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画外音: 刘邦的鸿门脱险,张良和樊哙的表现可圈可点,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刘邦或许已经命丧黄泉,那么在整个鸿门宴的过程中,项羽不是没有机会杀刘邦,他是故意放过刘邦,这就让人不解了。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而放走刘邦之后,张良又将如何向项羽交代呢? 王立群: 那么张良怎么断后呢?张良是估计刘邦已经逃回大营才进帐向项羽告别,说沛公不胜酒力,酒量很小,喝蒙了、喝高了,怕大王责备,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还懵懵懂懂的项羽说了一句话:“沛公安在?”“安在”就是在哪儿,说刘邦现在在哪儿啊?其实人家这时候已经逃回大营了,你看这个项羽真是糊涂,刘邦那个精明人家都逃回大营了,做那么周密的安排逃回大营了,他还在问沛公安在,问完张良说他已经回大营了,临走之前让我把一双白璧献给大王,一对玉斗献给范增将军,项羽接过白璧放到桌上范增拿过玉斗往地上一放,拔出佩剑一剑把玉斗击碎了,而且气乎乎地说了一句话:“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范增非常生气,拔出剑当着项羽的面、当着张良的面把送给他珍贵的玉斗一剑给剁碎了,范增预料到了,刘邦就他竟然还逃回去了,范增是气急败坏,他那个“竖子不足与谋”,这个“竖子”当然骂的是谁呢?骂的是项庄,明骂的项庄,暗中指的是项羽,这个话说得也不好,他就把自己和项羽的矛盾给公开化了,所以后来陈平使反间计项羽就怀疑范增和刘邦勾结,范增最后就气跑了,但是范增至少是看出来刘邦太可怕了。就这样鸿门宴结束了。 鸿门宴的最后有一句话叫:“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刘邦回到大营中间第一件事就把左司马曹无伤杀了,唯一的一个卧底杀了,鸿门宴到此全部结束,刘邦安全地从鸿门脱险。那么这里边就留下来一个问题,刘邦鸿门脱险靠的是什么?他凭什么能够鸿门脱险?我觉得这里面原因很多,第一鸿门说辞解除了项羽的思想武装,项伯帮忙让项庄的行刺无法实行,樊哙的闯帐转移了整个宴会的视线,刘邦的逃席避免了节外生枝,这是四点。还有最后一点项羽的糊涂让他轻纵对手,项羽最糊涂的就是在这么一个大好的时机没有除掉刘邦,为自己埋下了最后灭亡的一个祸根,当然鸿门宴上项羽杀不杀刘邦,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杀是对的,有人认为杀是不对的,至于杀和不杀的原因,大家的说法也都不一,我讲的主要是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项羽最重要的是没有意识到刘邦是他最危险的敌人,假如意识到的话刘邦叫“在劫难逃”,如果意识不到那叫“在劫可逃”,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项羽选择的是霸业,因为我们很快就要讲到项羽入关,以后鸿门宴之后项羽就要大封诸侯了,他自己封为西楚霸王,然后把其他人封为诸侯,他作为天下的总盟主,这个霸业选择和他不杀刘邦关系也很密切,因为刘邦选择的是帝业,当皇帝,项羽选择的是霸业,当霸王,霸业跟帝业是两种不同的制度,霸业的霸主是天下的盟主,帝业的皇帝是天下的最高独裁者,霸业需要下面有很多诸侯王,只要这些诸侯王表示臣服于自己可以不杀,如果你都杀了没有诸侯了,你当什么霸王,就做不了霸主了,所以这么一种考虑也可能是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的原因,当然所有这一些都是我们的分析,因为司马迁没有讲,当然这个事要真正知道项羽鸿门宴为什么不杀刘邦只能问项羽本人。可惜这件事情我们又无法去询问他,但是刘邦从鸿门脱险以后事情并没有完,因为他的目的是做关中王,他这个关中王还能做成吗?项羽在鸿门宴之后会怎么样对待刘邦呢?请看下集,屈就汉王,谢谢大家。 第7章 大风歌(七)屈就汉王 画外音: 刘邦在鸿门脱险之后,希望能依照“怀王之约”被封为关中王,然而项羽在大封天下诸侯王的时候,却把刘邦封到了偏远的巴蜀之地,这个决定让刘邦既恼火又无奈,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蜀中刘邦又连续遭受到了两次重大打击。就在刘邦为自己的事业前途深感忧虑的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奇人那么这个人是谁?他的到来会给刘邦的事业带来转机吗? 王立群: 上一集我们讲到刘邦在鸿门脱险,鸿门宴以后,项羽做了他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封天下的诸侯王。项羽这次分封呢,把整个关中之地一分为三,首先是在巨鹿之战封的那个章邯做庸王,管辖咸阳以西,就是包括陕西和甘肃这一片归章邯所管。
相关推荐:
村夜
山有木兮【NP】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婚里婚外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乡村透视仙医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万古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