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狂。 这让很多读者对三国演义的印象并不好,同时认为里面的那些看不懂的词汇全部都是作者的自嗨。 直到他们看到了这个新闻,知道作者居然塞进了整个天文数据进入小说里面,而且这些数据全部正确,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完全由作者本人推演和构造出来的一整个天文数据,仿佛星空中真的有那么一颗能够观测到这一切数据的天体一般。 如此一来,他们也彻底对元始天王心服口服了,而一旦心底的印象发生改变,之前许多的看法也会跟着改变。 比如之前那些自大的词汇,现在,其实每个字组合在一起都有他深意,而且这些称谓确实符合小说里面的背景描写。 而之前看来故弄玄虚的自嗨文,此刻自然也变成了一个构思严谨,甚至严谨到了连语言和天文学数据都要完美无缺的程度,这才是真正的顶级世界观等等。 同时,因为这一次的天文数据,许多读者开始对通史类作品有了兴趣,似乎还想要从里面找出一些有趣的东西出来。 许多之前连续三次拒绝三国演义的读者,第4次捧起了这本小说。 而与此同时,在打扫完了整个天文司之后,原本会习惯性的跑到天文司的资料库里面看各种天文数据的魏中华,才是却罕见的捧着手机,开始认真的看起了小说。 不过他看的并不是三国演义,而是元始天王已经发完了的《三国通史》,以及此时正在同步更新的《西汉通史》。 第625章 气候变化 “太真实了,太离谱了,这位原始天王一定是四千年才有一位的大才,他居然将这些天文和气象数据编写的如此准确妥帖,太不可思议了!”在资料室里面的魏中华一边继续演算,一边不断的感慨道。 他在这间资料室里面已经待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它更加细致的将整个《三国通史》和《西汉通史》中所有有关天文气象的内容给扒了下来,然后自己制作了一个气象模型进行验证,发现整个模型极为准确,叹为观止,仿佛真的存在一个叫做华夏的世界,以及东西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一般。 和直接用超级量子计算机来进行演算的岫烟不同,魏中华连一台像样的电脑都没有,只能依靠资料室里面,一台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老电脑来进行辅助,同时由纸和笔来承担主要的计算工作,这才完成了气象模型的建设。 “对了,据这份计算的模型,大概在小说的元始历120年左右,整个华夏世界的气候就会发生变化,进入第2个寒冷期。那这个时间段的气候就会有诸多异常,我看看,好像是西汉通史里面的汉宣帝时期!”魏中华嘟囔着,根据他的研究发现,从西汉通史有气候记录的时间来看,整个华夏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两次温暖期和两次寒冷期。 其中第1个温暖期,大概在元始历前2000年-前1000左右,也就是夏商时期,这个时期整个华夏地区的气候都非常温暖,因为资料上写着当时的商朝都城附近都有大量的阔叶林,这是只有温暖气候,才能够生长的树木。 紧接着就会迎来第1个寒冷期,在前900年到前800年之间,虽然仅仅只持续了100年,但这100年间气候极为寒冷,此书里面甚至有整个长江彻底冰封的记载。 之后从前800年到元始120年左右,就是第2个温暖期了,在此期间,整个华夏地区的温度又开始回升,以至于西岐那边都变得气候宜人,整个陕北平原成为了全华夏最肥沃的土地。 第2个温暖期结束之后,自然就迎来了第2个寒冷期,而这一段寒冷期足足持续了将近600年的时间,而目前魏中华所了解到的汉朝历史,也都处于这一段寒冷期之间,所有有关气候的史料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过既然已经做了模型出来,那魏中华就自然而然的顺着模型进行了预测,最后得出结论,第2个寒冷期会足足持续600年左右,大概会在元始700年左右结束。 之后华夏就会进入第3个温暖期,这一次会足足持续400年左右,直到元始1100年左右结束,然后进入第3个寒冷期。 第3个寒冷期会持续200年,也就是元始1100年-1300年左右,之后便是第四个温暖期。 第4个温暖期计算起来就没有这么精准了,魏中华估计大概是200~300年左右,最晚会在元始1600年结束 之后的第四寒冷期将一直持续50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元始2100年左右寒冷期结束,华夏又将步入温暖期。 魏中华得出这么一个气候的八个周期变化之后,倒也没有想更多的事情,但在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这8个周期变化其实是与华夏的历史文明息息相关的。 