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爹,没想到,他如果想到他早做了。 所以隔了几天,刘邦就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这个诏书写得很有名,这个诏书这样说的,说“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伦之极也”,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他说这个父子关系是天下最亲的一种关系,所以父亲有了天下一定要传给儿子,儿子有了天下一定要把功劳归功于父亲,这就是人与人关系的一个最高的准则,此人伦之极也。刘邦接着说,说天下大乱灾兵四起,在这个时候我披铠甲、执利器,奋斗了几年让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原话就是这个意思,说这一切我现在把天下安定下来,这不过是太公教导我的结果,其实他爹什么也没做。所以他说你们现在尊我皇帝了,那么太公没有尊号,从今天开始咱们给太公上个尊号,叫什么呢?“太上皇”,“太上”就是最上最高,从此刘邦的父亲就不再叫太公了,叫太上皇。这一年是高帝六年,这个老头就做了四年太上皇,到高帝十年刘邦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就成为太上皇了。但太上皇这个词可不是刘邦的发明,太上皇这个词在之前有人用过,谁用过呢?秦始皇,秦始皇在确定自己的名号以后,立即就下了一个命令,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个太上皇的第一次用是秦始皇用的,而且秦始皇是用在他已故的父亲的身上,说白了就是那个死人叫太上皇。刘邦现在搬过来,活人叫太上皇。所以第一次的发明权其实是秦始皇,但是秦始皇这个用法后世影响并不大,他把已经故去的父王叫太上皇。刘邦这个用法后世影响很大。 画外音: 中国古人历来重视孝道,各朝代的君王们更是奉行以孝来治理天下,他们登基称帝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给父母上尊号,刘邦虽然最终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但这个举动毕竟姗姗来迟,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事情,刘邦是真的忘记了,还是故意为之?这里面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吗? 王立群: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刘邦和他父亲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其实我们今天很多人明白一个道理,你看一个人你不要光看他在外面的表现怎么样,你看看他对他的父母亲怎么样你就明白了,通过这个关系你可以了解刘邦真实的一面。要说明刘邦和他父亲的关系,有六件事不能不提,第一件事叫留侍太公,说的什么事呢?就是刘邦一起兵以后,刘邦就离开家了,刘邦离开家的时候他父亲还在沛县丰邑的家里,那么刘邦怎么来安排他的父亲呢?是带他父亲走呢还是留下他父亲呢?刘邦决定把他父亲留下来,外出打仗太危险了。但是刘邦并没有说对他父亲不管,他留了两个人,史书是有记载的,一个是他的二哥叫刘喜,留下来照顾父亲,第二个,留了一个审食其照顾他的父亲,这是第一件事,这件事说明刘邦对他父亲还是不错的。第二件事是彭城大战的时候,刘邦攻了彭城以后本来是想接家属的,就是接太公,接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女儿包括他的二哥,把这一帮人全接走。结果刘邦在彭城只顾得享乐没有来得及去接,项羽打过来了,结果让他父亲和吕后一下子在逃的过程中间遇到项羽的军队,做了人质。这件事就是刘邦的责任了,对他父亲照顾不周,这是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很不错的,第二件事就有点问题了。第三件事叫“烹了喝汤”,大家一听这四个字就明白了,这是什么呢?这是汉四年发生的一件事,就是项羽、刘邦两个人打,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项羽就搞了一个很不地道的一种做法,就是把刘邦的爹拉出来,太公拉出来架到锅上,叫刘邦投降,你不投降我把你爹烹了。那刘邦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救父,他如果投降他前功尽弃,他不可能,所以刘邦就说了几句很有名的话,这几句话后来被很多人指责刘邦不孝,这几句话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观众熟悉这段历史都知道,“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把你爹烹了,我跟着一块儿喝汤。当然这个话说得不好,这话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绝情绝义,毫无父子之情,人们说刘邦不孝顺父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例子。但这件事刘邦无奈啊,他不能救父,他又不能够投降项羽,那他只有这样办。假如说这真是一个流氓语言的话,那也应当是项羽的流氓行动在前,刘邦的流氓语言在后,虽然绝情,虽然冷酷,但是绝情和冷酷也是一种无奈。 第四件事也
相关推荐: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过激行为(H)
深宵(1V1 H)
女奴的等价替换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镇妖博物馆
淫魔神(陨落神)
开局成了二姐夫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