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还被拍成了纪录片。 这就没什么可指摘的了。 所以,郭溪柳觉得,根本不用竞选,文体委员这个职位,就是为狄思科这朵奇葩量身定制的! 狄思科并不知道,他还没来学校报道,就已经在小范围内成了名人,好多人都想一睹奇葩真容。 他现在只觉得天上掉馅饼,文体委员的职务竟然落在了自己头上? 从管歧珍那里得知自己是全班职级最低的人以后,他就没想过当班干部的事。 竞选班干部的话,大家八成会给大佬面子,从职务最高的几个人中选择,所以,他老老实实地等着被领导就好了。 可是机会放到了面前,没有不要的道理,再说,他觉得自己除了级别低了点,当文体委员还挺合适的。 他在每个单位都是大家公认的文艺尖子呢,这个职务舍他其谁啊! 于是,他就这样不客气地接受了任命,“既然组织信任我,那我一定当好这个文体委员,做好服务工作!” 郭溪柳早料到他不会拒绝当班干部,笑着将一张注意事项递过去说:“咱们党校的管理比较严格,周一到周五要求住校,宿舍会在晚上11点关门,所以,要是有事外出,尽量赶在11点前回来。” 这些国企干部都有工作在身,她没奢望过学员们能乖乖呆在学校里读书。 偶尔有急事要离开学校,她也是能放行的。 “另外,党校会‘查两堂、刹两风’,抽查上课出勤率和食堂就餐率。你们如果没什么特殊的事情,最好能保证出勤率,这些都会记录到你们的档案里。” 狄思科快速扫了一眼注意事项上的内容,发现上面只写了检查出勤率和就餐率,并没有解释“查两堂、刹两风”,心知这是组织员有意提点自己,于是他很诚恳地与两位组织员道了谢。 跟组织员聊到下一位学员来报到,他才带着行李离开了。 * 国企班开课时间在暑假,但此时的校园里依然热闹,这一届的省部班和中青班还没有结业,学校的林荫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夹着课本,行色匆匆的学员。 狄思科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国企班的宿舍楼。 走到212宿舍门前,他先敲了敲门,隔了几秒,听到一声“请进”,才用钥匙开了门。 宿舍是四人间,但是考虑到居住的舒适度,后勤只给每个宿舍安排了三名学员。 狄思科进门时,他的两名室友已经到了,一个在用扫帚扫地,另一个在用抹布擦窗台。 “你是狄思科吧?”其中一个寸头中年人笑着问。 不等狄思科答话,另一个稍显年轻的矮胖男人说:“这还用问,电视上天天见的,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狄思科放下行李,有点尴尬了,纪录片播出以后,他经常遇到这种状况,人家能喊出他的名字,但他不认识对方呀! 好在1.0的裸眼视力救了他! 进出党校大门、食堂和图书馆都需要通行证,所以学员们通常会把学员卡别在衣服上。 狄思科的好视力,让他准确叫出了对面二人的姓名。 寸头的叫邹舟,矮胖的叫张茂年。 二人相继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邹舟是一家军贸公司的老总,搞航空工业进出口的,也是北京的。 张茂年是江西建工的副总,今天上午下了火车就来报到了。 “我手上有灰,就不跟小狄握手了,”张茂年晃了晃手上的抹布说,“小狄现在是我们那边的名人,哈哈,没想到能在党校见到电视里的人!” 狄思科比室友小了十来岁,叫他一声小狄,在场三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瞧着水盆里的水已经黑了,狄思科端起水盆去卫生间换了一盆清水,笑着问:“您在江西还关注着我们腾飞的发展呢?” “哈哈,那肯定得关注呀!我们省里要求全省所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集体观看学习《绝处逢生》这部纪录片!你跟马援朝,还有一个女同志,叫翁什么来着,忘了是翁佩霞还是翁佩云了,在我们当地可是名人!” 狄思科:“……” 艾玛,他还有这份殊荣呢? 当初他们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给腾飞的产品做广告。 因着没能赶上他媳妇投资的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拍纪录片的。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他们只求给腾飞多博得一点关注。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差距。 《绝处逢生》这部纪录片,是第一部 真实记录国企改革过程和细节的纪录片。 每周在中央台播出一集,总共五期节目,就播了一个多月。 纪录片播出以后,尤其是从第三期播出以后,好几家国字头大报都根据纪录片中的内容,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腾飞领导层的某些操作,也在经济界引起了一番讨论。 腾飞成立四十年,有过高光时刻,也经历过险些破产的窘境,当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播出,狄思科代表腾飞公司出席签字仪式,正式并购人合软件公司的时候,收视率达到了节目开播以来的最高峰。 这种绝地反击的情节本就激动人心,再加上纪录片后期配的煽情音乐,连狄思科这个当事人都跟着鼻头发酸,猛男落泪了。 现实里,腾飞还要面对很多问题,改革仍在继续,但纪录片里的腾飞已经凤凰涅槃,绝处逢生了! 在国企改革频频遭遇瓶颈的当口,这样一部纪录片无疑会给国企改革打上一剂强心针! 