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他人听完以后没反应,所以张良就觉得用这个《太公兵法》试了不同的人,就觉得唯独刘邦是个可跟的人,他就跟着刘邦了。 画外音: 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中,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这部奇书,这对他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张良在加入刘邦集团后为刘邦出谋划策,成为刘邦手下不可或缺的一个智囊人物,但在刘邦起兵反秦到登基称帝这七年时间中,张良并不是一直都在刘邦身边,他和刘邦还曾经有过两次离别,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立群: 其实张良跟刘邦有一个两离两别,第一次是当项梁立了楚怀王熊心的时候,张良看出门道来了,熊心是个什么人,他是楚怀王的孙子,已经是个放羊娃了,项梁把他找回来,立为楚国的国君,所以张良就看出门道来了,他也去找项梁,他说韩国虽然灭亡了,韩国也有一个国君的后代挺不错的,能不能把他也立成国君,立成韩王,你多树立一点(秦朝的)对立面,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项梁就听了然后让张良去找,张良就给刘邦第一次离别了,把这个人找过来,然后项梁封他做韩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韩王成,所以张良就跟着他,项梁给了他一千多士兵跟着他去在韩国的地盘上想打天下,但是很不顺,一直到遇见刘邦,西入秦关的时候遇见刘邦,刘邦帮着韩王成打下了十几座城,这韩王成才有了个立足之地,所以当时刘邦就有个建议,说有那么十几座城,项梁不是封你做韩王吗?你也有这么十几座城了,你就在这儿做你的韩王,至于子房,我帮你们打了这块地,你把这个人先借给我,韩王成就让张良跟着刘邦,跟着刘邦一直到项羽大分封的时候,项羽封了18个诸侯王,照样承认了韩王成,所以张良就告别了刘邦又去跟从韩王成,这里你可以看出来一点,张良所有做的事情都是要为韩国复仇,想重新把韩国给立起来,但是张良的做法恰恰和他的主观愿望相反,张良跟着刘邦以后替刘邦出了好多主意,特别是鸿门宴,张良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项羽就惦记上了张良了,觉得张良帮助刘邦做那么多事,所以项羽特别恨这个韩王成,说你手下弄了这么一个人跟着刘邦,给他出了那么大力,所以韩王成封了韩王以后,项羽把他扣在自己的军营不放,死活不让他走,后来又把他降成侯,降成侯以后又把他带到彭城,到了彭城以后又把韩王成给杀了。这一段经历让张良彻底地绝望了,张良好不容易找了一个韩国的国君的后代立为韩王,封了两次,项梁封了一次,项羽封了一次,封了两次最后被项羽杀了,没有办法他又逃过去跟着刘邦,张良是这样归汉的,所以我们从这个张良归汉的过程中间可以看得出来,张良跟刘邦的君臣相遇有偶然性,就是张良去带着人去投奔另一个人,路上竟然遇见刘邦了,这是偶然的,但是也有必然性,就是刘邦特别能够理解张良,这个很不容易,张良说什么,刘邦马上就能明白,这是一个人的天赋,这叫悟性,刘邦是个悟性很高的人,就是你跟他一说他能明白,所以张良为刘邦的建汉立了很大的功劳,这才有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对他手下的大臣们讲,说这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所以张子房张良,他为刘邦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了很大的功劳。 画外音: 除了张良,刘邦手下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刘邦从布衣百姓,到贵为天子,这一巨大的身份转变中,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个人和刘邦的关系,还非同一般,他甚至还救过刘邦的命,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王立群: 第二个人萧何,萧何也是刘邦炫耀的一个资本,他认为是三杰之一,但是萧何跟张良相比,萧何比张良那大不一样,萧何跟刘邦有三个“老”,第一个叫老乡,第二个叫老同事,第三个“老”叫老战友,所以萧何跟刘邦的关系,远比张良跟刘邦的关系要亲、要近,首先他们都是当时沛县丰邑人,这个丰邑当时是个邑,现在这个丰邑划出来了是江苏的丰县,今天你到江苏去,丰县是丰县,沛县是沛县,它是两个县,原来在秦帝国时代它是一个县,都是沛县,他俩不但是沛县人,而且是沛县丰邑人,关系很近是老乡,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老同事,就刘邦所在那个沛县,萧何一早就做官了,萧何做了什么官呢?他是个管人事的一个公曹,史书记载叫“主吏椽”,而且刘邦这个人在没有做亭长之前,刘邦可不是一个遵章守纪的人,多半那个最先起来造反的人,大多数都不是遵章守纪的人,刘邦也是
相关推荐:
虎王的花奴(H)
过激行为(H)
神秘复苏:鬼戏
深宵(1V1 H)
猛兽博物馆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乡村桃运小神医
万古神尊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山有木兮【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