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你看看现在汉王刘邦忙着什么,忙着天天在打仗,你说说你们这一百多个人谁能上战场舞枪弄棒去打仗,我立即推荐,你们说我推荐的都是一些地痞流氓,他们虽然是地痞流氓他能打仗啊,你们倒不错,一个一个道德高尚、学问渊博,不会舞枪弄棒,不能打仗,现在要的是能打仗的人,我能推荐你们吗,我不会忘掉你们,你们等着,你们的机会没有到,所以弟子们也不好说了。 画外音: 在秦亡汉兴这段,历史大变革的日子里,叔孙通六易其主的经历,可谓是一个奇迹,在提倡事主从一而终的古代社会,叔孙通的世故圆滑,给他招来了千古骂名,然而对于他的行为,王立群老师,却有着自己的理解,那么,叔孙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刘邦登基称帝的过程中间他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王立群: 当然叔孙通这个经历让后代所有的人,一直包括今天的《史记》研究的专家提到叔孙通都骂,大家都骂叔孙通,骂叔孙通骂什么呢?这个人反复无常,六易其主,但是这个叔孙通,大家也不要一锤子把这个人砸死了,我觉得叔孙通这个人,你要分析一下他,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觉得叔孙通在他的价值观念中间是把成功放在第一位了,我要求成功,我跟着谁能成功我就跟谁,我别管换多少,至于我嫁了几次你别管,我最后一次嫁对了就行了,成功是第一的,叔孙通是这么一个人。叔孙通也有一个毛病,眼光不好,看不准,他看谁势力大他跟谁,他一看不行了又跑,不停地变换门庭,运气不好,但是你也要看到他跟了刘邦以后没变,这还算不错,最后算是从一而终了,前面就是一个过程吧,那么叔孙通在刘邦称帝的过程中间做了什么事呢?因为他是秦朝博士,因为他在秦朝中央政府待过,他熟悉秦朝的礼仪制度,所以刘邦称帝以后,称帝之前曾经让叔孙通给他制订了一套当皇帝的仪式,怎么当,怎么当,这个过程怎么搞,然后叔孙通设计了一下,叔孙通搞得很麻烦,刘邦一看不行,改了,刘邦来了个删繁就简,搞得很简单,搞完以后刘邦发觉不行,史书记载在刘邦当皇帝的庆功宴会上,“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就是刘邦当了皇帝庆贺的宴会上,大臣们一个一个喝了酒以后都在争功大呼小叫,甚至拔了剑往朝廷的柱子上就乱砍,就整个那个场面混乱不堪,刘邦一看很恼火但是没办法,叔孙通觉得机会来了,他一看朝廷这个混乱的局面,刘邦又很烦,那烦都写在脸上了,叔孙通就去找刘邦了,他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他说儒者你觉得争天下儒生是不管用的,守天下你离不开儒生,所以叔孙通我帮助你制定一整套规则,这个规则一制定再上朝的时候井然有序,刘邦一听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可以去试试,一定要制定的这一套让我觉得可以做,刘邦这个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各种繁琐的礼仪,他觉得很麻烦。 然后叔孙通就奉命到山东去招聘,招聘几十个儒者来练习制定礼仪,结果招聘到三十多个,其中有两个人不跟他走,这两个人见到叔孙通以后说话很难听,原话是这样说的:“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他说你侍奉的主人快十个了,实际上是六个,你都快换了十个主了,而且都靠当面奉承得到重用,不能跟你干,你不要玷污我的人格,不去,叔孙通听完以后没恼火,人家说他君所侍者近十主,这一般是揭人的短,叔孙通是笑着说:“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你们真是那些,孤陋寡闻的儒生,不知道变通,然后带着这三十个,到了京城,加上他那一百多个弟子,他搞了几个月,在城外面用绳子拉成线,扎了些草人在那里演练,演练了好长时间,刘邦给了他一个指示,四个字“吾能为此”,就是你制定可以,但是你制定的这一套得我能做得到,你别弄到最后你这一套弄得我都做不到,你制定不是假的吗?叔孙通说可以,到了汉七年,长乐宫改修完了,叔孙通制定的这个仪式也行了,然后这一天上朝的时候就完全按照叔孙通的做法,天一亮司仪官就是谒者,负责传达皇帝命令的人,领着文武百官进到大殿里边,大殿的前面摆的全是战车、步兵、骑兵,台阶的两边都是郎官拿着兵器,整个台阶上成千上百的士兵,然后文武官员分成两拨,武官在西边,文官在东边,所有的引人入场,有九个礼仪官,分九批把这些人领进来,大家都站好了,然后皇帝的车驾再进来,皇帝车驾进来的时候前面还有人清道,喊着肃
相关推荐:
山有木兮【NP】
淫魔神(陨落神)
篮坛大亨
深宵(1V1 H)
新年快乐(1v1h)
婚里婚外
我的风骚情人
万古神尊
女奴的等价替换
沉溺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