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着投资考察团走一趟。 正好他也想将港岛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内地来。 与何文漪分割了财产以后,嘉盛集团旗下的嘉合盛商行,百货公司,连锁超市,地产和金融公司全都给了何文漪和她的两个儿子。 而跟制造业相关的所有实业,以及大华超市在内地的业务,则全归王铮安所有。 这样分割,相当于将夫妻共同财产的六成都给了何文漪。 何家占了大便宜。 当时只有二儿子Alex提出了反对,觉得他们不能放弃内地的业务。 但何文漪和大儿子宗兴都表示了赞成。 何文漪从小在港岛长大,结婚之前是娇小姐,结婚之后是阔太太,从没来过内地。 她对内地的唯一印象就是偷渡来港岛的大陆仔。 何宗兴与他母亲的情况差不多,只在八十年代初去过一次广州。 当时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行了三四年,整个广东只有广州勉强能看看,与港岛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当王铮安要求拿走内地的全部业务时,除了没什么话语权的Alex,何家母子都没提出异议。 在王铮安有意让步的情况下,双方和平签字,彻底完成了财产分割。 这两年他已经把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内地,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内地出差。 而内地的电子工业和家电行业正在崛起,人家省里有意打造家电之都,王铮安也就跟来考察一下。 狄思科听他介绍了这次考察的几个项目,很感兴趣地问:“王生打算转战家电行业?” “我在港岛有个电器公司,主要生产窗式空调和热水器。港岛的土地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我这两年一直想将生产业务转移到内地来。他们省里给出的政策很优惠,可以再看看。”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方面开出了土地免费使用和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条件,并且由政府负责工人的岗前培训。 光是各种优惠政策,就足足列了一张A4纸。 任何一个商人看后都会动心。 与港岛的高地价,高税收,高工资相比,这里简直是天堂了。 狄思科听出他话里的犹疑,不由问:“既然政策这么好,您怎么还下不定决心?” “呵呵,”王铮安闻言就笑了出来,“政策是政策,落实是落实。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落实,也是白搭。” “您怀疑当地政府没有能力落实政策?” “我不怀疑他们想要发展经济的决心,能拿出这些优惠政策,足以看出他们的诚意。但是保证政策的落实和延续性才是我比较关心的。” 港岛商会成员之间,经常互通有无,交换消息。 王铮安虽然多数时间只在广东活动,但对其他城市的情况也有些了解。 某些地方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只要能把人吸引过去,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下来。 但是等到签订了合同,资金到位以后,当初的追逐者和被追逐者就该调换位置了。 投资商们反而要追在人家屁股后面,催着他们办事情。 投资体验欠佳。 这也是明明内地很多城市都提出了更优惠的政策,而外商们却独独青睐珠三角的原因。 两人没在酒楼大堂逗留太久,迈出大门后,信步走在刚被大雨冲刷过的马路上。 王铮安主动问起了他这次南下出差的目的。 “您应该听说过万燕吧?我们腾飞计划并购万燕。” 王铮安颔首说:“发明了VCD的那家企业,我前几天在政府组织的招待会上见过万燕的总经理。你们腾飞怎么会想到收购万燕?他们除了发明了VCD,其实在生产实力上并不出色,而且收购这家企业的阻力应该不小。” 狄思科刚调任到腾飞,王铮安就接到消息了。 这两年一直关注着腾飞公司的发展,腾飞VCD的广告在中央台打得火热,他每晚看新闻联播时都能看到。 后来在《焦点访谈》的那期《知识产权保护路在何方》里,发现了记者对狄思科的采访。 他这才知道,前段时间他儿子还跟一个私营企业的经理隔着几千公里,打了大半个月的口水仗。 他让秘书把那段时间的报纸都收集了回来,光是看他儿子撰写的檄文,就看了一上午。 放下报纸以后,他心里既骄傲又遗憾。 艾莉那孩子这几年也成长了不少,但是与狄思科相比还稚嫩得很。 这种与竞争对手隔空吵架的事,艾莉做不来,还会觉得有失颜面。 哪怕明知可以通过这场骂战和侵权官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艾莉也不会去做。 何文漪自己不算淑女,却将女儿往淑女的方向培养。 即使王铮安这两年亲自将女儿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她做生意,很多想法仍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 狄思科看不透对方心里的遗憾,只是说:“万燕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他们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国内的电子行业深受外国企业制约,尤其是芯片集成电路,无论是传呼机,移动电话还是VCD影碟机,都离不开芯片。” “凭腾飞目前的实力很难独立完成芯片的研发任务,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单位和人才加入进来。所以,我们想把万燕招揽过来,先以VCD为切入点,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只要不涉及小姨的话题,狄思科其实还是很乐于跟王铮安这样的富商聊天的。 