比如第1个温暖期的元始历前2000-1000年,这正是夏商繁盛的时候,整个华夏的人口在这两个朝代有了极大的增加,商朝也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而等到第1个寒冷期开始,因为这个寒冷期只有100年左右,所以倒没有发生王朝更迭,但商朝的国力损失严重,而且随着第二温暖期重新降临,率先开始恢复温度的西岐就成功的伐商成功,建立了周朝。 而这个温暖期足足持续了90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华夏进入了春秋战国的时代,而春秋战国也成了华夏历史上各种思想和制度萌芽,以及人口大爆发的时期。 而想要在人口到爆发的同时,还有大量的人口能够腾出来搞各种哲学思考,还有大量死人的诸侯乱战。结果这么胡搞,人口依然还在上涨,那就说明在这个时期,农业是非常发达的,最少农业产出能够满足当前人口所需的同时,还有大量的盈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死了那么多壮劳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养活那么多无所事事的士族。 而根据历史记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华夏文明开始了飞速扩张,从原本的中原地区,不断的分封各个诸侯国,最后西及秦国,南及越国,东及齐国,北及燕国,基本上构建出了华夏最核心的领土版图,这些都是第二温暖期扩张的成果。 之后的第二寒冷期,其实就是东汉三国和五胡乱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整个北方的农业条件因为气候变化而越来越糟糕,所以北方的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少,逼的很多人口不得不往南迁移,因为南方更加的温暖,能够种植出大量的粮食。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三国时期,吴国居然能够凭借南方就实现三足鼎立,而在在东汉之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毕竟无论是人口还是粮食,南方都是绝对无法与北方竞争的。 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南方就迎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口被迫南迁,而北方恶劣的生活条件也让武斗之风日盛,所以最后还是北方强悍的军队征服了南方,最终隋朝一统天下。 伴随着隋朝的一统,第三温暖期大礼包也就到了。只可惜隋朝的命不好,这个只持续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把大礼包拱手让给了唐朝,而唐朝的统治时期几乎囊括了整个第三温暖期,构建起了属于唐朝的庞大的统治和版图。 直到第三寒冷期开始,大唐的土地无法养活更多的农民,粮食开始严重不足,于是新的王朝周期律就开始了。 第三寒冷期持续的时间很长,基本上整个宋朝都在这个期间之中,但宋朝比较幸运的是,他丢掉了燕云十六州这个最寒冷的地区,其手中掌握的北方地区是气候还算湿润的中原地区。 如此一来宋朝就不需要背负燕云十六州的那些倒霉的只会消耗更多粮食的人口,而南方的高度发达也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更多粮食到达北方,从而帮助宋朝维持统治。 这也就导致开封府的港口运输异常繁荣,整个开封府的上百万人口,全部都是依靠南方的漕运来维持的。这也导致开封府的防守非常的艰难,有大量的水道可以直接攻进城市内部,间接的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丢掉了过半的领土,从北宋变成南宋之后,经济反而比之前更加繁荣的原因,因为宋朝把自己身上的包袱丢给金国了。 而倒霉的辽国和金国,身上先后多了更多的包袱,偏偏又丢掉了祖宗的悍勇,于是只能不断的剥削自己国土内的农民,最终导致自己的完蛋。 第626章 南北同热 元朝的运气就好了很多,他们得到了第四温暖期大礼包,所以以元朝的残暴统治,居然还能够延续上百年的时间。 朱八八的运气也很好,他活着的时候都还在温暖期。 朱棣的运气就不好了,因为他活着的时候也还在温暖期内,这就导致他狂妄的认为燕京能够承担首都的重任。只可惜到了他的子孙后代手中,新一轮的寒冷期开始,北方的粮食产量越来越少,整个首都只能够彻底依靠南方的漕运来维持。 但南方的距离还是太远,朝廷的手无法伸的那么长,整个南方的官场甚至能够自行运转,官商勾结,沆瀣一气,明朝根本无法从南方获得足够的收入,以至于逼的万历皇帝不得不派大量的太监去南方收取商税,结果反而被南方人给赶了回去,这也没谁了。 无奈之下,为了维持下去的大明朝廷只能继续地盘剥北方,但北方的气候本来就在变得恶劣,农民很难活命,于是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整个明朝的灭亡,这也是许多网络小说里面都会提到的小冰河期,其实就是第4个寒冷期。 