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是怕这家伙。它一身都是厚皮。” 祝缨看了看被拿下的小猪,道:“有这些也够了。” 回到石头城后,她得空就换上一身布衣往民坊和集市里转悠,有不少人都认出了她。也有认不出的,她就说自己是商人,跟过来做买卖的。遇着两天下雨,祝缨早上同五家再议公约的内容,下午就还是出去晃荡。 如是十日,祝缨便收手不再纠集人出城打狼了。她也有点托大了,算上她,六家一起围猎,她到手的狼皮根本没有二十张!她只得将二十人召集起来,将七张狼皮给他们,数目不足的,不取狼皮就将狼肉多分一些。 小小的民坊也欢腾了起来。 黄里正趁机建议:“将狼皮卖给商人们,得到的钱大家平分。”其他的人也都同意,此事便交给他来交涉。 那一边,商人们的交易也陆续结束,商人们都收拾包袱,等着祝缨带他们回去。有人收了这些狼皮,给黄里正算了钱。都想,这回应该能回去了吧? 祝缨却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办! 她召来了民坊的所有里正,到她的大宅议事厅里开会——她要宣布一下这个别业的“法”。这个不像公约,不用跟别人商量,自己定就行了。如果百姓反对且有说得过去的理由,那再改。 第一是关于户籍、田亩的统计,各家要如实申报。然后按照这个统计来征税、征役。 这一条只要是“有主”的地方,都这么干里。 黄里正问道:“那……不知大人要怎么征收呢?” 祝缨道:“按人、按户、按财产。” 她可以不抽各族商人交易的税,那是为了吸引人流,且都是各族互相的交易。但是居民的农税就得收了,不然她怎么维系这座城?维系不下去,大家一拍两散? 她的规定是这样的,如果各人自己开荒,她提供农具、种子、耕牛,那得五五分账,如果一切自理,那她抽什一税。然后居民还得承担一定的役,比如巡逻、上城楼站岗之类的类兵役,以及譬如修路、补城墙、修水渠等等之类的徭役。开出来的田,他们自负盈亏,税要交,其他的她不管。 如果是为她开荒,算她的佃户,什么都是她的,这些人的生活有她保底。但同样的,要多付出一些为她服务的徭役。比如给大宅当个门房之类。周围都是荒山,她划定了地方,佃户去开。 此外,无论是田地还是石头城内的住宅,尤其是住宅,本来是她经营的城、给的地基、提供的材料,所以田地和住宅不得随便交易,交易要得到她的同意。否则不得出售。 如果是猎人之类不会种地的职业,想学,也可以,照着前面两类。但是如果不种田,不交粮,就得从别的地方补回来,比如服役你得久一点,有打狼之类的活,得跟着干。有巡逻山林的差使,也得干。 如果有人经商,与外人的交易,比如现在进行的每月一次的这种集市,还是不收税。但是如果是卖给本城居民的,得收税。祝缨决定再设一个集市,以作区别,那还是什一。开店,比如旅店、茶楼之类,也是要纳税的。 在别业里,因为周围都是不同的异族、如今城里的百姓也有许多是各族人士杂居,与山下的律法并不通用。具体的细节,她会逐一说明。 里正们也不懂这些,黄里正这样的还能稍稍听懂一点,各族散户都听迷糊了。但是有一条他们是明白的:比各寨的头人善良太多了! 头人要你干活,顶着星星也得爬起来,大人居然每年只用大家一个月。 黄里正等人则认为,祝缨是地主和官吏里最宽容的一个人。 黄里正道:“城是大人的,大人要怎样就怎样。” 祝缨准备了许多的条目,自认想得已是比较周到了,不想最后换来了这么一句话,她有点无奈,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回去告诉街坊们,以后照这个办。对了,今年我不收,明年也不收。才开荒嘛!但是役,得服。” 里正们欢呼了一声:“是!” —————————— 里正们走后,祝缨又对项乐道:“这里你要多用心!” “是。” “要招募一些人才,起码要些能写会算的。