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HP同人]离我儿子远点! > 第455章

第455章

哄骗,哦,不,是引导太子了。 皇帝抱着脑袋赶他们走。 几人一同出来,太子额外嘱咐杜世恩照顾好皇帝,才与等候的几人一同离开。 陈萌道:“那臣先回京兆府准备案卷。” 祝缨道:“户部离得近,请太子先移驾,臣向殿下解说原委。” 窦朋道:“你二人务必用心。” 他两颊的面皮往下耷拉得更厉害了,看着有些可怜。 祝缨道:“相公放心,我有应付的办法,误不了发俸禄。只因这件事有些不凑巧,俸禄是官员切身相关,不免有人上心。与其让陛下听到别人的弹劾着急,不如我先对陛下说明,故而先对陛下讲的。” 窦朋放心了,道:“那便好,你好生对殿下讲解。” 祝缨请太子到户部去。 太子起初还绷着,快到户部的时候,他忍不住问道:“既然已经有了弥补的办法,咱们现在做什么?查出蠹虫,再补新官吗?” “臣会先对殿下说明二位殿下册封、开府的事。陛下最关心这二位殿下的事情。如果看到您爱护弟妹,想必也会高兴的。一旦放心了,病情缓解也未可知。您为了父亲,也该先把弟弟妹妹的事情安排好。”祝缨说。 太子想了一下道:“好。” 片刻,两人便到了户部,里面的官员都出来相迎。 祝缨道:“把那几样卷宗调来备用,殿下,请。” 两人到了祝缨的房里,她先给太子奉茶,然后说:“那些案牍上的事臣已有草稿,没有个应对之策,怎么敢轻易拿到陛下面前呢?所以殿下现在并不很急着去复旨,时间来得及。不但来得及,您还有时间干点儿别的。” 说着,拿出永王、恭安公主相关的卷宗给太子:“这件事是早经准备的,并没有疏漏。刚才陛下的样子不适合再对他多讲。这个,请务必记熟。比齐王的少些,因为长幼有序,且现在用钱的地方多,需要节俭。这是皇家爱民之意。” 太子放下茶,接了卷宗略翻看了一下,道:“我回去便背下来。” 祝缨又拿出一份文书来:“百官俸禄已经调拨了,殿下可以随时拿去向陛下复命。不过臣不建议殿下现在就拿过去,您还有时间,臣想请您到宫外走一走。” “诶?” “不是想看看贫民百姓的生活么?” “呃,是……”那个是借口,不过太子突然想到,他当时也是为了与祝缨接触,现在机会摆在面前了,他赶紧说,“那就有劳尚书了。” “不敢,尽臣的本份罢了。” 太子显出虚心的样子来,问道:“尚书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呢?” “六部之中,吏部第一,户部第二,足见其重要。冼詹事曾任职户部,想必已经给殿下讲过一些户部的事情了吧?不知道殿下对户部知道多少?” 太子道:“说过一些,一鳞半爪。” 祝缨道:“我不知道他对殿下说了多少,不过,我会从您最该知道的,最容易弄明白的地方讲起。不会耽误殿下太多的时间。” 太子高兴地道:“好!咱们先做什么?”冼敬给他讲过了户部的基本结构、所承担的事务,平常的运作。他有点想自己操作。 祝缨打量了一下太子,道:“明天吧,您今天先把这两份卷宗看了,明早设若陛下问起,好有个应答。如果明天陛下没有别的安排,您又没有急事,早朝后,咱们出宫去看看。便服即可,带上一队护卫,先看仓储。这个是要交差的。有时间的话,去看看百姓生活。” “好!”太子说。:,m..,.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398. 幸亏 门户私计 太子心情不错。 回到东宫,冼敬等詹事府官员正在等着他。这是东宫的日常,正常的日子里,太子上朝,从朝上回来之后再在自己的东宫与自己的属官开个小会,也是模仿着朝中事务再复盘、讨论一番。 只要这个国家还正常,太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差不多都这样,这也是在培养太子。 如今皇帝身体不好,太子还是每天去看皇帝,回来再开小会。 