而这第四寒冷期其实一直持续了非常漫长的时间,以至于清朝也基本上都是依靠南方的漕运来过日子,北方人过的很苦。 不过清朝有一点比较好命,就是他们得到了红薯这个神器,于是就这么跌跌撞撞的延续了300年的时间,不过直到他们灭亡,也依然还在第四寒冷期。 一直到了21世纪初,第四寒冷期才逐渐走向结束,我们将迎来第五温暖期,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年比一年热的原因。 所以同志们,今年还不算热,更热的日子还在后面呢,直到整个北方变得和现在的南方一样热为止! —————— 言归正传,魏中华虽然计算出了大概的气候变化模型,但他显然无法预知后面的事情,所以他更感兴趣的其实是第二温暖期和第二寒冷期交替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就是从汉宣帝时期开始的。 于是魏中华开始重新研究汉宣帝时期的西汉通史,之前魏中华虽然也研究了一遍,但只是快速的查找其中与气候相关的资料,对于王朝更替,明君良臣什么的完全没有兴趣。 不过当他开始仔细研究汉宣帝时期的时候,他就惊讶的发现,其实汉宣帝本人比气候要更加的有趣的多。 因为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从死囚变成天子的故事。 汉宣帝的爷爷叫做刘据,而刘据的爸爸就是汉武帝,而刘据的妈妈是卫子夫,舅舅是卫青,卫青还有一个外甥叫做霍去病,而霍去病有个弟弟叫做霍光。 因为刘据是正牌太子,母家的势力又如此庞大,所以刘据的太子之位是极为稳定的,奈何后期各种阴谋算计,刘据连带着自己一家老小全部被诛杀,唯一活下来的只有这么一个叫做刘洵的孙子,还被关在了天牢之中,差点死在了汉武帝的命令之下。 如果不是当时监狱长冒死保住了他,他已经是刀下亡魂了。不过最后汉武帝大概是后悔杀了刘据,所以最终不但放了刘洵一马,还给刘洵加入了宗籍,承认了他的血脉和身份。 刘洵的开局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大难不死的男孩” 接下来就是这个男孩逆袭的一生了。 魏中华将《西汉通史》中有关刘洵的内容全都一丝不苟的看完了,而且看完一遍还不够,反复的看了四五遍为止。 但这反而让魏中华感觉自己对于刘洵还不够了解,于是他又开始看《西汉通史》中汉宣帝时期的其他名臣将相的传记,从侧面了解汉宣帝的故事。 结果不看不要紧,一看之后魏中华更加痴迷于汉宣帝的魅力,同时魏中华惊讶的发现,这其他汉宣帝朝文臣将相的故事虽然都是按照各自的传记方式来写的,但每一个传记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够得到印证。 在一个人的传记中发生的故事,往往能够在其他两三个参与到此事的其他人的传记中也看到,粗略的看了几遍,魏中华居然找不到任何有错误的地方。 魏中华觉得非常的扯淡,天文方面其实还好说,只要定了几个基本的数据,那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天文观测数据还是可能的。 可是像现在这样搞出一套完美无缺的,每个人的传记都可以相互印证的史书出来,未免就过于不可思议了一些。 于是魏中华决定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开始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将每个人发生的故事以及时间点都套进这个模型里面进行验证,然后发现不管是故事的时间,人物,以及后来的发展等等,一切都环环相扣,一切都相互验证,这就好像十几根棉线挤在一起,每一根棉线都能够单独的取出来,没有任何一根棉线,会有相互缠绕的状态出现,简直离谱。 而进行完了这些研究之后,魏中华发现自己对于汉宣帝这个人物的喜爱更上一层楼了,于是他开始到网上搜索更多汉宣帝有关的情报,只是他在网上没有找到任何汉宣帝相关的东西,唯一能够找到的就是西汉通史里面提到汉宣帝的原文了。 这让魏中华觉得有些不甘心,网络上既然没有相关的同人作品,但元始天王的读者群里面总会有人关注汉宣帝吧! 于是魏中华这个从来不加任何群的人,第一次主动加入了《元始天王研究工作小组第89分组》的读者群。 这个2000人群里面此时已经有1142位读者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活人,每分钟都会有大量的聊天记录。 而当魏中华进群的时候,发现群里面正好在讨论汉朝的皇帝,群友们在争论汉朝究竟哪个皇帝最英明神武。 或者说是争论刘邦和刘秀谁才是汉朝最强的皇帝。 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纷纷表示刘邦这位汉高祖绝对是最强的,但更多的人认为刘秀是最强的。此时距离陨石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汉光武的剧情已经推进到了刘秀娶妻的剧情。 