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言作辅,最后编印成册时, 李审言也有股莫名成就感。 旁的不说, 至少他如今书法精进许多, 对建朝各地的水土也算初具了?解。 与此同时, 他对旁人口中?的李秉真天资有了?更深认知。 李审言离开过京城, 曾随大军四处奔走。行军途中?虽无法认真领略各地风土人情?,但好歹实地感受过地域间?的山水、风俗差异, 见过来自天南地北的同袍。 李秉真受身?体所?限, 所?达最远之处不过天穹山和京郊, 相?处的人仅限达官贵族、公府奴仆, 却?能仅凭所?阅书籍, 对山川河流的分布及其影响、作用了?如指掌。 譬如《水长志》中?提到“沧江自云岭而下,至涿野渐分九流"。 李秉真在注疏中?补充:此非江河改道之故, 实为前朝工部侍郎裴琰治水遗策也。永安三年, 裴公以'束水攻沙'之法, 于涿野设三十六道挑水坝,逼沧江激流冲刷河床淤泥。今所?谓九流者,乃主河道外八条引水渠, 暗合《河防通议》所?载“以渠代闸,以疏代堵”之理?。 随后又道:然?《禹贡图志》谓涿野土性黏重,裴公之法恐难持久。近观《景州水部档》载,景德年间?该域洪灾频发, 恰印证沙土虽去而堤基松动之弊——此非先贤思虑不周,实南北土质殊异所?致。 还用蝇头小?楷绘出涿野地势剖面,标注不同土层吸水特性, 恍若亲临其地丈量过一般。 困于方寸之间?却?能神游九州,李审言面上不言,心底却?对不曾了?解过的李秉真隐隐生出敬佩。 无关长辈、无关旧怨,纯粹对李秉真此人。 他尚且如此,亲手一字一句整理?誊写的陆清蕴,应当会感触更多。 想到这儿,李审言心底又不知为何有莫名躁意。 清蕴先把《水长志注疏》拿给齐国公看,他沉默地翻了?十几?页,不知是不是想到了?长子,背过去半晌,而后道:“辛苦你了?。” “世子已经写出七八,儿媳只是稍作整理?,还要多谢二公子帮忙。” 齐国公点头,“难得他耐得住性子。” 他心想,不仅能沉下心帮忙整理?书稿,还能听从长嫂的话,看来那?天对话过后,允勖的确有了?改变。 接下来劝允勖离开旗手卫,或许也不是难事。 清蕴再整理?出原稿,亲手送给大长公主。 清蕴这两?个多月未去织经堂,大长公主还以为儿媳不愿来,没想到是在做这件事。 她的情?绪外放许多,当即落泪。 待止住泪水,情?绪稳定了?,才敢小?心触碰纸张。每抚摸一页,便仿佛看到了?儿子当初临案写注的模样。 清蕴:“世子曾说,修书如同治水,束沙为堤终会溃散,唯有让人思如活水源流不绝。” “少思能得你为妻,确实是他之幸。”大长公主道,“你比我这个当娘的,还要了?解他。” 儿子胸有沟壑,奈何命运弄人,终其一生,只能在药气与墨香的狭隙里活着。 其实怪来怪去,还是她这个当母亲的没有保护好他。 眼?见大长公主又要陷入怅惘,清蕴出声,“世子留下这些笔墨,就是想要用这些来陪伴我们。母亲思念他时,多看看他整理?的书,他的画,能够得到些许慰藉,世子的心血就没有白?费。” 手握原稿,大长公主再次对这个表面柔弱的儿媳刮目相?看。 ** 进入九月,王家有两?件大事操办,王贞的六十五寿辰和王宗赫成婚。 前者,清蕴避开宾客,在寿辰前一天去向外祖父祝贺送礼。后者,因她仍在守孝期间?,不便参加,
相关推荐:
蹂纸浆(1v1校园h)
秘爱(禁忌)
做爱成瘾
我夫君是当世乱臣(古言1V1H)
【小镇的娇媚妈妈】
[HP]獾乐小厨娘(慢熱np)
女仆十八禁(NPH)
出界(兄妹骨科高H)
闷锅炖肉(H)
人蛇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