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HP同人]离我儿子远点! > 第150章

第150章

,打起了《法典》的草稿,律法虽然是她的长项,让她现编一套还是太难。她寻思着瑛族本身也没个《法典》,弄得太复杂也不像。就先仿着她背过的律法分部,然后往里面填自己需要写的内容。 最先写的就是“继承”,将女儿也列为有同样继承权的人,只要还姓娘家的姓、生的孩子也随母姓,就不算“出嫁”。她有意模糊了嫁娶与入赘的区别,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朝廷里读到的人将会以为这是一种并不鄙视的“招赘”。 她又将“杀伤”里面夫杀妻减刑,而妻杀夫加重的一条抹去了,特意写“互相杀伤”。 凡她之前看不顺眼的律条,在这新的《法典》里想改则改。什么“变法”?不如自己造一个。 唯有这“人有贵贱”阿苏家比朝廷分得还狠,她实在是没办法在这上面明写。只能含恨不写。 她这里草稿打好,苏媛那边奏本的草稿也写好了。晚饭后,苏媛捧着她写的奏本来请祝缨给修改。 祝缨看她已掌握了写奏本的要领,先敬问皇帝,再谈正事,道:“照着这个模子写,总是出不了大格子的。” 苏媛道:“那咱们的《法典》怎么写?我想照着上回写的那样,您看?”她问得有点小心翼翼的。 祝缨道:“行。你的草稿给我看一下。” 苏媛苦笑着拿了几张添改过的纸:“就这点儿,没想好怎么写。” 祝缨提起笔来道:“呐,律,先分几章,再往里面填内容。你现在要的,让人知道你与儿子并无差别,就照这个写。不要写什么儿、女的差别就行,也不要写什么夫妻有差。什么都不要特意去表白,更不要写只要女儿厉害了就能如何如何。把男人女人当成一样的人,很难吗?” “是有点难,他们不如我。”苏媛说,“阿叔你和我阿爸除外。阿叔,那要怎么写?我们断事,没个明确的法,怪随心的。阿爸嫌写了下来就像被捆住了手脚,我也说不清哪些事到底用哪些刑。” 祝缨道:“那这样,我来填,最后你来看。” “好!” 祝缨照着自己之前打的草稿,一章一章地往里写内容,有些内容,譬如宵禁,那是没有的。此外五服、九族也分得不细,祝缨也就不费心把这些写进去了,一概都省了。 两人商量到半夜,才写了个开头。 此后数日,两人都在商定这一部《法典》,祝缨只管写她需要的部分,苏媛十分满意这位阿叔的回护。在“酷刑”这一点上,二人又有些分歧,祝缨认为瑛族现在的刑罚有些不宜宣示,苏媛则认为阿叔脾气太好。 苏媛道:“这些原本就是会有刑罚,咱们不写,该弄还是要弄的,到时候或砍手脚、或挖眼睛,真干了,又要怎么说了?我可不想总用朝廷解释这么多的事情。” 祝缨将笔递给了她:“那你写。” 写就写,苏媛接过笔就写。 虽然有些条目祝缨并不喜欢,这本《法典》最后还是成型了,连同奏本一同发往了京城。 祝缨对苏媛说:“不是紧急军务回复怎么也要八月以后了。你可先做其他事。” 苏媛道:“朝廷能答应么?” 祝缨道:“不是朝廷能不能答应,是咱们告诉朝廷有这回事儿。以后你当家了,要朝廷敕封,朝廷翻出旧档就能用。” 苏媛笑道:“我懂了,做到前面去。” 祝缨道:“不错,还有一件事,你要放心。” “什么事?” “阿浑。” “他怎么了?”苏媛问。 祝缨却什么也不肯多说了,只让苏媛继续读书去。她不让苏媛读六经,而是让她先读律法和史。苏媛也没有再追问,却不得不记住要把阿浑当个事办。 祝缨一面处理县内的事务,一面等着政事堂的回信。她预计政事堂是会接受她的处理方案的。朝廷本来也没有实际控制到阿苏家,以往连缉凶都很难做到。现在连凶手都正法了,阿浑也被阿苏洞主罚了,是正常人的朝廷能够接受的结果。 几十年了,这样将触手伸入到某一支“獠人”内的事这还是第一次发生。虽然不归管辖,细究起来是控制得更强了,无怪阿苏洞主觉得不太舒服了。 —————————— 祝缨心情不错,将士绅们又召了来,与他们协调分麦种的事情。