会看秤的。不然怎么收税啊……我总不能调了祁先生过来给我收税吧?” “是。” 祝缨又说:“将县令们请来吧,我还有话要对他们讲。” “是。” 不多时,几个县令都到了。祝缨也不与他们废话,直接说:“在别业这些日子了,我也该回去准备过年了,动身之前还有一件事。” 苏鸣鸾问道:“不知何事?” 祝缨道:“梧州是州,刺史之下有别驾、有长史、有司马之职,别驾已经有了,现在缺长史、司马,这两个职位该由各族出人。” 五个人里有四个半是听不懂的,苏鸣鸾也是半懂。祝缨只好又解释了一下什么是长史和司马,又告诉他们,梧州刺史府的官员,三分之二得是他们各族的人,但是由于他们不识字,许多事儿他们管不了,所以六曹等还是由现在的官员担任。这次定出来的副职,也是摆设。 祝缨道:“然而长史、司马,也该能说会写。” 郎锟铻指着苏鸣鸾道:“那就只有她能行了吗?” 祝缨摇了摇头:“长史、司马不是世袭,这是全州的,你们谁也没有整个儿的梧州,对不对?而且,山外的官员我都不让他们管山里,山里的这两个职务也不能管山外的事,羁縻官不领朝廷的俸禄只收赏赐。” 苏鸣鸾问道:“义父的意思是?” 祝缨道:“轮流来做,每任三年。这样,我这儿做了五个签,上面写着从一到五,你们来抽签。” “一先做吗?两个官都做?” 祝缨道:“先抽签,确定自己是几,我掷骰子,掷到了几,抽到这个号的县就出一个人来做这个官。比如掷到了五,就是五号家先做,然后是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这样还算公平吗?” 五家人想了一下,都觉得可以。 他们先抽签,喜金抽到一、山雀岳父二、苏鸣鸾三、郎锟铻四、路果五。 祝缨掷骰子,先掷出了个六点,她说:“六点不算。重来。” 又扔了一次,出了三,就是苏鸣鸾家,祝缨道:“这次长史是阿苏县的了,苏县令举荐一人,你提名,我上奏。” 再掷,出了二,是山雀岳父家,祝缨道:“司马是顿县出了!也一样,你举荐,我上奏。” 没被投出的人也不生气,都说:“可以。” 祝缨道:“再咱们就回了?下次见面,要到明年春天啦!” 众人都很不舍。 祝缨没提一定要把公约现在就定下来,明年再接着议嘛!至于奏本,她不打算写是自己抽签扔骰子定的次序,就只说“轮流”。 她回去收拾行李,苏鸣鸾带着女儿来见她,说:“义父,这孩子就交给您啦。” 祝缨道:“好,反正年前我还给你送回去,年后到别业的时候再带走。想好了要荐谁么?” 苏鸣鸾微微皱眉,问道:“我心中有些犹豫,想请问义父的看法。” “担心你大哥?” 苏鸣鸾也不藏着,道:“对。” “行,”祝缨说,“三年之后卸任了,他身上也还有个品级。” 苏鸣鸾笑笑,道:“他没有以前那么精神了,我看着也很难过。” 祝缨道:“你做家主,比他强。” 苏鸣鸾又将女儿领出,再次清点女儿的行装。 祝缨踱出屋外,果然看到了苏老封君。苏老封君道:“谢谢阿弟啦。” “阿嫂托我的事,我当然会尽力。阿嫂觉得满意就好。”:,,.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244章 正名 苏老封君本不必亲自过来,她在自己家过得好好的。愿意长途跋涉跑三天的路程再在一个只有雏形的石头城里住小半个月,是因为她有一桩心事——儿女。 她的孩子里活下来的有五男两女,但是因为洞主之位却分成了两派。丈夫生前对她说明过家里的情况,是女儿更有本事更适合做这个洞主。当时苏老封君的一个想法是: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老大当洞主,让小妹管事?这样兼顾了二者。 但是阿苏洞主的意见是:不行,老大脑子跟不上,小妹管事,老大不同意,这寨子到底听谁的?迟早要出事儿,不如打一开始就交给小妹。儿子们呢,早点断了念想,不容易生出野心,再托付一下山下阿弟,能保命。 