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这几天我少不得与他们打擂台,家里的事你与小妹她们多留意。” “是。”赵苏严肃地应下了,对祝缨深深一揖,转身离开。 祝缨将公文审了一遍才发出去,然后拿着营建山陵的那一份预算去了政事堂。 —————— 政事堂的气氛安静而压抑,里面有不少哭完灵继续办公务的人,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健康。 哭的。 里面的人也透着一点不安,瞧瞧这都是什么人!陈相公脾气不错,就是碎碎叨叨的。郑相公与冼相公是不对付的,一天别八回苗头,看着也没有脸红脖子粗,但是一不小心就听不懂他们的机锋。 窦相公火急火燎,走在他的身边都怕自己被他的火星子崩着了。 还有一个李相公,发去营建山陵了。营建山陵也是个丞相啊!他还喜欢过问许多事,每件事他都不太懂,还要问。 上头是这么四个人,想投机的聪明人都要掂量掂量——人家各有各的班底,卷进去容易成炮灰呀! 瞧,这又来一个……哦,是祝尚书,那倒不是炮灰了。 祝缨在政事堂里熟人不少,今天过来,大家也同她作个揖、抱个拳之类的,但目光都变得谨慎了。 政事堂里最天真的一个孩子,还不知道这朝廷的厉害,好心在路过的时候对祝缨说了一句:“相公们在吵架。” 祝缨道:“是么?那我等他们吵完。” 她说得轻松,看得这一身青袍的年轻官员也跟着笑了一下。 祝缨踱到窗外,就听里面郑熹与冼敬在争执。起因是新君登基要起草各种诏书、大典要起草种种文稿,此外还有许多的文字工作要做。 刘松年一走不回头,陈萌提议让杨静来起草最主要的几份,得到了一致的同意。李丞相想给先帝写祭文,这事儿又被新君给驳回了,让找个文学之士来写,杨静又添了一个任务。 冼敬于是说,如此一来,细碎的文字就不能让杨静再承担了,他认为可以把余清泉给召回来。 郑熹听了也不反对,因为他也要把柴令远给重新召回来。 要召柴令远,冼敬先不提他自己的弟弟冼玉京,又把几个被踢出京城的官员也要召回。 于是你也召、我也召,你加码、我也加码,听得旁边的陈萌一张脸变得绿油油的。陈萌四处一看,窦朋还不在。窦朋是政事堂里资历最老的,现在正跟新君解说国家大政。 陈萌忍无可忍:“你们二位,能让吏部过两天安生日子吗?!” 祝缨听的时候,陈萌正在以一敌二,他细数这两个人要召回来的人选:“降黜皆有因!又无尺寸之功,如何再召回中枢?简直是视朝廷法度为儿戏!不行!” 冼敬道:“这是有用。” 郑熹低头看了看名单,是略有点多,但也没那么多不是?他缓声对陈萌道:“太子登基,新朝雅政。” 陈萌的脑子嗡嗡的:“新朝雅政,也要给别人活路吧?有用?也得是个可用之材,弄块废料来做什么?” 冼敬不服气地问:“怎么就是废料了?” “怎么就不是了?”陈萌反问,“他都干了什么,没点数吗?” 郑熹又来打圆场:“不如,请陛下圣裁。” 陈萌真想翻白眼:“我可不好意思拿这个去陛下的面前!二位、二位,二位仔细想想,这些人都召回来了,还有地方安置别人吗?冼公,你手上还有詹事府要安排吧?这就不管了?还有郑相,您就不想想太后、皇后两家外戚也要安置的?” 他陈萌,他亲家施鲲,对了,还有他兄弟祝缨,就站一边看着?你们不要太过份啊! 郑熹反应很快:“这些当然要安置的!挪一挪嘛!吏部考核,再黜一些不称职的走。” 新旧交替,人员当然也是要换的。 陈萌道:“我说,咱们先把局面稳下来行不行?” 郑熹道:“好。” 冼敬也先拿出詹事府的名单来,暂不提余清泉了。 祝缨等他们不吵了,才让人通报。 营建山陵是大事,三个丞相都听她汇报。陈萌是支持祝缨的,祝缨既这么安排了就一定是有道理的。陈萌只问一件:“按月支?” 祝缨道:“按月我都嫌多,能三五天一次才好。否则,就算给他们了,他们存放在何处呢?还是户部的库安全。” 郑熹也不反对,冼敬也挑不出毛病来。 事说完了,气氛有点怪,郑熹道:“你做事一向又快又妥帖,可也要保重身体。