在这段剧情里面,刘秀终于实现了自己人生目标中的一个,那就是娶妻当娶阴丽华,这本身并没有什么。 但就在前一章里面,刘秀的哥哥,那个将兴复汉室做为使命的超级豪侠刘縯,死在了他一手发扬光大的绿林军的内斗之中,被绿林军拥立的皇帝刘玄给杀死,按理说此时一手指挥了昆阳大战,名震天下的刘秀,应该立刻领兵返回为自己的兄长报仇。 但刘秀却一个人回去向刘玄谢罪,陈恳的承认自己错误,在刘玄面前一跪就是好几天的时间,同时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骂自己哥哥是个混蛋,理所应当被斩,搞得刘玄都不好意思杀刘秀了。 毕竟刘玄的皇位也不是自己打下来的,他还是要在乎其他人的看法的,于是刘玄反而升了刘秀的官,给了刘秀高官厚禄,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绝不给他外出领兵的机会。 而刘秀得趁机提出要娶阴丽华为妻,还要举办隆重的婚礼。 刘玄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大喜过望,立刻就批准了。 要知道,汉朝是极为重视孝道,也极为重视兄弟之情的。在父母已死的情况下,那就是长兄为父。结果现在自己的亲哥哥死了,做弟弟就算不去给哥哥守孝,那好歹也应该安稳几年,结果没几天就要给自己娶老婆,这完全违背了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被很多人唾弃,刘秀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声也因此全都毁于一旦。 这让刘玄彻底放下了对刘秀的戒备,而刘秀也终于拥有了夺取自由的机会。 这段剧情固然哀伤,但也充分的展示了刘秀个人的智慧和坚忍,虽然小说里面世人都对刘秀极为唾弃,但读者们却对刘秀赞不绝口,加上之前昆阳大战的大胜,于是许多人纷纷认为刘秀是比刘邦还要英明的天子。 这就让群里面刘邦的粉丝非常不满了,于是双方就开始了论战。 其中刘邦的粉丝说道 “我汉高祖刘邦布衣起家,刘秀反而是仗着刘邦的威名,不算英雄。” “可刘邦好歹有爹妈,刘秀没有呀!” “我汉高祖英明神武,身边有沛县天团,那刘秀身边什么都没有,不算英雄!” “是呀,可如果刘秀身边没有沛县天团都能够夺取天下,那是不是说明刘秀更厉害呢?” “我汉高祖智慧过人,从不吃亏,只有他坑人,没有人坑他,刘秀先后被坑了好几次,一点都不聪明。” “可刘秀被坑了这么多次,最后都当了皇帝了,那岂不是更加的厉害?” “卧槽!”刘邦的粉丝急了“我刘邦死不要脸,这一点你家刘秀总比不上吧!” “我们家刘秀连亲哥哥都不要了!” “我们家刘邦连自己老爹都不要了!还要吃自己老爹的一块肉呢!” “……”刘秀的粉丝们顿时沉默了,最后表示自己甘拜下风。 也就是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情况下,一个新人弱弱的问道“请问,你们知道汉宣帝刘洵的故事吗?” 第627章 大汉宣帝 “什么汉宣帝呀!” “汉朝还有这个皇帝吗?” “好像是什么东汉中期的皇帝吧,反正皇帝除了开国的之外,那肯定都是垃圾,毕竟除了开国皇帝是公平竞争之外,其余的皇帝都是直接父死子替的,能有什么本事,全都是二世祖!” “对了,就像那个秦二世胡亥一样,可怜始皇帝这么牛叉的人,居然摊到这么个儿子,简直不要太悲惨了!” “不是的,汉宣帝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的,他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他的故事也很传奇的!”看到群里面就是这样的话,魏中华不由自主的为汉宣帝辩护道。 奈何他的话就像大海里面的一滴水一样,根本没有人在意,不过这也不能怪读者,毕竟在三本汉朝的小说里面,汉宣帝刘洵的存在感几乎都为零。 而哪怕在地球上,刘洵的存在感也是极为薄弱的,如果不是喜好历史的人,可能压根都不知道刘洵是谁。而等到后来海昏侯墓出土之后,刘洵的存在感可能都不如那位刘沫沫了。 但真正了解汉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刘洵的汉朝皇帝里面的地位和能力就算不是最高的,但最少也是前五名的水平。 什么,你觉得前5名太低了? 开玩笑,能排在前5名的汉朝皇帝,那可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还有就是汉宣帝刘洵了。能够与这4位并肩站在一起,刘洵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的情况虽然正常,但让魏中华非常的难受,他主动进群本来是为了找认同感的,结果反倒是让他更加孤立了起来。 虽然魏中华已经被孤立惯了,但是在他看来,天文司里面的其他人都是虫豸,被一群虫豸孤立倒也是好事。但是现在自己喜欢的汉宣帝被其他的汉朝皇帝和读者们孤立,就让魏中华异常的难受。 于是魏中华开始思考为什么汉宣帝的会这么的悲惨,然后他很快就明白了过来,一定是因为汉宣帝没有自己的正传小说,他只存在于厚厚的几乎无人阅读的西汉通史里面,自然就应者聊聊了。 “如果没有和汉宣帝有关的小说,那我就自己写一本!”魏中华的脑袋里面猛然蹦出了这样一个想法,然后就再也抑制不住了。 虽说他的本职工作是研究天文学,而且他的兴趣爱好也都在这里,但有一说一,魏中华在天文学上的研究已经到头了,除非有机会发射空间望远镜或者是太空卫星之类的设备,否则以目前的条件很难再在天文学上有所进步。 这也是让魏中华作为苦恼的事情之一,那就是他找不到自己的目标了,而现在汉宣帝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于是魏中华不再犹豫,直接就在档案室的电脑里面开始码字,同时也重新掏出了那个已经十几年没有用过的作者名:上香潇濡。 上一次这个名字出现还是魏中华参加文考的时候,只可惜那本小说写起来非常痛苦,魏中华每写一个字都需要思考3~5分钟的时间,一天下来最多磨磨蹭蹭的写出一章左右。 所以说这一章的剧情是魏中华反复修改的剧情,但最终修改结果反而更加糟糕了,所以收藏人数到最后还没有突破30人,成绩是全班倒数一,魏中华就明白自己在小说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于是就放弃了。 没想到毕业10多年之后,居然还会有胆量提起鼠标和键盘开始码字。 同样没想到的是,当魏中华再一次开始写小说的时候,突然发现之前困扰自己的那些难点都不存在。因为他只需要按照西汉通史里面所讲述的汉宣帝的故事来写,剧情什么的都压根不需要自己来思考,照着西汉通史里面的内容来抄就可以了。 于是在短短的不过两个小时里面,魏中华就码了三千字,把小说的第一章“大难不死的男孩”给写了出来,而开头第一句是这样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三米高的窗栏照进监狱里面的时候,一个婴儿睡得正香。” “寻常的婴儿只有一个母亲,但他有两个。寻常婴儿的母亲最少是亲生的,但这两个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他的亲生母亲已经被斩首,而下达命令的是他的曾祖父,也是现在的大汉皇帝刘彻,整个大汉朝武功最盛,死后的谥号几乎肯定是个武字的大汉孝武皇帝。” …… 魏中华写得很开心,这是除了研究天文之外让他第二感到开心的事情。 但也因为研究天文太久了,似乎让魏中华忘记了许多上学时候学到的基本常识,比如借用他人世界观和剧情写的小说叫做同人文,而同人文这种东西是不能乱写的,必须要得到同人文原著作者的许可,又或者是继承的同人协会的许可,否则这样的同人文不但永远不可能得到天赐文约,还会被原著作者,或者是相应的同人学会控告,搞出大风波出来。 反正魏中华一口气就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上百章出来,也不管什么更新的套路,想着每更几章啥的,就直接给新书取了个书名叫《大汉宣帝》的名字,用自己的文库账号给发表了出来。 魏中华不懂同人文的这些东西,但是文库懂呀,文库内部运行的AI也懂呀,AI第一时间就检测到了魏中华的小说具有同人的可能,然后交给编辑审核。 “什么?有严重的同人倾向,而且还是《汉光武》的同人文!”看到AI发过来的消息提示,这位名叫泥鳅的编辑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了起来。 要知道,这位编辑可是出了名的三国厨,能够将整个三国演义的内容倒背如流。虽说现在文库的编辑基本上都看过三国演义,而且也几乎都对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高度认可。 但这是发生在三国演义成名之后的事情,早在三国演义刚刚发表的时候,泥鳅编辑就是三国演义忠实的读者了,他甚至还是最早加入工作群的30位群友之一,只是一直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而已。 现在忽然看到有一本三国演义的同人文送过来审核,泥鳅倒是有些兴奋。 可是当他看到这本同人文,只是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签约,上一次发表小说还是在15年前文考时候的作者,泥鳅心中的期待就下降了很多,更别说他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叫做《大汉宣帝》了。 “汉朝有这个皇帝吗?”泥鳅嘀咕了一声,然后就好奇的看了一眼,也仅仅只是一眼,泥鳅就陷到里面去了。 第628章 三国电视剧 “西汉居然还有如此坎坷的皇帝,生下来就是监狱里的囚徒,险些命丧太监手中,明明与皇位无缘,可是却神奇的登基称帝,成为了西汉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 “不过他爸爸本来就该是大汉的下一任皇帝,只是没有想到兜兜转转的,这皇位却又回到了他孙子的手里面!”泥鳅感慨着说道。 