所以,首播结束以后,电视台又在其他时间段安排了重播,甚至还发行了VCD版本。 狄思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在内心吐槽,除了腾飞的自己人,谁会买这种VCD碟片啊,在电视上看看就差不离了。 听了张茂年的话,狄思科才恍然,这VCD的目标客户是全国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换做是他的话,如果知道有一部国企改革成功的纪录片发行了VCD影碟,八成也会帮忙冲销量,买一份回来学习学习。 三位第一次见面的室友,虽然年龄上有些差距,但狄思科平时接触的同事都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加入谈话毫无违和感。 狄思科偶尔也会想,要不是家里还有两只状况百出的小崽,他的心态恐怕早早就进入中年了。 邹舟报到的时间比较早,打听到的消息也比他们多,闲聊的时候便透露:“每个支部都要划分几个小组,组织员说咱们一支部大概会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8-9人。可以自己组队,也可以等待支部分配,不过,我建议咱们最好自己找人组队。” “这个小组主要是做什么的?有小组作业么,还是别的什么?”狄思科问。 张茂年以前来党校学习过,算是有经验的学员,颔首说:“咱们每节课后都有小组讨论,有小组课题报告,小组成员还要轮流代表小组,在全支部的讨论上发言。所以,咱们最好能自己挑选组员,组员里需要笔杆子硬的,嘴皮子利索的,还有资料检索能力强的。” 要是摊上那种惯于空谈的组员,对其他成员来说,简直是噩梦。 他觉得邹舟和狄思科的水平还不错,而且他们住在一起,组成小组以后,讨论小组作业也比较方便。 再找五个人,他们就可以组成一个支部小组了。 当天来报到的学员还不多,他们没能找到其他组员。 第二天早上,狄思科在一食堂吃早饭的时候,被三位据说是同班同学的女同志喊了过去一起吃早餐。 “小狄同志,你加入课题小组了吗?”老大姐满春华问。 “我们同宿舍的三位同志打算组成一个小组,不过,人员还不太齐。” “那你们三位要不要加入我的小组?我们这边也是三个人。” 狄思科不能替另两人做决定,只耿直地说:“满大姐,我属于临场发挥型选手,资料检索能力还行,但笔杆子并不算是强项,我的另两位组员,跟我的情况差不多。您的组里要是有笔杆子特别强的,咱们可以强强联合,否则就还是另外寻找其他成员吧。我听说党校每天都要留小组作业,要是小组里没有文字功底强的人,大家的学习生活都不会轻松。” 他提出的条件是比较理性的,满春华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为他介绍了隔壁的女同志,“这是曾琴,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以前在政研室工作过。” 狄思科当即露出笑脸,立马换了口风,“满大姐,咱们组才六个人,其余两位成员,由您找,还是我们在男同志这边寻找啊?” 满春华被他的变脸逗得一乐,“班里的女同志不算多,还得给其他组留一些,你们从男同志那边找吧。” 于是,吃了顿早饭的工夫,狄思科就找到了组织。 提着两份早饭回宿舍的时候,他向两位室友宣布了这个喜讯。 “你说咱们的组长是谁?”邹舟问。 “满春华,满大姐。” 邹舟在寸头上划拉一把说:“挺好的,满大姐是咱们支部的书记,这回咱们算是真的找到组织了!” 张茂年叼着一只包子,给狄思科竖了一个大拇指。 一觉醒来,就被告知抱上了大佬的大腿,这体验真不错。 当天下午,全班同学去礼堂参加了国企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学习生活就算正式开始了。 国企培训班的课程不算多,每天只有两节课。 但每节课要上两个多小时,课后还会组织学员进行“两带来”交流。 所谓的两带来,就是每位学员都要为老师和同学带来一个热点问题,再抛出一个难点问题,让大家一起帮忙思考解决。 学员们最初上讲台的时候,还比较收着。 不过,党校的治学环境比较包容,有一个“讨论无禁忌”的传统,所以两三天过后,学员们的胆子变大了,讨论的话题也就越来越放得开。 这天,当代世界经济的课程结束以后,轮到一位名叫严励的学员上台发言。 严同学要跟大家讲的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问题。 这个话题不算新鲜,前两天有一位女同学也在讲台上输出了自己的观点。 可是,这位严同学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看法,几乎是一面倒地大加抨击。 严同学认为,引入外来资本、私营经济,来购买稀释国有股份,已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国退民进的过程,会造成国有资产被高价低估、企业干部暗箱操作、中饱私囊。 “以前的国企是‘大家拿’,很多职工家里缺什么了,就去单位拿点,反正大家都拿嘛。后来企业通过各种改革,减少了这种风气,又冒出了好多国企干部中饱私囊,‘大家拿’变成了‘拿大家’。他们拿的东西,远不止是扫帚
相关推荐:
村夜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我的风骚情人
恶蛟的新娘(1v2)
将军在上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乡村透视仙医
NTR场合_御宅屋
鉴宝狂婿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