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甘草6g,粳米15g,5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 处,早、晚饭后各温服1 次,1 日半尽剂,缓服有利于运化吸收。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需要温和,切勿饥饱无度,暴饮暴食,寒凉油腻、辛辣焦硬等不易消化、刺激肠胃之物,皆宜禁忌。劳逸适度,防寒保暖。 此方治疗胃脘痛属于脾虚气滞,泛酸刺痛、时或呕嗝、胸脘憋闷等症,常获和胃理气、制酸止痛之功,且见效甚速。用治无数同类患者,疗效稳妥。方中药物,首以健脾和胃之味,即四君子汤加炒薏苡仁、陈皮、檀香、砂仁;次以五灵脂、延胡索活血止痛;复以煅牡蛎、海螵蛸以制胃酸,而疗溃疡出血;加粳米以养胃护胃,而助谷气。诸药相合,用以治疗像鲍某这类胃脘痛,屡获显效。 9 月30 日二诊。自诉:“遵您所嘱,吃药、饮食等各方面均予注意,疗效甚好,这几天胃部感觉舒服多了。再吃几剂汤药,并配制1 料末药,我看就可以了。吃末药不耽误事儿,家里还有许多农活,不干不行啊。” 视其精神状态比首诊时有好转,面色略见微润,舌质无明显变化,白厚苔已化为薄白;复切其脉,略显缓和,弦象已不明显。问他食欲、食量、消化是否有改善?患者答道:“食欲改善,想吃,知味,但不敢多吃,生怕消化不动,又要胀气打嗝。只要胀气、胃痛消除,我精神精力很快恢复。” 用药既已对证,也就不必更动,原方汤药续服5 剂,服用法同首诊。另取5 剂,去粳米,共为细末,每服6g,日服2 次,用稀粥或温开水送服。效果若不明显时,可适当加量至每服9g,或日服3 次。饮食等各方面注意,切不可忽略。若有反复,及时告知。 后通过鲍某介绍来的近似胃脘痛患者得知,鲍某自服汤药10 剂、末药1 料后,加以自我调养呵护,旧疾3 年未再明显反复。他介绍的相近证型胃脘痛患者,大多也都是用此方为主,略作加减,治疗效果也都基本满意。 按语:该患者自幼务农,忍饥劳作,饿甚饱食,冷热不避,也就成了 “家常便饭”,久而久之,自然 “肠胃乃伤”。病久正虚,仍然坚持劳作,故见其形体偏瘦,精神略显疲惫。用药以健脾和胃、制酸止痛之剂,应属对证。如其本人所说:“只要胀气、胃痛消除,我精神精力很快恢复。” 这也是因人对证施治,用药正中肯綮,所以治之效果满意。更可贵的是,患者明白自己的毛病是因何而起,医者点到,随即注意。故旧疾治愈后疗效巩固,3 年未出现明显反弹。要说功劳,应归功于患者本人。 7.胆胃不和,痰热嘈杂 梁某,女,47 岁。2012 年11 月3 日首诊。自诉:“胃中时常嘈杂,即使是刚吃完饭,依然感到不适。夜间难以入睡,有时呕吐苦水、酸水,胃部感到很难受,还不时出现头闷、眩晕、两胁痞满,甚至神情郁闷。做过多项检查,只确诊了‘反流性胃炎’,其余未见异常。如此已有3 年之久,吃药打针,治疗无明显效果。若遇饮食肥腻、辛辣、寒凉及饮酒与心情不好时,嘈杂欲呕、脘胁痞闷、眩晕失眠等症随之加重,是不是更年期反应?” 刻诊:视其形体偏胖,精神略显微烦,面色如蒙垢尘,两颧骨处隐隐淡暗微青;舌质乏泽,边有齿痕明显,舌苔暗黄微腻;切其脉,弦滑微数,右关尤为明显。辨证:痰热上扰,胆胃不和。治法:清热祛痰,和胃降逆。方用温胆汤为主加味。清半夏9g,竹茹18g,枳实12g,茯苓18g,陈皮12g,甘草6g,黄芩、漂白术、酸枣仁各15g,木香、砂仁(后下)各9g,厚朴12g,生牡蛎30g,生姜3 片,大枣3 枚,3 剂。头煎冷水浸泡半小时,三煎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药渣宽水再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尽量保持心情平和,饮食要偏于清淡、温和容易消化,勿人为熬夜,劳逸适度。 温
相关推荐: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婚里婚外
山有木兮【NP】
过激行为(H)
篮坛大亨
树深时见鹿
我的风骚情人