因为魏中华不是一个传统的作者,再加上他本身几乎没有什么自创剧情的能力,全部都是沿用西汉通史里面的历史记载。 所以整本大汉宣帝的都是相当短的,一百章几乎写了一半的剧情,而刘洵也从当年监狱里面的一个小婴儿,被霍光扶上了大汉皇帝的宝座,让泥鳅应负责审核的编辑,却投入了几乎一天的时间,才将这一百多章给看完,就连吃饭都忘记了。 而等到泥鳅反应过来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本来任务,似乎是来评定这本书是否是同人文的。 当然了,这不用评定,傻瓜都能看出这就是同人文,而按照规矩,一旦被认定是同人文,除非能够得到原著作者,又或者是相关的同人协会的同意,否则这样的小说是无法在文库发表出来的。 而编辑是不需要主动求证这些东西的,提供相应的证明是同人文作者该做的事情,所以此时的泥鳅完全可以将这本小说给直接封了,然后丢到一边,去审核下一本小说了。 但是泥鳅却有些于心不忍,毕竟他还等着看后面一百章的剧情呢,这实在是有些抓耳挠腮呀! 于是乎,泥鳅做出了一个违背编辑祖训的事情,他主动打开了自己OO里面的好友列表,找到了元始天王的头像,迟疑再三之后,主动给刘旭发了条消息道“元始天王先生您好,我是文库的审核编辑,小说的同人文需要审核,请问您是否同意过这位作者写您的同人文吗?” 发完了消息之后,泥鳅就有些紧张的开始等待了起来,没想到只过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元始天王就给了回答道“如果可以的话,请把小说已有的章节给我看看,我才好做出决定!” 泥鳅自然是二话不说的将一百章全都交给了刘旭,然后就耐心的等待了起来。 泥鳅本以为刘旭要花上2~3天的时间才会给自己一个答案,毕竟这100多章的剧情看起来也有些老费劲了。 结果大概只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刘旭就给泥鳅回复道“小说没有问题,写的也很好,对于我的三国通史也非常尊重,我没有什么意见,这篇同人文可以发表!” “好的,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泥鳅连忙说道,然后飞快的给刘旭送过去了一张电子授权书,完成了所有必要的流程之后,泥鳅终于松了口气,然后点击审核通过,将这本《大汉宣帝》加上了相应的同人文标签和链接,直接就发表了出去。 “想不到居然会有人想要写汉宣帝的同人文,有点意思!”此时在白象世界的刘旭微微笑道。 然后再看向眼前的场面,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高喊一声“卡”,让摄制组暂停摄影后,对一个身体雄壮的像头牛一般的家伙道“老董呀,轻蔑!轻蔑这种情感你知道吗?你要把这种轻蔑的表情和情感展现出来,你当初还活着的时候,,我就能够很自然的露出这种表情吗?” “而不是像刚才那种表情,好像你们两人是生死大敌一般,这剧情就对不上了,演不下去了!”刘旭颇为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而此时眼前这位铁塔一般的汉子,只能委屈巴巴的说道“陛下,臣又不是当时的臣了。” “此时站在臣面前的也不是当年那个无名白身小卒,而是大耳贼刘备呀,臣每每想起后来的事情,都恨不得当初直接就把刘备给杀了,说不定臣就不用死的那么凄惨了,也就露不出轻蔑的表情出来了,而是把他当做生死仇敌来对待。”董卓咬着牙齿说道 “可咱们这是在演戏,他们是在拍电视剧,你要是找不到当初的状态,那我就只有想办法换演员了,董太师本尊却演不了董太师,这传出去恐怕也不太好听吧!”刘旭笑道,董卓的表情,哭笑不得,只能努力的再去寻找当年的感觉,露出一个自然而不屑的表情出来。 而此时的刘旭其实也快要抓狂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拍一部电视剧居然会这么的折磨和困难。 其实拍一部三国题材的电视剧,是刘旭一直以来就有的想法。因为刘旭清楚,三国演义固然是华夏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但要说众人皆知,这在几十年前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80年代,全国可能也只有不超过1/3的人,知道这历史上还有个刘备刘皇叔。 真正让三国演义变成家喻户晓的小说的,其实还是《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因为这部电视剧拍的实在是太好了,几乎将所有华夏人都吸引到了电视机前,创造了当年全国84%收视率的盖世神话,也知道电视剧之后,三国演义才彻底走进了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让他们了解在1800多年前,还有这么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所以如果想要在这个世界真正推广三国演义,也把它变成家喻户晓的小说,那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且电视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用画面解释在小说里面难以解释的东西。” “三国演义之所以推广困难,其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有许多难以令人理解的词汇和设定,然后将那些不怎么愿意看设定集的读者给直接劝退了,有这时间看无脑爽文不香吗?” 