正常早朝的时候,冼敬等品级够了的官员是能够上朝的。皇帝一旦不上朝,见谁就全凭心意,得等太子回来。 今天,太子回来得略晚了一些,冼敬担心会有什么事故,正翘首以盼。 接着了太子,大家在殿中坐定,太子居主位,冼敬请示:“殿下,不知殿下今日为何事耽误了时间?” 太子微笑道:“些许小事,明日一早我要出宫。” “又要?!”冼敬的调子不由自主地飙高了。 太子道:“想到哪里去了?这次是陛下钦命,我先与户部祝尚书查仓储,再与陈京兆过问京城秩序。” 冼敬道:“户部?仓储?” 他也是任职过户部的,细问太子仓储出了什么问题。太子道:“一些陈年旧事。” 冼敬更担心了,请求明天与东宫的部分官员陪同太子过去:“臣曾任户部,或可有所助益。” 太子笑道:“这回却不必劳动詹事啦,要去的略远,让左、右内率府派人随行即可。你留在东宫,以备陛下垂问。” 三师三少日常不在东宫,詹事留守是不能推辞的,冼敬只得答应了下来。左、右内率府领了任务,先去户部问地址,再与京兆定路线,以保障太子安全。太子之前跑出宫去,他们也是一肚子的火。 太子耍了个小心机,他不对祝缨说冼敬教过他什么,也不让冼敬跟着去看祝缨与他办事,是想印证一下,这二人说的有什么不同。比较之后,也许能看出一些更深的东西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第二天早上,到皇帝面前简要回了一部分祝缨写在公文里的内容,太子就换上常服,要同祝缨一起出宫了。 ———————— 祝缨还是穿着紫袍,因为今天是先查仓储的事,要先去仓库那里。她得凭这一身颜色,主持事务。 虽然大致的情况项乐已经查得差不多了,这个过场还是要走的。并且要一直以这个为借口,才能带太子往城外、偏僻处走,“路过”一些贫户。捎带手的,再让太子知道一些京城权贵的恶形恶状。 祝缨带着户部的几个官员、吏目,项乐作为祝缨心腹,也得机会同行。 太子也被护卫拥簇着,东宫就是一个小朝廷,全是仿着朝廷的设置做一些削减来的。他的护卫们隶属于一整个大的所谓“禁军”系统,实则也有自己的名目。 这次太子没有带太多的人,拢共二十个,个个衣甲鲜明。领头的两个,祝缨都认识,其中一个是柴令远的弟弟柴令诚,也是郑熹的外甥。他很年轻,是柴令远的幼弟。柴令远之前犯了事儿一时回不来,他的母亲求到了郑熹面前,郑熹只好把柴令诚先给安排一下,以安慰兄弟俩的母亲。 祝缨道:“咱们出城,与陈京兆会合,仓库在他的辖境内。” “好。” 出了宫城,陈萌已经准备好了,他又带了些衙役。 双方见过了面,陈萌道:“地方离京城略有些远,咱们要速速赶路,否则要误了饭时了。” 太子笑道:“那便于途中不拘哪处随意用些饭食就好,出门在外,何必讲究?” 陈萌不想与他客套,直白地道:“是。”他对后面做了个手势,就有衙役先行出城,给沿途打好招呼——太子出行,怎么可能不做准备呢?安全、补给都得有。 除非太子自己跑出去玩。 一行人出了城,先去仓储。沿途先由陈萌给介绍京城的风物,太子笑道:“我以前也在京城居住许久,迁居宫中,这几年倒看得少了。” 祝缨心道:你这是没发现京城治安好了很多吗? 仔细一想,京城治安好不好,与赵王世子有什么关系?坏不到他的头上的。 出了城,不远就见田中已透出了点金黄色。他们先不作停留,中途休息一次,用些食水,是陈萌已经安排好了的。祝缨留意看了看柴令诚,见他一路神色好奇,很符合这个年纪的男孩子的表现。 在中午前后,他们抵达了仓储所在之地。朝廷的粮仓范围极大,单个儿的“仓窖”也大得惊人。 太子等人都啧啧称奇。 说来有趣,太子也会检查东宫的宝库,他检视过自己的财货珍宝,绸缎金银,却从不曾看一眼粮仓。 匆匆扫过一眼,却又到了用饭的时候。太子说出门在外不讲究,但是户部与京兆却还是与东宫一道给他准备了饮食。陈萌、祝缨陪同太子用饭,一边吃,祝缨让项乐一边给他介绍一些情况。 