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他今天来看白主任的脸色,完全是代团长受过的。 面前这位老太太曾是歌舞团创编室的主任,为团里创作过很多经典演出曲目。 即便退了休,也从没停止创作,在业内的声誉极好。 可惜,新官上任的团长是个改革先锋,刚履新不久便提出要打破文艺桎梏。 还在大会上将白主任创作的古风乐曲《水调歌头》列为守旧典型。 人家老太太硬气了一辈子,哪会受这种窝囊气! 一言不合就撂挑子走人了。 团里那些老前辈们因此对新团长颇有微词,而团长最近似乎也觉得当时的做法有些过了,便想让他来探探白主任的口风,可否请她回创编室当个顾问。 邹秘书觉得这事直接问白主任八成没戏,所以在于童送他下楼时,便将团长的意图透露给她。 于童以老太太年纪大了为由,代为辞谢了。 不过,回家以后,还是替团长说了几句好话。 “其实人家杨团长也不容易。像咱们这种文艺团体,每年都得添置新设备,那进口音响啦,灯光啦,乐器啦,需要花的钱海了去了。咱们团每年的票房只有三四万,不改革怎么填补每年十几万的资金缺口啊?您也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嘛!” “那是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才不要想。”奶奶眉毛一竖,“再说,你就是个舞蹈演员,跟着掺和什么……” 说到这里,老太太不由顿住。 孙女已经不是舞蹈演员了。 跳舞伤病多,吃的又是青春饭,多数人到了一定年纪都要退居幕后或者转行。所以她当初才会一力主张尽早将孙女从舞蹈队转去歌队。 只不过,刚转去歌队不久,新来的团长就开始在团里大刀阔斧地改革。 说是要使用经济杠杆,发展什么第三产业,还为此成立了一个服务公司。 于童就是在那时偷偷转去服务公司的。 等她听到风声时,孙女已经当上承包队长,带着演员跑码头了。 于童从果盘里挑了最漂亮的桃子递给奶奶,“您就别跟杨团长置气了,他不是已经道歉了嘛,还经常派秘书来跟您汇报工作。” “我才懒得生气!”白主任重重地按下收录机开关,痛心地说,“我只是心疼那些好苗子!国家耗时耗力培养出的专业歌唱演员,只是出去走几次穴,再开口就是一股港台味儿。女中音把嗓子都磨沙了,这就是对人才的浪费!” 于童赶紧撇清关系:“我这边可是一个好苗子和台柱子也没分到!那几个唱劈了嗓子的,跟我可没关系。” 她手下大多是秦勉那种条件的演员。 天赋上略有欠缺,放在歌舞团那彬彬济济的环境里,根本熬不出头。 但是,应付起歌厅和企业的商业演出却游刃有余。 见老太太面色稍缓,于童帮她捋了捋鬓边银发,搂着她说起了悄悄话。 “我跟您说个秘密,您可别告诉别人!” “嗯。” “杨团长可能已经后悔在团里搞改革了!他也不是完全否定你们这些老同志的。” 老太太被她影响,也悄声问:“他怎么就后悔了?” “迈的步子太大了呗!您去团里看看,现在哪个演员不想走穴赚钞票!连团里的正经演出都懈怠了。” “这个口子一开就不好收了。”奶奶神色复杂。 “那可未必。杨团长不怕得罪人,可以明文禁止某些演员走穴,毕竟已经有唱劈了嗓子的先例了。” 一旦团里收了这个口子,文化服务公司的盈利必定会断崖式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了盈利能力的服务公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到时候他们这些承包队长将何去何从? 所以,察觉团长有反悔的苗头后,于童很快便转换了思路,开始在社会上挖掘新人。 闫丽君和狄二狗这两个临时工,就是她的初步试水。 白主任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她虽然看不上团里搞的创新,但是孙女的事业还是要关心的。 “那你之后是怎么打算的?还在服务公司混着呀?” “我打算多培养几个新人,让秦勉在国内的这段时间帮我带一带。” “小秦这孩子心思重,他能乐意带新人?”老太太自认有几分眼力。 “出国的花费不低,他还得攒钱呢。”于童牛气哄哄地摆手,“演出资源都在我手上,由不得他不乐意!他可没少占我们三队的便宜,总得给点回报再走吧?” 白主任就爱孙女这股自信劲儿,笑眯眯地说好。 “奶,闫丽君和小狄都在您那上过声乐课,您觉得他俩怎么样?有培养价值吗?” “小闫嗓音条件很好,基本功也扎实,就是舞台经验太少了,容易紧张。小狄嘛,声音气质我很喜欢,嗓音有一定辨识度,但是在技术呈现方面还得多磨练,让他多来上课吧。不过这小伙子长得真是精神,像你爷年轻的时候!” 刚从书房出来的于爷爷,闻言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两声。 提起狄二狗,于童便想起今晚被他放了一炮的傅四海。 赶紧把傅四海可能有个儿子的事情跟二老说了。 “他没正面回答,不过我跟他可是一块儿和尿泥长大的,一看他那副吃了屎的表情,就知道这事八成是真的,嘿嘿……” “不许说脏话!”白主任轻拍孙女手背,皱着眉问,“你听谁说的?四海那孩子从小就老实,不可能在外面胡来。” “他才不老实呢!就算老实,也是在你们跟前老实!我早就跟你们说了,他那人最能装了!” 