但是随着“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出现,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毕竟观众们虽然看不懂很多陌生词汇,但电视画面和剧情肯定是能够看懂的。 所以只要三国演义电视剧上线,那刘旭相信三国演义在作者世界又能够爆发出新的高峰出来。 只是自从刘旭成就官衔之后,工作上面就很难真正太平下来,一连串的事情不断的冒出来,而且动不动就是需要自己来拯救世界,刘旭哪有时间去拍什么电视剧呀。 而且就算刘旭有时间,演员们的时间也不一定够呀,再到了后面,先后爆发两次大危机,后来甚至还陷入了永恒映照领域之中,刘旭根本找不到能够拍电视剧的演员和时间。 好在现在终于清闲下来了,刘旭将所有具体的工作都甩给了其他人,而其他三国武将只要在需要他们出场的时候,临时将他们映照出来就好了,所以刘旭非常难得的闲了下来,同时其他主要演员们也跟着闲了下来,于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就直接提上了日程,没过几天就直接开拍了。 只是让刘旭没想到的是,他本来以为拍三国演义电视剧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毕竟所有演员都是本人,他们本人难道还会演不出本人的气质出来,所以刘旭压根就没有费心去找什么化妆师,直接让演员自己当年的状态再演一遍就行了 但刘旭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第一章刚开始,就遇到了大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董太师,居然不敢对刘备漏出真正毫不在意的白眼出来。 第629章 自己演自己 刘旭的动作很快,在决定要拍摄电视剧之后,相关的拍摄工作就直接开始。这主要是因为在打包带过来的300万人里面,有不少都是专业的影视制作团队,其中当初给刘旭拍摄桃园三结义宣传片的制作团队也在里面。 于是刘旭就以这个团队为核心,把其他三个城市所有的团队都凑到了一起,挑选出一批最精锐的人手,就直接搭成了一个实力极为强悍的电视制作团队。 而整部电视剧的总导演自然就是刘旭本人了,刘旭绝不是贪玩,想要试一试当导演是什么感觉,而是因为他太了解那些导演了。 这些导演们一旦手中大权在握,那就一定要将电视剧拍成他们喜欢的样子,根本不怪原著里面是怎么描写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明明拥有极为优秀的原著,但拍成电视剧之后,剧情却变成一坨狗屎的原因。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拍摄难度而选择放弃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导演是人不是AI,他有自己的想法,审美和价值观,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将那些不符合自己审美与价值观的东西去掉,只留下符合自己的。 有些情况下能够留下的东西还不多,于是又干脆塞了很多自己的东西进去,结果就变成了一坨狗屎,彻底毁掉了小说原著。 于是刘旭就非常干脆的直接将总导演的工作包了下来,至于导演的专业技能问题,刘旭就让其他十几个专业导演全部去当副导演,给自己搭把手,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至于电视剧拍摄另一个重头,也就是演员的问题,那自然就是更好解决了。刘旭一声令下,不管对方现在是不是某个诸侯国的诸侯王,都得乖乖的出现在刘旭的面前,听从刘旭的安排,给刘旭拍摄电视剧。 刘旭本以为整个电视剧的拍摄工作会非常的顺利,尤其是演员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毕竟演员挑的再好也终究是演员,而刘旭是干脆将历史人物本尊给带了过来,在人物形象适配方面,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至于演技,不就是把历史上自己发生过的事情重现一遍吗?能有啥问题,自己演自己还能有啥问题? 只是万万没想到,就像前文说的,刚开始拍摄三国演义第1章的剧情,问题就出现了。 一开始拍摄桃园三结义剧情的时候还好,刘关张三兄弟已经演过一回了,而且他们兄弟三人的感情真挚,直接一条就过没啥问题。 