太子听项乐介绍有多少个仓、每个能有多少米、如何存储、从何处转运、如何保存等等,都是冼敬曾说过的,这一部分倒是没有什么不同。 真正的不同是在饭后。 祝缨带他认真转了仓房,从外面看,许多粮仓是完全一样的,满满当当的。祝缨不客气地让他挨个儿转,不骑马,从最基础的入仓开始。让他亲自走过一遍流程,太子也认真而在随从的帮助下走了一遍。 然后问道:“所以,他们是怎么偷梁换柱的?” 祝缨叹了口气,如果不上手,不管换了谁来教他,都是一样的。但如果参与的时间太短,也是很难发现内情的。除非他能扎扎实实过来隐姓埋名当三个月的小官小吏,否则,全是隔靴搔痒。 “殿下只在这里半日,如果在这里一月、一年、三年、五年呢?” “什么意思?” 祝缨没有回答他,反而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您看这一窖,大不大?” 如此庞然大物在眼前,太子也点头:“极大。” “不过五千石,齐王开府,一次拨给便不止此数。”祝缨说。 齐王开府,得给属官、随从发禄米,给仆从发口粮,还得给齐王留家底。这还只是户部拨发的部分。 祝缨执起一旁的大斗,铲了小半斗的麦粒拿给太子看:“这是一斗。”将斗塞给了太子,让他自己试一试。 太子很疑惑:“然后呢?” 祝缨道:“这几天,您得自己找答案。殿下只管体会。搬运些试试吧。” 太子干活,随从们也不能闲着,他们也或取筐箩,或执升斗,过不多时,都乐起来,将粮食泼洒得到处都是,踩在脚下也不心疼,仿佛找到了新玩具。祝缨的随从们面露不忍之色——糟蹋粮食啊! 陈萌终于忍不住了,咳嗽一声道:“这些都朝廷征收上来的租税,不要糟蹋了。” 他与祝缨对望一眼。 祝缨道:“天色不早了,明天咱们再来吧。” 太子不明其意,祝缨道:“没关系,多来几次,多看看。殿下,有些事不是能够讲解的,要您自己体会。” 此后祝缨连着带太子跑了仓储数日,在此期间,仓储公案早就查明、结清了。犯案的人、作案的经过也都理清,文书都写好了。不外是报损时多报、倒卖粮食、伪造账册等等……手段都不新鲜。 祝缨将涉案之人黜了,另提拔了几个户部的吏目升任小官,其中便有牛金等人。至此,之前随她南下过的旧仆,皆得出身。她又将自己府中别业出身的随从补了部分吏目的缺,让他们也吃上了朝廷的米。 太子与一干护卫在粮库里转悠了几天,只看出来“粮库很大,如果在其中弄鬼,确实很难发现”。 祝缨也不焦急,她的目的也不是让太子一天就脱胎换骨,只是想让他晓得一些事、亲自看一看。 不想太子却误会了她的意思,向皇帝进言,道是祝缨已经做到了能做的最好,粮库那么大,有人弄鬼是在所难免的,能够及时发现,证明朝廷官员还是很聪明、尽职的。 太子向皇帝汇报的时候,祝缨作为户部的官员,也在一旁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当天下午,为了“报答”太子,她又伙同陈萌将太子薅到了郊外。 太子道:“仓储案不是结了么?还要出城做甚?” 陈萌道:“请殿下看一看田园。” 此时,已有零星的庄稼成熟了,不少农人正在收割。陈萌便请太子下地,一点一点地收割、脱粒、晾晒。 太子哪干过这个?忙了大半天,拢共打出两斗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他干活,柴令诚等人也不能闲着。 陈萌一边洗手,一边严肃地说:“今日可知稼穑之艰了么?” 太子边擦手边点了点头。 祝缨问道:“这连半亩的收成都不到,两斗,差不多是一亩地要缴的租子了。请殿下再回忆一下,前几天咱们在粮库里见到的。” 太子微怔:“是为了让我知稼穑之艰么?” 祝缨道:“不是。是请您体会一下,一个人,如果一年到头都这么干,遇到些天灾人祸,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绝望、愤怒还是……连年民变,殿下当知‘民’的感受。殿下要学会害怕。” 