还有一阵子要忙呢。” 祝缨道:“已经有头绪了,并不累,相公们更要保重自己才好。” 客气一回,陈萌看着实在难受,指着大殿说:“哎哟,又到时辰了,同去?” 又得去哭灵了。 灵前也不太安宁,祝缨看到了卫王等人凑在一处,哭得凄凄切切,间或低头私语。诸王从十年前就不安份,这么些年了,竟然还不放弃! 祝缨真想把他们都抓大理寺去。 卫王还不算,另一个烦人鬼是穆成周。穆成周白瞎一个好姐姐,穆太后当日给了他极好的机会,他给弄没了,给太后、新君丢了个大脸。 身上的官职也被新君一气之下给夺了,如今身上只有一个因太后娘家而赐的爵位。 他蹭前擦后,也想“起复”,新君不搭理他,他就往政事堂这边凑,与陈萌说话尤其的亲切。 郑熹见状,抿出一个嘲讽的笑来,也不管穆成周。 新君看着眼前的一幕一幕,脑袋一抽一抽地疼,心里也烦得不行。他做太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父亲不是很合格,也会有“要是我来……”之类大逆不道的想法。 等到自己坐在这个位子,才真正的意识到,皇帝不好当! 就说这眼前! 难道他特别的喜欢冼敬吗?没有!但是不能让郑熹一家独大!他倒是比较欣赏陈萌,可陈萌在他的心里离一个“贤相”还差不少。窦朋也是个辛劳的命。要说施鲲本事有了吧,年纪又太大,用不了。一个李丞相,根本就是凑数的,山陵建好就让他休致! 算来算去,郑熹倒还能用,可他不敢把一切都托付了。 他们的背后,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如何平衡,考验着一个年轻的君主。 新君很烦,心不在焉,哭完灵,连奏报的营建山陵事宜都没听仔细,只含糊地点了点头。至于郑熹等人对人事任命的奏报,他也没认真听,只说:“你们写个奏本来我看。”预备拿到名单之后慢慢研究。 因着这一句话,他又给自己惹了个麻烦。 次日,新君举行了一个小朝会。 穆成周腆着脸上前,说:“先帝登基时,曾赐几位相公开府。陛下难道还不如先帝吗?” 开府,谁不愿意呢? 皇帝不愿意。 新君登基与先帝时不同,先帝时是有危险的,在危难之中丞相坚定地支持他,当然要给更多的酬劳。新君登基十分平和,再让丞相开府? 新君怀疑,他这个舅舅是与丞相做了什么交易。 新君道:“先帝尸骨未寒,你说,我是不如先帝,还是比先帝强?!丞相,你们说呢?” 穆成周还要说话,却见自己的好外甥目光极具威压地盯着他,吓得他一个哆嗦,不敢说话了。 郑熹等人忙拜倒在地,开府,他们当然是愿意的,但是穆成周是真不会说人话啊!你让一个原本就不太热衷的新君要怎么接话? 陈萌甚至怀疑穆成周是故意的,故意这么说,让皇帝不好接话,这样开府的事情就可以暂时搁置了。 真有你们甥舅的!陈萌想。 新君拂袖而去。 这却是陈萌冤枉新君了,他确实不想让丞相开府,但是绝不会同穆成周商议这样的事!这事儿是穆成周自作主张的! 新君气冲冲地去找穆太后:“这事就不宜挑明!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了,不是说摔下马了吗?这么快就好了?” 穆太后道:“你还想他真的折断两条腿?” “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新君说,“他的命也保住了,我的脸也保住了。” 穆太后听着这个话不对味儿,忙说:“他以往没担过大任……” “以后也别担了,免得坏事。”新君不客气地说,“阿娘面上,我给他一世富贵。若是任官犯法,我也保不住他。我想要一个王云鹤,就得做一个支持王云鹤处罚太后家的皇帝。” 穆太后被噎住了,落泪道:“我难道会让你为难吗?” 新君自觉失言,又向穆太后请罪,母子俩这才合好。穆太后也不提穆成周,新君也不说要罚他了。 穆太后要留儿子吃饭,新君才笑着点头,便有宦官来说卫王求见,有要事。 穆太后道:“你有正事,就去吧。他是先帝的兄弟,要有礼貌,不要落人口实。” 