于童对傅四海的表面功夫也是佩服的。 除了她和她哥,两家大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五颗星。 尤其是白主任,总想跟老姐妹做儿女亲家,一直把傅四海当成半个自家人。 于童这两年已经跟他翻脸了无数次,早想治治他了,便趁机告起了刁状。 “你们以为他开个服装厂就是干正事呢!根本不是!那服装厂他半点不上心,主要精力都放在倒腾批文上,傅爷爷的那点人脉,早就被他利用个遍了!” 白主任不确定地转向老伴,“四海弄批文的事你听说了吗?” “有点耳闻。” “你这老头!知道他倒腾批文,怎么不跟老傅说说!”白主任起身就要给傅四海的奶奶打电话。 于爷爷皱着眉头说,“我一个退休老头子,听到的都是些捕风捉影的话,没凭没据的,你让我怎么跟老傅开口?” “那你怎么不找四海求证一下?到底是在咱们跟前长大的孩子,你就是……” 眼瞅着老两口又要拌嘴,于童赶紧想办法转移话题。 “爷,今儿这大久保在哪儿买的?回头我多买点,给我爸和大姑也送一些,他们都爱吃软桃。” “哦,那是十二楼小徐的对象送的。” 于童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小徐可能是文化局的徐副局长。 他们这栋楼是文化局新盖的家属楼,十几层的高楼带电梯,住在这的都是一个单位的老同事,经常楼上楼下串门送东西。 “徐伯伯怎么突然找对象啦?” “也不算突然,之前就有不少同事给他做媒,但他都没相中。”于爷爷笑道,“反倒是去公园晨练的时候,瞧上了教唱戏的老师。据说人家年轻的时候还是刀马旦,跟小徐也算志趣相投了……” 于童听了一肚子八卦,擦擦手上的桃汁说:“最近东单大华电影院好像排了《游园惊梦》,回头我弄两张电影票当回礼,给徐伯伯送去,那位阿姨一准儿喜欢。老年人谈恋爱,也得搞点浪漫呀!” 第12章 于童帮老年人追寻着浪漫,而一家合资酒店的音乐茶座,也在努力营造着浪漫氛围。 舞台边的音响中传出悠扬的《sealed with a kiss》,橘色灯光从天花板上散射下来,一个个小卡座在幽静中被分隔出更细致的幽静。 西北角的卡座里,陈青玉满脸惊奇地望向小舞台上的青年,口中喃喃着:“他居然真在这里唱歌啊!” “早就跟你说了,新来的歌手就是牙膏广告里的那个演员!” 陈红玉是《都市月刊》的编辑,偶尔会来音乐茶座放松一下。 听妹妹说乐洁牙膏广告的那个男主角是她师兄后,今晚就把她一块儿带来了。 “可是谁能想到他会来唱歌呀!”陈青玉无语道,“完全不搭界!” “怎么不搭了,他唱得不错啊,外文歌唱得尤其好。” 陈青玉听姐姐夸了校友,有点高兴,与有荣焉道:“他当然唱得好了!去年北京市十一所外语院系联合举办英文演讲比赛,我这个师兄可是得了金奖的!” “这么厉害?”陈红玉惊讶地望向台上的俊朗青年,“那他在你们学校算得上校草了吧?” 陈青玉嘿嘿乐,“他在学校的时候,可没舞台上这么光鲜。我刚入学那阵子,他还经常套着围裙在食堂给我们打饭呢。” 这个师兄在学校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欣赏他出众的语言天赋,自然也有人看不惯他不务正业,钻进钱眼里的样子。 “哦,看来是家里条件不好。” “可能吧,反正他缺钱几乎是全校都知道的。”陈青玉摊手,“去年英语比赛结束后,马上就有小语种的比赛。我们学校的法语班四年才招收一届,而且人数很少,系主任想上个双保险,正好这个师兄的二外是法语,就让他也去参赛。结果他以准备比赛耽误打工为由,拒绝了。” “啊?真的拒绝了?” “真的!当时有人拿着这个把柄在学校里大肆宣扬,说他态度散漫,没有集体荣誉感,要不是校领导反感大字报那一套,他差点就被贴大字报了!”陈青玉笑道,“不过,后来系主任找关系,把他勤工俭学的地点从食堂换成了图书馆,方便他抽空准备比赛。然后他就抽空去了一趟,拿回来一个第二名,系主任当时可美了!” 其实陈红玉早就感觉妹妹这个师兄挺有想法的,至少比之前那几个驻唱歌手有想法。 他刚来的时候,主要唱一些街头巷尾耳熟能详的流行歌,唱了两天后,发现茶座客人反响平平,很快便转变风格,唱起了少有人尝试的英文歌和粤语歌。 这种风格跟合资酒店音乐茶座的气质高度吻合,最近茶座的上座率明显提高了。 她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调性,这半个月几乎每晚都要过来消磨一小时再回家。 陈红玉从钱包里抽出一张大团结,说:“我来了这么多次,还没点过歌呢,咱们今天支持一下你师兄的演唱事业。” 台上的狄思科并不知这首歌是校友点的。 唱完了客人的点歌,就准备收拾东西走人了,他今晚还得赶下一个场子。 不过,刚走下舞台,一个服务员就上前拦住了他,示意他看向坐在不远处的中年男人。 “那位老板想跟你聊聊。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乡村透视仙医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我的风骚情人
弟弟宠物
顾氏女前传
开局成了二姐夫
过激行为(H)
镇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