她也没别的办法了,就太子这样的,论大道理,他身边的博学鸿儒哪个学问不比她祝缨强?就是冼敬,也是任过地方、任过户部的,能讲的也都讲了。“不可滥用民力”“民贵君轻”,对,能背下来,然后呢? 没有切肤之痛,不了解,不会害怕。甚至连“悲悯”都是悬在空中的。 天子藉田亲耕,他扶着犁、别人扶着他,前面又牵牛的,旁边有帮忙的,就已经算是劳动了。实比不得陈、祝二人不许别人帮忙,让太子务必“亲手”去做。 但愿太子能够记住今天的感受。 陈萌对太子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至冬又有征发,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便是京畿,百姓也仅糊口。一旦田产为人所夺……” 他摇了摇头。 太子也是一番感慨。 陈萌又说:“生民可悯!还请殿下怜惜百姓啊。” 祝缨则一面看着太子严肃的表情,一面瞥着他的随从。 柴令诚知道祝缨是谁,心里是有些亲近的,看祝缨这作派倒与传说中那些“苦心老臣”重叠了。与祝缨的目光一触,柴令诚也生出感慨来。 他有些后怕地道:“还好还好,幸亏人生而有贵贱,咱们不用做他们,受这一分累。” 他的同僚们看着周围农夫灰扑扑的样子,农夫的鞋子沾满了尘土,有一半鞋面上有破洞,衣服也都陈旧灰暗,打着补丁。不由点头,对柴令诚的话深有同感。 太子道:“百姓不易啊!应该爱护,否则天下穷弊,朝廷也要入不敷出了,社稷也要不稳了。如何令其安分守己,不为盗匪才好。还是要恩威并施,加以教化,令之畏威柔顺不敢造次……” 陈萌心道:只要你以后凡遇到事能想起来今天,好些蠢主意就不会有了。 祝缨心里却是闪了一下:都说勋贵肉食者“只为门户私计”,皇家,难道就不是了么?他们提“天下”,只因为觉得这天下都是他们家的。 不能把母鸡饿死了,不然就没蛋吃了。 祝缨道:“天不早了,该回去了。” “是不早了,”太子说,“尚书和京兆是爱我的,我心里很明白。” 你明白个屁!祝缨弯腰捡起一把扫帚扔到谷堆上。 ———————— 直到拎着太子在田地干了三天之后,祝缨与陈萌才将最后定稿的奏本拿了出来,交了份完美的答卷。 这份成绩,当然要算太子一份。 皇帝依旧只是听,听完了道:“那便如此吧。对了,还有一事。” 祝缨与陈萌都抬头等着他说话,太子也竖起了耳朵。 皇帝道:“国家多事,窦卿一人太过辛苦……” 陈萌心头猛地跳动了一下,他对丞相之位没有特别的野心,但是他已经是京兆尹了,皇帝还当着他的面……是不是?也可以?他年纪也不小了,现在太子又需要有人辅佐…… 皇帝道:“我意以李侍中入政事堂相帮窦卿。” 不是询问,是陈述。 陈萌一阵失望,干巴巴地道:“侍中昔为陛下潜邸王傅,只恐其年高。” 皇帝微笑道:“这却不必担心,他身子骨还硬朗。” 李侍中比皇帝的身体还好呢,皇帝天天御医陪着,李侍中这把年纪还能自己骑个马来上朝呢。 皇帝就不是在征询意见,祝缨自然不会与他起争执,道:“臣年轻、见识浅薄,丞相的事,不是臣能够议论的。不敢误导陛下。” 皇帝笑道:“那就准备吧。” 陈萌与祝缨对望了一眼,一齐出来。 出了大殿,陈萌小声抱怨:“哪怕是冼敬,也比……” 祝缨道:“陛下信任他。冼敬,陛下反而有顾忌。” 陈萌自我解嘲般地道:“其实,鲁太常也不错。要不就是姚臻,多少年的吏部尚书了……” 祝缨道:“最累的是窦相公。” “郑七什么时候

相关推荐: 御用兵王   大唐绿帽王   阴影帝国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心情小雨(1v1强制)   老师,喘给我听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虫族之先婚后爱   她太投入(骨科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