新君道:“我去去就来。” ———————— 叔侄俩名份已定,卫王心中暗恨。他瞧不上赵王,对眼前这个侄子也是一种“当我侄子刚刚好,当我主子就很讨厌”的心理。 这个破侄子还给他明升暗降了!太子太师,太子呢? 卫王还是咬牙忍住了。 穆成周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依旧游说新君重用宗室子弟的机会。 新君对重用宗室不是很感兴趣,道:“叔叔们都有年纪了,该享受生活。弟弟们还小,又失去了父亲,该好好读书学习。万事有我。” 卫王诚恳地道:“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不是自家人,不会对陛下说明白的。陛下想想今□□上,穆成周说的那个话,丞相们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他们已位极人臣,接下来呢? 自先帝驾崩起,许多事情就不一样了。朝上已有朋党,谁是谁的人,一目了然。郑熹,想必是祝缨请来的。陈萌与施鲲更是一路人。 陛下有谁?冼敬?要是王云鹤还活着,倒可倚靠。王云鹤死后,再无纯臣。 陛下,谁能是您的臂膀呢?”:,n..,.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405. 果断 取代他们的凭什么是你们呢?…… 卫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招不在老,管用就行。 卫王很有信心。 大臣强势,皇帝必然会想到用“自家人”,先帝不就是被他说动的么? 新君看着他的背影,坐在御座上久久没有起身,直到郝大方上前请示:“陛下,天儿不早了,太后那里还等着您。” 新君缓缓地眨了眨眼,道:“哦,好,知道了。” 他若无其事地到了中宫,太后居所还没有修葺完毕,穆太后的宫中还没开始收拾行李,一切还如从前,穆太后也还在等着他回来吃饭。 皇帝在殿外抖落了阴郁的心情,迈进殿内,又是一个平和的好儿子了。 穆太后问道:“什么事儿?偏要这个时候说?” 皇帝道:“不是什么要紧事。”见穆太后还要再发问,他忙说自己饿了。 穆太后道:“哎哟,是够晚的了!传膳。” 饭菜都是热的,穆太后劝止了皇帝,不让他喝酒。皇帝道:“好。” 吃到半饱,穆太后见儿子的肩背放松了下来,才问:“一切,都还顺利么?” 皇帝点了点头:“尚可。” 穆太后道:“那可也不能太不上心了,你爹那里,好有大半年都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又怕丞相擅权,又怕兄弟乱来。” 皇帝微笑道:“万事有我,娘不必担心,只管安养天年。西边宫苑已经动工了,是您以后要住的地方,去看一看,有什么想要的、要修的,都让他们办去。” “哦。”穆太后微有失落,强忍着没再提自己娘家人。穆成周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她还有别的兄弟侄子。但看儿子兴致不高,穆太后暂时压下了念头,转而说起了骆姳:“她是皇后,不要冷落了她,得闲到她那里说说话才好。” “娘,我在孝中。” 穆太后嗔道:“你娘是没数的人吗?你又不缺儿子!遇上这样的大事,她一个孩子,心里未必就不慌,见着你也能安安心。安抚下她,也好叫公主府安生些。” “安仁?”皇帝精确地点名。 穆太后道:“安仁一辈子没吃过苦头,这脾气是改不了了的。你初登基,她不闹事就是给你挣脸了。你是皇帝,多少国家大事要你忙?难道这些事也要你操心不成?夫妻一体,阿姳该担起皇后的责任来约束外戚。阿姳已然及笄,不能总将她当个小孩子,她也不能永远在宫里当个小孩子!” 穆太后说这话的时候有些酸涩,她还没当几年皇后呢,这就要放权了?然而不搬不行,她不搬,儿子的后宫整个儿都住在东宫里,像什么话? 再弄下去,大臣们该说话了。 皇帝道:“知道了。