢……说我胆小也罢,还是慎重些好。” 冼敬道:“好的,我会把话带到。” 他转脸就把同样的话也捎给了王云鹤。 然而,他们等来的是六月末的第三次捷报!这次非但冷将军又报捷,忠武军也报“追击一百五十里,斩首二百四十级,俘牛马若干”之类。胡人再次远遁! 皇帝大喜,下令犒赏。更让皇帝高兴的是,宫人诞下了太子长子!皇帝在东宫设宴,为太子夫妇庆祝。 吃席的时候,大臣们谈笑风生,吃完酒转头又隔空吵架了。 捷报,就意味着他们又打了一场,胡人又来犯边了! 一次一次
相关推荐:
纨妓【1v1H】
鬼嫁(肉)
卿何倾禾(搬旧文 1v1 sc 年龄差 破案)
我成了女帝的召唤兽
Fix定点
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
女总裁的特种神医
德萨罗人鱼2:梅杜沙人鱼
夜夜强宠
享尽宠溺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