她将大部分的麦种分给了有势力的地主,小部分分给一部分家中有壮劳力的普通农夫。 祝缨不让他们将所有的土地都种上宿麦,而是照名下田产的三分之一的数量给种子,这样即便有问题,不妨碍另外三分之二的产出。 士绅们喜气洋洋地接了她写的条子,只等时候到了去领麦种。祝缨又教他们种植的法子,这些人都识字,暂时不用刻碑去背——万一种不好,又要改进种植的方法,碑也白刻、歌也白背了。 她因比也还没让小江提前谱曲。 顾同看着自己祖父高兴地拿着条子走,起了点叛逆之心,低声问祝缨:“老师一向体恤贫苦百姓,为什么有这样的好事要先便宜了乡绅?” 祝缨问道:“这是好事吗?” “难道不是?”顾同又有点为自家担心了。 祝缨道:“既然是好事,等到青苗出来了,我赶一群羊去吃草。是士绅有办法把羊赶走,还是贫民能赶得走吃麦苗的羊?” 顾同恍然,又说:“人不至于这么坏的吧?” 祝缨道:“人可以好,你不能不想到最坏的情况。真发生了你怎么办?苗都吃完了,哪怕罚了他,一年的光景也追不回来了。” 顾同道:“原来如此。” 祝缨道:“你阿翁还不让你回家啊?” 顾同大惊失色:“您要赶我走吗?” “秋收不回家帮忙啊?” “那……那也不用不让我在您跟前侍奉呀!” “你要能够回家。” 顾同勉强同意了:“好吧,大不了被打一顿。” 顾同把铺盖带回家,他一个人大模大样地回家给顾翁问好。顾翁像没事人一样地问:“县学什么时候放假?” 顾同道:“跟去年一样,还是秋收的假,老师让我回家帮忙来的。” “去吧,你的屋子都准备好了。” 他的祖母拉着他的手说:“我们阿同回来了呀!” 直到秋收,顾同都住到了家里。他心中既有了个榜样,也就要事事学一学榜样,祝缨在秋收的时候往田间去,他也学着样子跟着下田去看,看懂了多少不知道,农夫的忙碌却是看得明白了。 他又忽然想起来,之前老师好像安排了个“防火防盗”,又赶紧巡查这个。农夫们收割稻谷就忙得要命,哪有功夫陪他玩?再懦弱好脾气的农夫都要说他:“小郎君,我们收完了稻子不就不怕放火了吗?!你到一边玩吧。” 说完就不再理会他,只管弯腰继续干活。 顾同只得回家帮祖父记账。 祝缨知道了他的行为,也是一笑而过,她自己也在紧张地盯着秋收,农夫在收拾稻谷,她又要巡查一下谷仓。稻子收完没多久就要种麦了,今年计划比去年早种个三、五天试试的,种之前要育种,开始的时间只会更早。 今年的收成也还不错,收获的稻谷没有去年涨幅那么大,但是亩产也多了一点。祝缨的脸上,每天都带着点笑。 这天,她正与赵苏说上京的事儿,她拿出自己的两件冬季的皮毛斗篷给赵苏:“带过来也总穿不上,你到了京城正好用得上。先凑合着穿,到了京城看有更喜欢的再置办。” 赵苏原是想帮表妹给递个话的,他看得出来苏媛也很想要种麦,已经询问了他好几次了。他要上京了,想起母族心中也是滋味难辨。现在两件斗篷将他心里一暖,只知:“嗯嗯。”地应声了。 缓了一阵儿才试探地提了麦种的事,祝缨道:“唔,我倒还有些,先与她一些试种,倒也不怕种坏。” 赵苏笑道:“义父真是慈悲为怀。” 祝缨才要客气,外面突然跑了童立进来:“大人!不好了!” 屋里的两人看向他,童立扶着膝盖道:“出事了!出人命了!还、还、还有强盗闯进人家了!” “哦。”祝缨说。 笔趣阁789提供下载(biquzw789.org) 第169章 杀性 赵苏听到“出人命了”就是一阵心惊肉跳, 听到“强盗”的时候才缓过来一点。他看了一眼,见祝缨表情不变,低声问道:“义父, 要去看一看么?” 祝缨会查案, 县里有案子她都会去管, 赵苏才有此一问。 祝缨道:“去看看。” 赵苏自然而然地跟在了她的身后,他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强盗这样的不长眼睛, 还敢到福禄县来犯案。 