您早些歇息吧,我去看她。” 他离开中宫之后没有回东宫去看骆姳,而是让杜世恩给东宫送一份宵夜给骆姳。他自己却回到了前殿,坐在他的父祖曾经住过的地方,思忖良久。 曾经,他在这里聆听过祖父的许多教诲,当时不明白,如今却是恍然大悟。 在他做太子的时候总看不透的一些事,此时也是豁然开朗。太后、卫王、冼敬、郑熹等等,各人的心思,在此时都显露得很明白了。其他人虽有公心,也未尝没有私欲。 如何从中保持一个平衡呢? 皇帝苦苦思索。 —————————— “哼!咱们这位陛下,怕不是要玩弄权术,以冼敬制衡七郎吧?” 郑府里,郑奕不无嘲弄地说。 郑熹提前回归,之前都在忙,如今终于得了机会,下一张帖子,邀了一些人到他家里来。先帝刚刚崩逝,歌舞饮宴是没有了的,但郑熹是丞相,他要在家里与一些朝廷大臣见面议事是名正言顺的。 于是冷云、祝缨、郑奕、温岳、王大夫、阮将军等人都到了,人不多,祝缨扫了一眼,连同郑熹的次子郑绅拢共七个人。没有柴令远这样凑数的货,每个人单拎出来都能说出一点有见地的人话。 在郑熹家里看到冷云,祝缨意外又不太意外,她与冷云对面坐着,冷云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听郑奕背后说皇帝的小话。祝缨也觉得郑奕这回是说对了,但是她不看好皇帝能弄得了这一群鬼东西。 郑熹道:“岂可背后议论陛下?冼敬是东宫旧人,陛下怎么能够对他不理不睬?” 冷云道:“这些面子话留到外面有人问你的时候再拿出来吧,冼敬一回来,麻烦立时又回来了,怎么能让他别闹了?十三郎说得不错,陛下不想让冼敬倒,冼敬就倒不了。” 话题又回到了原点。 郑熹问祝缨:“三郎,你看呢?” 郑奕道:“快别说他了,他是做事精明得要死,一遇到这些事又变得傻乎乎的了!”他的口气只略带薄责,更多的是无奈。祝缨能干,但是过于“厚道”,正因厚道,大家都高看她一眼,对她放心。祝缨是盾,从不当矛。 哪知祝缨这一回却说话了,她先对温岳说:“这个时候,你不该过来的。” 郑熹道:“我叫他来的,我知道你的意思,他如今位置要紧,要避嫌。但咱们避得太久了,总要见上一面,才好定个调子。” 温岳也说:“来之前我已经将营里安排好了。” 祝缨又对郑奕道:“一个冼敬,并不麻烦。” 冷云来了兴趣:“好难得,你竟想出主意了?冼敬如今风头正盛呢,詹事府那一群旧属,经他手一安排,立时又是一大团!难道你要去找陈大?” 祝缨摇了摇头:“我有些小事找他也就罢了。这样的事,找他做什么?他的烦心事还不够多?冼敬给他添乱,别人在他眼里未必不是麻烦。” 冷云道:“行,咱们都是麻烦,行了吧?那你还有什么主意?” 祝缨道:“其实,只要相公把手略松一松,冷眼看着,他们自己就得内讧。要是信得过我,就先别动,冼敬也不是什么不世出的能人,能令所有人都信服,迟早有他的同道中人骂他。 不过我看相公不是个受气的人,那略动一动也无伤大雅。冼敬那里是一群什么人?口上天下苍生,手上门户私计,心里呢?还真有点正人君子,指点江山、正义凛然,仿佛是眼里揉不得砂子。” 她竖起左手食指,用右手食指在左手食指上点了一下,又在左手食指左右两侧的空气中点了一点:“什么叫‘正’?除了这一道,往左偏半寸,正不正?比起往左偏一寸,往左偏半寸的,算正吗?” 她用右掌在左侧空中虚虚一抹:“这一边就不一样了,什么都好谈。” 她这些日子虽然觉得无聊,但也用心观察了,郑熹这一派人,估且说是一派人吧,名义上说是望族、勋贵、世家,实际上成份是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小公子(H)
媚姑
她太投入(骨科gl)
缠绵星洲(1v1虐爱)
我以力服仙
赘婿
姑母撩人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虫族之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