苏老封君的意见是:那为什么不让老大当洞主,小妹管事,如果两人有了矛盾,再请山下阿弟调解? 阿苏洞主的回答是:那山下阿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小妹嫁出去,嫁到一个当主母、能管家的地方去。那咱们家就要坏了。 苏老封君被丈夫说服,苏鸣鸾也做得不错,管寨子就能看出来比长子强不少。但是身为母亲,是不想任何一个儿女出事的。眼见得长子一天一天的消沉下去,她也有点儿坐不住了。 所以这次就要求跟苏鸣鸾一道往石头城见一见祝缨,瞅了个机会,将长子的难处跟祝缨说了。请阿弟给看看,怎么让长子别这么丧气,老大一个男人,正在壮年,这样下去可不行。 祝缨这儿呢?梧州初创,也正是在各项制度刚刚试行,又要攒人的时候,州里的长史、别驾本来就是要用到各族的人的。就算苏老封君不付,她也打算这么办的。正好,她就顺手把这事儿给办了。 苏老封君十分满意,又来致谢。 祝缨一边送她回房一边说道:“阿嫂操心太多啦,他这么大的一个人,还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么?阿嫂回去去告诉他,收拾好了行装,带着家口准备下来做官吧。州里有分给官员居住的房子,不过呢,这个官儿是轮流做的,先做三年,身上的官阶三年之后也不取走,还是在他身上。他这三年要是干得好,又或者发现了别的什么长处,那样才是长久之计。” 苏老封君又细细地问:“以后还要回山上?那他的屋子就还要留着啦。” 祝缨笑笑,道:“你是担心以后他们兄妹又有不好?阿嫂瞧我这别业,不也是一片野地上建起来的么?有的是办法,无论如何,现在咱们又有了三年的时间。” 苏老封君道:“那你可多教教他呀!” 祝缨点点头:“正好,家里孩子们也渐大了,也该上学了。我再另开一所小学校,先教语言。” 她的脑子里已经划拉出了一整个计划:全员都上学,那不太可能,现在能上学的也只有一些寨中富人的子弟以及少量的聪明孩子充做富人子弟伴读的。 这些人先学,学会官话、学会读写算,简单一点的就行,然后回寨子里就能用了。先把户籍之类的给盘个大概吧! 苏老封君见她有了安排,道:“那就都拜托阿弟啦。” “好说好说。奏本上要给他起个名字,照着音来写呢,看着字不太好看,不如照着意思再取一个?小妹叫‘鸣鸾’,跟她本名的意思就很近。” 苏老封君道:“都还姓苏,阿弟你看着取吧。” “苏飞虎,这三个字怎么样?” 苏老封君听了她的翻译,道:“那就这样!” 祝缨将她送到院门口就不进去了,转而去找祝大和张仙姑,看看他们收拾得怎么样了。两人对山上这个“家”十分的看重,不是很想回去的样子,东西也不肯往山下带了,有点将山下的刺史府当成个客栈的意思。 祝缨进了院儿里,只见里面只有一个蒋寡妇在洒扫,祝缨问道:“他们呢?” 蒋寡妇笑道:“老翁他们带着石头、锤子去外面逛了。” “这会儿集市都收了,还有什么好逛的?” 蒋寡妇道:“这些天大人出城他们就往集市上逛,有时也往坊里去,想是习惯了,又想与熟人道别吧。大娘子说,以前在福禄的时候就常往外头去,到了府城之后反而不常逛了。石头城叫她想起来当年了。” 祝缨道:“原来是这样。” 她转身出去,想去找花姐说话,听到外面一阵声响,看着时,却见祝大等人回来了,也往花姐处去。 祝大道:“你们两个先回房收拾行李,三儿她娘,咱们看看花儿姐。” 祝缨心道:这是要干什么?她站着没动,等祝炼、祝石二人进来,见到了她,给她问了好。问道:“你们去市集了?” 祝石笑着用力点头,道:“嗯!大人您看,他们给我的!锤子也有。”他一手拿着个风车呼呼地吹。锤子手里捏着一只木雕。 祝炼道:“还去坊里了,阿翁阿婆都舍不得走,到后来阿翁都不笑了。” 祝缨道:“你们收拾吧。” 她又往花姐那里去,也想听听二老的心事。哪知到了花姐门外,就听祝大问了一句:“她也没同你说过吗?” 