来的是当地的里正,这是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汉子,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的布带,黝黑的皮肤,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见到祝缨便当地一跪:“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呀!” 祝缨道:“慢慢说, 怎么回事儿?” 里正道:“大家都忙着收稻子,男女都下地了,只有些老人带着孩子在家里看家、做饭, 强盗闯了过来,抢吃的、抢钱,不给就杀人……” 祝缨听他口音里的细小差别, 觉得他应该是福禄县靠近邻县边上的,问道:“你是哪里的?” 里正道:“小人是河西村的, 靠着思城县的。” 河西村故名思义,在河的西边, 河也不是正南直北, 而是从山中发源,西北斜向东南, 这条河也就成了两县天然的分界点。河东村就在思城县了。 现在正是抢收的关键时期, 村里能下得了地的都在地里忙着, 此外又有打谷的、晒谷的等等,凡能干得动活的都在为口里一点食不惜力气。老弱病残带孩子在家里做个饭、往地里送饭送水的。连祝缨说的“防火”都被许多人疏忽,更不要提“防盗”了。 他们最大的财富都在地里,防的什么盗?该防着田里的庄稼不能按时收割、晒好、入仓。 祝缨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昨、昨天后半晌!” 祝缨道:“强盗现在是跑了么?” “是……呜呜……”里正越说越愤怒,最后呜咽了起来。自然的聚落几乎都是同族,或者是二、三大姓,相互之间也要通婚,大部分人都是亲戚,一家戴孝、家家着白。 祝缨问道:“有人目击到了吗?” “是,好几个人都看到了!他杀了咱家几个人,又点着了屋子,晒谷场里扬场的看到火光敲的锣,将这强盗惊跑了。” “强盗有几个人?” “三、三个,吧?” “长什么样的?” “一个瘦子,一个五大三粗,一个中等身材,穿着破烂,有个二、三十岁,顶多不过四十岁。” “他们是一起逃的还是分开逃的?” 里正的愤怒被渐渐问散了,他摇摇头:“不、不知道。” “你知道他们的相貌吗?有听到他们互相的称呼吗?” 里正道:“小、小人当时不在。” 祝缨对童立,道:“请关丞过来。” 关丞就在县衙里,本就尖起耳朵听消息的,听了这一声赶紧过来了。祝缨道:“河西村出了强盗杀的事儿,我得去看一看,出个告示,晓喻一下,各村都要当心,遇到生人速速来报。” 关丞忙道:“是。” 祝缨道:“叫上人,咱们走。” 里正磕了一个头,道:“小人带路!” 祝缨去后面换了一身衣服,佩刀而出,后面跟着小吴等人,祝缨这回不带高闪了,事实证明,高闪这位司法佐对查案是没什么天赋的,她这回带上了另一个司法佐。 一行人出县城,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似斜柳村时跟着看热闹的人几乎没有了。祝缨命给里正一头驴骑,差役们也不用跑路,都坐一辆大车上。县里的仵作也带着个小徒弟,小江带着小黑丫头坐另一辆大车,同往河西而去。 走不三十里,前面又遇到了一个腰缠白布条的人,里正还以为是自家人,催动驴子往前要招呼,却发现这人不是他村里的!来人也看到了他腰间的孝带,两人对眼儿,指着对方的腰间,迟疑地说:“你这是?” 祝缨走近时,他们两个已完成了默契的交流——又出一场命案了! 另一个腰缠白布带的是个年轻人,听小吴说:“这是本县祝大人。”抬脸仔细一看,道:“大人!您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这个年轻人祝缨就有点印象了,她巡了全县,这年轻人在他们村里是有点跳脱的,很有特点。 祝缨问道:“你慢慢说来,出了什么事?” “有、有个贼人,在我们村害了人命!” 祝缨身后的车上,差役们跳了下来,尚不及列队给县令大人摆排场就听到这一句,不由面面相觑。 祝缨问道:“什么样的贼人?有几人?杀伤多少人,情形如何?” 