可是在拍摄接下来的战黄巾的剧情就出现问题了,在原著剧情中有这么一段,说的是董卓和黄巾交战的时候被击败,幸亏当时刘备拍马赶到,带着两兄弟在黄巾里面一阵冲杀,救了董卓一命,董卓一开始还对刘备表示感谢。 后来得知刘备还是个白身,身上没有任何官职之后,就对刘备翻白眼了,气的张飞想要直接宰了董卓,只是被刘备拉住了而已。 上文中拍摄的也正是这一段剧情,在刘旭看来是很好拍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将正在追杀董卓的黄巾兵给驱散,然后上去交谈一番,道出自己的身份,董卓再给一个白眼,这镜头也就结束了。 奈何当实际拍摄这段电视镜头的时候,当董卓见到了刘备之后,眼神之中哪里还有半点轻视,满满的全部都是慎重和仇恨。 于是就有了上文的一幕,当刘旭第1次拍摄这组镜头的时候,刘备刚刚自我介绍道“备乃一介白身,没有什么官职。” 结果董卓眼神之中不但没有什么不屑的表情,反而是死死的盯着刘备,一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表情,连个白眼都没有,搞得刘旭都直接麻了。 虽然在经过刘旭的反复调教之后,董卓勉强能够收敛一点表情,但那种骨子里面的戒备和仇恨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哪怕重拍了七八次,每一次画面都很古怪,董卓表面上对刘备不屑一顾,但任何一个观众就是能够从画面中看到董卓对刘备的仇恨。 无奈之下,刘旭只能够不拍摄董卓的正脸,在刘备说完台词之后,全程只让董卓留个后背给刘备,同时一句台词都没有,直接走人,算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这种不屑了。 只是刘旭刚刚搞定这个镜头,下一秒更大的麻烦就来了。 在看到自家大哥被董卓如此无礼的拒绝之后,原著中的张飞就受不了了,大怒道:“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提起刀就要冲进营帐里面杀了董卓,是刘备百般劝解,强行拉住了张飞。 只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当刘旭在拍摄这段剧情的时候,原本会被刘备劝住的张飞,居然直接强行挣脱了刘备的束缚,在所有人,包括刘旭本尊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直接就冲进了董卓的帐篷里面,不过几秒钟的功夫,就提着董卓的人头走了出来。 虽然这个董卓人口很快就化作光点消失,但张飞还在那里兴奋的在那里哇哇大叫,把刘备给看急了,捉着张飞的胳膊道“三弟,你为何如此呀!” 没想到张飞对刘备大叫道“大哥,自从当初您让我放过董卓之后,我每每想起就觉得后悔不已。如果当初不是您拉住了我,让我干脆一刀结果了董卓这个恶贼,那我大汉又岂会受董卓的荼毒,天下兵马又岂会蜂拥讨董。就算事后我不免一死,但能够挽救大汉天下,不让大哥您独自承受兴复汉室的重任,那三弟我死得其所!” “所以今日我干脆就把董卓给杀了,也算是弥补了当年的遗憾!”张飞的话说的刘备非常感动,抱着张飞好兄弟就哭了起来。 而刘旭则在一边很是茫然的看着天空,心里想着 我是谁? 我什么要拍电视剧? 为啥我不找听话的演员,而是让这些原主来拍电视剧,我真的是个脑残呀! 最后刘旭还是得处理问题,他把董卓给重新映照了出来,让愤怒的董卓将张飞给暴打了一顿,同时宣布削减张飞的待遇和福利,然后把这些全部转给董卓,这才让董卓舒坦了很多。 毕竟接下来的电视剧拍摄,董卓的任务和镜头还是有很多的,绝不能够让这个主演撂挑子不干,否则刘旭就只有清空董卓的记忆,从零开始,重新映照一个董卓出来了。 刘旭本以为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应该不会有更加麻烦的事情,可刘旭瞟了眼剧本,整个人的身体就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接下来,同时参加黄巾大战的孙坚和刘备要第一次相遇了。 630 刘备你爹来了 “大哥,您岳父大人来了!”刘备正在教训张飞,不要那么的冲动,绝对不要意气用事的时候,面对着刘备的张飞,忽然大声的对刘备说道。 “什么岳父?我哪还有什么岳父?”刘备不满的瞪了张飞一眼,然后忽然想到了什么,身体一僵,然后道“你说的是哪个岳父?” “大哥,您现在在拍的是黄巾起义的剧情,能够和您在这段剧情里面有对手戏的岳父还能是哪个!”张飞嘟囔着说道,刘备就更加的紧张了。 但刘备好歹也是当了皇帝的人,而且向来以厚脸皮著称
相关推荐: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和徐医生闪婚后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他是斯文糙汉
危险情人
靴奴天堂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