花姐道:“小祝或许心里有想法吧,我现在还不知道,她都会安排好的,您二老别急!” “怎么能不急呢?她都三十了!”祝大焦虑地说。 接着,里面又没声音了。祝缨走进了院子,扬声问道:“什么急不急的?” 几人都跑了出来,杜大姐也从厢房里出来,看到是她,跑去拿热水来给她。 祝缨进了花姐的正房,在桌子边坐了下来,问道:“有什么事儿不能直接问我呀?” 祝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女儿,逼近了她,压低了嗓门儿质问道:“锤子和石头,你是不是要养来当儿子呢?” 祝缨吃了一惊:“您从哪儿听来的这话?怎么可能?” 祝大长出了一口气,表情也舒缓了,道:“那就行,那就行。” “您从哪儿听来的这话?是今天出去听谁说了什么了吗?” 祝大道:“没谁。” 祝缨怀疑地看着他,张仙姑忙说:“是没有,今天……”她看到杜大姐从小院的小灶间里出来,手里的大铁壶嘴冒着蒸气,停了一下才接着说,“没别的事儿,就他瞎想!” 祝缨道:“真没有?” 祝大也叹气:“没有的……害!”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对祝缨说,“咱这‘别业’也没个正经的名字吗?你不得起个名儿啊,叫他们混叫着。” 祝缨道:“都叫什么了?”她一直管这里叫别业。 祝大道:“别管什么叫什么,这儿是咱家,咱不起名儿叫别人乱说吗?生个孩子,自己不起名,别人就要管他叫狗子、叫野-种。” 祝缨听这话不对,说:“来,咱们仔细聊聊。”她伸手取过一个茶盘,将茶壶茶杯都拿上了,对杜大姐使个眼色,让她避一避。杜大姐心道:不知老封翁又犯什么别扭了。 四个人到了祝缨的房里,祝缨道:“来,坐下来慢慢说。” 张仙姑左右看了看,才想起来,祝缨房里是不放仆人的。本来祝家的仆人就少,祝缨情况又特殊,许多打扫的活计都是张仙姑和花姐在干。如今这五间正房,一个仆人也没有。 张仙姑叹了口气:“今天,听外头的人说,这叫石头城,这老头子就犯犟了!” 祝大道:“你懂个屁!” ——————倒叙—————— 马上就要下山了,老两口虽然很不舍,但仍是要收拾行李跟着走的,不然祝缨后宅没个人盯着,不方便。 祝缨出城的这段时间,他们俩在这大宅里呆得实在闲得慌,偌大的宅子,人比在后衙的时候还少。又空又无聊,他们便出了宅子到城里瞎晃,虽然有部分人不认识他们,有些人语言也不太通,但是他们衣饰看着就不像个普通人,又有认识他们的,也有说好话的,也有奉承的,反正就挺热闹也挺享受。 没几天,就跟一些人混熟了。他们也不收商人和百姓的礼物,但是只要逛一逛,想一想这整个城都是他们家的,心里就挺美的。 要走了,就带上了祝炼、祝石一起再最后逛一次、道个别。 这一蹓跶就蹓跶出意外来了。 起初,一切都好,人们也都对他们打招呼。商人们熟悉了,都拱手为礼之类。居民中还有些胆小的或者是初来不认识他们的,被邻居们一说,都吓了一跳!城主的父母!那是老主人呐! 又也有磕头的,老两口又赶紧将人扶起来之类,显得平易近人颇得了一些赞美。也有人见到祝炼祝石跟在他们的身边,穿得也整齐,年纪小,张仙姑与祝大平素待他们也像看孙辈,就觉得这是“小郎君”,乃至于有人朝他二人行礼磕头。 老两口又都笑着说:“这使不得。”忙将人扶起来。 到得此时,一切都还不错。 途中,遇着一个小孩儿手里拿着
相关推荐:
少年时我与服装姐姐的性秘密
小女婿
芝士奶盖
我和邻居的棈爱史
靠卖惨攻略主角[快穿]
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
我的2吨钢铁直女
末世的种田生活 完结+番外
[综漫] 审神者今天也在万人迷
假戏真作(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