他虽然也在企业工作,但是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决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王铮安在投资时,要考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问题。 而这些是狄思科从来不需要操心的,他之前也没想到各地招商引资还存在这样的障碍。 他所需要关心的,除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能解决多少劳动力,如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职工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继续教育问题和子女上学问题。 他之前也与其他私营企业家交流过,而且他家里还有一个未来的粉红大亨。 可是,内地企业家多是富一代,与王铮安这种富了几代人的大资本家,在见识上相差甚远。 所以,尽管他不想承认,但是与王铮安交谈,确实总能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王铮安涉足的一直是传统制造业,唯一能跟高科技沾边儿的产业,是他在七十年代投资过的一家半导体厂,但那家工厂也早在十年前送给艾莉,变成了电子玩具厂。 因此,他对芯片集成电路什么的,完全没有研究。 “芯片集成电路的技术很难突破吗?”王铮安问。 他离开内地时,国内就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那会儿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好消息。 在他的印象里,祖国在科研方面还是很有实力的。 “对别的国家不难,很多技术都是共享的,但对我们很难,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在集成电路这方面,全凭我们自主研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和从无到有地搞研发,区别还是很大的。” 就像狄思科想的那样,只要不涉及小姨的话题,他跟王铮安其实很有话聊。 当天晚上一直在马路上溜达到十点多,聊到尾随他们的司机都快打瞌睡了,两人才结束谈话。 “你住在哪里?我让司机顺路送你回去吧。”王铮安提议。 狄思科点点头,报了宾馆地址就跟对方一起上了车。 “我在省里也有些关系,你们并购万燕的事情,需不需要我帮你牵线联系一下省领导?” 通过今晚的谈话,王铮安已经了解到,他们在当地基本没什么关系网。 跟工作有关,狄思科并不想矫情地推拒,于是毫不客气地颔首说:“好啊,那就多谢王生了。” 见他接受了自己的好意,王铮安心里很高兴,只说让他等自己电话,今晚回去就替他安排见面。 狄思科独自返回宾馆以后,背着手在房间里转悠了很久。 床头柜上的电话听筒,被他抬起又放下了好几次。 最终还是撂下电话,转身去浴室洗澡了。 算了,不给小姨打电话了,爱咋咋地吧。 他不管了。 他觉得前三十年的时间,已经证明了一件事——王铮安和郭美云有缘无分。 即使没有他从中作梗,阻止两人见面,这俩人也未必能自然地碰面。 王铮安有钱有势,帮忙在欧洲找了小姨好几年,愣是没得到有用的线索。 而他随便带着家人出国旅游一趟,就跟小姨偶遇了两次。 缘分这种事,真是说不清。 * 狄思科没给小姨打电话,一家人还是按照原计划在省会集合,一起返回北京的。 不知是不是他这张嘴被开过光。 郭美云和王铮安明明处在一个城市里,还曾一度呆在同一个酒店里。 可是,这俩人竟然真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完美错过了,愣是没能碰面! 王铮安来酒店找狄思科的时候,见到了在大堂里玩耍的狄嘀嘀和狄嘀嗒,甚至还见到了嘟嘟小朋友和二舅妈。 但他就是没碰到郭美云! 狄思科回家跟媳妇念叨的时候,于童也只能无奈地感慨一句:“这就是有缘无分吧!” 怀着复杂的心情,狄思科重新回单位上班了。 并购万燕的计划失败。 腾飞毫无办法,对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束手无策。 这并不是两个企业间的矛盾,而是企业与政府,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分歧。 马援朝对此颇为惋惜,背着手在办公室里痛骂了半个钟头。 等他骂累了,狄思科才好笑地说:“您骂他们也没用啊,这就是现实。咱们尽快将注意力从万燕身上转移,想想下一步要怎么走吧。” 马援朝问:“真的没希望了?刘备还能三顾茅庐呢,要不我再南下一趟,跟万燕谈谈?” “我们第一次跟万燕的江总会面时,他的合作意愿还是很强烈的。但是等我们找关系跟当地政府接触后,再见面时他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最后直接拒绝了并购。” 狄思科相信马援朝能做到三顾茅庐,毕竟当初挖他来腾飞时,对方也是几次三番顾茅庐的。 马援朝不死心地问:“就没别的办法了?” “万燕目前的营收情况还可以,没走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企业还能坚持下去,政府部门是不会插手的,更不会督促它与其他企业合并。说白了,人家对万燕的前景很看好,并不着急给它找下家。” 狄思科停顿片刻,又说:“我离开前,听说当地的一家市属国有企业正在跟万燕接触。” 闻言,马援朝彻底歇了南下三顾茅庐的心思。 当地的国营企业明显比腾飞
相关推荐:
快穿之这个女配有点怂
男妾
一世丹尊
离婚之后_现代耽美_BL
重生豪门风云
穿越甄嬛传之尽力而为
卡牌世界的言灵师
恶劣的你(骨科)
偏执的他[现代女尊]
月皎花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