与河西的里正一样,这个年轻人也没有亲眼见到歹人行凶,他说:“昨天夜里,看场的大伯起夜时听到动静怕是有偷谷子的贼,就回去看看,看到一个黑影,害死了二小子,又将大伯殴成重伤!他们以为大伯死了,大伯没死,敲了锣。咱们才知道的。” 祝缨问道:“几个贼人,可知贼人长相?以前见过没有?” “说就看着一个!生脸,五大三粗的,脸上有道疤!” 里正“啊”了一声,道:“是不是从脑门儿往下的?” “你知道?” 从时间来看,应该是三个或者更多的贼人先到了河西村犯案,受惊之后分路跑了,其中一人又犯下了一桩命案。 祝缨心情有些沉重,她不怕有人命案,但是“分头流蹿”就很麻烦了! 祝缨道:“大郎,你骑马快去请丁校尉带人来!” 赵苏问道:“要多少人呢?” 祝缨道:“三十吧,或许还要分兵,请他安排好营盘,营里一定要有人守住,尤其是兵器。” “是。” 祝缨从路边折了根树枝,在地上简单地画了一下,一道河,圈出河西村,再圈出河西村周围的几个村子,可见年轻人的村子与河西村之间还有两三个村子,这两三个村子至今无人来报案。她估了一下这几个人的脚程,他们没有吃的,如今田里到处都是收稻子的人,晒谷场等处也有人看守,他们多少得避着一点。 祝缨下令,命衙役们赶紧以河西村为圆点,去它周围约摸七十里范围内的所有村子通知。司法佐道:“那大人您呢?”这些人一派出去,祝缨身边就剩个小吴还有仵作了。 祝缨道:“丁校尉马上就来!你们快去!” 他们先一齐驱车行个几十里,中途再分人手往各村去。这些衙役也是有讲究的,祝缨选衙役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择优,二是也兼顾各乡村都有那么一两个。此时就显出第二条的好处来了,他们有路熟的、有脸熟的,自己分个工就跑了。 仵作也下了车,等着祝缨的安排。祝缨却在等丁校尉。 —————————————— 丁校尉那里听到祝缨有案子也是欣然前往,与祝缨配合现在钱不太敢收了,一顿好吃好喝是有的。帮着拿凶匪,也可以小报一功。 丁校尉点了三十个人,自骑了马,携了兵器杀了过来。 两人照面,丁校尉问道:“贼人在哪里?” 祝缨道:“得看咱们了!走吧。”她指着报信的那个年轻人,说先去他们那儿。他们村比河西村离县城更近,河西的里正也不反对,因为两处命案的凶手其中很可能有一人是重合的。就算反对,在县令面前大概也是没用的。 一行人很快到了年轻人的村子。村口有人望风,见来了人,都喊:“请来衙门里的人了!” 等看清了来人骑着高头大马,又是迟疑,年轻人道:“是县令大人哩!”也有见过祝缨的人,哭着说:“大人!” 祝缨道:“都不要动!要发现命案的人、里正同我先去晒谷场看看,旁的人都在家里拴好门,都不许出来。” 她先不进村,一队人杀到了晒谷场。这里的晒谷场与别处也没什么不同,一大片平整的、用碾子压实的平地,有堆的、有半摊开的谷子,还有未及脱壳的稻穗。旁边两间小土屋,就是看场人住的地方了。小土屋外面有一张很旧的矮桌,上面放着个打翻了的碗,地上一个摔破的水罐。 土屋檐下挂了个灯笼,地上许多的血迹,尸体、伤者都被移走了。因为压得平实,来往人又多,有用的足印几乎找不到了,祝缨道:“都站住,且别动!” 祝缨盯着那几滩血,血有喷溅状的,也有滴落的,还有拖拽的,又有像是伤者爬过的,还有几个血脚印。 祝缨

相关推荐: 沦陷的蓝调[SP 1V1]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心情小雨(1v1强制)   将军宠夫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赘婿   小公子(H)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大唐绿帽王   虫族之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